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烟”真相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jsdsd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各界之所以对“如烟”产生广泛的质疑,除了对尼古丁不了解以外还有更多的原因
  
  最近一段日子以来,28岁的李晓文越来越频繁地在电视、报纸上看到“如烟”一词。这“如烟”既非柳色,亦非往事,而是一种新型的“电子烟”。
  “让你在吸‘烟’中戒烟!”“抽着抽着,就戒了!”诸如此类的广告词令李晓文颇为心动,因为她丈夫烟瘾不小,两人想要孩子,可丈夫又一直狠不下心来戒烟。李晓文为此专程前往了上海南京西路雷允上药店,柜台的营业员告诉她,“如烟”一直很受欢迎,在北京都卖疯了,戒烟效果非常好,而且不会有任何不良反应。
  可正当李晓文下定决心要拿出月薪的三分之一来购买一盒如烟时,报纸上的一条新闻令她大吃一惊:“卫生部称‘如烟’主要成分是危险品尼古丁”。李晓文当即有一种强烈的上当受骗的感觉:“这不是以毒攻毒吗?到底是怎么回事?”
  
  黑心骗局?
  
  在药店的一角,《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看到了包装得十分精美的如烟。号称“电子烟”的它,躺在古董一般的木盒里,形状像一支钢笔。
  
  ——“‘如烟’”是一种非燃烧的香烟替代型产品,它能够满足吸烟者的欣快感和多年养成的使用习惯.但又不含焦油、不含普通香烟含有的导致呼吸系统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460余种化学物质,去除了普通香烟中的致癌物质。”
  ——“‘如烟’能够消灭“二手烟”对周围人群的危害,在一定的程度上控制和减少烟草对环境的污染。因其无需燃烧,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火灾隐患,是一款环保产品。”
  可如今这些对如烟的广告宣传和正面报道.在李晓文和那些与她有着相似感受的消费者看来,只不过是一些编织精美的谎言而已。
  有人会追问,既然“如烟”对身体有害,为什么还要投入市场?对已经使用“如烟”的烟民,能给予什么补偿?也有人恐慌,“我用如烟好几个月了,发现吸后头晕,这么一说我不敢抽了!”对于如烟的性质,也有人下了结论:“什么‘如烟’,明明就是烟,而且是超级烟!”“卫生部揭秘如烟”的新闻更是被一再转载,一时之间,如烟几成众矢之的。
  当记者拨通如烟的开发商——北京赛波特如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电话并提出一系列质疑时,公司方面却显得并不心虚。“卫生部对于如烟的发言其实是一个正面评价,只不过被某些媒体误读了。”公司某部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对《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说。
  事实上,打开卫生部的官方网站,便可以看到2006年5月29日卫生部《2006年中国“吸烟与健康”报告》发布会的内容实录。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副司长张斌在发言中指出,如烟不含焦油,是以尼古丁作为主要成分,制成由高到低浓度的烟草替代品,帮助烟民戒烟。另外,张斌表示,尼古丁(烟碱)属于危险化学品,必须受我国《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的监管,“如烟”也必须要到卫生部门作安全性和毒理试验。
  “‘无焦油’、‘使吸烟者实现戒烟’……这是对如烟作用最权威的一个结论。卫生部对‘如烟’的监督管理,也是一个非常正常的政府职能。我国每年对几十万、上百万种产品实施监管,并不能说明这些产品出了问题,实际上,其目的是使这些商品在国家的规范与管理下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该负责人一再强调,虽然如烟是尼古丁制剂,但它对人体是无害的。
  
