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歌曲,大文化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00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许多民族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乃是本民族的基本识别标记,是维系民族、社区存在的血脉与生命线,是民族发展的源泉。在今天,中国的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悄然消亡、湮没。面对这样的现实,中国的普通高校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传承、传播弘扬基地,应当做些什么?
  据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有两种:一是记忆,融入历史课程,用现代手段记录下来;二是传承,鼓励传承,让文化遗产活态延续。
  “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要从娃娃抓起。”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在第八届中国艺术节期间举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座谈会”上说:“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进教材,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举措,也是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功经验,文化部将积极与教育部门协调,出台文件,着力推进这项工作。”
  实践证明,答嘴鼓校本课程对传承闽南文化,开发校本资源,培养学生学习和热爱乡土文化,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和表演才能,丰富校园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和传承的唯一载体,花蕊一般的青少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明天,只有源源不断地培养具有侗族精神文化特质的侗族青少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才不会断代,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珍贵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是劳动人民长期创造积累的重要财富,是民族的灵魂,是民族文化的本质和核心。它深深蕴藏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特质,具有历史传承价值、审美艺术价值、科学认识价值、社会和谐价值等多方面的价值。它不仅构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承载着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传承民族精神和弘扬爱国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是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更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途径。学校有良好的文化积淀和文化生态环境,是守望民族精神的特殊堡垒,能够引领民族文化和传承民族精神。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是将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教育传承的过程,能使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弘扬。同时,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身魅力、特点和文化内涵,可以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认同感,通过学生的多角度、广泛性的参与, 能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发挥重要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
  莲花褒歌可谓是厦门原汁原味的 “对唱山歌”。莲花褒歌从明代嘉靖年后,在同安莲花山区小坪及毗邻的安溪各村广泛流传,是山民在生产劳动中即兴创作而唱的短歌,具有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歌词一般四句押韵,一首四句,有爱情类、采茶类、农作类、道德类等,多以男女对唱的方式进行。据考证,“褒歌”原是由闽南方言演唱的采茶山歌、盘歌、田园歌、行船歌等发展而成,是流传在闽南和台湾的民间小调。表演時采取二人对答的演唱形式,也叫“相褒歌”。“褒歌”并没有大多数人所理解的“煲粥”的含义,而是指男女互相嬉笑对唱。
  闽南民俗文化,作为中华文化艺术大花园里的一朵奇葩,我们有责任大力保护、传承。
  一.“申遗”不能代替“保遗”
  近年来,我省的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因为对于非物资文化遗产名录宣传的广度和深度都不够,社会基础也不够扎实,缺少广泛的社会认同感。有不少项目正随着老一辈民间艺人的去世而渐渐消亡,传承后继乏人。因此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从孩子抓起,在义务教育阶段就让孩子们有一个可以触摸的“民族记忆的背影”,让孩子们逐渐理性地认识我们的文化传统。为此,建议教育部门根据各地的实际,研讨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课堂的实施方案。
  二.保护和传承闽南民俗文化
  闽南文化源远流长,保留了很多独具特点、风味浓烈的传统民俗。作为中华文化艺术大花园里的一朵奇葩,我们有责任大力保护、传承。
  三.为传承民俗文化补充新鲜血液
  精彩的表演,赢得了阵阵的掌声,热烈的掌声,也让文化工作者们感到传承民俗文化责任重大,他们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这个队伍,既能让他们了解文化历史、健康成长,也能为传承民俗文化补充新鲜血液,使民俗文化焕发新的活力。
  要把青少年慢慢地引入这一块,更好地让青少年懂得我们闽南文化,闽南的民俗风情,增加青少年的爱乡爱家爱国这种精神。”
其他文献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同时又是教学活动的合作者、参与者”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广大教师这一重要角色的教学行为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在现实教学中,部分教师的角色定位还存在一些误区,阻碍了新课程的发展。    一、教师角色定位误区。   1、坚持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定位教学行为。课堂上,教师照着教科书、教案一讲到底,很少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是思想道德教育,思想决定行为。一个人如果在思想道德上出了偏差,那么既便具有很深的文化底蕴和很强的科研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也不能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 展所用。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只有加强思想品质和社会道德的教育,才能在素质教育中抓住核 心,才能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作为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的高中政治课教学,在素质教育中日益突显出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当前
[摘要]:家庭是儿童最先接受教育和影响的地方,在儿童的良好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培养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是社会和学校难以代替的。要教育好学生,一定要有家庭教育的紧密配合。然而,在管理学校教育教学的工作经历中,笔者发现,很多家长根本未重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没时间辅导孩子学习,或者不懂得怎样教孩子学习。因而,作为学校应致力于搭建好家校联系的平台,运用科学的方法,结合恰当的手段,有效利用合理的资源
[摘 要]本文通过对“两难”学生产生原因的分析,论述了对“两难”学生应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两难”学生;关爱;方法;机会    1 “两难”学生产生的原因    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觉得“两难”学生产生的原因,除了家庭方面外,教师方面主要有:  1.1 关爱不够,“两难”学生被遗忘在实际教学当中,老师有自己的教学任务和教学计划,每一节课都有自己的教学内容必须要完成。尤其是地理课,课时少,内
摘要:本文对阅读课教学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新课标的课程里,教师的教学思路必须清楚,对各种不同类型的阅读课教学,做好精心的设计教学教材的整体结构,才可以达到有效、可控制的阅读课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文阅读课;教学设计;实践探究    高中语文阅读课的教学思路与设计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从不同角度的教学作出分类。语文阅读课教学是高中的必修教材,它体现在两方面:略读课文的选节、课型,本文主要讲指课型
“写在纸上的爱,一个早晨就可以读完;说在嘴上的爱,一转身就能忘记;而惟有老师和母亲的爱是写在大地和天空,永远和永藏在心底的”。作为教师,我们如何用行动去诠释这种爱,才不愧于这样的讴歌?  倾听一下学生的声音,同行教师的声音,家长的声音,社会中关心教育的人的声音。我们不难得出:“教师的爱应当包括七个要素:理解、尊重、宽容、平等、关怀、给予和责任。倘若失去了理解,爱便显得盲目和无知;倘若失去了尊重,爱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0)06-0045-02  摘要:本文从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施、课后的反思三个方面进行思考,探索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信息课堂教学 课堂效率  高中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应用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信息教师不仅要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操作技能,还必须具有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兴趣在幼儿数学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它也是影响小班幼儿学好数学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它还影响着幼儿今后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信心。本文拟从探讨如何创设条件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兴趣、寓教于乐,接受知识。  [关键词]兴趣 数学教学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倾向性的心理特征,是人的一种内驱力,这种内驱力是
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中《我的母亲》这篇文章选自胡适的《四十自述》。很多解读按照编者后加的文题理解为专写母亲的文章,这是有失偏颇的。胡适曾明确表述过写作《四十自述》的目的:我们赤裸裸的叙述我们少年时代的生活,为的是希望社会上做过一番事业的人也会赤裸的记载他们的生活,给史家做材料,給文学开生路。在文中胡适有意识地阐述了自己的心路历程。我们有必要将文本还原到原作中去理解,从“赤裸裸的叙述”中去解读胡适
摘要 笔者对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加以反思,总结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等阅读名著的有效性策略,使学生在教师的精心安排和组织下,真正感悟到名著那特有的人文情怀,有效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文学名著 阅读 有效性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