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177-02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逐步深入,现代教学媒体越来越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合理使用教学媒体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但使用不当,反而会干扰正常的教学活动。在利用教学媒体时要避免使课程设计陷入"技术本位"的泥潭,使课堂教学脱离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使教学重点发生偏移的错误倾向。此外,要合理使用现代教学媒体还必须注意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心理两方面的问题。
一、从教学目标的角度来看,要确定发挥现代教学媒体的最佳作用点
教学媒体的最佳作用点是指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最适合发挥教学媒体的地方。最佳作用点找准了,教学媒体的作用就会事半功倍,否则可能事倍功半,难以完成教学目标规定的学习任务。课堂教学的最佳作用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突出、强化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构成知识体系中最重要和本质的学习内容,应予以突出和强化。方法有:一是利用投影、电影等色彩反差强烈的媒体,将重点内容以文字形式展示给学生,以加深印象;二是利用投影、电视等具有能提供画面的媒体,将反映重点内容的画面形象地展示给学生,以加深理解。
2、突破、解决教学难点
难点是指在学习过程中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是由于知识地深度、学生的经验以及认识的模糊性造成的。例如,用计算机模拟物体的动态变化过程,就可以使学生理解"加速度"的概念。
3、创设情境、引发动机
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孔子认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教学活动是在知识、情感两条主线相互作用下完成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注意课堂的情绪气氛,创设愉快的情境,消除学生学习的焦虑和紧张情绪,使他们在心情愉快的状态中学习知识,就会提高其学习的兴趣,不断主动地学习、探索。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播放电视录像或投影录音,声画并茂,触景生情,能促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之中,有利于引发其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教师丰富多彩的语言、生动形象的表达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对不同层面的学生予以有针对性的指导,能给每位学生带来成功的喜悦。这样一定会收到良好教学效果。
4、提供事实、建立经验
运用现代教学媒体, 可在短时间内提供可感知的事实材料,帮助学生建立与学习内容有关的经验。
5、显示过程、形成表象
运用教学媒体,将学生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和现象,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以幫助学生形成表象。特别是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它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把多媒体的各个要素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屏幕或投影机投影显示出来,同时按需要加上声音的配合,以及使用者与计算机之间的人机交互操作,完成教学或训练过程。
6、举例验证、建立概念
借助教学媒体,提供鲜明、具体的感知材料,有助于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形成概念。如讲"自由落体运动",可通过录像或计算机辅助教学。
7、提供示范、正确操作
利用教学媒体,解决由于不易观察或示范不够规范、操作中容易出现的错误。使学生掌握规范的操作步骤、方法能正确表达学科的知识内容、反映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具有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具有诊断评价、反馈强化的功能。因此,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和制作,需要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作好教学设计、系统结构模型设计、导航策略设计和交互界面设计等工作,并在教学实践中反复使用,不断修改,才能使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符合教学规律,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8、解释原理、启发思维
利用教学媒体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例如,在讲解《曹冲称象》所依据的原理时,演示旋转抽动投影片,让学生在观察中受到启发,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
9、设置问题、引起思辨
运用教学媒体,设置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和提出问题 ,进而引起思辨。例如,演示投影片"宝塔顶上长着树和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宝塔顶上长着树和草。进而引起思辨,宝塔顶上为什么长着树和草?
另外,还有展示事例、开阔视野、欣赏审美、陶冶情操等最佳作用点。在教学设计时,要依据学习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来确定。
二、从学生学习心理的角度来看,要确定现代教学媒体的最佳作用时机
1、有意注意与无意的转换
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有限的,在学习中,主要是有意注意在起作用,但长时间集中注意,会引起疲劳和厌烦。无意注意在一定条件下,可在轻松愉快气氛中,起到有意注意所不易起到的调动积极性、加强学习效果的功效。
2、抑制状态向兴奋状态的转化
处于抑制状态下的学生,不可能很好地进行学习活动。教师要运用教学媒体,将这种抑制状态转化为兴奋状态。
3、平静状态向活跃状态地转化
学生由于对教师的教法摸得很透,所以知道某一教师要讲课时的状态,心里就会想:"还是那一套"。然后就产生平静地在教室里等待,这样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教师只有采取学生意想不到的方法,才能打破这种平静的状态。使学生活跃起来。
4、兴奋状态向理性的升华
学生处于兴奋状态只是为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心理条件。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教学媒体,自然地将兴奋状态升华到新的理性境界。
5、克服畏难心理,增强自信心
教师应从心理方面给学生一种具有新意的刺激,在对新鲜刺激的感知与尝试中,增强自信心,集中注意力,克服畏难心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效的教学媒体会起到这一作用的。
6、满足合理的表现欲望
