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德国编外讲师制度及其启示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acaiz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编外讲师制度是德国学者进入学术生涯的起点,是19世纪柏林大学馈赠世界高等教育的瑰宝。文章通过介绍编外讲师制度,挖掘其背后的观念支持,并分析该制度的优缺点,为我们思考健全高校教师准入机制、完善高校学术自由保障机制和保持高校教师独特品性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编外讲师;德国大学;学术自由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07-0187-02
  Abstract: The system of private docent is the starting point of German scholars entering academic career, is a treasure of the University of Berlin in nineteenth Century giving to higher education worldwide. This paper digs conceptual support behind this system,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helps us to reflect on the questions such as how to improve the access mechanism of university teachers, perfect the guarantee mechanism of academic freedom and maintain the unique character of university teachers.
  Keywords: private docent; German university; academic freedom
  亚拉伯罕·弗莱克斯纳(Abraham Flexner)曾说过,大学有紧跟时代与超越时代之分,紧跟时代的大学占多数,超越时代的大学占少数,而19世纪德国的柏林大学可视作为数不多的超越时代的大学,学习为全民高度重视,重学重研蔚然成风。在大学教员中有一类不属于国家公职人员的特殊群体-编外讲师。有学者认为,编外讲师制度是柏林大学及以柏林大学为样板的所有德意志大学的一种制度创新。[1]
  一、何谓编外讲师
  编外讲师德语为privatdozent,英译为private docent。德国编外讲师如果被定义为一个职位,它是指德国学者学术生涯的起点;德国编外讲师如果被定义为一个称号,它是指大学里工资报酬仅来自学生学费的讲师。[2]因此,德国的编外讲师普遍被定义为:大学内已获得讲师资格(Habilitation)的非正式雇佣教员。
  德国的编外讲师制度是一种严苛的教师聘任制度,其规定若想成为编外讲师须同时满足以下所有条件:其一,申请人须具有博士学位,其二,申请人在取得博士学位后须有至少5年的博士后经历;其三,申请人须取得大学授课资格。[2]对于第三个条件,要重点说明,德国博士后须至少写出一篇高水平论文,论文通过后须做两场学术报告,表达能力被广泛认可后,6-8年后申请人(一般在40岁左右)才能取得大学授课资格。[3]由此,不难看出,德国编外讲师制度深深打上了德意志民族追求修养、甘于孤寂、崇尚理性的烙印,与德国学术界的哲学性、未来性、甘于寂寞性的学术氛围相融合。[3]该制度的核心理念,即学术人员须保持对学术研究的终身信仰,这为保障德国学术自由提供了安全堡垒。[4]
  二、编外讲师制度背后的观念支持
  任何制度都不纯粹是偶然的结果,它反映着特定时期的价值取向和观念特征。马克斯·韦伯(Max Weber)在研究社会学时引入了基督教中的卡里斯玛(Christmas)这一概念。卡里斯玛所表达的是一种超自然、超人的品质,这种品质具有强大的人格吸附性,能够吸引周围人并让他们自觉成为其追随者或信徒。卡里斯玛观念成功塑造了19世纪德国大学的信念体系,也无一例外的成为德国编外讲师制度确立的基本观念,坚实的奠定了编外讲师培养模式的思想基础,最终提升了19 世纪德国大学的整体水平。
  就薪酬来源而言,负责讲座制的教授属于国家公职人员,相比较而言,编外讲师则明显处于卑微的地位,大学一般从校外聘用编外讲师,这类群体不属于国家公职人员,只领取少量薪金,少量的薪金仅来自于学生缴纳的听课费。[5]就社会地位而言,编外讲师仅代表个人站上讲台,并不能代表正式的大学教师群体,其社会地位在讲师未成为教授之前无法受认可。韦伯道出了编外讲师的“心酸”之处,称所有准备献身于学术的年轻人,必须从一开始便义无反顾地接受编外讲师的身份标签,这就意味着,这些年轻人犹如踏上了“没有横木的梯子”,“学術生涯对每个人来说是一场几近疯狂的赌博。[6]不言而喻,这份疯狂即是”卡里斯玛“观念的显验,它既是对神圣且崇高的教授地位的顶礼膜拜,更是对以学术为志业的坚定与虔诚。
  三、编外讲师制度的优缺点
  (一)编外讲师制度的缺陷
  编外讲师是非国家公职人员,尚未获得政府任命,不能获取固定收入。他们靠听课学生缴纳的学费维持生计,被称为“有学问的无产者”,这就注定了编外讲师的生活清贫艰苦。编外讲师制度的另一大缺陷是晋升空间的不确定性。大部分编外讲师常常遭遇不公正待遇,处于因教授职位过少或人为因素而晋升无望的境地。之所以机遇在学术职业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因为编外讲师成功晋升为教授要么取决于是学院需要,要么有一封证明此人能胜任教授职位的推荐信。正如马克斯·韦伯所说,一位编外讲师,是否有朝一日晋升为正教授,纯粹是靠运气。[5]
