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导入方法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dexue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的导入对整堂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恰似一支婉转悠扬的乐曲,“起调”若能扣人心弦,“主旋律”便会引人入胜。笔者根据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与体会,遵循“目的性原则、典型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导向性原则、适度性原则”等设计原则,凸现课堂导入的“目的性、针对性、趣味性和开放性”等特征,提出了“五招”行之有效的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方式。
  一、点题导入法
  点题导入法就是指根据数学教学内容的需要,教师可以从新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目标出发,开门见山,直接提出与新课重点内容相关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诱发其探求新知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直接进入学习状态的一种导入方法。这种直接点题导入新课的方法是数学教师常用的导入方法,突出重点,直奔主题。例如,在学习“有理数减法”时,可以这样导入——“根据以往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经验,在学习了有理数加法之后,接下来,我们应该学习有理数的什么运算呢?”“有理数减法、乘法和除法。”“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有理数减法,那么有理数减法法则是什么?它与有理数加法法则有怎样的联系呢?”进而直接引出“有理数减法”这种“有理数加法”的逆运算。
  二、情境导入法
  情境导入法就是指根据本节课数学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喜闻乐见的生活实例、引人入胜的数学故事等情境导入方案,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或数学发展史引入课堂教学,创设生动、有趣、新颖、别致的情境,形成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求知欲,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在现实、生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获取新知的一种导入方法。这种导入法使学生感到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轴对称”时,可以这样导入:通过多媒体播放“打台球”的录像,边看边提出,打台球时,如何选择有效路线使“主球”绕过“障碍球”而击中“目标球”?让学生联想到“轴对称”的作用,从而引入新课。这种融入现实生活的教学情境的导入,不仅可以让学生从内心情感上接纳数学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审视现实生活。又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可以利用中国古代著名数学问题“鸡兔同笼”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进行导入。学生很快会被这种有趣的问题吸引,积极进行思考与探究,以“趣”引思,激发其探究的热情。这种导入方法有利于启迪学生智慧、拓宽视野。
  三、设疑导入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数学新、旧知识的矛盾,学生的直观认识与客观事实之间的矛盾等,都会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设疑好比设置路标,直接引导学生的思维和方向。因而教师首先要了解自己所教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找准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混淆点、易错点,精心设疑,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设疑导入法就是指根据中学生喜好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在新课开始时,创设一些疑问,揭示事物的矛盾,引发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和探究的一种导入方法。
  例如,在学习“平方根”时,可以这样设疑导入:要制作面积为8 cm2的正方形彩色纸片,请你计算这种纸片的边长大约是多少厘米?经学生探究后,发现原问题即为“哪一个数的平方等于8?”这一问题与其原有认知、经验相矛盾,引起认知冲突,这时学生就会产生急于想知道这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数的强烈愿望,从而使学生产生主动探求新知的愿望。这种设疑导入,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诱导学生在“惑”中进行深层次地思考、合理地猜想。引发学生在分析、对比、争论、归纳中探究、建构新知。
  四、类比导入法
  类比导入法就是指根据新授课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联想以往已学过的相似的数学知识,运用类比方法,猜想出本节课所要讲授的新内容或新结果的一种导入方法。类比导入有利于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再创造、再发现过程,掌握探究数学规律的方法。 “相似点或相同点是进行类比的基础,有效地使用类比推理的关键在于运用相似思维找到恰当的类比原型。”通过类比,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进行类比推理,提出类比猜想,再进行检验或证明,从而获得数学新知或规律。
  例如,在学习“梯形的中位线”时,可以引导学生联想三角形的中位线及其性质,引导学生由三角形的中位线的定义类比得出梯形的中位线的定义;再由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三角形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类比得出梯形的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引导学生类比这两个定理在研究平行关系及长度关系中的相似之处。这种导入法使学生能从类比中促进知识的迁移,从而发现数学新知。又如,在学习“分式”时,由于分式与分数在表达形式、基本性质、运算法则等方面都非常相似,由“分数”类比导入“分式”,过渡自然、贴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教学效果好。
  五、示错导入法
  真实的学习过程会因错误、发现、探究、纠错、进步的良性循环而充满活力。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错误资源”的教育功能,将来自学生的错误当作一种宝贵的课程资源加以研究、开发和利用,使“错误”变得美丽,让数学课堂演绎精彩。示错导入法就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或学生学习数学中容易出现错误之处,设计错例,诱发学生质疑、思考、探究,让学生经历“探错—纠错—感悟”的过程,从而引导学生循着数学知识产生的脉络去准确把握和理解学习内容,有效建构新知的一种导入方法。
  例如,在学习“幂的乘方”时,可以设计“错例”导入,首先展示一名同学计算[(-2)2]3的过程,[(-2)2]3= (-2)2+3 = -32.引导学生去思考、讨论,去分析错因,探索改错的方法,从而探索发现幂的乘方运算的规律。这种导入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错误、纠正错误,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把握幂的乘方法则的内涵。
  总之,根据初中生的特点、具体的数学学习内容及学情分析,设计出颇有特色的、合适的、有效的课堂导入方法。做到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言简意赅、有的放矢,把数学学习融于有效的思维情境中,让数学课堂富有灵性,成为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殿堂。
其他文献
由于在功能材料领域潜在的应用前景,设计和合成超分子配位化合物在过去几十年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之一.在诸多配体中,Lehn等发现的联吡啶化合物具有很有意义的自组装行为.与
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不仅是党的建设的重大理论课题,更是党的建设的实践课题。江泽民同志在深入总结我们党近80年历史经验、深入思考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经验的
稀土发光材料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荧光体、显示器、激光、光通讯和光学放大器等领域。在稀土发光材料的研究中,固体荧光材料因荧光发射强、稳定性高成为研究的热点。本论文主要
该论文在理论上探讨了一些重要的低温热解获得自由基的反应和自由基的稳定化问题,详细研究了反应过程和反应机理.其中,低温热解获得自由基的反应包括:气相中Fe和HO作用生成OH
高效的数学课堂是指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教学规律,用很少的时间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课堂。这样的课堂能让学生学得愉快,课堂充满了活力。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享受学习  爱学、乐学是高效课堂的基本保证。教师在课堂上要多一些赏识,少一些否定。教师哪怕一次不经意的表扬和鼓励,都会温暖、滋润学生的心灵,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如:在一棵圆柱形的树上的A处有一只螳螂,它想偷袭停
该博士论文工作主要分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戈壁天门冬化学成分的研究.戈壁天门冬(Asparagus gobicus N.Ivan ex.Grubor)为百合科(Liliaceae)天门冬属(Asparageae L.)植物,
作为生物体内含量最丰富的微量元素之一,铁在许多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三价铁离子是人体和动物生命体中参与生理代谢的重要金属离子之一,在细胞的许多生化过程中举足轻重
贵金属元素Rh、Ir和Pd,在地壳中含量较少,化学性质极为相似,常共存于有色金属矿中,因此给分离与测定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何分离测定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课题,目前的测定方法多
唾液酸酶广泛的存在于体内,参与了生物体内的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而存在于人体内的唾液酸酶则多数是致病性的.例如流感病毒唾液酸酶,它催化断裂以α-缩酮键连接在流感病毒受
该硕士学位论文主就要用化学镀方法在单晶硅表面构建单层和多层金属薄膜的方法和机理进行了研究,并用电化学方法、原子力显微镜(AFM)技术、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分析手段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