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摔跤运动员的疲劳与恢复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xubu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天津体育学院高水平中国式摔跤运动员使用疲劳恢复的特定方法,得出采用人工按摩、营养补充、药物和心理学措施后的疲劳恢复达到了良好的效果。本文拟就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分类、判断及消除手段研究进行综述,在消除运动性疲劳途径的传统构架之下,对其手段和方法做了新的归类和注解,以更好服务于中国式摔跤运动性疲劳做深入研究。
  关键词:中国式摔跤疲劳恢复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2(a)-0201-01
  中国式摔跤是一项运动量较大对抗性非常强的重竞技体育项目,经过大强度的训练或比赛后肯定会出现运动性疲劳。因此,及时对运动员进行训练或比赛后的疲劳恢复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提高运动员的成绩并保障运动员身体健康的必要手段和措施,也是运动员进行科学训练的标志。
  
  1 运动性疲劳的机制以及疲劳判断的简易方法
  人体在运动后会出现疲劳,但疲劳有轻有重,运动性疲劳是人体在运动过程中一次性强有力的负荷或持续运动负荷后,靠应力集中的运动器官(关节、韧带、骨骼、肌肉)和与之密切相关的脏器和调节功能下降、能量不足等所引起的一系列生理性、功能性的变化为特点的导致运动负荷器官功能下降、感觉不适、能量缺乏和代谢产物堆积等现象。根据超量恢复理论、应激理论和运动训练理论,运动水平的提高就是“疲劳—恢复—再疲劳—再恢复”的这样一个超量恢复的良性过程。在中国式摔跤中有该运动训练的要求运动性疲劳也是一种经常发生。如果中国式摔跤运动员运动性疲劳没有得到及时的恢复而使疲劳累积导致疲劳过度,或者发生运动性疲劳时没有及时地进行调整,继续保持原有的运动,使疲劳程度加深导致力竭,这都会使运动性疲劳变成一种病理观象,从而对运动员的训练甚至是健康都会造成不良影响,所以根据该项运动自身的特点研究运动疲劳产生的机理非常重要。
  1.1 产生疲劳的机理
  (1)长时间运动,供能物质大量消耗产生疲劳。首先是糖浓度的降低*补充糖后运动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2)研究表明,在长时间运动后会产生大量的肌乳酸,在肌肉组织中堆积*出现血乳酸浓度的提高。出现一系列的不良生理反应:①阻隔神经传递兴奋的能力;②抑制糖激酶和减缓了糖酵解的速度;③降低肌肉缩短能力;④可引起疼痛、恶心、定向障碍及其他副作用;⑤抑制氧和血红蛋白的结合;⑥抑制脂肪组织内某些激素的活性。
  (3)内环境的稳定失调造成生理机能下降。
  (4)长时间的兴奋引起消耗增加,为避免进一步的消耗,当消耗到一定程度时,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保护性抑制”。
  1.2 疲劳判断的简易方法
  科学的判断疲劳的出现及其程度,对人体保健有很大实际意义,然而疲劳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引起疲劳的原因和部位也不尽相同,所以,疲劳的判断主要有自我感觉、简易客观的指标及运动者的经验等指标来粗略评价,可以主观感觉运动性疲劳的程度,运动后出现全身发软,头晕、心悸、恶心、注意力不集中,就说明产生了运动后的疲劳。需要及时有效的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为下一次训练课提供准备。那么,如何尽快消除运动性疲劳呢,可分为主要以下几种方法。
  
