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沉浮,在舍得中进退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i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出身孤贫,以军功而达显贵,官至八州都督,封长沙郡公。陶侃亡故后,衰败相继,家境急剧沦落。其祖父陶茂做了太守,陶渊明说他为官“直云二台”,以耿直方正闻名,必定在官场上混不圆转。其父陶逸做过安城太守,陶渊明赞其为官不喜,去官不怒,似可以看出陶逸更是不得志。不喜不怒与其说是天然心性,不如说是自我安慰、自我支撑的一种姿态。加之陶逸早逝,到陶渊明一代,败落困窘可知。而征西大将军、官至长史的外祖父孟嘉,温雅平和,飘逸潇洒,对陶渊明影响较大。
  东晋讲究门庭家世,吹嘘自己氏族传统的高贵是制造舆论抬高身价的妙法,甚至可以因此而博取功名,夸宗耀祖成为当时的风尚。陶渊明也未能免俗,在《命子》中,他将家谱续唐尧、虞舜,把西周司徒陶叔、汉右司马陶舍、丞相陶青都纳入本门。虽然这只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慰,但对于促人上进、不甘沉沦无疑是有利的。“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在中国可谓根深蒂固,历代文人的理想都要通过仕途来实现,陶渊明也不例外。南朝刘宋时著名文学家沈约在《宋书·隐逸传》中说,陶潜年轻时,有高远的志趣。二十九岁时,他带着满腔热血,“为州祭酒”,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他“猛志逸四海”、“抚剑独行游”,不仅要振兴门庭,还要“大济苍生”。
  然而,陶渊明面对的现实是残酷的。他生活的那段时期正是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大分裂大混乱的时期,整个中国社会矛盾重重,危机四伏,战争频繁,祸乱不已。东晋统治者不能励精图治,只是沉湎于江南水乡的安乐之中。大批重权在握的将领多以维护个人实力为能事,致使少数爱国志士的北伐复土运动半途而废。公元399年,爆发了历时13年波及南方大部分地区的孙恩卢循大起义,江州浔阳成了义军和官军必争之地。战火给陶渊明的家乡带来巨大灾难,人们连生存都存在问题,何谈展其才志?东晋时期,在选官制度上沿用曹魏时的“九品中正制”,名义上是将人才按才能、德行分为九级,按级授官,實际上只看士人出身门第,以维护士族门阀的特权地位。腐朽落后的官僚制度堵塞了一切才华之士的进取机会,使他们的政治抱负毫无实现的可能。
  陶渊明个性刚直、坦率、不合群、不适世,在尔虞我诈的官场上,他就像个小学徒,到处磕磕碰碰,他实在受不了这个委屈和折磨,也没有这种耐心。现实与理想之间产生了巨大的矛盾,他一心处两端,游移于进退仕隐之间,陷入两难境地,“大济苍生”的理想也以失败告终。既然进不能“兼济天下”,那么就退而“独善其身”。405年,做了八十多天彭泽县令的陶渊明,还是听从心灵的召唤,回到了魂牵梦萦的田园。
  陶渊明舍弃了古代文人梦寐以求的官位,舍弃了稳定、可靠、优厚的生活待遇,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胆量。有舍才有得,陶渊明乍回田园后,他得到什么样的乐趣呢?有家庭稚子绕膝的愉悦,有邻居对酒闲聊的融洽,有田园耕作辛劳后休息的闲适,有纵酒豪饮后的迷醉,也有空闲时啸傲东皋的舒畅,琴书自陶时的欢娱,下卧北窗、凉风暂至时的满足,南山东篱采菊时的悠然。归隐后的陶渊明过着闲云野鹤般优哉游哉的生活。他想到,人寄身于天地之间尚能有多长时间,为什么不随心顺意任其自然地生或死呢?急急忙忙地追求什么呢?富贵不是我的愿望,长生不老的仙境又是不可期盼的,不如尽情地享受田园之乐,顺应生命自然的变化,乐天知命。“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他对死亡看得那样平淡自然。
  谁说这不是一种令人神往的、理想的生活境界?陶渊明在“愤世”和“玩世”之间寻找到了第三条道路:避世。通过陶渊明的生花妙笔,这种避世生活充满了诗情画意,洋溢着种种在官场上永远也寻找不到的独有的快乐,且这种快乐不需要孜孜以求便能得到,因为它就存在于日常的世俗生活中。人生的价值就在于体验、享受这种平凡的自食其力的安宁和幸福的生活,这是一种淡泊无为、超越功利的人生态度,在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中,获得安宁与幸福,这样的人生坦然、自信、潇洒。
  陶渊明的归隐,是发自内心的真正的归隐,并非权宜之计,同历史上那些以退隐为手段、沽名钓誉、走终南捷径的人不可同日而语。陶渊明只求保全质朴自然的本我、自我,他不想再做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而要做一株盛开在空谷中的幽兰。陶渊明离开了漆黑一片的官场,在心中点燃了一盏明灯,一盏照彻了后世无数文人墨客心扉的明灯。陶渊明找到了他要走的路,找到了自己心灵上的栖息地,从此可以“愿无违”了,可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了,于是在“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之际,悠悠然地咏出了“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千古名言。
  但是,毕竟桃花源是梦境,是虚无缥缈的,现实的生活是实实在在的,一点都浪漫不起来。为了躬耕这一选择,陶渊明付出了他所能付出的最高的代价:“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他十分勤劳与辛苦,可是实际生活状况如何呢?“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造夕思鸡鸣,及晨愿鸟迁”。“躬耕未曾替,寒馁常糟糠”。可以说陶渊明生活在最底层,几乎是挣扎在死亡线上。“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读到这些诗句,我们都会感到心酸,我们民族最伟大的诗人之一的陶渊明竟然因为贫困几乎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陶渊明是在如此艰难的人生境遇下写出让后人无比景仰的诗篇的,在他身上,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穷且不坠青云之志”和“诗穷而后工”这两句话的含义。
  梁启超先生在《陶渊明之文艺及其品格》一文中写道:“他实在穷得可怜,所以也曾转念头想做官混饭吃,但这种勾当,和他那‘不屑不洁’的脾气,到底不能相容。他精神上很经过一番交战,结果觉得做官混饭吃的苦痛,比挨饿的苦痛还要厉害,他才决然弃彼取此。”陶渊明的退隐生活虽有苦痛,但精神上是快乐的,这种乐是苦中之乐,是含泪的微笑。能从贫穷、困苦的生活中找到快乐和诗意,这是陶渊明的过人之处,也是他的迷人之处,是千百年以来陶渊明为后人无限崇敬的根本原因。
