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与地方经济互动发展探索

来源 :商品与质量·消费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chian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方高校与地方经济之间存在着相互配合、相互作用、相互推动的互动关系。本文从地方高校与地方经济关系的研究入手,通过对九江学院与地方间的经济关系阐述与分析,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对相关的对策作了探索。
  【关键词】地方高校;地方经济;互动发展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12-0115-02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地方高校的一个重要职责,地方高校也是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如何协调好地方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系,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重大问题。
  一、地方高校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地方高校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由于地方高校毕业生联系就业和用人单位招聘的便利,地方高校毕业生在学校所在城市及周边城市就业的概率会高于到外地。这为地方经济建设输入了优质的人力资源。地方高校相对集中的科研团队和比较完备的科研设施更是发展地方经济可以利用的宝贵资源。如九江学院与众多市区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研发体制,为地方政府和企业提供人才培训和咨询服务,有许多科研成果被直接运用到当地的生产建设和管理过程中。
  (二)地方高校基本建设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地方经济增长,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地方高校的基础建设及其建设过程中采购原材料、聘用建筑工人等,这些会直接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高校的发展也会带动当地的餐饮、娱乐、文化等相关社会服务设施建设的发展和扩大就业。
  (三)地方高校学生的生活消费拉动地方经济发展。据调查,2013年在校大学生年消费支出最高的达到20000元人民币,而年费最低的也有3000元,大学生年支出均值为10000元左右。依据九江消费水平估算,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年均消费额至少6000元以上。仅以九江学院为例,其在校生规模接近四万人,对九江地区经济产值达到2.4亿元人民币。同时学校举办、承办各类考试活动、学术会议等也给地方带来直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且考生、参会人员的直接、间接消费也是极为可观,这些都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因素。
  二、九江学院服务九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做法
  (一)以培养合格人才为己任,为九江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九江学院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确立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深入开展以“质量工程”为核心的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学校现有35个国家级、省级“质量工程”项目;有97个国家级、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有10个省级重点学科;8个高职高专省级示范专业;并设立了“流域管理与生态保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学校实施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融通、学科建设与质量工程相融通、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通,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学生考研率逐年上升。
  学校实施素质拓展计划,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在九江学院,有序的课堂教学管理规范、精彩的课外活动不断呈现:创业与成才访谈沙龙、奇思妙想创意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T恤设计露天展、校园绿化设计大赛等吸引着众多学生参加。学校每年的科技文化节、体育文化节、国学经典诵读等更是开展得有声有色。涵盖文化、娱乐、体育、科技等各类的60余个学生社团,为校园增添着一股股活力,激发着学生的创新热情。
  学校全面推进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大力开展以创业精神、好习惯、国学素养等为内容的特色教育,进一步深化全员育人工作。学校推行辅导员、班主任相结合的学生管理机制,开展全员育人,构建平安和谐校园;通过党团组织、课堂教学、网络传播、生活园区、社团活动等渠道,抓住学生成长中的社会实践、就业创业、心理健康等关键环节进行热心指导,注重把学校的地理区位优势、学科建设优势、非物质文化传承优势和书院文化优势等丰厚资源,转化成育人优势,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九江学院生源质量稳步提高,毕业生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欢迎。
  (二)以提高科研创新能力为己任,为九江高新技术发展提供先进技术支撑
  九江学院紧紧围绕九江地方资源、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加强钢铁、生物、化工等产业领域研究,努力做到产、学、研一体化,真正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第一,注重对教师创新精神的培养,树立严谨治学、勤于思索、努力钻研、合力攻关、勇攀高峰的优良风气。第二,鼓励教师瞄准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科技成果的社会、经济效益。第三,充分发挥特聘教授的作用,安排有较强科研能力的中青年教师在特聘教授的指导下开展课题研究活动。第四,加大了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近几年,学校每年投资3000多万元用于教学设施建设。目前,学校有各类实验室(中心)256个。有庐山实习培训中心等校内外实习基地200余个。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超过2.5亿元。
  2013年学校共有127项国家、省部级项目被批准立项资助,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项。国家社科基金获5项立项资助,并获省社联“国家社科基金立项”进步奖表彰。获得108项省级项目立项资助,获得多项省自然科学奖、省科技进步奖,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发表核心级以上学术论文800篇,获批国家授权专利35项。签订的横向合作项目有30多项,科研总经费超过3000万元。