  (二)编外讲师制度的优势
  首先,编外讲师制度引导德国的学术人员走向“以学术为业”的人生道路。19世纪德国的学术职业生涯晋升体系虽然令人望而生畏,但正是每一位真正以学术为志业的学术人员经历了编外讲师时期的炼狱般考验后,才能更加全身心投入到学术活动中。这一制度彻底将功利心态过重的学术人员挡在门外,为高级学术职位提供真正热爱学术的后备人才。其次,编外讲师要离开所任职大学,前往其他大学晋升教授,能有效防止学术近亲繁殖。最后,正如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所言,“编外讲师制度是一种以学术潜力为中心的幸运制度,编外讲师代表的是纯粹的学术型人才,其职业选择体现了一种理想主义的生活态度,一种对知识和理念的专一兴趣,它是大学真正精神所在-以极为崇高的方式将学者引入极为崇高的职业。”[7]   四、借鉴与启示
  如今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不断充斥着我国大学,教师大多忙于奔课题,评职称,大学逐渐失去它原本的意义和价值。潘懋元先生曾经说过“自由是崇高的,功利是强大的,人们只能在崇高和强大之间徘徊。[8]大学的这种徘徊会持续多久,大学教师应该做些什么。或许我们可以从德国编外讲师制度中得到些许启发。
  (一)健全高校教师准入机制
  在高等教育规模实现跨越式发展阶段,由于高学历人才相对缺乏,多数高校在教师招聘方面往往更侧重对应聘者的学历和科研成就的考察,学术信仰和职业理想一直遭遇冷待。功利化、低门槛、缺乏监督措施的聘任制,为日后的教育腐败和学术堕落埋下祸根。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好的教师队伍应该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因此,净化学术队伍,从根本上防止重利轻义者的混入,广纳谋道不谋食者、关键之要则在于把好入口,健全高校教师职业准入制度,提高高校教师用人标准,高标准、严要求地选拔学术候选人,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选拔机制;不仅要注重应聘者的学术影响力和学术道德水平,更要重视同行专家的评价和社会舆论,以保证大学教师拥有以学术为志业的准宗教情怀。德国著名学者包尔生认为:“任何人在进入学术职业之前,他就应当首先让自己确信,知识工作是一种内在需要,以至于即便在薪金,等级方面有任何不如意的情况下,只要能够满足这种内在需要就足以弥补缺憾。”[9]
  (二)完善高校学术自由保障机制
  编外讲师享有独立教学权力,是独立的自由职业,不受任何人支配。一般年轻的编外讲师出于对教授的尊敬,让教授开重要课程,自己开次要课程,这使得编外讲师在年轻时有研究自由。19世纪的德国、英国、法国、美国等大学获得学术和科学上的辉煌成就与学术自由在这些国家的伸张密不可分。
  今天,大学教师应当有一份坚持真理的心态。要坚持真理,则必须坚持学术自由,要坚持学术自由。首先,国家要尊重科研活动的的规律性,不应该将大学学术活动纳入政府行政系统,正确处理好大学与政府的关系。其次,在大学教师聘任方面,须保证大学教授的多样性,防止出现学术封闭、僵化、近亲繁殖或学术霸权等现象。最后,也要保障高校教师科研与教学自由。
  (三)高校教师应保持甘于寂寞的独特品性
  德国编外讲师在一段时间内往往独善其身,不能考虑成家问题。据统计,19世纪后半期,大学教授平均结婚年龄比中学教师、医生、法官晚3年,比小学教师晚5-6年,比手工工匠和晚6-7年,寂寞是德国大学教师的主要气质特征。[10]基础理论研究事关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纷扰的社会生活会使人失去其精神独立性,相信对于所研究学科有足够的热情甚至是迷狂的以基础理论学科为学术职业的大学教师,必定是安于寂寞、甘于寂寞的。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应保持宁静、闲达的心态,固守心中的那片净土,固守一名教师所应有的道德准则,无论社会如何变化,“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高校教师各方面应坚持为人师表,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思想品德,教师应该为学生起表率作用,应该用一套正确的价值观来武装自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学生。
  五、结束语
  19世纪德国的编外讲师制度虽有明显弊端,但仍然有其制度优越性。在学术生活日益遭受商业化冲击,学者社群越来越难以保证纯洁性的时代背景下,编外讲师制度仍熠熠生辉,正如弗莱克斯纳描述的那样,“困难的确存在,因为人类的一切都不完善。但尽管存在着艰难、贫困以及过早和过滥发表研究成果的现象,编外讲师制度仍确保了为高级学术职位提供热爱学术的优秀后备人才。[7]
  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事实:任何学术职业生涯的制度安排和结构设计都有其弊端。对于这种既有不足也优势,并且还会引发双刃效应的编外讲师制度,一方面,我们既无须自卑,也没必要盲目媚外;另一方面,决不能寄希望于通过某种特定的措施,来实现高等较系统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发展。根据特定国情、特定层次和类型院校的实际情况,借鉴德国编外讲师制度的优势,设计符合自身实际的学术职业生涯道路,不仅非常必要,而且異常迫切。
  参考文献
  [1]柳友荣,龚放.编外讲师:德国大学学术自由传统的“阿基米德点”[J].教师教育研究,2009(4):20.
