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激发

来源 :新校园·理论(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110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要想达成这一目标,就必须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教师讲起来单调、枯燥,容易教条化,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思想品德课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摆在思想品德课教师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
  一、结合生活趣味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活动要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导入得好与否,直接影响到该节课的质量。在导入新课时,可以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从而增强学生的参与热情,激活学生的思维,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我在设计《文明交往礼为先》的导入时,设计了不同的情境。情境一:周末晚上,小明爸爸妈妈的朋友到家里做客,小明大吵大闹,要出去买水果,弄的客人非常尴尬。情景二:小刚爸爸妈妈的朋友到家里做客,小刚主动问好,端茶倒水,客人走时主动与客人道别,并邀请客人下次再来。针对以上情景,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自由发言,共同探讨在与人交往中应该怎样做,必要时教师给与引导。这种场景是学生经常遇到的,非常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非常感兴趣,从而激起学生探究新课的欲望,自然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二、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具有生动性、形象性和直观性的特点。中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针对学生的特点、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对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营造浓厚课堂氛围创造了有利条件,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新奇感、惊讶感、新颖感,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大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讲述《做个聪明的消费者》时,可直接给学生播放中央电视台“3·15”晚会的节目片段。通过晚会,师生能获得消费者有哪些权利,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生活中那些产品存在质量问题等知识,使学生在愉悦中既掌握了知识,培养了想像力,又进行了美的心灵陶冶,进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把歌曲融入思想品德课教学,让学生快乐学习
  有了兴趣,才会积极主动,执著地去探索,使学习获得明显的成效。从实际情况看,学生对哪门课感兴趣,便会对哪门课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并萌发积极的思维意识。在思想品德课堂中,恰当运用歌曲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听、唱、看、想,就能够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以极大的热情参与教学活动。例如《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一课,播放歌曲《红旗飘飘》,并带领学生随着音乐高歌,从而激发起了学生的爱国豪情,使学生自然融入到了本课的学习中。在讲授《改革——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时,以一首《春天的故事》作为新课的开端,并向学生提出问题:这首歌讲的是怎样的故事?这个故事带给中国什么样的变化?从而自然的把学生引导进了课堂之中。
  四、结合时事政治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指出,时事政治是“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主要补充”。思想政治课“要紧密结合时政内容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我在传授课本知识的同时,结合教材穿插国际国内大事,必要时借助信息技术,图文声并茂,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被吸引到教学中来。在讲授《人民当家作主》一课时,结合正在召开的人大会议,引用人大代表的构成和产生方式,体会到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积极参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做出自己的努力。这样既避免了枯燥的讲解,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轻松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五、把寓言故事和谚语引入课堂,激活思品课堂
  教师可以根据课程需要,把学生所熟悉的寓言故事、谚语等方面的素材引入课堂。这种方法趣味性强,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活跃了思品课堂,使思想品德课课更加生动、形象;使学生学起来更轻松、易于接受。例如在讲授《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时,结合“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时偷针,大时偷金。从小偷钉,到大偷牛”的谚语给学生讲解小错可能铸成大错, 绝对不能有“小错不断,大错不犯”的想法,从而使学生真正理解了什么是“防微杜渐”。在讲授《交往伴一生,一生在交往》时,结合俄罗斯著名寓言作家克雷洛夫的寓言故事《小树林与火》进行学习,使学生很轻松的理解了交友时要交什么样的朋友,不能交什么样的朋友,从而顺利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以上是笔者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所做的一些尝试,这样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思想品德课真正走进学生,展现出了思想品德课新的生命力。
  
其他文献
本文以教材中的史料运用为例,从四个方面阐述史料运用与有效阅读的实践探究,思考如何正确处理好“教师导读”和“学生自读”的关系,分析教师如何提高“史料运用”的优化设计能力
粒子系统是模拟自然景物中运动模糊物体非常有效的一种图形生成方法。本文通过对粒子系统的生成及描述过程的研究,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应用于计算机游戏领域中的粒子系统,并给出了游戏火焰粒子特效实例。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信息技术与教育课堂相结合,不是简单仅仅的把信息技术当做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而是要把信息技术与科学的课堂教学方法相融合。这种信息的融合要求要有先进的思想做指导,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更好的应用计算机或者是网络工具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实现教学环境的创新化。  此外,要把信息化的教学工具全方位的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使得数学课本中的各个章节、知识点在与信息化
课改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而一个活跃的课堂才是学生真正需要、教师真正想要的课堂。   一、营造良好的物理课堂教学氛围   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教学气氛能造成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向上的教育情境,从而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他们对学习活动的主动参性和积极性。   1.多种方式的教学,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不同的知识应该通过不同的途径开展教学,例如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法指导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和创造必要的条件。    一、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   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不少学生反映,集合、映射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
语文教材是一种静态的文本,但它却集自然美、社会美、哲理美于一身,从教学内容看,宇宙人生包罗万象,诗文歌赋姹紫嫣红,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得天独厚的审美价值。只有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让他们走进作品,才能体验作者的情感世界;让他们与作者对话,才能获得思想启迪;让他们披文入境,才能享受审美愉悦,由此,他们的生命价值才能得到提升。阅读是作者、作品和读者这三个环节之间的一个互动过程。其中作品是媒介,是联系作者
使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具有钙钛矿结构的锰基氧化物La0.7Ca0.3Mn1-xTixO3,利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等实验技术手段研究其结构和性质。发现在进行掺杂的样品中金属钛离子占
迁移是以认知结构为中介进行的,先前学习所获得的新经验,通过影响原有认知结构的有关特征影响新学习。对外语学习最具影响的是语言的共性。英汉发音在元音及辅音音位、语流音变
进入高三,由于学习任务重、考试次数多、升学压力大等原因,许多学生长期处于焦虑状态。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适度的考试焦虑有助于学习和考试的顺利进行,但是较高的焦虑水平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妨碍学生正常学习水平的发挥。而且,长时间的过度焦虑,还会引起各种身心疾病,严重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频繁的考试和成绩的起伏不定也造成一些学生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一些学生因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从而产生“自负”心理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教导,每个学生一生中希望遇到优秀的教师,而每个教师都想成为优秀的教师。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笔者认为做一名优秀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做一名优秀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  美国作家詹姆斯鲍德温认为:“孩子们从来都不会好好听大人的话,但是模仿起他们的言行举止来,却很有一套。”孩子生下来对所处的世界一无所知,他们会对周围的一切进行模仿。学生需要榜样,教师就承担起了为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