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课改下的老师承受着前所未有的教育教学育人的压力,尤其是英语这门学科。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因素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而要实现这些宏观上的目标,对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方法和策略等微观方面的要求也就进一步提高了,广大英语教师就要更好地运用科学的教学原则和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进而提高对语言的习得。
众所周知,中国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是没有自然语言环境的,因此,“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这句话已被我们的英语老师喊了许多年。学生在课外可能很少有接触英语语言输入的机会,所以课堂上英语老师的语言输入对学生习得英语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怎样的语言输入才能更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吸收,提高英语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呢?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教师语言输入的几点做法
一、应用语言本身的魅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所面对的是一群词汇量有限的学生,这是事实,但我们也要有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意识,要努力做到用标准、地道的英语去吸引、感染、熏陶学生,用学生能听懂的有限的词汇和语句组织教学。我们都知道,英语是语调语言,语调富于变化是英语课有别于其他课的明显特征,语调的抑扬顿挫使得英语课形成了与其他学科教学的鲜明对比。既然英语本身有如此大的优点,教师就该利用好这一点,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改变自己的角色,让英语课堂上的语言输入富有吸引力。
我曾经将下面的一句话用三种不同的语调读出,让学生去体会。“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 falling down.” (In great surprise, in great pity, in great enjoyment) 读好之后,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理解,很显然,大部分学生可以从我的语气与语调中理解了我的意思。接下来我便告诉学生语言的魅力,以及传输语言者的意图,希望学生能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推测出说话者的意思。课后,我惊讶的发现很多学生在模仿这句话,我想我的目的已经达到了,相信这句话一定会在他们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借助体态语言
记得上次“双高课”教到了一对反义词 “pull” 和 “push”,如果按照传统的英语教学法,直接告诉学生这是一对反义词,然后告诉他们汉语意思就行了。而这次我是先请了一位学生帮忙,我把这位学生请到讲台上来,并且告诉他我的用意,然后将他一推再一拉,然后让其他学生进行推测,说出这两个动作的意思,可想而知,效果是什么样子,学生都争先恐后得举手。当然,最受益的应该是那位帮我做示范的同学,我相信他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这两个词。
在英语课堂中正确使用体态语言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质量。为了锻炼和提高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教师应尽量少用汉语,这样体态语言便成了促进师生之间交流和理解的必要手段。美国心理学家艾伯尔梅拉列斯总结人接受信息的效果公式:信息的效果=7%文字+38%音调+55%面部表情。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教师的教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其原因在于非语言和外加语言的提示作用。语言和表情是相互关联的,如果教师能用适当的表情传递相应的情感,那将会使原本看似很难的英语变得更加的多姿多彩,要记住,教师的面部表情通常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地方。生动、活泼、甚至一些夸张的表情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促进交际活动的开展。如果教师能在语言输入时充分利用体态语言,那么,通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借助板书来突出视觉效果
科学、合理的板书设计可以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板书时,黑板上的重点词汇或用彩色粉笔书写或在词汇下加上着重号,或将重点的词汇的大小写成几倍于其他词汇都能达到提高学生视觉的效果的目的。
板书可分为传统的和现代的。传统的是指用粉笔在黑板上直接写出的语言,而现代的板书可以理解为使用多媒体所制作的课件。这是一种新型的板书形式,可以借助动画效果,背景图画、文字以及字体的设置和声音等形式给学生视觉上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从而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完成知识的输入。如果每位英语教师都能重视板书的视觉效果,认真完成备课里面的“板书”环节,那么,语言的输入将会变得异常的清晰和便于掌握。
四、应用情感态度去提高语言的输入效果
国家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中给情感态度的定义是: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不难理解的是,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应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要重视对学生的感情投资。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这个道理再简单不过了,学生只有在感情上接纳教师,在人格上去尊重老师时,才能听从老师的谆谆教诲,模仿老师的言行。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在课堂上能够‘自由的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可是如何才能创造这样的学习氛围,增加师生之间的情感呢?首先,要放下老师的那副“师道尊严”的架子,培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亲和力”。如果你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老师,你该以大哥哥大姐姐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如果你再大一些,你就该以一个慈父或慈母的身份出现在他们面前,当然,所有的一切身份,取决于你的特定环境下的角色转换,只要你能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去教育,那么,这就是另一个境界。其次,切勿在学生面前宣传“唯英语论”,让学生在喜欢学英语的同时,还要学好其他文化课,千万不要给学生这样的错觉:学好英语,皆大欢喜。再次,不要过分的强调分数,学语言的最终目的是用来交际,而不是应试,如果过分的强调分数,学生迟早会因为没有在考试中获得理想的分数而降低自己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当今我国的外语教学正处于高速发展与转型期,各种教学法争奇斗妍,可谓是形成了一种“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格局。教学的内部本有规律,但教学的形式却无定法。一切有利于我国基础阶段英语教学的方法都要予以鼓励,一切符合我国国情的英语教学方法都要敢于尝试。广大英语教师应顺应时代潮流,积极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从服务广大学生的角度出发,从大局出发,教出让学生满意的英语。
