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乳一家系两例

来源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chg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证者女,43岁.因双侧乳腺周期性胀痛就诊.查体:左腋前部局限性隆起,大小约7.0 cm×6.0 cm,皮肤颜色正常,表面光滑、质软、边界不清,皮下可扪及结节状,有活动度(图1).超声检查:皮下脂肪层内类腺样组织的回声.超声诊断:副乳.先证者之女,20岁.家系调查时发现,查体:双侧腋下包块,肤色正常,大小约3.0 cm×3.0 cm,有乳晕、乳头,随月经周期有胀痛.临床诊断:副乳症。

其他文献
患儿 女,6岁,系第2胎第2产,足月剖宫产,因智力发育落后来我院就诊。患儿出生时身长47.5cm,体重2.6kg。2岁2个月才能独立行走,表现为运动及语言发育落后,至今不能说整句话。查体:患儿身高1.05m(〈3rd),体重25kg(97th),小头畸形,眼睑狭窄。塌鼻梁,智力严重落后,未见内脏畸形,
先证者(Ⅱ6) 女,29岁,结婚5年孕3次.2次自然流产,均发生于妊娠3个月左右,患者于2007年孕足月剖宫产1男婴,3天后夭折,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先证者丈夫,31岁.非近亲婚配,无有毒有害物接触史.夫妇表型、智力正常.常规染色体核型检查,G显带分析各计数30个中期分裂相,丈夫染色体核型正常。
期刊
目的 研究一个中国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腺病综合征Ⅰ型(autoimmune polyendocrinopathy syndrome type Ⅰ,APS-Ⅰ)家系自身免疫调节因子(autoimmune regulator,AIRE)基因突变.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DNA直接测序技术对该家系成员进行AIRE突变位点检测,应用限制性酶切分析的方法证实,并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结构和功能预测.结果 患儿具
先证者(Ⅱ2) 女,43岁,身高130 cm.头颅增大,前额突出,嘴唇肥厚向外突;胸椎后突,腰椎前突,臀部后翘,关节处膨大,胸腔扁小,肋骨较常人短;躯干高度正常,四肢粗短,特别是双下肢短.走路姿态和四肢肌力正常,智力正常,能胜任日常工作。
期刊
目的 研究一个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综合征I型(congenital fibrosis of the extraocular muscles typel,CFEOM1)家系KIF21A基因第20、21外显子突变与疾病的关系。方法收集CFEOM1一家系共计8个成员,采用测序和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llele—specific PCR,AS-PCR)方法分别对先证者及家系成员KIF21A第20、21外显
期刊
患者 男,26岁,汉族.结婚3年,其妻自然流产2次,第1次孕50天自然流产,第2次孕2个月B超检查发现胚胎停止发育流产.夫妻表型、智力正常,非近亲结婚.妻孕期无患病及服药史、无有害化学物质及放射线接触史,妻产科检查未见异常。
期刊
目的 对一个血小板无力症家系进行基因诊断及产前诊断.方法 应用PCR、逆转录-PCR、测序、限制性酶切分析及AT克隆分析等技术,从表达水平及基因组水平对该家系先证者进行 ITGA2B与 ITGB3基因诊断;进一步取母亲4个半月的胎儿羊水进行 ITGA2B的产前诊断.结果 先证者 ITGA2B基因编码区第477~506的99个碱基发生缺失,导致密码子160~192缺失.进一步检测基因组DNA,确定为
家系1 先证者,女,25岁,结婚2年,两次妊娠均于40天胚胎停止发育.月经规律,优生四项检查(即弓形虫、风疹、巨细胞病毒和单纯胞疹病毒抗体的检查)、内分泌检查、妇科检查无异常.夫妻非近亲结婚,无遗传病家族史;孕期无患病及服药史,无有毒有害物质及放射线接触史。
期刊
例1 女,25岁,结婚2年,未孕.表型、智力正常,月经规律,夫妇非近亲婚配,家族中无类似患者.妇科检查正常.外周血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46,XX,t(2;6)(2qter→2p21∷6p23→6pter;6qter→6p23∷2p21→2pter).丈夫表型、染色体核型正常。
期刊
患者 女,25岁,G1P0,表型及智力正常.孕中期唐氏筛查18三体高风险(1/75),于孕19+2周行B超引导下羊膜腔穿刺术,抽取羊水行细胞遗传学检查:经培养后,常规收获制片并G显带,镜下计数30个细胞,分析5个核型,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为46,XY,t(3;7)(q11;p22)见图1a.要求夫妇双方行染色体检查,其夫核型正常,患者核型为46,XX,t(3;7)(q11;p22)见图1b,与胎儿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