  [2]陈伟.编外讲师——德国学术职业生涯的独特设计[J].比较教育研究,2007(4):58,12.
  [3]陈学飞.西方怎样培养博士-法、英、德、美的模式与经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4,20.
  [4]孙进.德国大学教师偏爱科研的职业行为倾向——一种资本理论的分析视角[J].比较教育研究,2007(4):36.
  [5][德]马克斯·韦伯.韦伯论大学[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122,26.
  [6][德]马克斯·韦伯.学术与政治:韦伯的两篇演说[M].北京:三联书店,1998:23.
  [7]亚伯纳罕·弗莱克斯纳.现代大学论-美英德大学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314,315.
  [8]潘懋元.高等教育学讲座[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34.
  [9]弗里德里希·包尔生.德国大学与大学学习[M].张弛,郄海霞,耿益群,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110.
  [10]易红郡.从编外讲师到终身教授:德国大学学术职业的独特路径[J].高等教育研究,2011(2):34.
其他文献
以市话为基础发展通信业务李克超党的十四大把邮电通信列为基础产业,放在优先的位置发展,对加快我国邮电通信事业的发展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我们只有把握住这个机遇,以加快发展市
摘 要:文章对2016年我国31个省区的高考报名人数、高校数量进行了对比,对有代表性的5所综合性“985工程”高校在10个省区的录取情况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显示,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布会直接影响不同地区考生的入学机会,所以促进高等教育资源公平分配,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高等教育资源;区域差异;不均衡分布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
林金泉副部长──抓住机遇,加快邮电工业发展(一)要认真研究通信市场的发展趋势、邮电发展规划、采用新技术的可能性以及国际市场的动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并勇于创新。(二)要十分重
协调适应是邮电发展的基本模式张远定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刺激了社会对邮电通信服务需求的迅速增长。正是迅猛到来的市场需求压力逼迫着邮
摘 要:针对传统教学质量评价的问题与不足,厦门理工学院构建了“一关注,二导向,三结合”的多元質量评价体系,提出从评价机构专一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对象多元化,评价形式与方法多元化,评价标准灵活动态化和培育校园质量文化等六个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多元化;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4-0054-02  Abstr
摘 要:在金融学教学日趋国际化、定量化与交叉化的当今,金融学教学日渐困难与复杂。文章在OBE理念的指导下,理清了金融学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从开展案例教学、直观化理论讲解、运用现代技术辅助教学、运用数据处理软件扩扩展教学、综合评价学生等五个方面对金融学教学进行改革。旨在通过 OBE 教学理念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保证教学质量。  关键词:OBE教学模式;金融实验;交叉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00)  摘 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高校教育工作研究的新课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强调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载体等方面开展着手增强教育效果。高校要重视学生在网络环境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动性和自主性,发挥高校开展网络思政工作的实际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路径  中图分
(燕山大学 招生就业处,河北 秦皇岛 066004)  摘 要:高校的贫困生就业问题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一大重点。通过对贫困生进行有效的抗逆力培养,能够解决贫困生精神层面的贫困问题。在整个高校范围内设立自上而下的抗逆力培养机构,加强抗逆力课程教育,并在整个就业指导过程中,帮助贫困生弱化客观困难、强化主观意识,进一步为贫困生就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为提升高校整体就业质量提供可靠保障。  关键词:高
巩固前沿阵地 加强分支机构建设欧阳元华为使邮电通信更好地为振兴农村经济服务,近几年以来,我们南城县邮电局注重分支机构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切实搞好“标准化”建设,使全局11个邮
摘 要:国家发文提高高职教学质量,IT行业岗位需求高端技术性人才,院校内涵建设等都要求加强实训教育教学改革,转变实验教学的指导思想,调整实验教学的体系、结构、内容和评价方法, 构建符合素质教育和人才发展的开放性创新实验教学新模式和实验教学管理新体系。  关键词:计算机;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06-0179-02  Abs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