  尼古丁之争
  
  问题的核心看来还是在于尼古丁。该负责人认为,“如烟”之所以会在社会上引起一定的争议,是因为人们对尼古丁尚不了解,将它误当作致癌元凶。
  “其实香烟中的有害物质并不是尼古丁,而是焦油。微量的尼古丁对人体是无害的。尼古丁替代疗法(NRT)就是一种可显著提高戒烟措施有效性的方法,世卫组织已经对其进行了20年左右的推广,在西方国家运用十分普遍。如烟运用的正是这种疗法,准确地说,它是一种尼古丁吸入剂。”
  上海肺科医院肿瘤科主任周彩存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也对此观点表示了一定程度的认同。周彩存介绍道,香烟中的致癌物主要是焦油,其中约含有5000种有机和无机的化学物质,是导致癌症的元凶,而尼古丁是香烟中的成瘾成分,少量吸入对人体是无害的,
  周彩存也表示,高浓度的尼古丁对人体必然会有很大的危害,“40至60毫克的尼古丁具有与氰化物同样的杀伤力,能置人于死地,”
  那么,这个“高浓度”究竟该如何定性?如烟公司负责人表示,“如烟”里所含的尼古丁,仅是普通香烟的三分之一,与“置人于死地”的浓度完全不可相提并论。
  
  “而且,尼古丁在人体内留存的时间非常短,正因如此,那些‘瘾君子’才会一根接一根地抽,来补充体内不断降低的尼古丁。”该负责人还声称,“如烟”除了接受生产、销售,广告三方面的工商检查外,还通过了沈阳质检所、北京质检所以及欧洲相关检验机构的检验。“虽然卫生部最新的检测报告尚未出来,可最近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病理、毒理检测报告已经进一步表明,如烟对人体是无害的。另外,最近在上海有一个烟草与健康报告峰会,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赵保路教授还发布了一个对尼古丁的最新认识,他认为适当的尼古丁对人不但无害,并且有益,对老年痴呆,抑郁症有疗效。”
  对于有些消费者所反映的头晕等现象,该负责人表示“从来没有听说”,“即使有,也是因为对烟弹的浓度选择不当,不符合自己的身体需求。”
  周彩存则指出,使用尼古丁替代疗法必须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应与其他戒烟方法联合使用、二是警惕长期使用尼古丁制剂亦有可能导致尼古丁成瘾。三是尼古丁可能对身体造成的严重不良反应。
  “尼古丁是成瘾性物质,与吗啡、可卡因有相似的功效。吸烟成瘾者对烟草有强烈的渴求,其本质即药物依赖性。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胆碱能神经元上存在尼古丁受体,吸烟时烟草中的尼古丁与尼古丁受体相结合,改变人体正常的生理状态,久而久之则受体水平发生变化,形成尼古丁依赖,一旦停止吸烟即发生渴望吸烟、焦虑不安、头晕、头痛、注意力不集中,食欲旺盛和心率下降、皮质醇和肾上腺素分泌变化等一系列精神、心理和生理改变,此即戒断症状。尼古丁成瘾性的另一方面表现是吸烟者戒烟后易于复吸,这与戒酒、戒毒后的情况类似。”
  “在控烟产品中,常用的尼古丁制剂有尼古丁经皮贴片和尼古丁口胶二种,尼古丁喷剂尚处于试验阶段。另外,尼古丁是强成瘾药物,目前还没有发现尼古丁的良好替代品。”周彩存说。
  
  扭曲的“科学”
  
