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语文本体强化文体意识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idan0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谓语文?叶圣陶先生答曰:“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此外,还有若干回答,如:“语言和文字”“语言和文章”“语言和文学”“语言和文化”“语言和文明”等。凡此种种,莫不首先强调“语言”。可见,引导学生实现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语言素养的综合习得与不断丰富,应该是语文课程的本体性目标。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因为语文知识的学习“不作为考试内容”,因为要“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和点拨”,“在实际运用中逐步体味把握”,因为不能“围绕相关知识的概念、定义进行‘系统、完整’的讲授与操练”,等等,近年小学语文课程的知识教学受到了严重冲击,学生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语言素养的综合习得与不断丰富这一语文课程的本体性目标,也难以较好达成。尤其是阅读教学,大量课堂丧失了应有的方向。如何“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到底是哪些?新课标没有规定,也不可能规定。于是,小学阅读教学出现了种种迷失方向的怪相。
  “渝中名师王小毅工作室”紧紧围绕“分类阅读”研
  究这一主题,深入研究了三个
  问题:
  (1)当前阅读教学迷失方向的种种怪相到底有哪些?(2)怪相产生的种种深层次原因何在?(3)如何科学实施分类阅读教学,从而避免怪相,回归语文本真,较好实现语文课程的本体性目标?
  我认为,这一研究,必将对阅读教学,乃至整个小学语文学科实施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语言素养的综合教学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渝中名师王小毅工作室”是一个富有创新活力与激情的团队,13名一线青年教师在王老师的带领下,通过文献研究、田野研究、行动研究、叙事研究等方式,主要从四个层面研究了阅读教学回归语文本体、强化文体意识的价值追求与策略选择。
  一、聚焦文体,探索“这一类”的语文本体教学价值与策略
  他们认为,阅读教学必须大力体现文体特征,把小说教成小说,把寓言教成寓言,把散文教成散文……只有这样,教师的“教”才能直指文本的语文核心价值,事半功倍,举重若轻;学生的“学”才能紧扣语文课程的主线,学习和运用语言表达技能。他们分工研究不同文体课文的教学,并通过大量同课异构的行动研究,反复琢磨一篇篇课文的教法,力争教出每一篇课文的语文核心价值,从而总结出一种文体的教学策略,教出这类课文的文体特征。
  二、聚焦课标,研究“这一段”的语文本体教学价值与策略
  新课标第一、第二、第三学段针对不同文体课文的教学制定了不同层次的内容与目标。比如,第一学段要求“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三学段要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工作室的研究,紧扣新课标要求,努力探索同一文体的课文在不同年段的语文本体教学价值与策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三、聚焦课型,研究“这一组”的语文本体教学价值与策略
  这个研究的目的是发现同类文体的课文在不同单元中的教学价值与策略。他们立足“课型分类”,研究同一单元中精读文、略读文、选读文的教学。他们还拓展单元,自编教材,开展不同文体的“自选文”教学研究。由此,他们的研究由“一篇”扩展到“一组”,研究一课关联一组,如此形成系列。也正是有这样一课、一组、一群的研究,他们对不同文体课文的语文本体教学价值与策略才拥有了系统的提炼和表达。
  四、聚焦文本,研究“这一篇”的语文本体教学价值与策略
  这类研究的目的是发现同类文体课文中每一篇的独有的教学价值与策略。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文本的意义是具体的学生和具体的课文相互对话而生成的。分类阅读研究视野中,同类文体的每一篇课文,都要求教出各篇的鲜明个性。这就更要强调教师对文本解读的个性化,因为这是阅读教学对话顺利展开的基础,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如果完全相同,教学就会画地为牢,丧失个性。王老师的团队深谙此道,他们通过文本细读,聚焦“这一篇”课文独特的教学价值与策略,在潜入词句、关注细节中品味语言艺术,在把握文章结构、揣摩表达规律中品味行文思路,在立足编者意图中品味文本主旨。
