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解与文学解释学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xionglifanG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谓“心解”?可解释为对文本的阅读而得之的独立见解;然而又不止此,有的学者还认为“心解”犹“暗解”,有类乎佛家参禅妙悟之意,也就是心有顿悟而言不能尽的意思。近世的解释学揭示,文本的解释者凡在心理上重新体验原作者的心理,并进而占领着一块他人不能取代的理解领域,这情形与“心解”相较,大抵是一样的。
  由此可想,文学鉴赏就不止是一种单向的文本解释或鉴赏,倒有点像探险者跋涉于群峦渐登奇峰的意思,若果真如此,那末这实在是足以使学者穷其一生的一种事业了。有的人把文学鉴赏视为不过是文学赏析而已,看来是一种浅见。赏析固然是一种,但倘以几个层次分说,最易入手的自然是赏析,从阅读所得而浮想联翩,以艺术分析的笔触而呈现之。然而进入到了深层就不同,有赏析而兼及考据和训诂的,这就带上了研究色彩,前者就不可与之相比了。再进一层,倘对前人的鉴赏和解释发生怀疑而作出反诘,鉴赏的视角和论断自与前人迥异,甚至大相迳庭,这就不是那种附人骥尾的鉴赏;恰是一种地地道道的研究工夫了。如更进一层,对文本的原意一反寻常的解释,开掘出前人未发的新意和破译工夫来,这就远远超越于鉴赏之上,乃至在学术上作出了新贡献,可称之为绝顶工夫也不为过。如再加“沿波探源”,将文本中未写出的意蕴,经反复的查证揣摩和推断,道出了内中玄奥,与古人虽隔了多少个世纪,终因学者持有的资料和研究工夫的扎实可信,便真的到达了“世远莫见其面,觇文辄见其心”的境界,这已可说是有登堂入室的工力了。凡进入到那几个高层次的,解释者必须有超越文本的独立运思,比如登山,这就进入到了“心解”的云层中了。
  可见,文学鉴赏与解释纽结着一条彩色缤纷的飘带,赏析不过是最初的阶梯,拾级而上,便见氤氲烟霭,云山苍苍,已是别一境域了。
  那种认为文学鉴赏不能算学术,指的只是一种望文生义或顾名思义的浅层次的解释,鉴赏而不能越文本雷池一步,那是与学术无缘的。虽然文本中总有不少直感可解的部分,但就文本的整体及其内涵看,却又不然,尤其是古典诗词,其多义性和水月镜花般的朦胧性,容不得作望文生义解。较之略高一筹的,便是拘于“以意逆志”的方法去了解文本,即以文本之原意去推求作者之志。再周详一点,便以“知人论世”说去体察文本的历史背景并兼及作者全人。这种忠实于文本的原意,看起来是很重要的鉴赏方法,但殊不知在不少场合中极不适用,而拘于此法常会陷入满足于文本表层之浅意的窠臼,而忽视其深层的内涵。“以意逆志”法常会导致文本原意的错位,从文本看,是写山水,其实不是;吟咏爱情的诗作又常在寄寓着自身之悲凉的。所谓“兴发于此而义归于彼”即是。诗词的艺术空间尤为宽阔,学者作心领神会的解释是明智的。古人早已说过,“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便道出了此中消息。
  凡属知识积累渊博并富有思考力的学者,所写的鉴赏文章就开辟着独有的天地,一样的对文本的赏析,可别树一帜,道出不少新鲜的见解来。眼前读到陈祖美所著《古典诗词名篇心解》一书,内中流动的不少是作者自己的见识。例如说,历来对曹植《洛神赋》的寓意,大致不外是“感甄”说和“寄心君王”说,比较容易为读者接受的是“感甄”说,以赋中的宓妃喻为甄后,是最容易联想的。但是《心解》的作者认为以“感甄”概括《洛神赋》的主旨并不恰当,曹植对甄后的思念是合乎情理的,但倘若认定因纳诸于宓妃这一幻象中便是文本的主旨,就未免狭隘了些。因为文学作品的艺术内涵是一个丰满的结构,任何比附都将损害它的丰满性,将《洛神赋》直接指为“感甄”说是一种狭义的解释,《心解》的作者认为作品的文学意义在于“《洛神赋》是一个爱情故事,在这个故事里,隐寓着作者身不由己、好梦未圆的惆怅和愤怨。”这一见地,对历来文学鉴赏中单一的比附方法要扩展得大,开阔得多。单一的比附是非文学的,是文学鉴赏中的一大疵病。把比附回归到文学,看来是《心解》作者的立意。
