CT特征及临床指标对儿童肝母细胞瘤诊断的价值

来源 :医学影像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peopl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肝母细胞瘤(HB)的临床指标及CT特征对术前肿瘤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有完整临床资料及术前CT图像的113例肝脏占位病变的患儿信息,将患儿分为HB组(62例)和非HB组(51例),术前均行腹部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观察一般临床指标与病变的CT征象,采用Mann-Whitney检验和皮尔逊卡方检验比较组间指标的差异,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指标及CT征象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与HB组相关的联合预测因素(模型1);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CT征象单独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得到与HB组相关的独立预测因素(模型2).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两预测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 患儿年龄≤5岁、AFP增高、血小板增高、病灶最大径、囊变坏死、分隔、假包膜、动脉期强化特点、廓清及肝内或远处转移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模型1中年龄≤5岁、假包膜及动脉期强化特点是HB组的危险因素;ROC曲线确定病灶最大径临界值为63 mm,曲线下面积为0.84[95%可信区间(0.76,0.90)];模型2显示,病灶假包膜及动脉期强化特点是HB组的危险因素.模型1和模型2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8[95%可信区间(0.94,0.99)]、0.94[95%可信区间(0.88,0.98)],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55%、100%和91.94%、92.16%.结论 当肝内病灶最大径超过63 mm,增强CT动脉期表现为呈外周分布为主的结节状、岛屿状或梁索状高强化,门静脉期或延迟期可见假包膜,结合患儿年龄≤5岁,可高度提示为HB;术前通过增强CT检查即可较为精准地对HB做出定性诊断.
其他文献
患者女,44岁.4年前发现胃癌并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术后病理:胃低分化腺癌累及全层,淋巴结(5/44)见癌转移,术后行辅助化疗4周期,定期复查稳定.因双乳坠胀不适,特来我院就诊,查体:双侧乳腺明显肿大,外形饱满,质地稍硬,中度压痛;钼靶检查示:双侧乳腺腺体密度增强,考虑乳腺增生;增强MRI显示:双侧乳腺腺体弥漫性强化,多考虑乳腺增生,不除外肿瘤性疾病.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鉴别伴有钙化的甲状腺结节良恶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伴有钙化灶的甲状腺结节患者85例,行二维超声以及超声造影检查,并对比其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绘制ROC曲线图.结果 乳头状癌与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桥本甲状腺炎在钙化大小、增强程度、增强均匀度上差异显著(P<0.05).两组的始增时间、达峰时间相比无差异(P>0.05),但良性组峰值强度高出恶性组(P<0.05).超声造影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均高出二维超声(P<0.05)
目的 探讨急性肺栓塞患者栓子的形态学定量参数在预测血栓治疗效果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1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且治疗前后均行CT肺动脉造影.根据复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血栓完全溶解组(6例患者,39个血栓)和血栓未完全溶解组(15例患者,101个完全溶解血栓和48个未完全溶解血栓).自动提取血栓并得出每个血栓的位置、体积、断面阻塞程度、长度、最大密度、平均密度和最小密度.比较完全溶解和未完全溶解血栓的差异,并构建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多因素回归分析栓子治疗效果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 完全溶解的血栓体积小、长度短、断面阻塞
目的 探讨周围型肺类癌的CT影像表现及强化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例周围型肺类癌的CT资料,观察病变的CT征象并文献复习.结果 12例患者中,6例典型类癌,6例不典型类癌;12例均行胸部CT扫描,其中增强扫描11例,平扫1例;病变均表现为肺内单发周围性结节或肿块,平均大小约2.4 cm(范围1.8~4.4 cm),10例病变边界清晰并伴有分叶.平扫密度均匀者10例,伴钙化者2例,另2例伴肺门淋巴结肿大;增强扫描显示,9例呈中度-明显均匀强化,2例为轻度强化;病变与邻近小支
目的 超声心动图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及CT Qanadli肺动脉栓塞指数与常规指标相对照,探讨其对高原地区肺栓塞严重性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8月经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呼吸内科诊断的急性肺栓塞患者33例.所有患者均行CT肺血管造影检查,计算Qanadli栓塞指数并测量右心室/左心室横径比、右心房/左心房面积比;CT肺血管造影检查后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右心室/左心室横径比,并估测肺动脉收缩压.根据简化肺栓塞严重性指数将其分为高危组与低危组,比较两组间的超声心动
目的 探讨左肺下叶异常体循环供血的CT影像学表现.方法 对12例左肺下叶体循环供血患者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患者进行治疗后随访观察.结果 CT主要表现为异常供血血管起源于降主动脉12例(100%);左肺下叶肺动脉变细12例(100%);左肺下叶外周血管弥漫性扩张12例(100%),左肺下叶肺静脉扩张12例(100%),左肺下叶肺实质内磨玻璃密度影12例(100%),左肺下叶支气管树结构正常12例(100%),左肺下叶肺体积缩小10例(83.3%).其中3例经左肺下叶切除术,1例经异常动脉栓塞术治疗
目的 基于肺部感染辅助诊断对儿童支原体肺炎CT定量分析,并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影像学定量指标相关性,寻找影像学定量分析的敏感指标.方法 回顾性收集85例儿童支原体肺炎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CRP正常组43例及CRP升高组42例.利用计算机肺部感染辅助诊断分析软件对儿童支原体阳性患者胸部CT进行定量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比较2组患者临床一般资料与CT定量参数的差异.Pearson或Spearman相关性分析CRP与CT定量指标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分析CT定量指标在儿童支原体肺炎
目的 探讨MSCT在胃神经鞘瘤(GS)和胃间质瘤(GIST)鉴别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1例GS和92例GIST的术前腹部CT平扫及三期增强的影像资料.观察病灶的大小、部位、形态、边界、生长方式、溃疡、钙化、淋巴结、囊变坏死、强化方式、静脉期增强幅度.结果 GS组与GIST各组的发病部位、溃疡、钙化、静脉期增强幅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的形态、边界、囊变坏死和强化方式在GS组与中危和高危GIS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的生长方式和瘤周肿大淋巴结在GS组与极低危和低危GI
患者女,72岁.因“咳嗽咳痰3月,发现右上肺结节2月余”入院.患者于3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阵发性咳嗽、咳痰,呈白色黏痰,易咳出,偶有气喘,无胸闷、胸痛、咯血,无畏寒、发热,无午后潮热,无夜间盗汗等不适,自行服用“茶新那敏片”对症处理后,气喘有好转,咳嗽咳痰无明显好转.遂于2月余前至我院门诊就诊,查CT提示有肺上叶后段磨玻璃密度结节,建议复查.7天前至我院复查CT提示右肺上叶后段磨玻璃密度结节,对照前片(2019年2月16日)相仿.
患者女,43岁.因反复上腹部疼痛5天就诊,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史,实验室检查:乙肝五项:小三阳;HBV-DNA:1.94E+ 03;血常规、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等正常.超声表现:肝S7段可见类圆形稍低回声结节,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内部回声欠均匀,后方可见栅栏样声影,范围约34 mm×27 mm×33 mm(图1),CDFI:结节内部及周边暂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