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

来源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oneknow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人民利益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也可称为中国共产党的人民观。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人民利益至上作為自己的核心价值追求,党的七大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宗旨写进党章,明确成为党的核心价值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庄严承诺,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是我们党“人民至上”的人民观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充分体现。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人民观;习近平;发展观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599(2017)03-0011-06
  [收稿日期]2017-04-05
  [作者简介]李殿仁(1945—),男,山东滨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原副政委兼纪委书记、中将、教授,全国人大常委会农委委员,曾任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高级顾问、中国战略管理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军事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二战史学会副会长,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军史。
  人民利益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也可称为中国共产党的人民观,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中国历史上其他一切政党的鲜明标志,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在党的核心价值追求中的根本体现。作为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人民利益至上作为自己的核心价值追求。1945年,党的七大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宗旨写进党章,明确成为党的核心价值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庄严承诺,坚持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观。
  一、人民观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坚定信仰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和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他始终要求全党要牢固树立群众史观,教育全党同志牢固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我们党始终坚持把实现人民根本利益作为自己的责任,带领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政权,真正实现了人民翻身解放。我们党之所以能取得辉煌成就,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历经磨难而矢志不渝,始终坚定信仰并忠实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始终坚定不移地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作为推进党的事业创新发展的根本指针,把群众路线视为党生死存亡的根本路线。
  (一)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忠实信仰者
  在党的一大通过的纲领中,我们党就明确提出党的基本信念和立场,号召中国工人阶级担负起社会革命的使命,争取自身的解放。党的二大又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设计了民主共和国的蓝图,为中国人民争取民主自由和民族解放指明了方向。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推进党的建设中,时刻把人民利益放在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位置上,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教育全体党员和干部,打牢人民观的思想根基。毛泽东为纪念张思德而作的《为人民服务》,生动阐明了为人民而生、为人民而死的高尚情怀,是毛泽东人民观的集中体现,成为全党思想教育的经典教材。
  (二)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忠实践行者
  “非知之难,行之惟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1]P391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始终贯彻到实践之中,充分体现在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上。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解决关系农民根本利益的土地问题,我们党依靠农民阶级为革命的主要力量,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实现了贫苦农民群众“耕者有其田”的千年梦想,把中国革命推向新的阶段。正因此,面对武装强大的敌人,我们党能够紧紧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建立起人民武装,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依靠力量。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发动和组织群众,组建敌后抗日武装,广泛开展游击战,为打败日本侵略者做出了巨大贡献。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党一方面发动群众实行土地改革,为人民当家作主奠定基础;一方面以群众路线获得广大人民的强大支持,打败了蒋介石独裁政权。新中国成立后,面对旧中国留下的“一穷二白的烂摊子”,党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摆脱了帝国主义封锁,实现了独立自主。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扬毛泽东的人民观,在经历了十年“文革”后,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意愿,选择了改革开放的正确道路,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人民更加富裕、国家更加强盛。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始终把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作为党的各项工作的核心和目的,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丰富了人民观的内容。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党同人民群众关系的经验教训,强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人民观。
