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失误 寻因纠错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icg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只有当它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亲身体验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的确,体验是最真实、最感性的一种内心感受。而大量事实也证明,学生只有获得切身体验的东西,才能入脑入心,珍藏永久,对人生的成长与发展起到引导作用。
  关键词:体验活动; 认识偏差; 方法误区;
其他文献
苏州工业园区星汇学校是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在推进现代化进程,加快转型升级,努力开创名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为优化教育布局,满足湖东地区老百姓对优质教育发展的需求而兴建的一所直属的高起点、高标准、现代化的、新型的九年一贯制公立学校。学校虽然成立不久,但发展迅速,“星汇印象”开始逐步被社会各界、兄弟学校和各级新闻媒体广泛关注。近日笔者有幸请谢剑雄校长为我们分享学校“文化校园”、“数字校园”建设方面的创意和
摘 要:对于初中生而言,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最为关键。对此,笔者以“狼”专题教学为例,从“现象描述”、“问题诊断”、“教学对策”三方面描述这次课堂教学行为,探讨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这一具体策略。关键词:自主合作; 探究式学习; 语文核心素养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9-007-002对于初
摘 要:2016年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正式启用,提出了“教读课文-自读课文-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2017年“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已明确地写入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本文主要探讨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关键词:整书阅读; 指导策略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9-011-0011941年,叶圣陶在《论中国
摘 要: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使得对于教学的要求也更高,必须朝着“深度教学”的目标前行。教师要在洞悉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层层设计,环环相扣,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评价手段,让学生深度思考,深度探索,并且深度迁移应用。关键词:深度教学; 课堂; 数学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9-020-00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事业的
摘 要:3D打印作为一门20世纪以来的新科技,近年来在教育、建筑、考古、医学、服装、制造等领域融合运用与发展。本文3D打印作为一门劳动与技术课程,为适合目前学生和教者,从教育教学实践角度,着眼已有教材,对3D打印课程的纵横拓展谈了一些想法和尝试,并对此进行了分析,希望给相关工作的实践者与研究者提供借鉴。关键词:3D打印; 课程; 纵横拓展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
摘 要:小学第一学段的写话起步教学重点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自信心和想象力。围绕兴趣培养和激发想象两个方面,从“愿”到“学”,起好写话之步。关键词:兴趣; 自信心; 想象力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9-038-001语文课标中把第一学段定位于“写话”,这就告诉我们起步阶段要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培养
摘 要:把语文学科的德育资源充分地开发出来,把语文学科已有的德育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受到德育教育。将品德教育与作文教学融合,将事半功倍。本文从素材积累、情境创设、活动助推、讲评启发和评语激励等多方面进行了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真可谓“随文潜入情,润德细无声。”关键词:品德; 促进; 作文; 融合; 探索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摘 要:本文从课例出发,进行课堂诊断,分析语文阅读课的症结,望以小见大,阐述适合的教育的实质:以理解不完美为前提、以唤醒天性为追求、以萃美为不断跟进,以期丰富语文教学的理论研究。关键词:适合的教育; 课堂诊断; 教学对策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9-045-002一、现象描述现象一: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
摘 要: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适合培养学生哲学思维的内容,教师应在准确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切入点进行教学,并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关键词:文本; 对话; 哲学思维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9-046-002童话故事以其丰富夸张的幻想,为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小学语文课
摘 要:《给老师的一封信》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最后一次习作。习作要求学生打开记忆的闸门,重温六年来那一幕幕动人的情景,给老师写一封信。批完46篇作文,我发现本班只有17%的学生能够在信中诉说真情,大多数学生的书信内容空洞,语言不够朴实真切,甚至有做作之感。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应当如何引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呢?我认为应从这三方面入手:关注读者;关注细节;关注抒情方式。关键词:写真事; 诉真情中图分类号: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