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堂评价效果 激发学习积极性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888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方式,明确提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宗旨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改革目标。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在课堂上合理、高效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有助于学生获得最充分的教育和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地表现自我。因此,如何提升课堂评价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及个性的全面发展,便成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
  一、准确把握学生的实际水平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育的要求必须适当,过低的要求和过高的要求都是不可取的。而只有高于学生的原有心理、智力与能力水平,并经过学生主观努力后能达到的要求,才是适当的要求。那怎样使教育的要求适当呢?这就需要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实际水平。
  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水平。学习心理水平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一种心理能力。良好的学习心理水平,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比如,学生对某学科的学习兴趣是否浓厚,就是影响课堂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像历史课,有的学生喜欢听历史故事,有的学生在课外了解了一些关于历史上某时期某人物的英雄事迹,故对某段历史产生了难以割舍的情结。这些心理因素都是师生共同搞好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故课堂效果的评价也离不开它。
  其次,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在设计教学进度时,应认真分析课程标准和教材,了解哪些知识是学生以前学过的,哪些知识是以前没有学习过的;哪些知识是在其他学科中迁移学习过的,哪些知识是其他学科中没有提及过的;哪些知识是学生已经有生活经验的,哪些知识是学生缺乏生活经验的,等等。据此,来了解新授课内容中,哪些知识是学生需要借助旧知识来理解的,哪些知识是需要借助其他学科的知识来掌握的,哪些知识是需要凭借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理解的,哪些知识是学生易于混淆的。教师在设计教学进度时,对这些问题都要心中有数。在评价时才会有针对性。
  最后,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思维水平。传授教材内容时,其深浅程度要以学生为中心,应以学生的可接受度和能引起学生进一步思考的兴趣为标尺。若不从学生思维水平出发,课堂教学的内容太难、太深,学生就很难理解教学内容,教学评价就很难发挥其应有的效果。反之,教学内容过于简单、浅显,同样也不能发挥教学评价的效果,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也就不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二、评价主体应多元化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而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构成,应是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两方面,而传统教学中往往只偏重教师评价。要改变这一现象,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评价:评价学习材料和学习过程,评价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评价同学的知识掌握和运用,评价自身的长处与不足等。这些做法既能培养学生勇敢自信的品质,又能锻炼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进一步确立起来。
  首先,坚持以教师评价为主导。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的评价最具有权威性,学生在学习上的每一点进步,一旦得到教师的鼓励、肯定之后,学习的动力往往会成倍增长。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努力从多个角度去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关注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作出适时而富有激励性的评价,促进学生不断进步、不断发展。在评价时要做到:对于思维方法有创新的学生要大力予以表扬;对于学困生则要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加以肯定,并提出努力的方向;在指出学生不足时要委婉,不能伤害其自尊心和积极性。
  其次,重视学生自评。在课堂评价中,教师应该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发言或见解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促进学生自我反思、自我发展,以帮助学生提高对自我的认识,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最后,积极开展学生互评。学生互评,能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所以,在适当的时候,我们应该放手让学生互评。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互评时要本着这样一个标准:应先指出别人的优点,再指出别人的缺点。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被评价同学成功的方法、成果虚心评鉴,加以吸收;积极引导学生将他人与自身的学习形成对照,以利于取长补短。在教学中可以开展的学生互评有: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及全班范围内对学生的评价等。
  三、丰富评价的方式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故丰富评价方式势在必行。
  首先,及时运用恰当的教师语言评价。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增强的年龄阶段,非常在意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根据这些特点,课堂上,教师要以激励性语言为主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并在评价中加上自己的肢体动作:竖起大拇指、相互握握手、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微笑、一个点头等。通过不经意的语言评价和动作去改变学生的听课情况,让学生感到自己能行,是最棒的。
  其次,巧用奖励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对高中生而言,高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可以通过电脑制作一些徽章、图片和小实物等作为奖品,对有特别表现的学生,给予—个小徽章。然后对其一个阶段的表现加以总结,作为小组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这样—来,学生对教师的奖励很在乎,就会尽量做好,因为他们有目标了——想尽量能多拿教师所奖的徽章,以增加平时成绩。
