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建设苏北中心城市的经济空间格局研究

来源 :淮阴工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cul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运用城市中心模型、可达性模型、引力模型研究苏北中心城市经济空间格局及其变化。结果表明:苏北主要中心城市之间经济联系不断增强;淮安市建成苏北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具有较为明显的区位优势,但是,区位优势仍低于徐州市;淮安市的区域可达性高于苏北另一个中心城市——徐州市。淮安市建成苏北重要中心城市优势与劣势并存,淮安市要真正成为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必须树立地理中心意识,尽快构建苏北交通中心平台、苏北文化中心平台、苏北物流中心平台。
其他文献
在深入分析与探索可以促使淮安市中心城市建设持续推进和发展的主要动力因素基础上,运用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和原理,构建由相关决策变量、增长极、动力变量和城市中心化水平等因
针对人脸检测时,以20*20的窗口大小按照逐个像素方式进行扫描,检测速度慢的问题,提出采用zigzag字形扫描法和预先终止技术来提高检测速度。实验结果表明,利用zigzag字形扫描法和预先终止技术检测的速度比按照逐个像素方式进行检测的速度提高了11.3%左右。
随着自由贸易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绿色贸易壁垒随之兴起.绿色贸易壁垒是新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一种,具有形式上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隐蔽性和歧视性、灵活性和针对性
为解决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后的副产品污泥的二次污染问题,提出将有害的污泥变成有用资源的机械设计模型。基于污泥脱水后与煤粉颗粒混合、成型形成可燃烧燃料的功能规划,在研究分
将系统动力学基本原理与现代物流有机结合,建立皖江城市带区域物流与经济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区域物流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并采用安徽省2003~201
基于赣江控制站外洲水文站1956-2001年流量、水位和含沙量实测数据,采用皮尔逊Ⅲ型频率曲线划分出赣江的特征水文年,并对不同特征水文年的水沙变化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