  众所周知,《心解》的作者对李清照研究素负盛名,在这本书里,对《漱玉词》中的五首词作了心解,内中尤堪注目的是对《声声慢》一词中“怎敌他,晓来风急”中的“晓”字作了详尽的解释。历来不少版本是刊作“晚来风急”的,作者的“晓”字之辨正,虽得之于梁启超、俞平伯、唐圭璋诸家的卓见,但作者化了不少笔墨加以论证。更令人注目的是作者力陈此词为李清照晚年所作,作者从持有的史料推断,是与后夫张汝舟离异之后,李清照已五十岁上下时所作。为此针对俞正燮的“年轻时所作”的论断给以否定。作者的论点既立足于史料,更着重在《声声慢》所吐露的哀惋情致中,探测到此词写作时的身世背景。
  更有趣的是,《心解》作者运用与古人对话的形式,在对答论辩中寻求文本中的若干真意。此种文情,不用说已脱出鉴赏的界定,逸入到一种上下而求索的别一天地了。从接受美学的视角看来,文本具有着未定性的内涵,是个未完成的图式结构,对这结构作出因人而异的不同解释是常有的也是必然会有的事,而每一解释都为着要实现文本的若干原意或原意的一部分,因为解释者持有的依据和视角的不同,解释者的相互间可能会近似或者会有牾。但不管怎样,各有所据的解释都有独立存在的价值,只有到了被另一种与之不同的解释的出现,并足以完全否定其全盘解释时,才会成为一种历史陈迹而逐渐丧失其价值。从这一意义上,《心解》中与古人对话形式的探索,正是从前人理解的基点上别求真诠的一种尝试。且看作者虚拟的和李清照的对话:
  
  问:原来您的那些感伤词,表达的不仅是离愁,主要的是因为在政治上受到株连而产生的忧愤。
  答:此见似是而非。使我忧心忡忡的主要不是家门在政治上的浮沉,更不是夫婿官秩的高低。相反,我倒与“悔教夫胥觅封侯”的唐人有同感。我二十三岁那年的春天,诏毁元党人碑,解除党人一切之禁,家父得以解脱,我亦随归汴京。这时蔡京罢相,公公旋复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徽宗皇帝有什么悄悄话都同他说。此时赵家气焰之盛可想而知,而我写于是时的《晓梦》诗并不以此为然。相反,自己安定了却倍加怀念晁补之、张来等文学前辈,为他们仍未摆脱逆境而嗟叹不已。到了大观元年,蔡京复相,公公罢右仆射后五日病卒,卒后三日,家属、亲戚在京者尝被捕入狱。从这一年起我与德甫(赵明诚)偕归青州,屏居乡里十余年。在你们看来,可能以为这是一种不幸,但对我来说,实在是因祸得福,巴不得终老是乡。在青州归来堂的读书生活,是我一生中最开心的日子。
  问:这就奇怪了,您既然感到在青州期间过得很开心,那么您于此地写的《凤凰台上忆吹箫》、《点绛唇》(寂寞深闺)、《念奴娇》(萧条庭院)又为何表露出一种空前的孤独感?
  答:这个问题提得有道理,这是史乘空阙造成的。依照宋朝的官制,三年为一任。宣和三年,德甫始守莱州之前,已外出做了三年官,这期间,我独自留在青州,疑其在任所有蓄妾之举。《多丽》一词中的“似泪洒,纨扇题诗”就是这方面的庾语。丈夫蓄妾,对像我这样把爱情看作比什么都宝贵都高尚的妻子来说,没有比这更大的痛苦了。其实新婚不久,我被迫回到原籍,德甫在汴京做官时,就担心他会蓄妾,我独自在老家常常坐立不安,不堪其苦。我在词中之所以流露出那么强烈的伤情,并不只是因为丈夫短暂分别造成的,而是忧虑、冤屈等等凝聚而成的深重失落感。
  问:这么说,我对您《声声慢》一词的阐释,有些地方显得武断,您那种冷清、凄惨、戚切的感觉,不一定是所谓嫠纬之忧?