  最后,实行小组竞赛评价,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我们学校的班级人数较多,都在六十人以上,因此更适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分组教学策略。每节课都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活动,把全班学生分成六个大组,每个组又分成两个小组,五、六个人一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小组长,组长负责检查作业、管理课堂纪律等,并作做好记录。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每组成员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打分定等,每节课的优胜组人人都可得到一个徽章。为了成为优胜小组,各组内均自觉出现了优辅差的现象,纪律表现差的个别同学也有人愿意帮助他们了。实践证明,这样的小组评价法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让学生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关心,学会以集体的力量去竞争。这样的评价,对于形成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合作学习的习惯非常有效。但在进行分组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表现、成绩等因素。
  课堂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在教学改革的浪潮中,教师要积极研究评价的内容和方法,不论从评价方式、评价主体还是评价对象等方面,都要符合教学发展规律,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编辑 刘泽刚)
其他文献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现代汉语词典》对“预习”解释为: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实际上,预习应包含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即预先学习和预备学习。预先学习以预备学习为目标,预备学习以预先学习为基础。预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不可低估,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叶圣陶先生说过,练习阅读的最主要阶段是预习。要想提高学习的效率,必须重视预习。  我们用随机抽样法对某小学的205名学生作了问卷调查,下面是调
学以致用,这是教育的根本目标所在。对于数学教育而言,其本质目的不仅仅是获得数学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将积累的数学知识通过实际操作进行问题解决的实践。线段图正是基于数形结合这一重要数学思想方法而衍生出来的一种问题解决策略。  课改以来,新老教材发生了重大的改变。老教材中对线段图极为重视,并从一、二年级就开始入手,注重引导和渗透,使线段图成为问题解决的必有策略。课改则强调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由此客观
[摘 要]“少教多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将学生引向积极学习、深度学习、独立学习。游戏式教学、体验式教学、项目式教学、互助式教学是加拿大小学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方法,对于实现课堂中的“少教多学”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加拿大;小学教学;少教多学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学
王跃进,男,贵州省高中信息技术特级教师,贵州省铜仁第一中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任,贵州省中小学教学名师,教育部国培计划“国培2015-2016”工作坊项目指导专家、坊主,荣获教育部教师发展基金会“科研先进工作者”、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中小学优秀网站建设先进个人”以及贵州省教育厅、省科协联合授予的“优秀科技辅导员”等称号;系贵州省计算机学会理事,贵州省省级教师培训专家库成员,铜仁学院免费师范生计算
色彩作为造型艺术的基本要素,是学生学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既是一种感觉又是一门科学,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优秀的色彩作品往往给人以视觉上的愉悦和精神上的享受。学生在掌握基本造型的基础上认识色彩,了解色彩,感受色彩,熟悉色彩在绘画作品和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将有助于拓展其艺术学习的视野,提高鉴赏水准。在此,以人教版美术七年级教材中的《春天的畅想——色彩魅力》为例,分享教学感悟,探讨如何帮助学生通过色彩传
2012年开始,发端于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壶山小学的小学低年级取消书面期末考试,改为“模块游考”的改革,从一所学校的实践,一个县的实践,正逐步成为金华市区域整体性的做法。并由此引发了我们对考试及评价改革的一些思考。  一、小学低年级“模块游考”的实践及推广历程  2012年2月,经武义县教育局批准,壶山小学在学习上海部分小学经验的基础上,把一年级学生的期末书面考试转化成学生喜欢的“乐考”活动。当年6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如何评价学校的办学特色?关键看育人,而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的着力点就是学生的全面发展、特色发展。所以学校特色最终应体现在课程建设上,同样的课程内容,同样的实施方式,很难讲培养的学生有什么不同。  众所周知,中国的学生崇尚读书、热爱集体、
所谓“英语浸入式(有时也译为“沉浸式”“浸泡式”)教学”,是一种双聚焦的教学方法,即采用英语进行语言和学科教学,使学生能有效“浸泡”在英语环境中,以期达到学科和语言学习的双目标能力。英语在此不仅是学习内容,也是学习工具,不仅“教英语”,更是“用英语教”,目的是甩掉母语在语言教学中的“拐杖”作用,促进学生语言交际、认知发展、跨文化理解和人格情感的整合性发展。  一、浸入式教学理念:多元整合  1.语
近年来,江苏省扬州市梅岭小学西区校从“儿童立场、国际视野、幸福教育”的办学定位出发,立足学校的文化价值和育人理念,进行了覆盖家校全面生活的综合性课程改革,构建了“五福梅”校本课程体系,引领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成为区域校本课程的参照样本。  一、源自学校文化基因的课程目标提炼  梅岭小学因“梅”而生。2013年8月,梅岭小学西区校正式独立办学。独立后学校的核心文化从哪里来,又往何处去,成为横亘在全体梅
近年来,四川省中江县高度重视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以关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切入点,大力扶持县留守儿童艺术团发展,并为其争取上级扶持资金。艺术团积极开展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定期深入到中江瓦店乡学校、富兴镇小学、仓山镇小学、广福镇小学等学校,开展免费艺术培训40余场,受培训留守儿童400余名,深受留守儿童喜爱。由艺术团根据一位贫困孩子希望实现舞蹈梦的真实故事创作的舞蹈《圆梦》,在全国明日之星舞蹈大赛中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