  九江学院还长期与地方政府与相关部门联合开展了百名博士与百家企业的对接活动。博士们深入到各自对接的企业中去,在为企业进行业务咨询、技术指导、设备改造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学校还设立了院士工作站,使学校科研团队在院士及其团队的带领下,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服务地方经济、促进“昌九一体双核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学校鼓励科研团队与企业结成战略联盟,共建技术创新和成果转移中心以及围绕重大专项的联合研究中心,力争产出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培养一批拔尖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三)以传承地方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为己任,为打造历史文化名城提供有力支持
  九江作为一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化昌盛;经济发达,商贸繁荣。如何传承挖掘保护这些极具历史价值的地方文化,成为地方本科院校的重任。九江学院弘扬以庐山为地标的优秀传统文化,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特别在推进庐山文化系列研究、校园文化育人、国学经典的公理化诠释,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等方面,取得一系列优秀成果。
  九江学院成立庐山文化研究中心。产出一些学术研究成果。学校不断丰富以庐山为地标的地域文化研究内涵,建立了江西省高校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设有“非遗”博物馆。为保护与传承九江地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积极开展湖口青阳腔戏曲、瑞昌剪纸、武宁打鼓歌和九江山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活动,走出了一条高校与地方“联姻”、保护与传承“非遗”的新路。学校申报的《保护“非遗”,传承文明——九江学院大力开展九江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活动》,先后获江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和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
  学校开展了《江西历代进士总传》编撰工作和百年中国社会风习研究工作,成立陶渊明、陈寅恪研究院,创建“庐山国学译馆”,连续出版了庐山文化研究系列丛书,并获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海外传播和公共外交研究。学校先后举办了首届世界名山研究学术研讨会暨高校公共外交论坛、陈寅恪研究学术研讨会,得到了国内外广泛关注与好评。
  (四)以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己任,为九江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实际服务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能够促进他们对社会的了解,提高自身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的认识,实现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更好结合,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可以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为地方的物质文明及精神文明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学院成立了文艺下乡、社会调查、勤工俭学等近100多个社会实践团体。除定期组织参加九江市义务献血活动、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家庭教育辅导活动外,学院还针对省、市部门部署,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开展传统节假日活动及一些常规性社会公益活动,社会服务和公益劳动,并多次针对九江市基层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的实际需求,开展专题调研、志愿服务、参与农村建设等实践活动,提高了学院在地方的影响力。
  三、九江学院服务九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效
  (一)学校规模不断扩大。目前九江学院已形成主校区、浔东、庐峰、南湖、八里湖五个校区,校园面积达到2850亩,建筑面积近130万平方米。学校面向全国30个省市招生,全日制在校学生38000余人,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学生20000余人。
  (二)师资素质迅速提升。九江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818名,其中有副高以上职称的762人,博士200余人;研究生导师60人;获得国家和省级各类荣誉的专家70人(次)。学校还聘请有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重点高校的100余名知名学者、教授、博士生导师为名誉教授、兼职教授、客座教授。
  (三)国际交流日益广泛。九江学院已与美国、法国、英国、德国、芬兰、日本、俄罗斯、柬埔寨、新加坡、泰国、印度等10多个国家的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稳定的交流合作关系,现招收有来自世界各国的留学生200余人来校学习,并开展外国高校师生研修团来校文化体验活动。学校积极聘请外籍教师和邀请海外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学校先后同柬埔寨王家学院和美国萨凡纳州立大学等合作建立了孔子学院。
  (四)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近年来,九江学院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际大学生龙舟邀请赛、江西省首届本科院校辩论赛、江西省创业大赛等赛事中均取得优秀成绩。学校连续多次获得江西省文明单位称号,校园管理及饮食服务等工作多次获得国家级与省级表彰。
  (五)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青睐。九江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连续5年在90%以上,部分院系应届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的比例达60%。毕业生中的一大批人成为各条战线上的中坚和骨干。
其他文献
【摘 要】中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社会的需要,也是教师个人成长的需要。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分为三个维度—专业理论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本文提出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三点策略:教师主动追求专业发展、学校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国家完善中职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和评价体系。  【关键词】中职教师;专业发展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
