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脊柱损伤的分型
【机 构】
:
710054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
【出 处】
: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发表日期】
:
2018年20期
其他文献
目的应用有限元分析法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治疗累及外侧壁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及外侧壁的意义。方法选择1例健康老年志愿者,男,80岁,根据其股骨近端CT扫描数据,应用Mimics17.0软件和Geomagic Stusio软件建立精确的股骨近端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AO分型为31-A1.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及同时存在外侧壁骨折时的冠状位移位,并与PFNA装配成一体三维有限元模
目的比较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80例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段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微创组(93例,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和开放组(87例,采用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影像学参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
目的通过对比下颈椎损伤分型(SLIC)评分和ABCD分类在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治疗的指导效果,进而证明ABCD分类在指导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治疗方面是否存在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18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资料,男98例,女20例;年龄18~78岁,平均50.1岁。其中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患者根据SLIC评分指导治疗,2014年7月至201
目的分析Neer分型二、三部分肱骨近端骨折者术后螺钉穿出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入院的Neer分型二、三部分肱骨近端骨折并行内侧支撑患者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Neer分型、骨质疏松、手术方式、头侧螺钉数、内侧支撑类型、螺钉穿出与否等,根据螺钉穿出与否将患者分为螺钉穿出组与非螺钉穿出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螺钉穿出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78例患者
目的对比分析我国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成人单发跖骨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比较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63所医院诊治的成人单发跖骨骨折患者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及骨折分型等。将东部地区35所医院的患者资料定义为A组,西部地区28所医院的患者资料定义为B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分型和骨折部位。结果A组4 779例,B组1 708例,A组成人单发跖
肢体筋膜间隔综合征可引起筋膜室内神经、肌肉缺血,代谢产物淤积,直至发生不可逆性损伤,损害肢体功能。对成人及儿童进行及时、准确的诊断仍然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临床体征及筋膜室内压力测定尤为关键。本文就近年来对急性筋膜间隔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等作一综述。
目的探讨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经后路第2骶椎髂骨(S2AI)螺钉置入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5例采用S2AI置钉治疗的患者资料,男2例,女3例;年龄41~61岁,平均54.8岁;将患者术前骨盆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设计导航模板并用3D打印技术制作成实物,并在术中使用导航模板辅助S2AI螺钉置入;术后复查患者骨盆CT、Mimics重建后观察图像中螺钉与骶骨及
目的评价缩短创伤骨科择期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禁食水时间的可行性。方法对2016年1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90例创伤骨科择期手术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将患者以病房为单位分为试验组(69例)和对照组(121例)。试验组术前6 h禁食,术前2 h口服麦芽糊精果糖饮品,之后禁饮;术后患者一旦清醒,即可进水,进水2 h后恢复正常饮食。对照组术前1 d夜间12点以后禁食水,术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不限制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