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各界之所以对“如烟”产生广泛的质疑,除了对尼古丁不了解以外还有更多的原因
最近一段日子以来,28岁的李晓文越来越频繁地在电视、报纸上看到“如烟”一词。这“如烟”既非柳色,亦非往事,而是一种新型的“电子烟”。
“让你在吸‘烟’中戒烟!”“抽着抽着,就戒了!”诸如此类的广告词令李晓文颇为心动,因为她丈夫烟瘾不小,两人想要孩子,可丈夫又一直狠不下心来戒烟。李晓文为此专程前往了上海南京西路雷允上药店,柜台的营业员告诉她,“如烟”一直很受欢迎,在北京都卖疯了,戒烟效果非常好,而且不会有任何不良反应。
可正当李晓文下定决心要拿出月薪的三分之一来购买一盒如烟时,报纸上的一条新闻令她大吃一惊:“卫生部称‘如烟’主要成分是危险品尼古丁”。李晓文当即有一种强烈的上当受骗的感觉:“这不是以毒攻毒吗?到底是怎么回事?”
黑心骗局?
在药店的一角,《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看到了包装得十分精美的如烟。号称“电子烟”的它,躺在古董一般的木盒里,形状像一支钢笔。
——“‘如烟’”是一种非燃烧的香烟替代型产品,它能够满足吸烟者的欣快感和多年养成的使用习惯.但又不含焦油、不含普通香烟含有的导致呼吸系统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460余种化学物质,去除了普通香烟中的致癌物质。”
——“‘如烟’能够消灭“二手烟”对周围人群的危害,在一定的程度上控制和减少烟草对环境的污染。因其无需燃烧,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火灾隐患,是一款环保产品。”
可如今这些对如烟的广告宣传和正面报道.在李晓文和那些与她有着相似感受的消费者看来,只不过是一些编织精美的谎言而已。
有人会追问,既然“如烟”对身体有害,为什么还要投入市场?对已经使用“如烟”的烟民,能给予什么补偿?也有人恐慌,“我用如烟好几个月了,发现吸后头晕,这么一说我不敢抽了!”对于如烟的性质,也有人下了结论:“什么‘如烟’,明明就是烟,而且是超级烟!”“卫生部揭秘如烟”的新闻更是被一再转载,一时之间,如烟几成众矢之的。
当记者拨通如烟的开发商——北京赛波特如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电话并提出一系列质疑时,公司方面却显得并不心虚。“卫生部对于如烟的发言其实是一个正面评价,只不过被某些媒体误读了。”公司某部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对《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说。
事实上,打开卫生部的官方网站,便可以看到2006年5月29日卫生部《2006年中国“吸烟与健康”报告》发布会的内容实录。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副司长张斌在发言中指出,如烟不含焦油,是以尼古丁作为主要成分,制成由高到低浓度的烟草替代品,帮助烟民戒烟。另外,张斌表示,尼古丁(烟碱)属于危险化学品,必须受我国《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的监管,“如烟”也必须要到卫生部门作安全性和毒理试验。
“‘无焦油’、‘使吸烟者实现戒烟’……这是对如烟作用最权威的一个结论。卫生部对‘如烟’的监督管理,也是一个非常正常的政府职能。我国每年对几十万、上百万种产品实施监管,并不能说明这些产品出了问题,实际上,其目的是使这些商品在国家的规范与管理下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该负责人一再强调,虽然如烟是尼古丁制剂,但它对人体是无害的。
尼古丁之争
问题的核心看来还是在于尼古丁。该负责人认为,“如烟”之所以会在社会上引起一定的争议,是因为人们对尼古丁尚不了解,将它误当作致癌元凶。
“其实香烟中的有害物质并不是尼古丁,而是焦油。微量的尼古丁对人体是无害的。尼古丁替代疗法(NRT)就是一种可显著提高戒烟措施有效性的方法,世卫组织已经对其进行了20年左右的推广,在西方国家运用十分普遍。如烟运用的正是这种疗法,准确地说,它是一种尼古丁吸入剂。”