期刊
【摘 要】近几年,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网络信息化不断普及,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比较大的转变,特别是中职学生,受社会思潮和网络信息的共同影响,其思想变得很不稳定。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使中职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中职学校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思路,以应对新的情况和问题,这也是中职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对中职学校来说,要把学生的德育和思想政
期刊
【摘 要】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养成是一个艰难而又漫长的系统工程,需要一整套科学完善的运行体系来支撑和实施。本文从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养成教育”的现状分析入手,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症结,提出了从构建全面育人环境、坚持思想引导与制度管理、正面培养教育与自我养成教育、社会实践锻炼与专业技能训练相结合的养成教育体系,为我国高校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养成教育”体系,帮助大学生全面有效地提
期刊
【摘 要】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职业学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职业学校在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采用项目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以就业为导向等等各种教学模式,都是职业教育在摸索中前进,在前进中不断创新的成果。每一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无论何时何加强实训教学的教学项目建设,贯彻“过程管理质量控制”的职业教育理念。健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校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高校学生突发事件有了新的特点,处置起来更加棘手,不仅危害学生人身安全,也影响校园和谐与稳定。为了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校园各类突发事件,需要建立起更加适应的处置机制。本文在对当前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新特点和突发事件处置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对现有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处置机制进行深化和创新。  【关键词】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处置机制。
期刊
【摘 要】党的组织生活是党的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的重要形式。大学生党员作为社会中最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和最新资讯的群体,如何加强他们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课题。面对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给高校党建工作带来的诸多挑战,我们只有正确认识自己、剖析自己,才能知己知彼,积极应对。  【关键词】党组织生活;学生党支部;问题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
期刊
【摘 要】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以及与国际上的接轨,高等教育的体制也在不断的发展与革新。无论哪一个时期,改革的进行都是为了适应时代的不断发展,而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自然也需要不断的改革与持续的提升,加大素质教育模式的实行力度,以国家的发展为方向,秉持人文教育的理念。在各级有关部门的管理与调控下实行多方面的、创新的改革,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革新步调,与世界各国的教育领域进行接轨。  【关键词】管理
期刊
【摘 要】职业指导走进校园的初衷是好的,多年过去,高校的就业指导却已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归根结底,是就业指导的理念、方法和模式到了需要创新和改革的时候了。本文主要从创业的角度来探讨高校就业指导的模式创新。  【关键词】创业;创业教育;就业指导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12-0127-01  一、创业带动就业是指导思想  据教育部门近些年连续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从2007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广,我国的教育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如今,校企合作已经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现象,校企合作模式的实施,能够有效的提高高职实践教学的质量,对于学生发展而言是一件非常有利的事情。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具有一定的特点,它的实践性比较强,主体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同时在整个实践的过程中都具备开放性的特点。正是由于这些特点的存在,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应该严格
期刊
【摘 要】校园文化主要体现在物质、精神与管理三个方面。建设特色校园文化在高职院校对提升学生职业素质起着积极的作用。认真分析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具有的内涵,积极探讨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是每个高院校的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教师应根据学生们的实际学情,不断地提出创新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策略,能够更好地培养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要通过特色校园文化熏陶、感染学生,使学生具有较强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