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位化学双语教学中网络资源的利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2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配位化学是一门汇集化学各分支学科以及物理学、生物学和材料科学的综合性课程。本文结合作者配位化课程学的教学实践,探索了双语教学中网络资源的利用、文献查阅等改革措施,以解决缺乏适当教材的问题。
  【关键词】配位化学 双语教学 网络资源 有机金属化合物
  【课题项目】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 1406ZJ02XX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151-02
  现代配位化学内容涵盖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材料科学,是诸多化学分支的汇合口,几乎渗透到化学及相关学科的各个领域,是化学学科中发展迅速和富有创造性的研究领域之一,作为工科的应用化学专业高年级学生,学习和掌握一定的配位化学知识,对于了解学科前沿动向,扩展知识,开阔视野,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从提高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和对外交流能力的角度出发,本课程尝试部分内容进行双语教学。本文谈谈在配位化学双语教学中利用网络资源补充教学的实践。
  作为双语教学,不可回避的问题是缺乏合适的教材,原版教材费用昂贵、且学生现有的能力无法做到系统阅读和理解其内容,基本不适合现有教学体系。而双语教材限于篇幅,只能涵盖相关基本知识和概念,不能满足本专业对课程内容的要求。因此,教学课件和学生课后学习材料的准备成为双语教学中首先解决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选择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首先,下载了中英文全名对照的元素周期表,做到学生人手一份电子版和纸质版本,解决了学生由于元素名称生疏对听力和课程内容理解造成的阻碍问题。
  其次,以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催化反应部分为例,课堂教学包括解离、氧化加成、迁移/插入、还原消除、β-H消除和催化循环等基本概念,在讲解过程中结合了一些著名的人名反应,如Suzuki(铃木)偶联反应、Negishi(根岸)偶联反应、Sonogaushira反应、Heck反应等来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同时也是了解这类催化反应应用的最好范例。事实上,互联网上可以很容易地搜索到这些资料的英文版,网上介绍的内容与课堂双语教学相比,范围略大、程度适中,且阅读量不大,正好适合工科应用化学专业学生现有的专业能力和英语水平。而且,通过中文关键词索引,在互联网上可以找到丰富的中文对照资源,学生可以按照个人的专业英语水平、课后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来完成双语内容的复习和预习以及案例教学模式,避免课堂教学中由于各人英语能力不一造成理解差异、课堂氛围较差的情况。
  实际教学中,以Heck反应为例,该反应是指卤代烃与活化不饱和烃在钯催化下,生成反式产物的反应。
  R-X + R1CH=CH2 → R1CH=CHR
  如图1所示为Heck反应的循环,包括Pd的氧化加成、Pd和双键配位、顺式共平面插入、顺式共平面的β-H消除和还原消除五个步骤,反应中Pd(0)作为催化剂循环,很容易完成双语对照学习。进一步的举例则拓展了该反应的各种应用类型。
  从教学效果来看,双语教学对学生拓宽视野是很有益处的,英文文献更贴近配位化学实际的科研工作,可为毕业论文做一定的铺垫,而且配体的命名规则和缩略语等直接使用英语更加简便。由于本课程开设在专业英语课程之前,选修的学生之前基本没有接触过化学专业词汇,包括元素名称、书写规则、官能团的词汇等基本英语知识都是缺乏的,网络上丰富的中英文资源有效解决了学生在英语命名、逻辑理解和记忆等方面的困难,避免了教学过程中过多的英译汉解释和说明。当然,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需要一个循序渐近的过程,选课的学生如具备一定的专业英语水平,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更好地实现双语教学的初衷。
  图1 Heck反应的催化循环
  参考文献:
  [1]殷平,张江,徐强,等. 化工时刊, 2009,23(10):66-68
  [2]周健,刘星. 科学教育,2009,15(5):61-62
  [3]https://en.wikipedia.org/wiki/Suzuki_reaction
其他文献
【摘要】做好班主任工作是做好学校工作的关键,一所好的学校必定有一支强有力的班主任队伍。而学生工作又是班主任的主要工作。学生工作虽不能囊括学校的全部工作,但却说明了班主任工作在整个学校中的重要性。正因为如此,班主任的角色也同时发生着变革。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 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179-01  学生新课程改革是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的思想指导下,基础教育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学案”正是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以学案为教学主导,让老师充分了解学生,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分析了高中化学学案的设计原则,介绍了学案教学的流程。  【关键词】高中化学 化学教学 学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188-01  一、高
【摘要】面对新形势的发展,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1+4”教学模式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1+4”高效课堂 教学模式 化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174-01  自2011年9月开始,我校开始实施“1+4”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1”指的是课前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177-02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逐步深入,现代教学媒体越来越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合理使用教学媒体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但使用不当,反而会干扰正常的教学活动。在利用教学媒体时要避免使课程设计陷入"技术本位"的泥潭,使课堂教学脱离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使教学重点发生偏移的错误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