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ww2752459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是对传统的统一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时间等大一统教学方式深刻的反思和有力的反拨。于是,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崭新理念浮出水面。“个性化阅读教学”就是以充分尊重学生阅读兴趣、生活积累等个性差异为前提,引导学生和作者对话,去参与对象世界的建构,从而对文章作个性化深层性的开拓、补充和创构,培养学生终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语言能力,发展学生创造性个性为主要目标的阅读教学方法。
  那么,怎么引导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呢?
  一.对话——感悟策略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主体能动机制,积极参与通过文章与作者进行心灵世界的对话。让学生在阅读中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获得生命体验,以帮助学生真正进入感悟的境界。
  1、关注师生互动感悟
  文章不是无情物,我们要引导学生去感悟。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直觉能力、情感体验等去感受作者对社会人生的“心理体验”,去积极参与作品的再创造。要引导学生感悟,教师就要使自己成为学习的先行者。
  首先教师要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务必真正走进教材,产生体验和领悟。教师的读书感悟是对学生读书感悟过程的一种模拟,给学生指点感悟的路径,这是“备学生”的要义所在。
  2、尊重学生感悟差异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以十分投入的态度,用边读边思的方法读书,并放手让学生毫无拘束地畅谈心得,使学生将自己的“悟得”呈现,表达出来。教师不能用自己感悟的标准去简单评判,而要学会倾听,以“尊重、相信、欣赏”的心态,让学生享受有所悟的乐趣,从而掌握“自读自悟”的读书本领,实现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
  3、创设人文通感契机
  叶圣陶先生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在阅读中感悟的关键便是“披文入境”,进而“明象体情”。常用的方法有:
  ⑴讨论促感悟。讨论是师生间、生生间以学习内容体验的交流过程,也是人与人情感碰撞的学习过程,在引导学生感悟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在个人充分读书、思考、领悟的基础上开展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如教学《落花生》一课,以“做花生还是做苹果石榴”把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展开辩论,学生从课文中找根据,见仁见智,在和谐的交流中,学生感悟能力得到培养,语文的魅力得以凸现。
  ⑵比较促感悟。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发现课文中有些词虽然并不深奥,表层意思也不难理解,但却用得精妙传神,耐人寻味,可通过比较,挖掘其隐含意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独特魅力或深邃的情感,获得感悟。
  ⑶联系促感悟。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情感体验对感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中还要自然地让学生凭借自己的背景,加深体验,促成感悟。如《军神》教学中,为让学生感悟到“会说话的钢板”的真正内涵,联系生活中自己受一点小伤的感受,体验刘伯承手术中72刀的感受,以此感悟出军神刘伯承顽强坚毅的品格。
  二.建构——创造策略
  只有重视学生阅读的过程对文章意义的建构和创造的作用,才能赋予文章以生命和活力,揭示文章全新的潜在意义,这便是个性化阅读的最高境界。主要策略有:
  1、给学生自主选择信息的机会
  在阅读教学中实施个性化阅读,首先要把学生当成一个真正的读者,关注并满足他们各自不同的阅读需要。让他们根据各自不同的需要,自主选择语言信息,千万不能以一个接一个的问题为诱饵,把学生统一到教参的标准答案之中,而应以“你有什么想法?”等开放性的提问,去启发学生自主选择各种信息进行自主阅读。只有这样的阅读才能焕发生命活力,才是学生心灵得以成长,精神得以丰富的阅读。
  2、给学生发表独特见解的空间
  教学中要给学生发表独特见解的空间,给学生宽松的思想环境,既尊重珍惜学生在阅读中产生的认识、见解,更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质疑,允许不同观点的讨论争辩,引导学生在领悟文学作品内涵的丰富性和多元性中,真正用自己的心灵去解读作品,从而热爱阅读,从中获得乐趣。
  3、给学生实现思维互补的平台
  学生在阅读中,在整体把握作品意蕴时,难免出现片面的、甚至是肤浅的理解,给学生实现思维互补的平台便是一个事半功倍的捷径。一方面组织学生展开充分的对话与沟通,让学生学会整理和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学会接纳、赞赏、争辩、分享和互助,以达到生生间的思维互补。另一方面,教师还要扮演好自己的教学角色,在学生的新旧知识、新旧观念间搭桥铺路,进而重构整合。通过生生、师生的思维互补撞击,学生拓宽了视野、丰富了体验,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由肤浅走向深刻,由片面走向全面,使学生在个性化的阅读“旧我不断失落,新我不断再生”!