  细读陶渊明,我们能感受到一个伟大而崇高的灵魂。他从生活的种种黑暗、痛苦、矛盾中挣扎与解脱出来并提炼出其中的诗意,给后世留下难以磨灭和超越的动人诗篇,并给后世失意的文人树立了一座通往自食其力、自得其乐、自我超越道路的路标。
  这就是陶渊明,在舍得中进退沉浮的陶渊明。
其他文献
摘 要: 舍伍德·安德森是美国现代文学的先驱者之一,他最杰出短篇的小说——《小城畸人》的发表,奠定了他在美国文学史中的地位。短篇小说《母亲》是其中较有分量的一篇。本文从“母亲”病态心理的表现及其形成原因出发,对“母亲”病态心理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母亲》 “母亲” 病态心理    一、引言  舍伍德·安德森(Sherwood Andersonl,1876—194),美国现代文学的先驱者之一,
对于张岱《湖心亭看雪》这篇课文的处理,我力求遵循“简化、优化、美化”的原则,也就是科学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提炼、精选、整合,以“短文细教”与“美文美教”的处理方式贯穿整个课堂。在最终确定的几个教学目标中,“品味白描手法,感悟文章的简约之美”成了教学难点之一。如何把文中的白描手法用更直观、更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是我在备课中思考的问题。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
摘 要: 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切实贯彻新课改所提出的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不断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水平,使小学语文教学更加具有活力和吸引力,从而不断提升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热点话题和难点课题。本文提出丰富课堂教学情景、增强学生的感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运用多媒体技术等方式展开教学,对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兴趣等,都具
摘 要: “以就业为导向”是我国职业教育办学的指导思想之一。以就业为导向,构建高职特色的英语课程体系,是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的关键。本文介绍了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结合各个院系的专业设置进行行业英语教学改革的具体举措和成效,以期为其他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 就业导向 高职公共英语 教学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须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培养的人才才能最大限度地符合
那是一个星期一的上午,我提前走进了教室。刚一迈进门,就听图书管理员神情激动地告诉我:“老师,我们班图书角丢了一本书,还是同学们比较喜欢的《淘气包马小跳》!”刹那间,全班学生的目光一下子都集中到我身上,教室里鸦雀无声,怎么办?我的大脑高速转动起来,是声色俱厉地给拿书的学生扣上小偷的帽子——这倒是轻而易举,可是效果呢?绝大多数学生陪坐听骂,会怎么想?被扣上小偷帽子的学生敢承认吗?承认了,帽子摘得掉吗?
摘 要: 文章认为,实施初中作文教学生活化,应把沟通习作与生活的桥梁作为研究与实践的重点,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用自己的生花妙笔来反映现实生活,并引导学生在作文中做热爱生活、热爱写作,有高雅品位和高尚情操的人。实施作文教学生活化首先应实现作文题材的生活化,帮助学生深刻地领悟到作文与生活的关系,注重生活体验与生活积累,使学生的作文充满真情实感。  关键词: 初中作文教学 生活化 实施策略  所谓“作
一、电子白板,丰富了教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教材,不仅仅包括教科书,还包括其他教学资源。而交互式电子白板是其中的佼佼者,它可以整合教育教学资源,是一个内容庞大的多媒体资源库,也可以为师生学习语文创设生动的情境
在语文教学中找准切入点,其实就是设计高质量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分析、理解课文,从而全面掌握课文内容。新课改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重视的是如何开启学生的心智,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进行深层的、多向的思考与探析,这就需要教师科学而艺术地处理教材文本,特别是选择好教学的切入点,因此,语文教学中问题的设计要有诱导性,要能带动对全篇内容的思考,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这样既能保证教学从一开始就以较快
摘 要: 审美是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审美心理在幼儿期已经萌芽。图画书是幼儿接触最早的书籍,以图为主,其独特性有利于促进幼儿观察、想象、语言表达等多种能力的发展,书中的角色造型、色彩传递了强烈的视觉效果,给幼儿美的感受。本文以图画书《我爸爸》为例,探讨图画书对幼儿审美启蒙的价值。  关键词: 幼儿审美教育 图画书 《我爸爸》 重要意义    审美的发展是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心理
“留白”是中國画特有的一种艺术语言。“三分画,七分白”,艺术家在画面上的大片空白,往往能给欣赏者提供一个深远的意境,让欣赏者去思考,去补充发挥,完成对作品美学价值的再创造。而文学与艺术是相通的,作家在文本中也会有所写有所不写,这就形成了文本的“留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空白,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广泛的想象与联想。引导学生思考和感知,充分发掘作者未写出来的文外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