上海肺科医院肿瘤科主任周彩存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也对此观点表示了一定程度的认同。周彩存介绍道,香烟中的致癌物主要是焦油,其中约含有5000种有机和无机的化学物质,是导致癌症的元凶,而尼古丁是香烟中的成瘾成分,少量吸入对人体是无害的,
周彩存也表示,高浓度的尼古丁对人体必然会有很大的危害,“40至60毫克的尼古丁具有与氰化物同样的杀伤力,能置人于死地,”
那么,这个“高浓度”究竟该如何定性?如烟公司负责人表示,“如烟”里所含的尼古丁,仅是普通香烟的三分之一,与“置人于死地”的浓度完全不可相提并论。
“而且,尼古丁在人体内留存的时间非常短,正因如此,那些‘瘾君子’才会一根接一根地抽,来补充体内不断降低的尼古丁。”该负责人还声称,“如烟”除了接受生产、销售,广告三方面的工商检查外,还通过了沈阳质检所、北京质检所以及欧洲相关检验机构的检验。“虽然卫生部最新的检测报告尚未出来,可最近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病理、毒理检测报告已经进一步表明,如烟对人体是无害的。另外,最近在上海有一个烟草与健康报告峰会,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赵保路教授还发布了一个对尼古丁的最新认识,他认为适当的尼古丁对人不但无害,并且有益,对老年痴呆,抑郁症有疗效。”
对于有些消费者所反映的头晕等现象,该负责人表示“从来没有听说”,“即使有,也是因为对烟弹的浓度选择不当,不符合自己的身体需求。”
周彩存则指出,使用尼古丁替代疗法必须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应与其他戒烟方法联合使用、二是警惕长期使用尼古丁制剂亦有可能导致尼古丁成瘾。三是尼古丁可能对身体造成的严重不良反应。
“尼古丁是成瘾性物质,与吗啡、可卡因有相似的功效。吸烟成瘾者对烟草有强烈的渴求,其本质即药物依赖性。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胆碱能神经元上存在尼古丁受体,吸烟时烟草中的尼古丁与尼古丁受体相结合,改变人体正常的生理状态,久而久之则受体水平发生变化,形成尼古丁依赖,一旦停止吸烟即发生渴望吸烟、焦虑不安、头晕、头痛、注意力不集中,食欲旺盛和心率下降、皮质醇和肾上腺素分泌变化等一系列精神、心理和生理改变,此即戒断症状。尼古丁成瘾性的另一方面表现是吸烟者戒烟后易于复吸,这与戒酒、戒毒后的情况类似。”
“在控烟产品中,常用的尼古丁制剂有尼古丁经皮贴片和尼古丁口胶二种,尼古丁喷剂尚处于试验阶段。另外,尼古丁是强成瘾药物,目前还没有发现尼古丁的良好替代品。”周彩存说。
扭曲的“科学”
然而,社会各界之所以对如烟产生广泛的质疑,除了对尼古丁不了解以外,还有更多的原因。
一个普遍的疑问是,“如烟”为 什么卖这么贵?一盒“普通装”的如烟,售价就将近千元;而那些以和田玉。紫檀木等高档材料制成的如烟,其价格更可攀升至近两万元,远远超出一般工薪阶层的消费能力。对此,如烟公司负责人的解释是,这是高科技的东西,成本很高。
“一盒990块的如烟,可以用两到三个月,如果烟瘾不大,一盒用下来就可以戒掉了。这样算下来每天的价格是六块七毛二,而一盒烟现在也要八块十块,相比起来,如烟的价格并不高。在价格相似的同时,吸如烟的人没有吸入有害物质,反而获得了健康,这健康应该值多少钱呢?随着市场的发展,如烟的价格将很快降下来,现在已经有599元的如烟产品上市了。”
至于如烟家族中的高档品,该负责人认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如烟的内涵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健康,二是时尚,三是安全,四是高档。高档不是指价格高,而是生活品位的高尚,能够使人彰显自己的性格和身份。”他强调,如烟这种产品,被赋予了很高的“人文价值”。
这位善于使用比喻修辞的负责人还进一步向记者解释了如烟售价高昂的原因:“这就像戴首饰一样,有人戴几十块的,也有人戴几万块的。一个街边摆摊的人会吸一万块的如烟吗?不可能吧。同样,让一个大公司的总裁去用几百块的如烟,这也不合适吧?”