众所周知,中国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是没有自然语言环境的,因此,“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这句话已被我们的英语老师喊了许多年。学生在课外可能很少有接触英语语言输入的机会,所以课堂上英语老师的语言输入对学生习得英语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怎样的语言输入才能更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吸收,提高英语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呢?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教师语言输入的几点做法
一、应用语言本身的魅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所面对的是一群词汇量有限的学生,这是事实,但我们也要有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意识,要努力做到用标准、地道的英语去吸引、感染、熏陶学生,用学生能听懂的有限的词汇和语句组织教学。我们都知道,英语是语调语言,语调富于变化是英语课有别于其他课的明显特征,语调的抑扬顿挫使得英语课形成了与其他学科教学的鲜明对比。既然英语本身有如此大的优点,教师就该利用好这一点,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改变自己的角色,让英语课堂上的语言输入富有吸引力。
我曾经将下面的一句话用三种不同的语调读出,让学生去体会。“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 falling down.” (In great surprise, in great pity, in great enjoyment) 读好之后,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理解,很显然,大部分学生可以从我的语气与语调中理解了我的意思。接下来我便告诉学生语言的魅力,以及传输语言者的意图,希望学生能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推测出说话者的意思。课后,我惊讶的发现很多学生在模仿这句话,我想我的目的已经达到了,相信这句话一定会在他们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借助体态语言
记得上次“双高课”教到了一对反义词 “pull” 和 “push”,如果按照传统的英语教学法,直接告诉学生这是一对反义词,然后告诉他们汉语意思就行了。而这次我是先请了一位学生帮忙,我把这位学生请到讲台上来,并且告诉他我的用意,然后将他一推再一拉,然后让其他学生进行推测,说出这两个动作的意思,可想而知,效果是什么样子,学生都争先恐后得举手。当然,最受益的应该是那位帮我做示范的同学,我相信他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这两个词。
在英语课堂中正确使用体态语言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质量。为了锻炼和提高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教师应尽量少用汉语,这样体态语言便成了促进师生之间交流和理解的必要手段。美国心理学家艾伯尔梅拉列斯总结人接受信息的效果公式:信息的效果=7%文字+38%音调+55%面部表情。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教师的教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其原因在于非语言和外加语言的提示作用。语言和表情是相互关联的,如果教师能用适当的表情传递相应的情感,那将会使原本看似很难的英语变得更加的多姿多彩,要记住,教师的面部表情通常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地方。生动、活泼、甚至一些夸张的表情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促进交际活动的开展。如果教师能在语言输入时充分利用体态语言,那么,通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借助板书来突出视觉效果
科学、合理的板书设计可以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板书时,黑板上的重点词汇或用彩色粉笔书写或在词汇下加上着重号,或将重点的词汇的大小写成几倍于其他词汇都能达到提高学生视觉的效果的目的。
板书可分为传统的和现代的。传统的是指用粉笔在黑板上直接写出的语言,而现代的板书可以理解为使用多媒体所制作的课件。这是一种新型的板书形式,可以借助动画效果,背景图画、文字以及字体的设置和声音等形式给学生视觉上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从而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完成知识的输入。如果每位英语教师都能重视板书的视觉效果,认真完成备课里面的“板书”环节,那么,语言的输入将会变得异常的清晰和便于掌握。
四、应用情感态度去提高语言的输入效果
国家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中给情感态度的定义是: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不难理解的是,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应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要重视对学生的感情投资。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这个道理再简单不过了,学生只有在感情上接纳教师,在人格上去尊重老师时,才能听从老师的谆谆教诲,模仿老师的言行。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在课堂上能够‘自由的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可是如何才能创造这样的学习氛围,增加师生之间的情感呢?首先,要放下老师的那副“师道尊严”的架子,培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亲和力”。如果你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老师,你该以大哥哥大姐姐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如果你再大一些,你就该以一个慈父或慈母的身份出现在他们面前,当然,所有的一切身份,取决于你的特定环境下的角色转换,只要你能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去教育,那么,这就是另一个境界。其次,切勿在学生面前宣传“唯英语论”,让学生在喜欢学英语的同时,还要学好其他文化课,千万不要给学生这样的错觉:学好英语,皆大欢喜。再次,不要过分的强调分数,学语言的最终目的是用来交际,而不是应试,如果过分的强调分数,学生迟早会因为没有在考试中获得理想的分数而降低自己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当今我国的外语教学正处于高速发展与转型期,各种教学法争奇斗妍,可谓是形成了一种“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格局。教学的内部本有规律,但教学的形式却无定法。一切有利于我国基础阶段英语教学的方法都要予以鼓励,一切符合我国国情的英语教学方法都要敢于尝试。广大英语教师应顺应时代潮流,积极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从服务广大学生的角度出发,从大局出发,教出让学生满意的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