  惟有如此,才能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才能让阅读的枝头缀满学生个性的花蕾。
  
  章晓霞,教师,现居江苏溧阳。
其他文献
师:(神秘地)老师这里有一个很古老的“字”,想给同学们认认,不知哪位聪明的同学认识?(边说边投影出甲骨文的“雨”字。)  生:异口同声“雨”!  师:(惊讶)这么厉害?(板书“雨”字并追问)怎么知道的?  生:很形象,像天下雨了一样,猜到的。  师:是的,很形象,这就是我们汉字的奇妙之处。很多汉字一看外形就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没这么古老的汉字——繁体字,(板书“聴”)谁能认得
网络上曾经流传着一个段子:  “在北京喝杯咖啡,一落座,左边在谈五千万的项目,右边在聊一个亿的融资,前面在说IPO,后面在侃大数据……”  在中关村这个创业企业的聚集地,真的会有这样的恍惚。  自从3月创客一词闪亮进入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之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各地迎来新一拨创业潮。  2014年6月开街的中关村创业一条街运营已近一年,  我们走访了中关村创业一条街上的几家创业孵化器,从
黄明洋,1998年生于重庆合川,作品散见于《作品》《山西文学》《红豆》等。  田野观察笔记  父亲不停地抽烟,在村庄的缝隙中  野草生长,雾气升腾。黄牛们低着头  沉重的犁被放下,镰刀和斗笠挂在古老的历史中  我们常常想起冬天,油脂般的青瓦片  將一年的收成关在青苔之中。没有雨的日子  一枚枚橘子悬在风中,瑟瑟发抖  雨后。沥青路上的露珠在秋天的早晨自杀  一种苍白般的虚无,从多肉的芦荟中折断  
【教材分析】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大体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古今战争知多少”,重在了解古今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二是“文艺作品与战争”,重在通过涉猎有关战争的诗词、名言、故事等丰富学生的文化积累;三是“铸剑为犁应有日”,重在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对战争有个理性的认识和思考。结合本单元的五篇课文,在认识战争的正义与非正义的基础上,培养
近日参加了由潍坊市教科院主办、潍城实验小学协办的“全国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艺术研讨会议”,听了几节小学语文课,感触颇多,受益匪浅。授课老师理念先进,课堂实践异彩纷呈。具体说来,有如下一些感慨:   一、有感于灵活使用教材的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可相当长一段时间,教材占据着统治地位,在师生心目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老师们按照教材编排顺序,唯唯诺诺,从第一课,直至最后一课,每一课都
日前,在一次高二语文考试的监考过程中,我看到了下面的这样一道作文题:  根据下面的材料作文。  杜甫曰“会当凌绝顶”,苏轼云“高处不胜寒”,林则徐说“山登绝顶我为峰”。关于“高峰”,历来众说纷纭,对此,你有何经历或看法?  请以“高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尽管这道作文题不是出题教师的原创,而是借用了某地高三的统一模考作文题,但对此我还是有一些想法要说。  也许我们都见过太多类似的
书信,上个世纪的语文教材作为必学内容安排,而且书信考试题也频频出现。后来渐渐成了应用文课外资料,不作任何学习要求,现在干脆不提了。而我每每读到杜甫的“家书抵万金”,总会有一种复杂的感情。除了对诗人的深深同情以外,更多的是对书信的一种牵挂。因为,书信作为语文文化的精髓之一,它的魅力是所有的现代工具无法替代的。    一、书信与中国文明一样久远    有人把远古的神话命名为“口耳相传的书信”;把先人结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诗歌艺术更是锦上添花、光彩照人。中国也是个具有诗歌传统的国度,从几千年前的歌谣《诗经》到现当代诗坛,可以说是佳作、奇作层出不穷,熠熠闪光,引得世人传诵、咀嚼。中国人爱诗,喜欢用诗来表达感情,也喜欢品味诗,挖掘诗的内涵、意境、韵味,这历来便是个传统。对于我们今天的中学生们,能够读懂诗、鉴赏词在高考中更是作为一个能力目标而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由于年代久远,生活习惯、思想认识和情感等方
这些年,我们看到了太多个人求职的故事和秘笈,这次我们以“班级”为单位,  从2013年这个所谓“史上最难就业季”的毕业班的去向,来看看就业这个问题。  某种意义上说,班级的才是真实的:学校的整体就业情况太概括,某一个人的求职经历偶然性较强,  而同一专业的班级的整体求职情况既全面又具体(比个案全面,比全校具体),更能说明情况,因此对同学的借鉴意义最大。  看了这几篇文章,我有个感觉,一个班级的就业
时间的玫瑰把它抛到  玻璃之外,它在广闊的  夜里,与露珠同道。  以水的姿态读万物:  读落叶的印章,  读石头的脊梁  读旧年的坚果  也读隐秘处那几点渔火。  害怕渔火飘走,黑夜把自己  变成蜘蛛,躲到墙角边,  寻觅感官里的,雨巷迷宫。  此刻,黑夜在雨巷迷宫里  咯咯咯笑着,它的笑容  也是饱满的。  咖啡  躲过麻雀的尖叫  躲过拜金主义摇响的喧嚣  在某个角落里冲一杯咖啡  一个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