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不同的病毒会侵袭感染儿童机体不同的组织细胞,激起机体的免疫反应,造成组织受损,引起不同的疾病。病毒感染有不同的类型和不同的机制。病毒感染性疾病需要选择相对应的抗病毒药物治疗,临床医师需要熟悉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以避免用药不当。现扼要介绍病毒的分子生态学,包括病毒的结构、分类、特性及其复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同的病毒会侵袭感染儿童机体不同的组织细胞,激起机体的免疫反应,造成组织受损,引起不同的疾病。病毒感染有不同的类型和不同的机制。病毒感染性疾病需要选择相对应的抗病毒药物治疗,临床医师需要熟悉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以避免用药不当。现扼要介绍病毒的分子生态学,包括病毒的结构、分类、特性及其复制。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对高体积分数氧(高氧)暴露下新生大鼠肺组织及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08只新生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机分为空气组、高氧组和KGF干预组,每组36只。每组又分为3、7、14 d 3个亚组,每组12只。高氧组、KGF干预组大鼠持续暴露于氧体积分数>950 mL/L氧箱中,KGF干预组于吸氧同时背部皮下注射重组人KGF (rhKGF) 1
中性粒细胞缺乏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患儿感染发生率高,尤其是耐药菌的感染数量呈增加趋势。此类患儿免疫功能低下,炎症的症状、体征不典型,病原菌及感染灶也不明确,发热可能是严重潜在感染的唯一征象,感染相关病死率高,因此,准确地进行临床及风险度评估,并选用恰当的抗菌药物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胎动是胎儿宫内状况良好的标志之一,孕晚期胎动减少(DFM)提示可能存在胎儿宫内窘迫的可能性,但目前缺乏孕晚期DFM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发病率关联性的临床研究报道。孕晚期DFM与产妇、胎儿、脐带血流等生理和病理因素相关,发生孕晚期DFM的新生儿发生临床不良结局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因此,产科医师和新生儿科医师均应加强对发生孕晚期DFM的孕妇及其所分娩新生儿的医学监控,及时采取医学干预措施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多序列联合检查对早产儿脑损伤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60例早产儿的头颅MRI影像表现。结果160例早产儿中,76例发生脑损伤,脑损伤发生率为47.5%。早产儿脑损伤以缺血性病灶多见,最常见的是脑白质损伤,尤其是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缺血性脑损伤表现为半卵圆中心、侧脑室周围斑片状或大片状T1加权成像(T1WI)高信号、T2加权成像(T2WI)低信
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自2012年被首次报道以来,其严重的临床表现及高病死率一直受到人们关注。现就MERS的流行病学、可能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特别是儿童的临床特征)、治疗及应对措施等方面的进展作概要综述,以期提高广大儿科临床工作者对该病的认识。
目的探讨经右侧腋下切口-右心房途径行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外科封堵术的临床效果,评价其安全性、可行性。方法采用右侧腋下切口-右心房途径,经食道超声引导,中空探条辅助下行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外科封堵治疗。结果40例右侧腋下切口外科封堵患者中37例封堵成功,在前期手术中有2例嵴下型室间隔缺损因探条设计不合理未能进入室间隔缺损,1例术中封堵器释放后出现心律失常(室性期前收缩),3例均改行原切口适当延长后体外循
脓毒症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病因,发病率居高不下。新生儿脓毒症症状体征不典型,病情进展凶险,及时诊治是改善其预后的关键,但仍缺乏较为特异且便于检测的生物标志物用以早期诊断。最近研究认为前B细胞集落增强因子(PBEF)及其基因多态性可影响脓毒症的个体易感性、疾病严重性及其预后。为给寻找可靠的新生儿脓毒症早期诊疗方法提供依据,现就国内外关于PBEF在新生儿脓毒症领域的研究进展资料进行综述。
目的探讨脐带瘦素水平与胎儿生长发育及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2月至2013年6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分娩的142例新生儿,按照出生体质量与胎龄关系的不同分为3组。A组(小于胎龄儿,出生体质量在相同胎龄平均体质量的第10百分位以下)44例,男23例,女21例;B组(适于胎龄儿,出生体质量在相同胎龄平均体质量的第10~90百分位)56例,男30例,女26例;C组(大于胎龄儿,出生体质
目的总结经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儿童难治复发性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应用异基因HSCT治疗4例难治复发性LCH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患儿男:女为1:3。移植年龄为5~49个月(中位年龄24.5个月)。1例无关脐血干细胞移植出现移植排斥后,行父单倍体外周
孤独症谱系障碍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对孤独症婴幼儿早期疗育的重要性也受到业内人士的广泛认同,研发针对婴幼儿孤独症的有效干预方案已成为本领域的热点,现就近年来受到业内人士广泛推崇、针对孤独症婴幼儿的早期介入丹佛干预模式作一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