  答:是的。你的《我读<声声慢>》一文,既有心得亦有不足,原因是你对我的心病不全了解。
  问:您的心病不就是害怕丈夫蓄妾吗?
  答:哪里是这一件!你们的时代,越是发达的国家,越崇尚无生育文化。您知道当年无嗣的我,要承受多大的心理压力吗?
  
  这段对话,试图解开《漱玉词》中的若干纽结,意图是明显的。赵明诚的父亲被黜入狱,李清照夫妇归青州,作者判明李清照那时的心态不唯视作不是什么不幸,反而看作是因祸得福,从此可以自在地读书了。这是一。既然李清照当时的心态是平静的,为什么丈夫去做官后,又写了如此凄惨的词章呢?皆因是对丈夫的思念之外,又深恐他蓄妾,爱情的失落又思量着自己的无嗣之苦。这是二。这二处纽结的解开,前人似未及涉及,能作此新解,只有在深切理解李清照当时所处的身世背景和深切理解那时所写的词章中的深意之后才能获得的。
  要从《漱玉词》文本中知悉这一真切情态,并不是信手就可拈来的。这种真切的情态在文本中还是一段空白,也就是文本的某种未定性。对于这种未定性,由于解释者持有的论据和资料各异,常使这类未定性出现人言人殊的现象。然而正是文本中没有写出的部分,才足以使解释者在这一天空中自由翱翔。萨克雷说过:“作品最有趣的地方正是那没有写出的部分”(见三联版《接受美学译文集》275页),这未写出的空白,原本是文本中隐藏着的情思,隐藏得很深,可以如一个谜,让人不易准确地把捉到。但是只要解释者持有的资料经过周密的思索,探寻文本中的真诠,便可以构筑为一种独立的一家之说。从解释学的视角看,要进入到这一境界,解释者必须摆脱先入的、已有的、现成的论据的束缚,也就是说,从自己的思维定势走出,进入到他人的内心世界去。倘若执著于原有己见,受此牵累,就很难跨入他人心灵的门槛。这一思维和心理的转换,是出于解释者殚精竭虑地为了寻求“未写出部分”的真情答案的想望,这种自我的超越,全力地排除种种先入之见,做到真正的走出他自己,只有这样,才可以窥见先前所未曾觉察的阑珊灯火。正如加德默尔所说的使解释者成为一种心理上重现他人心境的艺术,即令是多少年前以至是古代的文本原作,一样能够经洞察而通达,因为人的情感与心灵是相通的。
  自然,这种探求经过时间的推移,也许可能为别一种新见所修正以至否定,那又何妨,文本的某些探求,原本是不能穷尽的。然而,解释者在确立自己的某一独立见解时,它是崭新的,它所呈现的闪光,它所显示的学术价值,就在于道前人所未道者,也就在于有着修正或否定前人的某些谬误的思维勇气。
  不妨认为,文学鉴赏臻于心解的层次或高度时,方是进入了文学解释的云层。看来,把文学鉴赏学命之为文学解释学是合理的。
  
  (《古典诗词名篇心解》,陈祖英著,山东教育出版社一九八八年十二月版,4.40元)
其他文献
网上的虚拟农场游戏玩家众多,玩家在种植农作物之余可以互相“偷菜”,在“防”与“偷”中乐此不疲,忙得不亦乐乎。  其实,“偷菜”游戏是有民俗渊源的。古人称其为“偷青”,许多南方地区有此风俗。如在广东广宁(今属肇庆),清代道光时《广宁县志》称:“十五散灯,是夜幼小男女,或三或五,向各圃偷菜,谓之‘偷青’。”在广东德庆,光绪年间《德庆州志》谓:十五夜“摘邻园蔬煮食,曰‘偷青’,亦曰‘拗青’”。同时期《四
《棋王》这部小说,是台湾作家张系国的代表作。张系国先生是美国的大学教授、电脑科学家。他除了在科学事业上的成功以外,还写下了四部长篇小说,以及许多的短篇、散杂文、文学评论、科幻小说和翻译作品集。《棋王》通过小说里虚构的那个下棋猜拳无往不胜,甚至能预测股票行情的小神童的奇幻遭遇,剖析了七十年代台湾的社会病态,展示了那些在“新的价值规律”里“失落”的知识分子的心态。  小说里学哲学的大学生程溧,恐怕是小
〔关键词〕班主任;突破;研究;创新  班主任是一个多面手,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班主任专业成长的重要内涵,但却不是班主任的惟一工作,如何使班主任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心理健康教育的突破?这是诸多班主任希望解决的问题。经过实践探索,笔者发现可以从研究、活动、创新三个维度寻求心理健康教育的突破。  一、研究维度  研究维度是指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以研究的心态对待,以心理健康教育的规
