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广西 面向东盟 培养大批高素质外向型人才

来源 :人事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er_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国家外语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基地,我校抓住机遇,加快建设以东盟语言学科建设为平台的东盟学科群,积极探索国际化办学新路子,创造了东南亚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品牌,为服务我国外交战略、加强与东盟国家的交流与合作作出了贡献。
  一、加强东盟特色学科群建设,倾力打造外向型人才培养基地
  一是发展特色学科专业。以服务中国—东盟博览会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按照“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社会急需”的原则,选择重点专业进行重点建设,逐步形成了以面向东盟的语言文学、政治法律、经贸商旅等相互关联、相互支撑的东盟学科群。目前,我校已成为全国开设非通用语种本科专业最多的高校,为外向型人才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外向型人才实行分层培养模式:一是培养以青年教师、硕士生为主的高水平翻译人才;二是培养以优秀本科生为主的一般翻译人才;三是培养以大批本科生为主的普通外事人员。在全国率先实施“3+1”、“2+2”跨国人才培养模式,即大三、大二年级学生到语言对象国的高校留学一年或两年,探索构建了开放的课程结构和教学时空,为人才成长提供了优越条件。
  三是强化实践教学方式。修订专业教学计划,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学生担任翻译或开展志愿者服务。同时,组织开展外语文化节、外语竞赛等第二课堂活动,使学生得到“实战演习”机会。实践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锻炼了实际操作技能,增强了毕业生适应工作的能力。学校非通用语言专业列入高考一本专业招生后,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十年保持100%。
  二、发挥东盟特色专业优势,搭建外向型人才公共培训平台
  一是加强对中国—东盟博览会志愿者的业务培训。2004年9月,我校被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和自治区教育厅确定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指定语言文化培训机构”以来,累计培训、选派3500多人次志愿者参与博览会,连续6年被评为“中国—东盟博览会志愿者先进集体”。
  二是强化对本校教师的翻译培训。与东盟国家30多所大学进行跨国教育合作,多次选派老师到语言对象国学习培训。每年选派20名左右骨干教师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提供语言服务,在实战中锻炼中青年骨干力量。
  三是广泛开展面向东盟的行业管理干部教育培训。2004年以来,学校为国内服务行业和政府机构累计培训东盟语言人才2000多人次;同时圆满完成 “老挝旅游系统高级干部培训班”、“泰国校长培训班”、“越南中组部165项目干部培训班”等国际培训项目。
  三、推进学术交流与教育合作,拓展外向型人才培养阵地
  一是大力开展东盟研究。学校先后承担了国家级东盟研究课题7项、省部级23项,发表有关论文200余篇,出版著作60余种。还成立了“中国—东盟研究中心”,筹办中国—东盟文化论坛。
  二是推动组建东盟学院。东盟学院项目是自治区主席项目,外交部原部长李肇星担任名誉院长。我校将努力把东盟学院建设成为服务国家东盟战略和区域建设的高级人才集聚基地。
  三是加强国际合作办学。先后与40所海外学校、学术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发挥了教育部“中国支持周边国家汉语教学重点学校”作用,先后培训了来自东盟各国汉语教师223名,向泰、菲等国输送了168名汉语教师志愿者。在泰国、老挝等国大学建立了孔子学院,为中国与东盟的教育、人才培养交流与合作提供坚实的人才储备。
其他文献
2003年时,广西的人才市场还处在发展的初步阶段,不少地方有市无场或是租用场地办市场,开展的业务较少。自2003年以来,广西全区人才市场抓住发展机遇,大力实施人才强桂战略,立足本地实际,服务经济发展,逐步开展人才招聘、人才推荐、人事代理、人才培训、人才测评、人才网站等市场化的人才服务业务,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人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服务水平和质量持续得到改善
期刊
高层次人才是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军人物,也是实施人才强桂战略的重要支撑。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审时度势,立足高远,狠抓人才小高地建设工作,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适应广西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精尖人才。目前,我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支具有相当规模、具备一定开拓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队伍,为推动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建设作出了贡献。  让我们回首近年来广西人才小高地建设走过的风雨历程吧
期刊
技能人才是一支人数众多,广泛分布在社会各领域的人才队伍,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骨干力量,在推进自主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多年来,广西加快建设以技师、高级技师为重点的技能人才队伍,通过高端引领,带动高、中、初级技能人才梯次发展,更好地适应广西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需要。  一、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素质明显改善。围绕广西经济建设的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和办法,
期刊
在最近颁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人才规划纲要”)中,十大“重大政策”提出了未来10年人才工作的宏观举措。其中,有两大政策直接涉及了人才流动:实施引导人才向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流动政策;实施推进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合理流动政策。  在人才规划纲要的创新人才工作机制等方面,也多处提到要破除人才流动障碍,形成充满活力的流动机制,让人才结构
期刊
近年来,柳州市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突出抓好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开发工作。截至2009年底,全市企业专技人才总量近8万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一、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建立与现代工业名城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开发格局  企业专技人才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顶梁柱和主力军。历届市委、政府时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以人才的优先开发,带动现代工业名城的率先发展。  一是人才政策优先创新
期刊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根本保证。近年来,北海市坚持把“产业兴市、人才强市”作为发展的根本大计,以高层次人才引领产业高起点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科学分析形势,全面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思维  在推进北海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实践中,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有利时机,作出了人才发展“四个优先”的决策部署:位置优先,把人才发展摆在最突出
期刊
编者按:2010年9月19-20日,全区人才工作会议在南宁隆重召开。会上,南宁市、柳州市、北海市、玉林市、自治区财政厅、柳工股份公司、广西药用植物园、广西民族大学等8个单位作了典型发言,本期予以选登,供读者学习交流。    近年来,南宁市坚持“人才强市”战略,大力实施高层次人才开发工程,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一、大力拓宽引才渠道,为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注入
期刊
人才是兴业之基,发展之本。近年来,玉林市积极实施“引博入玉”工程,大力完善“引、用、留”三合一的工作机制,形成了人才引得来、用得好、留得住的良好格局。目前,全市已集聚博士73人,柔性引进博士360多人。  一、坚持聚才为先,拓宽渠道把各类博士吸引过来干事创业  一是坚持高点定位,联姻高校引才。先后与清华、浙大等13所高校建立了长效合作关系,吸引大批博士前来开展社会实践,提供智力服务。  二是利用地
期刊
近年来,我厅创造性地贯彻落实财政部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方案,大力实施“十百千”拔尖会计人才培养工程,首开地方会计人才专项培养先河,为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维护市场秩序保驾护航,取得明显成效。  一、服务发展大局,创造性地实施“十百千” 拔尖会计人才培养工程  2006年我们调研发现,全区会计人员26万人,本科以上学历不到8%,执业注册会计师只有1100余人,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高层次管理型会计人才远远
期刊
近年来,广西药用植物园围绕建设世界级药用植物园的奋斗目标,深入实施“人才强园”战略,发挥自治区级中药材良种繁育人才小高地优势,建成“西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在区内外同行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一、发挥领军学者的感召力,通过学术带头人引才聚才  一是请领军学者“做媒”,带来更多领军学者。2005年,我园以国家药用植物研究基地建设项目柔性引进肖培根院士担任名誉主任。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