因此,如烟的广告也常常以“商务送礼新选择”、“为高端群体打造”、“彰显品位尊贵”等词句来吸引顾客。正如“收礼只收某某某”一样,这样的广告一方面招致不少人的反感,另一方面也确实有效地促进了销售。据销售人员反映,不少人前来购买如烟。并不仔细询问该产品的原理、功效及安全保障,只关心它的材质、包装和“档次”。另外,也有人指出,如烟有效地打破了以往男性消费者礼品品种匮乏的“尴尬”,并特意在重大节日前的几个月进行广告“轰炸”,因此毫不费力便能“一炮打响”。由此看来,如烟不仅仅是科技的产物,更是某种社会文化的结晶。它不但迎合了一些众所周知的社会风气,还努力将自己打造成格调的象征,甚至社会阶层的标志。
“我们的产品也已经成功地进入了欧洲、北美等地的市场。这些国家对于尼古丁替代疗法的宣传已经比较到位,因此大家都能够很顺利地接受。而在我国,在如烟之前,所有的戒烟产品都没有形成规模,没有精力,财力和人力来进行控烟的宣传。这些宣传主要由一些社会机构来承担,影响力比较有限。我们现在有了这个能力,也有这个社会责任和义务进行科学的宣传。”如烟公司的负责人向《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说。
另外,该负责人表示,如烟对于推动我国的烟草行业有巨大作用。“因为烟草是一个有害的物质,大家对它的危害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认识,因此烟草业必定会逐渐消亡。现在,国外的巨头为了保持收入,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比如把焦油量降低等等。国外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比国内大得多。将来,等这些烟草巨头进入中国市场,我们中国的烟草行业如何与它抗衡?现在,如烟的出现已经为我国的烟草业提供了一些启示和启发。”
如果如烟真的像该负责人所表示的那样,有良好的戒烟效果,且健康、环保,那么对于中国的3.5亿烟民和他们的家人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既然有过硬的科技含量和健康保证,为什么如烟非得依靠含糊其辞、“人文色彩浓厚”的广告宣传来获得消费者的认可,为什么不能明确公布戒烟的效果和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比如.该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使用如烟的人有80%在现场实现了控烟——“所谓现场,是指他们在拿起如烟的那一瞬间,就放下了香烟。”这般解释显然不能使人信服,而对于长期的戒烟效果,他并没能提供有效的信息。他表示,公司的跟踪回访一般持续两三个月或更长时间。至于两三个月之后消费者戒烟的效果究竟如何,是否会有不良反应,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最近一段日子以来,28岁的李晓文越来越频繁地在电视、报纸上看到“如烟”一词。这“如烟”既非柳色,亦非往事,而是一种新型的“电子烟”。
“让你在吸‘烟’中戒烟!”“抽着抽着,就戒了!”诸如此类的广告词令李晓文颇为心动,因为她丈夫烟瘾不小,两人想要孩子,可丈夫又一直狠不下心来戒烟。李晓文为此专程前往了上海南京西路雷允上药店,柜台的营业员告诉她,“如烟”一直很受欢迎,在北京都卖疯了,戒烟效果非常好,而且不会有任何不良反应。
可正当李晓文下定决心要拿出月薪的三分之一来购买一盒如烟时,报纸上的一条新闻令她大吃一惊:“卫生部称‘如烟’主要成分是危险品尼古丁”。李晓文当即有一种强烈的上当受骗的感觉:“这不是以毒攻毒吗?到底是怎么回事?”
黑心骗局?