【编者按】重庆市沙坪坝区长期以来坚持育人为本的理念,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当作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来实施。在二十多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走在了重庆市甚至全国的前列。近年来,沙坪坝区多次作为心理健康教育样本区承接全国、市级调研任务,承办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及心理健康教育国培班活动,多次接待外省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考察学习,并有多名教师赴高校、外地讲学和上示范课,充分发挥了先进地区的辐射带动
科博是目前唯一将代森锰锌和波尔多液进行混配的产品,打破了铜制剂不能与代森锰锌混合使用的传统用药习惯,实现了保护药剂与铜制剂的科学配伍,做到了“强强联合,双双增效”,科博对作物的真菌和细菌病害具有显著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生产企业】美国仙农有限公司  【有效成分】波尔多液含量:48%代森锰锌含量:30%  【剂型】可湿性粉剂  【规格】100克/袋*100袋=10公斤;500克/袋*20袋=10公
裴斐同志的文学论文常有独到的见解,最近出版的《诗缘情辨》更是如此。  全书分为上篇:“诗缘情辨”;下篇:“诗缘情举偶”;附篇:“诗律明辨”。上篇是主体。作者在“前言”里说,此篇“意在根据一己之见,将历代诗论勾勒出一个简明的轮廓。”统观全书,确实可以看到作者重构中国古代以缘情论为纲要的诗学体系的意图。  全书立论的基础或出发点,是把我国诗论分为两大派:言志论与缘情论。中国最古老的诗训可以说是“诗言志
北京大学出版社八二年一月版《美学向导》119页,张岱条下说:  张岱赞赏过去的林和靖与苏东坡,十分推崇当时的董遇。他说董遇的“三余”之游,即于岁之余——冬,日之余——雨,月之余——夜游览西湖,能发现和领略一般人平时所不能赏到的湖山之美。  查《西湖梦寻》卷一头条“西湖总记·明圣二湖”,张岱原文是这样的:    “……故余尝谓:‘善读书,无过董遇三余。而善游湖者,亦无过董遇三余。董遇曰:“冬者,岁之
意大利一对24岁的“姐妹花”玛莉亚和茜丝莉没有任何血緣关系,卻神似双胞胎,有时甚至连她们自己的父母也会将她们搞混。  玛莉亚和茜丝莉既是最要好的朋友,也是室友。两人有着极为相似的五官,而且烫着一样的玉米卷发,连穿衣风格也十分相似。她们在比萨大学就读时认识了对方,自那以后两人就成为最好的朋友,许多同学都以为她们是亲姐妹,即便好朋友也很难将她们区分开。
“江苏省小城镇研究”,是列入我国“六五”计划的哲学社会科学的重点研究项目之一。一九八三年九月在南京召开了第一次“江苏省小城镇研究学术讨论会”。会后选遍了第一集论文选《小城镇大问题》。  收入这本书中的二十五篇文章,分别就小城镇中的乡镇工业、商品流通、智力开发、文化生活等问题,从不同侧面,再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集镇的变革新貌,展示了我国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大趋势。全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
大家好,我是身在朝阳,心系大咖的朝阳咖。  今年的5月12日,除了是一年一度的护士节,也是护士行业的奠基人弗洛伦斯· 南丁格尔诞辰200周年的日子。  作为护士行业的祖师奶奶,南丁格尔的家世和眼界,可不是普通白富美的水平。她的爸爸是剑桥高材生,爱好钻研书籍,妈妈是贵族富家女,热衷上流交际。少女时代的南丁格尔,环游了欧洲各国、参加了王室舞会、旁观了女王婚礼,是实打实的贵族富二代,还是德才兼备的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