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下师爱的误区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eamtale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爱是教育的灵魂。“爱之于教育,犹如水之于池塘”,没有水就没有池塘,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高尔基曾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仿佛只要你爱学生,你的教育刚开始就成功了一半。事实果真如此吗?常听到同事私底下发牢骚:唉,辛辛苦苦教了几年,毕业后竟形同陌路;也常看见学生在日记中呐喊:做做做,都快“坐化”了;考考考,都快“烤焦”了。老师,请给我放松的时间吧。这说明:老师发出了爱的电波,学生并没有收到甚至还拒收,师生之间的情感没能产生共鸣,无法奏响爱的旋律,师爱陷入了尴尬的误区。
  一、师爱的狭隘性
  师爱是教师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的爱,这种爱应该是公平公正的。可是有些老师却下意识地把特别的爱给特别的学生。一类是成绩优秀品行出众的学生,他们为班级添彩争光,自然从老师那里赢得了更多的鼓励与表扬。另一类是品行欠佳学习困难的学生,他们被时刻盯着,以防闹出乱子,或见缝插针地开小灶,以免拖班级的后腿。而那些无须老师操心的中等生,他们安分守己认真学习,却常常处于被爱遗忘的角落,有时一个学期下来,我们的老师连他们的名字都叫不出来。老师这种不平等的偏爱,易让优等生认为理所当然,因而熟视无睹;易被后进生当成爱的负担,因而恨之入骨;易使中等生产生班级有没有我都无所谓之感,因而变得冷漠不关心集体。
  二、师爱的专制性
  开学伊始,老师便郑重其事地给学生灌输校规校纪,只准如何又禁止如何,教育还没开始,学生就已经背负起了教育的沉重包袱。下课铃声响彻校园,老师却充耳不闻依然滔滔不绝,临近上课,老师才鸣金收兵,可怜的学生上厕所也只能跑步前进。午睡时分,几位后进生在办公室或背或写,老师正给他们强化补习。此类行为,相信许多老师都做过。他们认为这是对学生的负责是对学生的爱。但这种爱是以牺牲平等的师生关系为代价的,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在学生眼中,这不是爱,而是沉重的枷锁,让他们稚嫩的心灵难以承受之重。这种专制性的爱,轻则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使得教育无法展开,重则导致学生主体意识的沦丧,培养出听话的“奴才”,这将是教育的悲哀、社会的悲哀。
  三、师爱的功利性
  师爱的本质是无私的,是不求任何回报的。但教育不可能无私到什么回报都不要,那样教育也就变得毫无意义了。罗素说:我们教育的目的是应该使心灵充满直接实际用途的知识,但更应该设法将对自身完善有所裨益的精神财富给予我们的学生。在中考高考指挥棒的引领下,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在“使学生的心灵充满直接实际用途的知识”这一点上,做得可谓登峰造极。老师拼命往学生脑袋里输送有用的知识,学生因此考取更高的分数,提升了班级和学校的升学率,老师因此获得荣誉,学校因此提高了社会知名度,这将教育的功利色彩暴露无余。可是在一个个高分奇迹的背后,“殴打老师事件”出现了、“杀同学事件”出现了,这些曾经的“优秀学生”,还没走出校园就已丢失了做人应遵循的法律道德底线。触目惊心的事实暴露教育的苍白与失败,应该引起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深刻反思:除了有用的知识,我们还给了学生什么?爱因斯坦曾说:什么是教育?当遗忘了学校所教的知识后遗留下来的,那就是教育。教育培养的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这人得拥有建设祖国的知识技能,更应该拥有做人最起码的正义、良知和责任,否则,不但不会建设祖国,还会祸害社会。
  四、师爱的理想与现实脱节
  走进校园,经常可以看到类似的口号“让学生享受教育的幸福”“为学生的一生幸福着想”,这是素质教育的全新理念。漫步校园也经常可以看到此类现象:不遵守纪律——罚站,不按时完成作业——罚抄,值日不合格——罰打扫卫生……为了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我们习惯选择惩罚的方式,可惩罚是一种不受学生欢迎的方式,就算下次按老师要求做了,也是迫于压力心不甘情不愿的。如今许多学生依然在题海里疲惫遨游、在惩罚下敢怒不敢言、在分数的重压下痛苦不堪,他们离“幸福”实在太远太远了。
  罗素说:“儿童不是通过痛苦的经历,而是通过幸福和健康的体验去掌握美德的。”这是一个伟大的提醒,所有教师都应牢记并付诸实践,为教育的幸福而努力。
  五、师爱的方式缺乏艺术性
  教师不但要爱学生,要懂得用恰当的方式去爱学生,这样教师的爱才会被学生理解、认可与接受,才能由教师外在的希望转化为学生内在的需要。
  一些被戏称为“班妈”“班婆”的教师总习惯婆婆妈妈唠唠叨叨的语言攻势:办公室里,对犯错的学生一番耳提面命的教诲后,不忘加上一句“老师这样都是为你好”。学生无奈地叹了口气:老师,道理我都懂。这种居高临下的说教,只是过学生的耳无法过学生的心,有时你刚说前半句学生就知道下面的内容。这样的教育还没开始,学生就已经从心理产生了厌恶甚至抵触情绪,教育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种种步入误区的师爱,背离了爱的本质,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利于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急需从迷惘中走出来。大爱无痕,要想让爱在学生的心中掀起波澜,从而引导语言行动的蝶变。我们教师需要努力前行、不断探索、巧用智慧。
  作者简介
  陈亚娟,江苏张家港市护漕港中学。
其他文献
采用PC/104嵌入式电子计算机技术、故障诊断技术和电子测量技术设计通信电子设备智能故障诊断仪可以对多种电子设备进行故障诊断和多种电参数测量。该文介绍了通用电子设备智
甜罗勒(Ocimum basilicum L.)为唇形科罗勒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印度,主产地为美国加州和法国南部,匈牙利、印尼、留尼汪、摩洛哥、西班牙、德国、马达加斯加、斐济、印
林纾是清朝末年的一位著名翻译家,除了《吟边燕语》这一与莎士比亚剧本有关的小说外,还留下了不少经典之作,在外国文学译介上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对中国翻译学的发展有着巨大
安全机制是UPT系统的核心问题之一,是UPT系统能否走向实用的关键,该文从UPT业务所面临的威胁入手,提出了解决的策略,给出了相应的算法:可变认证码算法、互相认证算法和信息加密算法,并对这些
摘 要:在教育事业不断改革的实践发展中,逐渐对幼儿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当前,幼儿教学开始意识到游戏在教学中所发挥的价值,并逐步将其广泛整合到幼儿的教学中。通过在幼儿教学中引入游戏,可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学习更加主动,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全面发展。在这种游戏的教学引导中,可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让幼儿不仅学习到了书本知识,同时也从游戏玩乐中意识到学习知识的作用和价值
会议
现阶段对于初中生的英语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培养初中生的时候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传统的词汇教学以及背诵发放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的教学需求,本文探究了如
摘 要:我们现在的生活处处离不开化学,衣食住行无一没有化学的参与。化学让我们能够生产出门需要的产品,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化学让我们了解事物的性质从而懂得如何运用它。化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化学的应用已经普及到每一个事物上。学习化学,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生活。  关键词:生活;医疗;化学  化学与人们的衣、食、住、行都有密切关系。先说衣服:有纯棉的化纤的,纯棉的是用棉花纤维制作而成;化纤就更多了,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