  (三)习近平继承和发展党的人民观,鲜明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习近平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是中国人民艰苦拼搏的奋斗目标。我们党在追求这一梦想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创造性地提出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等观点,找到了实现梦想的力量源泉。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使中国革命事业从星星之火燃烧为熊熊烈火,无论是民主革命,还是社会主义建设,都取得了巨大成功。正如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所指出的,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正所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在继承我们党人民观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梦想,得到了全中国人民的热烈拥护,并激起全国人民为梦想而不懈奋斗的高昂士气。习近平同志鲜明地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一个人生存发展需要梦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生存发展同样需要梦想,中国梦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强音。全体人民的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和我们党人民观的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集中人民智慧、凝聚人民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梦想的精神召唤。   二、人民幸福是中国共产党的不懈追求
  人民观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有具体的内容。人民幸福是我们党人民观的具体体现,是我们党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目标。虽然时代任务在变化,但我们党为人民谋福祉的意志却历久弥坚,始终是我们党的永恒信念和不懈追求。习近平同志强调:“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2]P2可以说,为人民谋利益,是我们党的“命根子”,是我们党的起家根本、看家本领,这个优良传统任何时候都不能丢。
  (一)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利益永无止境
  触摸历史脉搏,尽管不同历史时期人民的利益需求各不相同,但党为人民谋利益这一根本追求却始终没有改变,并且随着人民群众的需求增长而永无止境。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人民起来闹革命,推翻三座大山,让人民站起来当家作主人,建立新中国,这就是为人民谋的最大利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带领人民投入到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这就是为人民谋的最大利益;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激发人民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人民富裕起来,使人民幸福、民族振兴、国家富强,这就是为人民谋的最大利益。历史向前发展,为人民谋利益必须跟上历史的步伐,永不停歇。
  (二)时代大潮多姿多彩、人民的利益丰富多样,把握时代要求,为人民谋利益没有边境
  当今时代,造福人民主要体现在改善民生上,要解决好基本民生,建立人民生活的基本保障体系,编织起涵盖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等保障基本民生的安全网;要解决好底线民生,保证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要解决好热点民生,关注热点、化解热点,在解决热点问题中提升民生的质量和水平;要解决公平民生,使每一个中国人都能感受到社会公平正义的阳光。解决人民的现实利益没有终点,也没有边境,共产党人要肩负起时代的重担,不能有丝毫懈怠。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辉煌历史就是一部为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的历史。未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满足最广大人民的利益需求,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孜孜追求。
  (三)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利益有丰富内涵
  毛泽东要求“关心群众生活”,强调文艺工作者要为人民提供精神食粮,鼓励人民群众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积极性,等等,明确了为人民服务的多种指向。我们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进程中,根据不同历史阶段人民的意愿,确定为人民谋利益的丰富内涵和具体目标,并为之付出了艰苦努力。在旧中国,广大人民群众最大的愿望就是摆脱沉重的剥削与压迫,获得生存独立和自由。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潮流和广大人民意愿,推翻剥削阶级统治。新中国成立后,面对人民生活水平仍然贫困的严峻现实,我们党领导人民全身心投入到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之中,使人民物质生活不断改善。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人民谋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广大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各项权益保障稳步推进。新形势下,为人民谋利益的内涵不再简单的是物质生活的改善,还要有精神生活的追求;不只是数量上的叠加,还要有质的跃升。比如,群众对民主和自由的期盼,对公平和正义的追求,对文化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关注,对安全和健康的期待,等等。顺应这一时代特点和人民愿望,习近平同志鲜明提出的人民梦,就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就是让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这进一步丰富了党为人民谋利益的内涵,强化了党为人民谋利益的具体实践,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水平。
  (四)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利益超越了历史局限
  《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3]P413这就鲜明地告诉我们,共产党没有自身的特殊利益,她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毛泽东强调,共产党人要“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4]P1094-1095他要求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有限的生命融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长期以来,从雷锋、焦裕禄到孔繁森、杨善洲,千千万万个优秀共产党员的事迹都是我们党人民观的生动体现。在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党员都必须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以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时代在前进,形势也在不断发展变化,而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这一准则永远不能变。当前,在部分党员中出现了一些与人民观不和谐的音符,对群众的安危冷暖置若罔闻,对群众的利益漠不关心,严重背离党的人民观。对此,必须坚决反对。惟有如此,我们党才能继续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戴。
