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代语文改革理论的先声——晚清维新时期汉语文改革主张述评

来源 :中州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jia5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我国的现代语文改革运动,形成于“五四”时期,然而现代语文改革的理论准备,则可上溯到晚清的维新时期。 在维新时期前后,关于汉语文改革的系统、单一的理论著述并不多见。可是,在众多的实验性的语文改革著作和其他倡导新学的著述里,关于语文改革的理论原则已屡见不鲜。其时,提倡以口语为基础的“新文体”、试行拼音制的“切音字”、推广作为共同语的“官话”等一系列改革汉语文的措施和主张,均是以崇尚实用、改善语文工具的交际职能为目的的,是适应
其他文献
仿真迹装饰画目前世界上艺术品的价格极高,使许多有意欣赏优秀艺术品的人望尘莫及。尤其在我国,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广大居民居住房屋面积的日益扩大,一心向往自己居室美化装
程序化交易是指投资者利用计算机技术,通过特定的模型策略,自动寻找交易机会,自动完成交易行为。程序化交易是资本市场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已经成为资本市场创新、发展一个
<正> 当前,科学和技术在经过长时间的量的积累和变化之后,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以电子技术、生物工程、光纤通信、激光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为内容的新的技术革命,方兴未艾,已见倪端。估计在本世纪末或下世纪初,其新的成果将陆续地应用于生产,应用于社会其他领域。这种世界性的动向,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早在一百多年以前,马克思就说过:科学的力量是不费资本家分文的一种生产力(见《机
纵观现在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小说、叙事性散文、新闻、传记、戏剧等多表现为叙事性文本。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语文教师从未停止过对高中语文阅读进行叙事性文本教
<正>尽管人们用意境作为美之代称评价各类艺术,特别是诗词艺术,但用意境揭示艺术美的本质向来就不属纯艺术欣赏范畴。然而王昌猷同志在《认识意境、创造意境》和《再谈我国古代文论中意境的特征》两文中却将意境仅仅归结为艺术欣赏范畴,并反对人们从创作角度、从艺术形象来源和构成角度谈意境。王文从维护传统完善传统角度把意境界说为“意境就是沟通文艺家及其作品与欣赏者及其感受之间的桥梁”,即“意境美实际上是作品中的形象美在欣赏者头脑中的反映”,认为意境虽与艺术形象有关但更有区别,以此反对所谓以严羽、王士桢为代表
教师的思想折射于语言的体现,更是地理教学素养的一种体现。教师用语言传达教学信息,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去推敲和琢磨自己的语言表达,不能出现科学性、原则性错
<正>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条件千差万别,这就要求我们要把研究全局、通晓全局和研究局部、通晓局部密切结合起来。这对于制定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编好地区经济发展计划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围绕全国经济建设总目标的实现,各地区分别确定适合各自特点的地区经济结构,又是制定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编好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的关键。
摘 要:“三生”德育整合模式跳出单一理念,是以生命德育、生活德育、生态德育三者的有机整合为切入点的。谈了如何实施绿色教育,以促进“三生德育”有效整合。  关键词:绿色教育;三生德育;实施手段;研究结果  一、“绿色教育”和“三生德育”的内涵  1.“绿色教育”的内涵  所谓绿色教育,它不是一个仅局限于环保范畴的概念。我们倡导的“绿色教育”,是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相融的教育,追求的是生态的和谐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