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路径管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康复的影响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genes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的护理配合措施。方法 回顾性总结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的护理资料与体会,制定护理质量管理路径表并有效实施。结果 11例患者按照护理质量管理路径表实施术前积极的准备与指导,术中术后细致的观察宣教,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制定完备的护理质量管理路径表,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患者實施全程护理, 对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的抢救成功率,有效促进术后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PCI术;临床路径;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导致的缺血性坏死,是国际公认的急性心血管疾病,病情重,变化快,病死率高。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及早开通闭塞的血管、缩短患者的总体缺血时间是治疗的关键。
   我院于2010 年01 月起对AMI实行临床路径管理,为了探讨出一套与其临床路径相适应的PCI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提高AMI疗效,我们通过总结分析,制定了行急诊PCI术的护理质量管理路径表,并有效实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07月~ 2011年6月共 11 例AMI患者,其中男10例,女 1例,年龄42-82岁,均于胸痛发作12 小时内入院。根椐临床症状、心电图及心肌酶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其中前壁8 例,侧壁1例,下壁2例。1次性植入1个支架5例,2个支架 4例,3个支架2 例 。
  1.2 方法 (1)总结分析急性心梗直接PCI术可能发生的各种并发症及相关因素。从系统性整体护理角度出发,分析术前、术中、术后具体的相关因素及并发症如有:患者入院时各单元的连接配合欠到位,不能确保绿色通道的畅通无阻;术前准备时间少、思想焦虑、不愿配合治疗;术前缺少床上训练或术后担心体位改变引起穿刺局部渗血,心理上不习惯床上排尿的而易致尿潴留;术中长时间憋尿,术后排尿时易发生迷走神经反射,术中穿刺或术后拔管时,对疼痛敏感的患者易发生,禁食时间过长的也易发生;术后医源性的限制及思想的不放松易导致舒适度改变及失眠;术后卧床时间长,活动少,饮食少、肠蠕动慢,或不习惯床上排便而导致排便困难;存在异位栓塞或猝死的发生可能;健康教育不到位;患者遵医遵护的行为较差;出院指导不到位;出院随访欠有效等等。(2)针对急性心梗直接PCI术可能引发并发症的每一关键环节进行护理干预和质量控制,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路径,具体方法如下表:
  3 结果
   11例患者均成功完成PCI治疗,血管开通率为100%,术中过程顺利、术后无并发症发生。通过护理人员术前、中、后的全程路径护理,均取得了满意效果。
  4 讨论
   急诊PCI术是目前被公认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有效方法,得到广大的医护人员和患者认可,并从根本上改变了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理念,改善了临床进程。临床路径管理在对AMI患者进行急诊PCI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PCI术的成功与否以及效果如何,不仅与医生的技术经验有关,还与护理人员的周到护理有重大关系。细致的心理护理能解除病人的焦虑感,及时、恰当的路径护理,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减轻患者的压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规范、到位的护理管理,则是保证护理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的重要保障。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探讨乳晕小切口乳腺纤维腺瘤切除术的护理及其预防并发症的措施。方法:对26例乳腺纤维腺瘤行乳晕小切口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原因、预防及其护理方法总结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伤口不全裂开1例,伤口感染1例,经及时对症处理后均予以纠正。结论:仔细分析并发症的原因,积极做好预防护理及针对性处理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乳腺纤维腺瘤;乳晕小切;并发症;护理   乳腺纤维腺瘤是发生于乳
期刊
【关键词】 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护理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主要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療、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和血管内支架成型术(CAS)三种方法。CAS是经股动脉穿刺置管,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确定血管狭窄部位、长度及程度,释放支架。一方面使狭窄的血管扩张恢复正常血流量;另一方面支架将斑块固定防止脱落,减少脑梗死的再发病率[1]。因其微创、痛苦小,术后恢复快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阑尾炎围手术期的影响。方法:选取阑尾炎手术患者6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33例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阑尾炎的围术期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   【关键词】 护理干预;阑尾炎手术;效果    Nursing inter
期刊
【摘要】 目的:通过从人工气道的湿化方法、湿化液选择、吸痰导管插入深度、吸痰时机和技巧进行综述。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比较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住院的建立人工气道的40例患者,其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进行人工气道内吸痰与出现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对于痰量少的病人,吸痰时先吸口鼻腔分泌物,更换吸痰管后再吸气管内分泌物,与先吸口鼻分泌物,再吸气管内分泌物相比,前者发生肺部感染的机会小于
期刊
【摘要】 术后疼痛是骨科患者手术后的常见症状,这不仅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而且剧烈的疼痛还可导致患者衰竭甚至休克。本文对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进行探讨,以减轻患者的疼痛。   【关键词】 骨折;术后疼痛;护理   有研究和临床资料发现,手术后1~3d内疼痛发生率高达90%以上,可见,术后疼痛是骨科患者手术后的常见症状,这不仅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而且剧烈的疼痛还可导致患者衰竭甚至休克。所以,对于医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的护理方法,总结护理经验,提高护理质量 方法:对2006-2009年在我科救治的64例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探讨结果:64例患者采取了我们的护理措施后,除6例因特重颅脑损伤死亡外,56例顺利拔管,有2例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肺部感染,但经积极抢救治疗护理后,最终拔管。结论: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做好全面系统的基础护理,严格的
期刊
【摘要】 方法:由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指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入PICC管,使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目的:①长期连续输液②周边静脉状况不良③同时给予多种静脉输入药物④使用配伍禁忌的药物⑥血小板过低⑦肥胖病人⑧周身严重浮肿病人,它能为病人建立较好的静脉通道,可减少病人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减少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置管过程中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首
期刊
腹外疝是普外科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是由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经腹壁薄弱点或空隙向体表突出所形成。腹外疝按照疝门所在的部位分为腹股沟疝、股疝等。腹外疝形成的原因,一般认为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近期研究发现腹外疝由遗传因素引起的发病率高达13.5%.由于疝的发生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嵌顿疝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所以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是保证患者生活质量的前提。半岁以上的腹外疝的患者保守治疗一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普外科老年患者术后的疼痛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1年5月至2011年7月期间收治的15例普外科老年手术患者。医护人员针对老年患者术后疼痛的程度,分别给予心理支持、精神安慰、观察护理以及药物治疗等措施。结果 本组15例普外科老年患者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均战胜了术后疼痛,最终康复出院。结论 术后疼痛护理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或缓解老年患者的疼痛不适感觉,从而减轻了老年
期刊
【摘要】 近年来,腹腔镜在妇科手术中应用得也越来越广泛,已成为妇科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作为妇科疾病的诊疗新技术,对护理工作提出高要求。尤其是加强对腹腔镜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有针对性地做好围手术期护理,严密观察和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才能有效的保证手术的安全和成功。   【关键词】 妇科;腹腔镜;围手术期;护理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手术在妇科临床中应用越来越广泛,腹腔镜技术日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