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走”类动词为例浅析基础动词词汇在中国英语学习者中频繁使用的原因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l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母语为汉语的英语学习者在对运动事件进行描述时,相对于英语母语者而言,更倾向于使用概括性强的基本词汇,例如:“walk”, “go”等。为了探究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本文从动作认知分类这个层面提出假设,并以物体与动作分类的差异性比较为基础展开论证。作者发现,动作分类中的不确定性是造成学习者频繁使用基础词汇的可能因素。
  【关键词】基本词汇  动作认知分类  不确定性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6-0101-02
  1.引言
  在二语课堂中,学生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如何恰当地选择词汇以满足不同的语境需求。对于熟练的二语学习者而言,任何词汇的使用都不应事先被规定在某一范围之内,而是对实时的语境条件进行分析后再对词汇使用的合理性与可行性进行判断(Brumfit & Johnson,2000)。但在口语表达或交际表达中,不难发现,学生使用的词汇较为单一,不能根据语境条件对词汇进行适当地调整。同时,较之于描述程度更高的词汇,学生仍更倾向于使用基本词汇,例如:smile/grin; walk/strut(Altenberg & Granger,2001;Laufer & Nation,1995)。类似于walk, smile这样的表达,被认为是分类系统中的基本层次范畴。不能否认,基本词汇的学习与使用在外语学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如果词汇的学习与使用仅停留在基本词汇这一范畴,则会对语言学习造成极大的局限性,同时也对语义的表达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本篇文章从动作认知分类这个维度展开假设,讨论造成中国英语学习者频繁使用基本词汇的原因。
  2.认知分类
  2.1分类
  为了解释人类是如何对事物进行分类,Rosch(1975)提出了“原型”(prototypical)这一概念, 简而言之,原型是指同一分类范畴中最具有典型代表的事物,是可以体现该范畴内事物特点的最好例子。同时,原型也被认为是人们在对陌生事物进行分类时的参考点(referential point),以某一分类范畴下的原型事物的整体形象作为基础,通过将其他陌生事物的整体形象与原型的整体形象进行比较,判断陌生事物是否属于原型所在的分类范畴。这里之所以强调“整体形象”这一概念,是因为心理学家(Berlin & Kay, 1969;Gordon,2004)发现,人类对事物的知觉并非建立在零散分离的片段或部分之上,而是会按照一定的形式将各部分的内容组成有意义的整体,再以整体为单位作为认知的基础,进而提出“完形”这一概念。
  “完形”理论的提出并不表示,在事物的认知过程中,我们会忽视整体中各部分所体现的特点,而是强调我们对事物的认知遵循从整体到部分的原则。同一分类范畴中的各个成员,各自都具有种类繁多的特点,Ungerer & Schmid(2008)将这些特点归纳为:核心特点与外围特点两大类别。核心特点是判断某一事物是否可以归属于某一分类范畴的主要条件,而外围特点则可作为某一事物区别于其所属范畴内其他事物的重要特性而存在。当我们面对陌生事物时,首先会从整体角度出发,遵循完形理论,完成对该事物的初步分类,接下来再以整体为单位对原型与陌生事物进行比较,比较的具体内容围绕核心特点展开,通过判断核心特点是否一致,最终确定某一事物的分类范畴。
  原型形象的确定为人们对陌生事物的认知提供了基础,在极大程度上方便了人们对事物的分类与整理。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分类范畴都可以以原型为参考点,完成对事物的分类。不同于对物体的分类,在对动作进行分类时,我们不仅无法利用原型完成分类,甚至无法确定动作分类范畴下的原型成员。接下来,我们会以动词范畴下的“走”类动词为研究对象,探讨动作分类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是造成导致外语学习者频繁使用基本词汇的可能因素。
  2.2动作认知分类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以Longman Lexion (LLCE,1981)为参考,“走”这一分类范畴下的从属成员很多,其中包括:limp, amble, pace, strut, stroll, march等。通过观察,首先可以发现,隶属于“walk”这一动作分类下的从属成员,其语言表达形式多为独立的单词素词汇,而不是以walk为中心词汇构成的多词素的词或词组。就语言形式本身而言,学习者很难从中获得线索判断词汇所属的分类范畴。例如:学生可通过“persian cat”这一语言表达形式,推断出该事物的所属分类应是“cat”。