  然而,社会各界之所以对如烟产生广泛的质疑,除了对尼古丁不了解以外,还有更多的原因。
  一个普遍的疑问是,“如烟”为 什么卖这么贵?一盒“普通装”的如烟,售价就将近千元;而那些以和田玉。紫檀木等高档材料制成的如烟,其价格更可攀升至近两万元,远远超出一般工薪阶层的消费能力。对此,如烟公司负责人的解释是,这是高科技的东西,成本很高。
  “一盒990块的如烟,可以用两到三个月,如果烟瘾不大,一盒用下来就可以戒掉了。这样算下来每天的价格是六块七毛二,而一盒烟现在也要八块十块,相比起来,如烟的价格并不高。在价格相似的同时,吸如烟的人没有吸入有害物质,反而获得了健康,这健康应该值多少钱呢?随着市场的发展,如烟的价格将很快降下来,现在已经有599元的如烟产品上市了。”
  至于如烟家族中的高档品,该负责人认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如烟的内涵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健康,二是时尚,三是安全,四是高档。高档不是指价格高,而是生活品位的高尚,能够使人彰显自己的性格和身份。”他强调,如烟这种产品,被赋予了很高的“人文价值”。
  这位善于使用比喻修辞的负责人还进一步向记者解释了如烟售价高昂的原因:“这就像戴首饰一样,有人戴几十块的,也有人戴几万块的。一个街边摆摊的人会吸一万块的如烟吗?不可能吧。同样,让一个大公司的总裁去用几百块的如烟,这也不合适吧?”
  因此,如烟的广告也常常以“商务送礼新选择”、“为高端群体打造”、“彰显品位尊贵”等词句来吸引顾客。正如“收礼只收某某某”一样,这样的广告一方面招致不少人的反感,另一方面也确实有效地促进了销售。据销售人员反映,不少人前来购买如烟。并不仔细询问该产品的原理、功效及安全保障,只关心它的材质、包装和“档次”。另外,也有人指出,如烟有效地打破了以往男性消费者礼品品种匮乏的“尴尬”,并特意在重大节日前的几个月进行广告“轰炸”,因此毫不费力便能“一炮打响”。由此看来,如烟不仅仅是科技的产物,更是某种社会文化的结晶。它不但迎合了一些众所周知的社会风气,还努力将自己打造成格调的象征,甚至社会阶层的标志。
  “我们的产品也已经成功地进入了欧洲、北美等地的市场。这些国家对于尼古丁替代疗法的宣传已经比较到位,因此大家都能够很顺利地接受。而在我国,在如烟之前,所有的戒烟产品都没有形成规模,没有精力,财力和人力来进行控烟的宣传。这些宣传主要由一些社会机构来承担,影响力比较有限。我们现在有了这个能力,也有这个社会责任和义务进行科学的宣传。”如烟公司的负责人向《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说。
  另外,该负责人表示,如烟对于推动我国的烟草行业有巨大作用。“因为烟草是一个有害的物质,大家对它的危害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认识,因此烟草业必定会逐渐消亡。现在,国外的巨头为了保持收入,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比如把焦油量降低等等。国外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比国内大得多。将来,等这些烟草巨头进入中国市场,我们中国的烟草行业如何与它抗衡?现在,如烟的出现已经为我国的烟草业提供了一些启示和启发。”
  如果如烟真的像该负责人所表示的那样,有良好的戒烟效果,且健康、环保,那么对于中国的3.5亿烟民和他们的家人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既然有过硬的科技含量和健康保证,为什么如烟非得依靠含糊其辞、“人文色彩浓厚”的广告宣传来获得消费者的认可,为什么不能明确公布戒烟的效果和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比如.该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使用如烟的人有80%在现场实现了控烟——“所谓现场,是指他们在拿起如烟的那一瞬间,就放下了香烟。”这般解释显然不能使人信服,而对于长期的戒烟效果,他并没能提供有效的信息。他表示,公司的跟踪回访一般持续两三个月或更长时间。至于两三个月之后消费者戒烟的效果究竟如何,是否会有不良反应,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其他文献
快过年了,我受邀请参加了几家网络媒体博客部门主办的年度聚会。我性格内向,本不喜欢那种场面,一开始很不适应。但去得多了,仔细观察后,逐步发现,博客party是一种非常有中国特色的聚会。  首先,参与者的身份多种多样:从学者到律师,从军人到艺人,从记者到官僚。其次,来宾所持的观点和思想也非常活跃,不同于一般的中国会议。身份的交流,思想的交锋,真让我受益匪浅。  这一体验也让我开始思考:“博客”为什么在