  上述四个层面的研究,不可谓不深入系统。近三年来,王老师的工作室成员在《语文教学通讯》《小学语文》《小学语文教学》《小学教学研究》《教学月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小学语文教与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在各地举办学术报告,执教公开课,同时精心撰写教学设计、课堂实录、研究报告。通过这些方式,他们的系列研究得到了顺利推进,也形成了科学的结论。他们认为:小学阅读教学应该回到常识,回归语文本体,强化文体意识,尊重文本特点,按照文体特征和学段要求,把童话教成童话,把散文教成散文,把小说教成小说,而这一切的基础是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具备必要的文体知识,拥有自觉的文体意识。我认为,他们的研究拥有语言学、文章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等方面坚实的理论基础,有利于推动阅读教学回归语文本体,顺利达成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语言素养的综合习得与不断丰富这一本体性目标,同时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指明了一个方向,设计了一条道路。
  “渝中名师王小毅工作室”的分类阅读研究,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对小学语文一线教师和研究者都具有高度的启发意义和分享价值。近年来,他们的系列学术论文、学术报告、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等,在重庆市内外引起了很强烈的反响。笔者也曾多次邀请王老师来我院举办学术讲座,对国家级、省级小学语文骨干教师进行专业引领。
  同时,王老师为我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生执教阅读教学,24个专题片段已上传到“中国大学精品开放课程——爱课程网”,即将公开分享。以下是笔者随机实录10位学生听课后的感言,以期对王老师,以及他们团队的研究工作进行相对客观的评价:
  “听了王小毅老师的课,不能说完全茅塞顿开吧,但至少让我有所顿悟,为我指明了继续探索的方向……王老师就是一本有深度有广度的书,一本为我们指明正确道路的良书。”   “对语文教学充满激情的王小毅在我心中是一个幽默而有丰富内涵的老师。他指导我们学完了阅读教学的全部内容,让我受益匪浅。从寓言童话到诗歌小说,从散文神话到说明文及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教学,他带领我们在语言文字的世界里尽情地挥洒着我们青春的梦想。”
  “从王小毅老师身上我看到了责任的力量。他总是害怕自己没有把知识点讲得透彻,只要有同学说有些地方不明白,他就会详细地再讲;他总是希望每个同学都能以最好的状态接受知识,他会关照到坐在教室角落的学生;他总是鼓励我们说你们是未来最优秀的老师……有亲和力的是他,学识渊博的是他,最有责任感的还是他。一个充满责任感的人总会带给他人无限的崇拜。”
  “王老师就是我学习的榜样,他是一个‘口中无术语,心中有知识,手中有技能’的教师。他上课总是面带微笑,亲和力非常强,而且谈吐幽默。这样的老师不正是一名优秀教师吗?”
  “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从‘教什么’‘怎么教’这两个角度出发,为我们详细讲解了阅读教学中各种文体教学的方法策略,为即将踏上教师岗位的我们指明了方向。”
  “王老师主要教我们的阅读教学,他幽默风趣,善解人意,知识渊博,让我崇拜。几次课下来让我对王老师产生了深深的崇拜之情,在课程快要结束的时候终于如我所愿,和王老师握了一次手,这一次握手将会成为我美好的回忆。”
  “上王小毅老师的阅读课,让我觉得轻松自如。老师幽默的教学语言,和蔼可亲的微笑,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让我们如沐春风。我们对阅读教学,不仅学到了方法,而且了解到更为广泛的知识。老师满腔热情,我们的心随着老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
  “感谢王老师,因为他让我明白了小学阅读教学必须根据不同课文类型、不同学段,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寓言和神话,看似内容差不多,但是教学方法和目的是有一定差别的。还有文言文教学,要明白教什么、怎么教,要让学生有所收获,能通过学习掌握方法,这也是王老师教会我的。”
  “他从‘教什么’‘怎么教’等方面给我们清楚讲授了阅读教学,包括小说、神话、古诗文、说明文、非连续性文本、课外阅读多个文体的教学。他学识渊博、很具亲和力,和他相处非常轻松愉快。”
  “我喜欢王老师的沉稳而阳光、踏实而智慧。在课堂中他给人的感觉不是在云端舞蹈,而是贴着地面幸福行走。如他所说,做人,要充满善意;对学生,要满怀爱意。淡定、本真、实在,决定了王老师在专业发展的路上走得踏实,走得幸福。”
  (作者系重庆市第二师范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 刘忠信)
其他文献
【教材分析】  《操场上》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识字1”中的第四课。本课有两幅插图、六个词语和一首儿歌。词语为体育活动的名称。儿歌内容概括了学生在操场上活动的情形,告诉我们体育锻炼可强身健体。本课的学习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我通过看画面、练说话、认词语、读儿歌来让学生识记生字,发展学生多种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认识提手旁和足字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积