  其次是令学生最为困扰的问题,在“走”这一分类范畴下,何种“走法”是最具代表性的,并可以以其为标准对其他动作进行分类。不仅如此,从完型认知角度而言,如何对“走”类各从属成员的各自的整体形象形成统一的认识则是需要面临的另一问题。为了更清楚地体现动作分类与物體分类的差异性,接下来会以“鸟”类为物体分类的代表,与动作分类中的“走”类动作进行比较。
  根据Rosch(1975)在鸟类分类研究中搜集到的数据,当提及“鸟”这一物体时,人们普遍认为知更鸟是该分类范畴下最具有代表性的鸟类。其主要原因是知更鸟的整体形象最能体现鸟类区别于其他物种的最具代表性的特点,例如:产蛋,拥有两只翅膀等特点。以知更鸟的整体形象作为鸟类的原型,当面对某一物体时,人们可将物体的整体形象与知更鸟进行对比,通过判断物体是否具有鸟类的某些核心特征,即可对该物体进行分类。但为了满足某些语境需求,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准确的命名,这时则需要关注构成这一物体整体形象的各个部分并发现其特点,例如:身体部分较庞大,脖子部分较长等。以这些特点为线索,进而在大脑中搜索在鸟类这一大的范畴下,是否存在某一种鸟的整体形象及各部分的特点均满足该种鸟类的形象。换句话说,如果人们都可以判断出该种鸟类为鸵鸟,而不存在其他的可能性,这也就说明在所有人大脑中对鸟类范畴下的鸵鸟的整体形象已达成了共识。    较之于物体的分类而言,动作的分类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以“走”这一动作为例。首先,针对于“walk”这一动作分类,一方面人们很难确定何种走法更具有典型代表性,另一方面也很难以“bad examples”与“good examples”为标准对各走法在“walk”这一范畴下的地位进行比较。因此,与其将limp, strut等动作当作walk这一基本等级下的从属成员,并按照类似limp (strut, etc.), walk, move等由低至高的等级顺序对各动作进行排序,人们则更倾向于将limp等动作当作与walk处于同一认知等级的动作进行认知(Ungerer & Schmid)。另一方面,人们很难对limp, strut,stride等走法的整体形象达成共识。例如,当提及到limp(跛行)这一动作时,每个人在大脑中对跛行所形成的整体认知形象也存在很多可能性。因为无法对某一动作的整体形象形成一个统一的认知标准,因此在大脑中也无法建立一个稳定的形象作为参考点。当学生看到某一种走路方式,并需要对其进行描述时,首先需要对其进行快速分类,但由于缺乏各类走法所对应的参考形象,学生对该走路方式进行分类时也会出现模棱两可的现象。在不能确定该走路方式应该是limp, strut, wander或其他走法时, 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学生会倾向于选择“walk”这一概括性强,不具有明确指向性的词来避免词汇选用不当造成的错误。
  3.教学启示
  为了辨析不同走法间的差异,我们可以借助Fillmore的框架理论。框架 “Frame”一词最早是由Fillmore (1977)提出,他指出框架可以是由一个动词所激活的语言选择系统构成,其中包括对词汇的选择以及语法规则的选择。不同动词能够激活具体程度不同的框架结构,且动词还决定着框架中各部分的内容及分布方式。例如图1 中展示了动词strut与limp所激活的不同框架结构。
  在课堂中,教师可根据不同动词的语义特征构建如上图所示的框架结构。在核心动词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填充练习对除动词外的其他成分进行替换。学生通过观察框架结构中各部分的内容,可推测核心动词的语义内容,同时可以通过比较各动词所激活的框架结构的差异性,进而推测各动词的语义特征。
  4.结语
  动词的分类与物体的分类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当人们对物体进行命名时,首先都要經历对物体进行分类的阶段。构建与分类范畴下的原型及其他各成员的整体形象相关的信息是保证人们能够顺利完成分类的重要因素。不同于对物体的分类,在对“走”类动作进行分类时,人们不但不能确定“走”类范畴下最具代表性并可作为参考点的“走”法是哪一种,更是无法对各走法相对应的各自的整体形象达成共识。如果无法对不同走法的整体形象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当人们看到某一种走法时,就无法判断该走法所属类别。在这种情况下,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人们会使用动词“walk”对动作进行笼统地描述,以降低动词使用不当造成的错误。
  参考文献:
  [1]Altenberg, B. & Granger, S. 2001. The Grammatical and Lexical Patterning of Make in Native and Non?鄄native Student Writing. Applied Linguistics 22: 173-195.