也许老子是好意吧,他虽然职位不算高,却是在“中央”工作,看到的政治花样与风波险恶不会少,更知道深藏不露的必要。在实际政治生活中,理想主义者几乎注定要失败。  儒家与道家可以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而它们的创始人孔子和老子不仅是同时代人,据说还见过面,有过思想的交流与冲突。孔、老的对话,无疑被理解为重大的历史事件,所以,《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以及《礼记 曾子问》等一系列重要的先秦文献中
经济史上的“销金锅儿”模式    每个王朝末朝巨大社会动乱即将来临时,奢侈型市场经济反而愈加炽盛  本文副题中所谓“销金锅儿”,译成白话意为“吞噬海量金钱的无底洞”,它是南宋人对都城杭州的形容。如此比喻是由于当时为满足城里人数庞大的皇室权贵们各种奢侈消费,所以市场极为繁盛、每天消耗金钱无数,于是杭州有了“销金锅儿”的绰号(见《武林旧事》)。而七八百年之后,这生动的名号仍提醒我们关注经济学中一个重要
近几年,中国服务外包发展正成几何级数增长  上海浦东张江外包基地,维音数码公司运营楼的6个楼层,接线员按照服务的不同客户被分成不同的区域。他们头戴耳机,眼盯电脑,手指在键盘上打得啪啪作响。  一个角落里,接线员正在为国际IT公司做网上产品订购;而另一个角落则张贴着另一家美国财富500强企业的标识,接线员正在忙着为这家特快汇款服务公司提供产品咨询和技术支持服务。  近几年,中国服务外包发展正呈几何级
温州市公安局曾就此问题向浙江省公安厅请示,得到的批复是:“非转农”涉及太多利益问题.原刚L严格控制,各地可根据情况制定政策    曾经跳出农门,洗脚上田是每个农民子弟的梦想,现在,这一切都要打个问号了。  近年来,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城市生活压力的加大,双重压力迫使这些大学毕业生重新审视自己的身份,他们迫切需要恢复自己的农民身份,享受一个农民的合法权益。  2005年以来,浙江台州和义乌率先推出“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线上教学;学业参与;教学成效  一、引言  现代信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线上教学成为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效补充。尤其在高等教育阶段,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推动学习摆脱地域、时间的局限,促进学习在进程、学习方式的个体多样性,并强化了学习机会的可获得性[1]。然而由于在学生保持率、课程合格率、学位授予率等质量成效层面遭遇质疑[2],即便政府和院校组织极力推动,线上教学却并未完全融入高等院校
有一位红学家,提出曹雪芹其人并不是作者,而是抄手,理由是“曹雪芹者,‘抄书勤’也”——很独特的观点,放在饭桌上谈谈,还是有趣的    题目照例危言耸听,其实我对《红楼梦》并无很大意见,也领教过它的魔力。念中学时,班里有个同学,上课时愁眉不展,以手柱颐,眼望虚空,老师询问,答以“晴雯病了”。艺术家的工作,就是创造一个结构,使人的经验,有第二种容身之地;做得好的,这新天地的活性,不亚于围绕你我的真实世
摘要:人工智能已对社会生产和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学校教育也概莫能外:学校教师面临去技能化和被替代的危机;课堂教学中只见标准化知识而不见生成性知识;教学评估中忽视了学生的社会文化背景。批判教育学派认为:21世纪需要批判性教师教育;教师应成为研究者、文化工作者和转化型的知识分子;课程内容不是中立的;学生应成为研究者。该文结合人工智能时代的特征,从开创教师培养新机制、建构新型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制定
摘要:跨区域教学共同体立足互联网开放共享的思想,从育人理念的重塑、教学资源的重组、课堂教学的重建、教育生态的重构等方面超越传统教育教学局限,成为融入“互联网 ”时代的教学选择。基于雷波县跨区域同步教学试点区的调查发现,跨区域教学共同体建设从教学规划、教学平台、教学培训、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改革传统教学,其实践探索与“三个课堂”应用指向内在一致。故而,有必要立足“三个课堂”反思跨区域教
“这应该是我第一次接受媒体专访了。”中共海南省委书记汪啸风对《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表示。  2006年3月6日下午3时至5时,北京西直门饭店,海南代表团所在地,汪啸风主持了海南代表团对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的审议。  会议结束后,汪啸风接受了《瞭望东方周刊》的专访,他认为外界对海南的很多认识是有错误的,“正是你提出来的那些不准确的认识,才使我不得不多说几句。”  本刊记者在晚餐结束后追上汪啸风继续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