  2 对摔跤运动员提出了以下的疲劳恢复手段
  (1)整理运动:摔跤运动是非常剧烈的,在大强度的训练结束后,如果不进行整理运动,就会影响氧的补充和静脉血回流,使血压降低,引起不良反应。因此,摔跤运动后应该做好整理运动,动作应缓慢、放松。这是消除疲劳,促进体力恢复的一种好方法,在进行整理活动时,应该包括慢跑、最大呼吸调整放松和各肌群的伸展练习,这些练习可以消除肌肉的疼痛,改善肌肉血液的循环,减轻肌肉的酸痛及僵硬程度,消除局部疲劳,对预防运动损伤发生也有良好的作用。
  因为P=0.091<0.05,所以差异不具有显著性,说明此方法对训练后的恢复效果不明显。
  (2)人工按摩:按摩是摔跤运动消除疲劳的最好手段之一,可采用全身按摩,也可以选择全身穴位按摩,在进行按摩时,负担量最大的部位,应是按摩的重点。比如,在进行完摔跤基本功蹲踢后,就应该着重放松腿部肌肉。肌肉按摩时应该以揉捏为主,交替使用按压、抖动、扣打等手法。必须全身放松。按摩的时机,可在洗澡后及晚上临睡前进行。也可以采用我国古老而有效的治疗手段针灸和拔罐进行大范围的按摩和放松,这两种方法是促进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消除疲劳目的的最好方法之一。
  (3)温水浴:淋浴和局部热敷是一种简易的消除疲劳的方法。研究表明,洗澡能增加血液循环,使人大脑得到镇静,肌肉得到放松。水浴可降低血液中乳酸浓度。此外,水浴对副交感神经有所刺激,可以起到镇痛作用,以缓解因疲劳引起的肌肉酸痛。淋浴时水温不能过高,以温水浴(水温40℃左右),时间15~20分钟为宜,它有良好的镇静作用,能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肌肉。热敷能减少肌肉中酸性代谢产物的堆积,消除肌肉酸痛。其温度以47℃~48℃为宜,时间约10分钟。
  (4)饮食营养:由于,摔跤运动在大强度的训练后会消耗大量的机体能量。因此,每天应补适当补充一定的水、蛋白质、水果、维生素、蔬菜等。但有不少人常常采取加餐,大量吃鸡鸭鱼肉,企图以此来加强营养,补养身体,解除疲劳。殊不知结果却是适得其反。因为人们在运动过程中,人体内的糖、脂肪、蛋白质进行大量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产生乳酸、磷酸等酸性代谢物质。这些酸性物质,使人感到肌肉、关节酸痛和精神疲乏。专家指出,人体在疲劳的时候,从食疗角度看,应该适当多吃一些碱性的食物,如海带、紫菜、各种新鲜蔬菜、各种水果、豆制品、乳类和含有丰富蛋白质与维生素的动物肝脏等,这些食物经过人体消化吸收后,可以迅速地使血液酸度降低、中和平衡达到弱碱性,疲劳消除。
  (5)充足睡眠:摔跤运动员要有充足的睡眠,因为,睡眠是消除疲劳的最好方法之一,在每天大强度的训练后运动员必须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中午也必须安排一定时间的午睡。睡眠是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的好方式,每天应该有8~9小时的睡眠,在大运动量和比赛期间,睡眠时间应适当延长,中午必须安排午休时间午睡(1.5~2小时)晚上睡觉时间应在(7~8小时)。
  总之,为了尽快的恢复运动性疲劳,尤其是在大强度训练和比赛后需要尽快及时的采用有效的疲劳恢复手段。因为剧烈运动后骤然停止,会影响氧的补充和静脉血回流,使血压降低,引起不良反应,所以运动后应很重视做整理运动。
  
  参考文献
  [1] 刘金亮.天津体育学院民族摔跤教材[Z].1999,6.
  [2] 赵海龙.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05,5,21.
  [3] 王建国.关于疲劳与恢复的综述[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8,32(1):87~88.
  [4] 刘燕萍.运动性疲劳及其机制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1)46~47.
  [5] 王荣森.运动性疲劳与恢复过程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7(4):119.
其他文献
本文的研究加强了评价的诊断、导向、激励、教学等功能,树立新的评价观,把教师完成任务转移到正视学生的基础,促进学生的发展上来。通过研究,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都能在
摘 要:作业设计是教学设计中的基本环节,设计“新”语文作业是笔者就如何更好地实践新课程思路进行的思考与探索。“新”语文作业方式,它尊重儿童的天性,顺应儿童的学习规律;它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是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形式、掌握知识的一种凭借;它注重学生的主动实践、独立思考;它让作业更富人情味,使学生在作业中释放自我潜能,促进多元发展。  关键词:“新”语文作业体验差异开放整合  中图分类
宋代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既特别强调“礼”的规范作用,也存在商品经济环境下“利”与“义”之间的冲突。这一社会背景影响了士大夫的价值观念发生变化,其“以伦理教民,教民以人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越来越像一个“地球村”。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现代英语教学要求突破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着眼于培养
本文就新课程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作论述,以此来阐述运用正确的评价方式对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激情和兴趣,促进他们知识和技能生成的促进作用。新课程英语课堂教学评价就是围绕学生
目的研究中小学聋哑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SCL-90量表和SWB自编量表对广东和广西490名中小学聋哑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当前中小学聋哑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心
传统学生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为顺应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发展的特点,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应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意识管理理
该文以模因理论为指导,根据"同化、记忆、表达和传播"等语言复制传播过程中的特性,解析高职院校英语写作教学全过程,重建"选材、背诵、仿写与创新"等高职英语写作教学模式,使学生
摘要:简笔画是作为未来小学教师的师范生应掌握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在对非美术专业的学生的课程设置中开设简笔画也是必须的。在对非美术专业学生的简笔画的教学中,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对学生的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根据学生的层次性要求,从而做到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思维。  关键词:简笔画 简笔画教学 简洁 创造表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
摘 要:怎样“预设”初中语文课堂,才能收获“精彩”的生成?笔者以为:于细微处听惊雷;于惊雷中听心声;于矛盾处起波澜;于平淡处激感情。  关键词:初中语文 “预设” “生成”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c)-0188-01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中,无论是巧妙预设,还是精彩的生成,无不折射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