  [2]Berlin, B. & Kay, P. 1969. Basic Color Terms : Their Universality & Evolution.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3]Fillmore, C. 1977. Topics in Lexical Semantics. In R. W. Cole (ed.). Current Issues in Linguistic Theory.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76-138.
  [4]Goldberg, A. E. 2009. The Nature of Generalization in Language. Cognitive Linguistics 20: 93-127.
  [5]Gordon, Ian E. 2004. Theories of Visual Perception. (3rd  Edition.) Hove: Psychology Press.
  [6]Laufer, B. & Nation, P. 1999. A Vocabulary?鄄size Test of Controlled Productive Ability. Language Testing 16(1).
  [7]LLCE McArthur, T. 1981. Longman Lexicon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Harlow: Longman.
其他文献
【摘要】力学知识几乎贯穿在整个物理学知识中,它是学好物理知识,认识各种自然现象和规律的基础。文章结合高中的物理力学知识,科学系统的研究了生活中羽毛球的运动规律,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指导我们打好羽毛球。通过这样的实践探究,不仅可以发现物理力学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更是“格物致知”精神的体现。  【关键词】物理力学 羽毛球 格物致知  【中图分类号】G804.2;G8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本文以地方高校图书馆服务客体的构成与需求分析为切入点,在此基础之上从服务功能定位、整体框架设计、运行机制建设三方面重点探讨需求视角下地方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模式的构建策略,旨在通过本文研究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不断加快地方高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进程。  【关键词】需求 地方高校 图书馆社会服务模式  【中图分类号】G258.6;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期刊
【摘要】建筑行业的第二次革命“BIM技术革命”已经到来,高职院校对于BIM技术课程的引进刻不容缓,为了更好的与企业需要对接,给企业输送更多的合格BIM技术应用人才,高职院校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开设BIM课程。  【关键词】高职院校 工程造价 课程体系 BIM课程  【中圖分类号】TU723.3-4;TU17-4;G7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6-0217
期刊
【摘要】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本文分析了我国研究生创新培养的现状和不足,并从导师队伍建设、研究生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完善、以及科研训练等方面探索研究生教学改革,推行研究生创新教育,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研究生 科研素质 创新能力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6-0221-01  科技
期刊
【摘要】少数民族建筑基础教育是建筑基础教育中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本文以少数民族学生为对象,探讨了建筑设计基础教育的三个侧重点,分别是:与少数民族特点相结合、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与专业人格相结合。  【关键词】少数民族 建筑基础教育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6-0218-01  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缘起于实践教学中所遇到具体问题
期刊
【摘要】高校声乐教育过程中声乐演唱十分重要,声乐演唱是以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去表现音乐的美,这也是音乐的重要发展方向。声乐演唱中通常会使用与钢琴伴奏相结合的方式,将音乐的美表现得淋漓精致,烘托整个声乐演唱的良好氛围,这是因为钢琴伴奏它具有其独特的优点和乐感,在声乐演唱中使用钢琴伴奏能够有效提高声乐演唱的临场表现。  【关键词】钢琴伴奏 声乐演唱 高校声乐  【中图分类号】J616-4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在新形势下,对中职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是中职院校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社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量的不断增多,中职学校教育问题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只有做好管理工作,才能够保证各项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中职学校还存在许多问题,对学生的实际管理效果并不理想。教育管理者应根据时代的发展做到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方式,提高中职学生管理工作实效性,培养出更多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
期刊
【摘要】以河北省内5所高校近1000大学生为样本,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前置影响变量,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实证角度,数据层面全面分析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进而对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模式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创新创业 实践教育 创业意愿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6-0223-02  1.问题
期刊
【摘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对高校教师于“科教”发展方面进行因势利导,实行个体层面上的“科教”分流,整体层面上的科教结合,并建立三位一体化的公平公正公开的考评机制。  【关键词】高校教师“科教”分流 考评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6-0188-02  1.高校“科教”关系建设及教师考评机制的研究现状  2012年2月2
期刊
【中图分类号】G78-5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6-0222-02  孩提时父母耳提面命甚至男女单双打的场景还历历在目,我却也已为人母、为人师,回想父母曾经对自己的教育,我想大部分人多少会有些微词,因此期望在孩子身上不要再发生自己曾经历的种种不理解或棍棒教育吧,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骨感的,往往当自己面对“熊孩子”们,或许也难耐自己的性子,变得抓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