满足学生的合理愿望和要求,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如讲完一篇文章后,并不要求他们课后一定要读多少遍,而是要求他们第二天交一盘朗读的录音带。结果,学生在家读了许多遍,直至自己认为满意时才录下来。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媒体的最佳作用点和最佳作用时机是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都要考虑到。如果解决了两者的配合问题,就能使现代教学媒体在教学中发挥强大的作用。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逐步深入,现代教学媒体越来越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合理使用教学媒体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但使用不当,反而会干扰正常的教学活动。在利用教学媒体时要避免使课程设计陷入"技术本位"的泥潭,使课堂教学脱离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使教学重点发生偏移的错误倾向。此外,要合理使用现代教学媒体还必须注意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心理两方面的问题。
一、从教学目标的角度来看,要确定发挥现代教学媒体的最佳作用点
教学媒体的最佳作用点是指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最适合发挥教学媒体的地方。最佳作用点找准了,教学媒体的作用就会事半功倍,否则可能事倍功半,难以完成教学目标规定的学习任务。课堂教学的最佳作用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突出、强化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构成知识体系中最重要和本质的学习内容,应予以突出和强化。方法有:一是利用投影、电影等色彩反差强烈的媒体,将重点内容以文字形式展示给学生,以加深印象;二是利用投影、电视等具有能提供画面的媒体,将反映重点内容的画面形象地展示给学生,以加深理解。
2、突破、解决教学难点
难点是指在学习过程中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是由于知识地深度、学生的经验以及认识的模糊性造成的。例如,用计算机模拟物体的动态变化过程,就可以使学生理解"加速度"的概念。
3、创设情境、引发动机
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孔子认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教学活动是在知识、情感两条主线相互作用下完成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注意课堂的情绪气氛,创设愉快的情境,消除学生学习的焦虑和紧张情绪,使他们在心情愉快的状态中学习知识,就会提高其学习的兴趣,不断主动地学习、探索。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播放电视录像或投影录音,声画并茂,触景生情,能促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之中,有利于引发其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教师丰富多彩的语言、生动形象的表达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对不同层面的学生予以有针对性的指导,能给每位学生带来成功的喜悦。这样一定会收到良好教学效果。
4、提供事实、建立经验
运用现代教学媒体, 可在短时间内提供可感知的事实材料,帮助学生建立与学习内容有关的经验。
5、显示过程、形成表象
运用教学媒体,将学生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和现象,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以幫助学生形成表象。特别是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它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把多媒体的各个要素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屏幕或投影机投影显示出来,同时按需要加上声音的配合,以及使用者与计算机之间的人机交互操作,完成教学或训练过程。
6、举例验证、建立概念
借助教学媒体,提供鲜明、具体的感知材料,有助于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形成概念。如讲"自由落体运动",可通过录像或计算机辅助教学。
7、提供示范、正确操作
利用教学媒体,解决由于不易观察或示范不够规范、操作中容易出现的错误。使学生掌握规范的操作步骤、方法能正确表达学科的知识内容、反映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具有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具有诊断评价、反馈强化的功能。因此,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和制作,需要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作好教学设计、系统结构模型设计、导航策略设计和交互界面设计等工作,并在教学实践中反复使用,不断修改,才能使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符合教学规律,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8、解释原理、启发思维
利用教学媒体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例如,在讲解《曹冲称象》所依据的原理时,演示旋转抽动投影片,让学生在观察中受到启发,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
9、设置问题、引起思辨
运用教学媒体,设置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和提出问题 ,进而引起思辨。例如,演示投影片"宝塔顶上长着树和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宝塔顶上长着树和草。进而引起思辨,宝塔顶上为什么长着树和草?
另外,还有展示事例、开阔视野、欣赏审美、陶冶情操等最佳作用点。在教学设计时,要依据学习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来确定。
二、从学生学习心理的角度来看,要确定现代教学媒体的最佳作用时机
1、有意注意与无意的转换
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有限的,在学习中,主要是有意注意在起作用,但长时间集中注意,会引起疲劳和厌烦。无意注意在一定条件下,可在轻松愉快气氛中,起到有意注意所不易起到的调动积极性、加强学习效果的功效。
2、抑制状态向兴奋状态的转化
处于抑制状态下的学生,不可能很好地进行学习活动。教师要运用教学媒体,将这种抑制状态转化为兴奋状态。
3、平静状态向活跃状态地转化
学生由于对教师的教法摸得很透,所以知道某一教师要讲课时的状态,心里就会想:"还是那一套"。然后就产生平静地在教室里等待,这样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教师只有采取学生意想不到的方法,才能打破这种平静的状态。使学生活跃起来。
4、兴奋状态向理性的升华
学生处于兴奋状态只是为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心理条件。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教学媒体,自然地将兴奋状态升华到新的理性境界。
5、克服畏难心理,增强自信心
教师应从心理方面给学生一种具有新意的刺激,在对新鲜刺激的感知与尝试中,增强自信心,集中注意力,克服畏难心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效的教学媒体会起到这一作用的。
6、满足合理的表现欲望
满足学生的合理愿望和要求,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如讲完一篇文章后,并不要求他们课后一定要读多少遍,而是要求他们第二天交一盘朗读的录音带。结果,学生在家读了许多遍,直至自己认为满意时才录下来。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媒体的最佳作用点和最佳作用时机是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都要考虑到。如果解决了两者的配合问题,就能使现代教学媒体在教学中发挥强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