编者按:儿童是民族的未来、家庭的希望。当前,“幼有所育”已成为政府部门和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重要民生事项,这于广大幼教工作者来说,既是难得的发展机遇,亦是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最大限度地讓每名儿童都能接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使其健康快乐地成长,这考量着幼教人的责任担当与智慧胆识。在时代的考问面前,北京市大兴区第七幼儿园遵循孩子的天性和幼儿教育规律,确立了科学明晰的儿童发展观,提出了“自然生活教育,丰富幼
【教材、学情分析】  “写一个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是写人序列中适合在五年级进行的一次习作训练。为使训练目标更集中、高效,根据高年级学生年龄特点以及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将本次习作的主题定为“写一个自己喜欢的人”。为拓宽学生思路,扩大选材范围,所写的人可以是身边熟悉的人,也可以是从书籍、报刊、电视媒体上了解到的人。  从学生以往的习作情况看,学生从三年级到五年级虽说进行过多次写人的训练,但对写人习作的认
佟明河北京市房山区良乡第二中学校长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第二中学校长、党总支书记,研究生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房山区教育之星。他从教36年,担任校长26年,是一位思想型、科研型、开拓型的校长。他的管理理念是:管理不是改造人,而是唤醒人,唤醒人的內心强大的动力;制度不是约束人,而是激励人,激发人的潜能极大的迸发。他认为学校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挖掘潜能。他从梳理学校文化入手,倡导精神追求,充
在日常教学中,我发现了这么一个现象:孩子年龄越小,质疑的能力和好奇心就越强,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好奇心却在逐渐消退。这与我们平时的课堂过于按部就班、有条不紊、滴水不漏而导致课堂气氛暮气沉沉、波澜不惊有很大关系。原先会提问题的孩子能否变得不麻木、不会变成专装知识的容器,就看一个老师能否给学生提供质疑空间、培养质疑能力。在我看来,学生头脑里经常有问题产生,教师应提供质疑的空间,促使他们去探究、去思考、去
【教学目标】  具体地有条理地写出实验过程,注意突出其中的一两个细节。  【课前准备】  一只普通的中号透明塑料水杯、四十多枚彩色曲别针和一大杯冷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师:这节作文课上,我们一起来做个小实验。瞧,我带来了什么实验用具?(板书:实验用具,出示透明塑料水杯。)  (学生们的回答很快。有的说“这是一只杯子”,有的说“这是一只透明的杯子”,有的说“这是一只塑料水杯”,也有的说
学习新课一定要让学生觉得新鲜,所以我不赞成课前让学生进行预习。我也不喜欢听学生预习过了的课,我喜欢听学生觉得新鲜的课。新鲜的课最自然、最真实。  学生第一遍读课文总是怀着好奇心的,最想了解的就是课文写了什么。至于作者为什么写,怎么写的,往往不是最早关注的。只有把课文读完了,才能从整体上知道课文写了什么。  曹燕老师执教的《活化石》是一堂让学生觉得新鲜的课。她先板书“化石”,让学生来说说什么是“化石
为了使师范生能灵活运用在师范学校学到的知识,实现知识的迁移,我布置了一个研究性题目,即《我教小学生写诗》。学生很快就要去实习了,这正好是个机会。我告诉他们小孩子有着无穷无尽、千奇百怪的想象,去把这个宝藏挖出来吧!我的一番鼓舞点燃了学生们实践教育理想的激情,从他们闪亮的眼睛中我读出踌躇满志。但是实习归来,只有四位学生进行了教学实践与研究,带回一批小学生的优秀作品,并写出了研究报告。而其他学生之所以没
作为绍兴的小学语文教师,能走进周一贯老师“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的“容膝斋”,成为他的入室弟子,应该是每个有志向的语文教师的终极梦想了。何其有幸,我能圆梦“容膝斋”,成为他的入室弟子。  周老师经常开玩笑说:“张幼琴的名字,我早有耳闻啊!”可是不擅交际的我,直到2009年才得以近距离接触周老师。那年山西教育音像出版社来我校录制《生本课堂》专辑,作为学校顾问的周老师亲自指导四位老师上课,我是其
这天晚上,如往常一样点开“凤凰语文网”,一个网友的介绍吸引了我的眼球,说的是特级教师管建刚的作文教学,我看了几页觉得不过瘾,便百度搜索了一下,跳出来一篇最新的文章——《管建刚和他的阅读教学革命》。读之,似拨开云雾见青天般神清气爽!一直疑惑于课堂设计该怎么走的我,读完此文,豁然开朗!  犹记得那个学期末,学校要求新学期的语文学科要按照新的教学范式“测、导、延、写”来备课上课。放假前,武校长亲自操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