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wing_w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
  (1)能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计算能力。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旧知复习
  (1)我们刚刚学习了两条加法运算定律,同学们还记得么?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加法交换律,用字母应该怎样表示?加法结合律呢?
  (2)学习加法运算定律时采用的教学思路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板书: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
  2.引入新课:回答的真不错~!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运算定律
  3.教师谈话引出情景
  为保护环境,光明小学开展了植树活动(出示主题图),这就是植树活动的现场,我们来看看。从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言,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3个问题:
  ① 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②一共要浇多少桶水?③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教师说明:这节课我们先来解决前两个问题。引导学生看第一个问题: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
  指名列式,并说明列式依据。教师板书:4×25和25×4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乘法交换律
  (1)探究、发现问题:教师提问:4×25和25×4得数是否相等?都表示什么?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引导学生回答,明确:4×25=25×4)
  (2)举例验证:教师问: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指名举例,教师板书:如,35×2=2×3560×30=30×60)
  (3)概括规律:
  a.总结定律:教师提问:从以上几组算式中你能发现什么,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你发现的规律吗?
  提醒学生由加法交换律的总结思路想,总结好后说给同桌听。汇报得出结论,板书定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b.定律命名:教师提问:这个规律叫什么名字呢?
  学生可能马上说出:乘法交换律,再让学生说是怎么想到的。
  c.用字母表示定律:教师谈话: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换律,看谁的方法既简单又清楚。学生很容易想到:用字母表示:a×b=b×a,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板书公式:a×b=b×a
  让学生判断:这里的a与b可以是哪些数?(任意数)
  (4)乘法交换律的应用:
  教师提问:以前我们什么时候用过乘法交换律?引导学生回忆:做乘法验算时。
  完成“做一做”前两道,指名板演,订正。教师谈话:用这个定律时该注意什么?(数不能变化,运算符号不能错)
  2.教学乘法结合律
  (1)发现问题:教师谈话引出:我们再来看第二个问题: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让学生观察主题图,提问: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先求什么?要几步?怎样列算式?
  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小组讨论:小组同学之间互相比较选择的算法是否相同,组长作好不同算法记录。汇报交流,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两种算法:(25×5)×225×(5×2)
  比较两种算法的异同,明确(25×5)×2=25×(5×2)
  (2)举例验证:
  让学生自己再举几个例子填到课本26页,汇报板书学生举的例子。教师出示:观察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关系?
  (15×4)×10○15×(4×10)(125×8)×5○125×(8×5)
  学生计算后,指名回答,明确是相等关系。
  (3)小组合作学习,概括规律:
  让学生观察以上所有算式,回忆加法结合律的总结思路,小组同学之间讨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讨论这个规律的命名和字母表示方法。
  最后汇报交流,老师板书:乘法结合律:(a×b)×c=a×(b×c)让学生说说运用乘法结合律时注意的问题。
  3.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比较
  教师提问:比较所学的四个定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教师出示:交换律是两个数相加、相乘的规律,即换加(因)数的位置,和(积)不变;结合律是三个数相加、相乘的规律,既可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先相加(乘),和(积)不变。
  三、回顾整理
  这一课通过同学们的观察与思考,自己发现并总结出了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今后同学们做题时,要仔细观察题目特点,更准确更简便地把题目计算出来。
  板书设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1) 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4×25=25×4
  35×2=2×35
  60×30=30×60
  ……
  乘法交换律a×b=b×a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2) 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25×5)×2=25×(5×2)
  (15×4)×10=15×(4×10)
  (125×8)×5=125×(8×5)
  乘法结合律:(a×b)×c=a×(b×c)
  三个数相乘,先乘前面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其他文献
中学的数学教学问题一直是老师的心病,怎么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如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针对这种现象,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工作经验,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希望大家共同探索应用。  一、在导入时设置悬念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好奇心,是引发兴趣的重要来源,它将紧紧抓住人的注意力,使其在迫不及待的情绪中去积极探索事情的前因后果及其内涵。  (1)教会学生如何使用几何画板,通过让他
摘 要:中学计算机教育,是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培养学生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学生掌握适应未来信息社会需要的创新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的课程。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一下几点以提高计算机教学效率。  关键词:计算机;中学;教学  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对现在的中小学计算机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当今的现状,中学计算机教育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的获取信息。阅读便是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尽管当前获取信息的渠道形式多样而且速度相当惊人,但是据统计当前各种信息约有85%来源于图书文献。这足以表明阅读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相对于小学生而言,阅读更是他们获取信息的最基本途径和最简便的方法。语文教育学家吕淑湘在回答别人问他是怎样成功时说过:他的成功课内知识占30%,课外知识占70%。这充分说明学习语文的全过程
摘 要:初中英语课堂沿用情景化教学方式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健全今后学生知识结构和素质形态的必要途径。所以在教学中,要把情景创设与初中英语知识有机衔接并进行强化。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效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英语;情景教学;教学措施  随着新课改进程的推进,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对教师提出了更严格的教学要求。语言学习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它作为人们日常使用的
问:我是某企业的一个中层干部,今年退休了.忙碌了几十年,突然无所事事,那种失落感使我心里不好受,又因情绪不好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人际关系.请问,退休的基督徒怎么才能生活得
期刊
摘 要:导入法就是运用导入语言及行为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教学情境的手法,是一节课最基本的教学环节之一。一堂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给人的第一印象,精彩的导入, 能够收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效果。但是,不同的教学内容常常需要不同的教学理念和导入方式。要抓住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导入,创设一个良好的语文教与学环境,在每节课堂教学中,达到优质的,高效的课堂成效。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导入;高效
一、教材分析  《食物中的营养》是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食物》中的第二课。是在前一课调查、统计了一天中吃过的食物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食物中所含有的营养成分进行探究,是让学生懂得营养全面合理的重要性的基础。因此,是承上启下的一课,也是十分重要的一课。通过这节课的活动,要让学生认识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是从食物中得到的,其成分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在能力方面属于“实验能力”的系列,本节
(接上期)rn四、推进我国基督教中国化面临的主要挑战rn(一)境外渗透加剧,危害我国基督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rn如同“三股势力”不代表广大穆斯林,境外渗透和非法违法活动也
期刊
摘 要:“望”字的字形变化引发了人们对于其字义的延伸拓展,其在《现代汉语词典》的主要解释义项无不与“望”字的本来意义相关。字形的发展受书写材料和书写方法影响而演变,同时影响着字义的发展,反映人们对“望”字的理解,以及由衍变后产生的字形引发的联想。本文将从商周甲骨文、商周金文以及其后世字义的变迁三个方面,重点探究“望”字的形义变化过程以及蕴含的人们关于“望”字的联想。  关键词:望;文字;字义;探究
农村留守孩子长期与外出务工的父母亲分离,使他们在正常的生长环境中经常性地缺少了来自父母的教育与关爱,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了许多的负面影响.关注留守的教育现状、关注留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