  三、回答好发挥最大优势、防止最大危險的历史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要带领人民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坚定的信念是为了人民,强大的动力来自人民,坚强的靠山也是人民。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密切联系群众都是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最大政治优势,而脱离人民群众是我们党执政面临的最大危险。无论形势如何发展,时代如何变化,我们党始终要把一切为了人民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新时期我党面临的历史性课题。
  (一)时代环境变化了,但人民是上帝的信念永远不能变
  毛泽东早就提出,人民是上帝!谁惹怒了上帝,上帝是不留情面的,他必定要垮台!把人民群众作为心中的上帝,正是我党与其他政党的本质区别。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光辉历程和伟大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正是心中有了这个上帝,革命、建设和改革才披荆斩棘、无往不胜;正是坚信这个上帝而不动摇,才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正是依靠这个上帝的强大精神支撑,才不惧世界霸权的嚣张与狂妄,屹立于东方并走向强大。今天,尽管我们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的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但人民群众这个永远的上帝地位仍然绝对不能动摇,她是承载我们奔赴梦想的方舟,是我们精神上的不竭动力,是我们一切理想与信念的源泉,是我们实现梦想最坚实的依靠。然而,一些党员干部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公仆意识淡化,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在党内还有市场。特别是一些腐败分子,忘记了心中的上帝,根本丧失了对人民的信仰,骑在人民头上作福作威。这些,对我们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造成严重危害,对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提出了严峻挑战。因此,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牢固确立人民是上帝的地位不动摇。   (二)党的地位变化了,但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永远不能变
  被誉为文艺复兴之父的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在《论世界帝国》(1311年)一书中首次提出“人民公仆”。他说:“虽然从施政方面讲,公民的代表和国王都是人民的统治者,但从最终方面讲,他们却是人民的公仆。”[5]P18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取得革命和建设的成功,是因为她始终坚定地维护人民的主人地位,扎根于人民,忠实地做“人民公仆”。革命战争年代,敌强我弱,斗争环境复杂艰险,我们党作为革命党,除了紧紧依靠人民支持,与人民血脉相连、休戚与共,别无选择。今天,我们党成为了执政党,这种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根基应该扎得更牢。但随着身份和地位的变化,少数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淡薄,群众观念淡化,群众感情淡漠,对群众疾苦不闻不问,甚至颠倒了主人与公仆的关系,常常以“父母官”“官老爷”自居,心安理得、受之坦然。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视察时曾引用古人一句话:“穿百姓衣、吃百姓饭,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深刻地揭示了官员与百姓的内在关系,并告诫全党时刻不能忘记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群众是我们的真正主人。我们要深刻反思少数党员干部中出现的“官老爷”现象,清醒认识中国共产党源自群众、生存依赖群众、发展依靠群众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从思想上彻底地“洗洗澡、治治病”,使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在头脑中打上人民公仆的深深烙印,在行动上扎实履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公仆义务。不论时代如何发展,形势如何变化,党同人民群众的公仆关系永远都不能改变。
  (三)社会结构变了,但人民是靠山的作用永远不能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的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传统阶层依然存在,但新兴阶层不断涌现。各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都是党领导的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所倚重的力量。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不断深化,我国社会阶层分化还将持续进行。当今社会出现的贫富差距扩大、利益分配矛盾突显等问题,给党执政提出了重大现实课题。因此,我们党必须面对我国社会阶层分化日益复杂的新趋势,把握群众阶层多元化的新特点,找准新时期密切联系群众,做好群众工作的规律和方法,以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对待不同阶层的人民群众,特别是要关心底层民众的切身利益,争取最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与支持。必须充分发挥群众路线这一最大优势,深度挖掘每个社会成员的最大潜能,最大限度地团结和凝聚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利益群体的智慧和力量,把最广大人民群众作为生存的靠山、发展的靠山、执政的靠山。
  (四)利益格局变化了,但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原则永远不能变
  随着经济结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人们对利益的追求,成为重要的价值取向,也成为各种矛盾凸显的焦点。在这种利益格局下,还能不能把人民摆在中心地位,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成为新形势下考验我们党员干部的试金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要敢于跳出利益固化的藩篱”。这就是在改革开放实践中,要勇于打破利益集团的垄断,拆除利益固化的藩篱,使人民永远成为改革开放的主要获利者。以人民为中心的准则,就是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价值取向,以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工作的最高标准。“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党要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利益分配原则,不论改革如何深化,利益关系如何调整,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红利”,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的原则不能变;党要把人民的冷暖挂在心上,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不论涉及到谁,不论付出多大代价,都要真心实意地帮助解决的原则不能变;党要顺应人民群众的期盼,坚决纠正“四风”严查腐败,依法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使人民群众有尊严生活的原则不能变。
  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是我们党“人民至上”的人民观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充分体现。无论形势怎么变化、社会怎样发展,我们党的人民观都以一切为了群众为根本价值取向,一切依靠群众为力量源泉;以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为奋斗目标。当前,坚持党的人民观,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参考文献]
  [1]〔唐〕吴兢.白话贞观政要:译注与诠释[M].北京:时事出版社,2014.
  [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意〕但丁.论世界帝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其他文献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理念、工作思路和信念意志的集中反映。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对于党史工作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我们回顾和总结历史必须坚持和运用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我们做好党史工作的根本指针和基本遵循。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全国党史工作必须做到:把握好“党史姓党”的
期刊
这次中国浦东、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教学改革创新座谈会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赵乐际同志关于学院要走创新发展、内涵式发展之路的重要指示精神,系统总结办学十年来教学改革创新的做法经验,研究推进教学改革创新的思路举措,进一步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刚才,十位同志从不同角度谈了对教学改革创新的认识体会以及下一步的工作打算。大家讲得很好,我听了
期刊
[摘要]马克思主义揭示了阶级社会的本质,号召无产阶级起来为基本权益而抗争。中国的农民、工人长期遭受封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以及帝国主义的压迫剥削,没有基本权益保障。共产党号召人民起来推翻旧制度,率先在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实行民主制度,使翻身的劳苦大众享受到了民主和自由,获得了基本权益。共产党提出“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并以张思德为榜样来进行阐述。《为人民服务》一文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但共产
期刊
[摘要]当前我国农村社会治理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党中央已经做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决策。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优秀传统民俗文化,根植于绵延数千年的中华民族精神之中,最贴近百姓生活,最具生命活力。在新的形势下推进农村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弘扬优秀传统民俗文化,努力探索我国现代农村社会治理的新途径。  [关键词]优秀民俗文化;江
期刊
[摘要]理想信念教育是干部教育培训的首要任务,如何才能使理想信念教育更加富有成效?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结合自身实际,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找准事业需要和干部成长的结合点,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说服力;以情感为铺垫,把握感性与理性的融汇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有效形式,不断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感染力;以长效为目标,聚焦知行统一的关键点,注重日常学习、自我教育和学风建设,不断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持久力。
期刊
[摘要]提高干部考察科学性,当前要突破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干部考察的经常性、民主参与的有效性、考察方法的创新性和考察人员的专业性等五方面的问题。要提高干部考察工作的科学性,就必须着眼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和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实施重点突破,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改进民主推荐,以党管干部原则的有效落实,提高干部考察的权威度。2.健全指标体系,以评价内容的科学设置,提
期刊
[摘 要]随着中国进入到发展型新阶段,经济社会转型和全面深化改革对教育第二次改革提出更高、更迫切的需求。这就要求尽快超越以做大总量为特征的教育发展模式,以优化结构、提升质量为基本目标,从教育结构、教育市场、教育体制三方面推进第二次教育改革。  [关键词]“十三五”规划;教育;第二次改革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599(2015)05-0005-04  [
期刊
[摘要]农地流转是“三农”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环节。目前国内农地流传中的抵押现象引人注目,此问题关键在于农地抵押的风险及预防机制。运营体系自成一体的综合农协内在组织能力具有化解农地抵押风险的功能。“风险—中介—化解”程式表明综合农协主要部门在相关风险对接上能较好进行匹配。本文以“三位一体”农协为出发点,总结出促进农地抵押实现的以供销社、合作社以及信用社为桥梁的预防机制。  [关键词]农地抵押风险;预
期刊
李君如  (1947—),男,浙江鄞县人,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研究方向为党的建设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出版《观念更新论》等数十部著作,其中由《毛泽东与近代中国》《毛泽东与当代中国》《毛泽东与毛泽东后的当代中国》组成的“毛泽东研究三部曲”获第11届“中国图书奖”;发表了《邓小平的“治国论”》等数百篇论文,其中《邓小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邓小平
期刊
[摘 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理论教育是根本,知识教育是基础,党性教育是关键。要更加突出党性教育,帮助干部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始终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作为“一线指挥部”,宁都县委把党性教育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经常性工作来抓,紧扣“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求,组织开展科级干部集中轮训,以党性教育为重点,以军事化管理为抓手,注重教育理念、培训方式、学习内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