在药店的一角,《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看到了包装得十分精美的如烟。号称“电子烟”的它,躺在古董一般的木盒里,形状像一支钢笔。

——“‘如烟’”是一种非燃烧的香烟替代型产品,它能够满足吸烟者的欣快感和多年养成的使用习惯.但又不含焦油、不含普通香烟含有的导致呼吸系统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460余种化学物质,去除了普通香烟中的致癌物质。”
——“‘如烟’能够消灭“二手烟”对周围人群的危害,在一定的程度上控制和减少烟草对环境的污染。因其无需燃烧,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火灾隐患,是一款环保产品。”
可如今这些对如烟的广告宣传和正面报道.在李晓文和那些与她有着相似感受的消费者看来,只不过是一些编织精美的谎言而已。
有人会追问,既然“如烟”对身体有害,为什么还要投入市场?对已经使用“如烟”的烟民,能给予什么补偿?也有人恐慌,“我用如烟好几个月了,发现吸后头晕,这么一说我不敢抽了!”对于如烟的性质,也有人下了结论:“什么‘如烟’,明明就是烟,而且是超级烟!”“卫生部揭秘如烟”的新闻更是被一再转载,一时之间,如烟几成众矢之的。
当记者拨通如烟的开发商——北京赛波特如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电话并提出一系列质疑时,公司方面却显得并不心虚。“卫生部对于如烟的发言其实是一个正面评价,只不过被某些媒体误读了。”公司某部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对《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说。
事实上,打开卫生部的官方网站,便可以看到2006年5月29日卫生部《2006年中国“吸烟与健康”报告》发布会的内容实录。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副司长张斌在发言中指出,如烟不含焦油,是以尼古丁作为主要成分,制成由高到低浓度的烟草替代品,帮助烟民戒烟。另外,张斌表示,尼古丁(烟碱)属于危险化学品,必须受我国《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的监管,“如烟”也必须要到卫生部门作安全性和毒理试验。
“‘无焦油’、‘使吸烟者实现戒烟’……这是对如烟作用最权威的一个结论。卫生部对‘如烟’的监督管理,也是一个非常正常的政府职能。我国每年对几十万、上百万种产品实施监管,并不能说明这些产品出了问题,实际上,其目的是使这些商品在国家的规范与管理下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该负责人一再强调,虽然如烟是尼古丁制剂,但它对人体是无害的。
尼古丁之争
问题的核心看来还是在于尼古丁。该负责人认为,“如烟”之所以会在社会上引起一定的争议,是因为人们对尼古丁尚不了解,将它误当作致癌元凶。
“其实香烟中的有害物质并不是尼古丁,而是焦油。微量的尼古丁对人体是无害的。尼古丁替代疗法(NRT)就是一种可显著提高戒烟措施有效性的方法,世卫组织已经对其进行了20年左右的推广,在西方国家运用十分普遍。如烟运用的正是这种疗法,准确地说,它是一种尼古丁吸入剂。”
上海肺科医院肿瘤科主任周彩存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也对此观点表示了一定程度的认同。周彩存介绍道,香烟中的致癌物主要是焦油,其中约含有5000种有机和无机的化学物质,是导致癌症的元凶,而尼古丁是香烟中的成瘾成分,少量吸入对人体是无害的,
周彩存也表示,高浓度的尼古丁对人体必然会有很大的危害,“40至60毫克的尼古丁具有与氰化物同样的杀伤力,能置人于死地,”
那么,这个“高浓度”究竟该如何定性?如烟公司负责人表示,“如烟”里所含的尼古丁,仅是普通香烟的三分之一,与“置人于死地”的浓度完全不可相提并论。

“而且,尼古丁在人体内留存的时间非常短,正因如此,那些‘瘾君子’才会一根接一根地抽,来补充体内不断降低的尼古丁。”该负责人还声称,“如烟”除了接受生产、销售,广告三方面的工商检查外,还通过了沈阳质检所、北京质检所以及欧洲相关检验机构的检验。“虽然卫生部最新的检测报告尚未出来,可最近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病理、毒理检测报告已经进一步表明,如烟对人体是无害的。另外,最近在上海有一个烟草与健康报告峰会,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赵保路教授还发布了一个对尼古丁的最新认识,他认为适当的尼古丁对人不但无害,并且有益,对老年痴呆,抑郁症有疗效。”
对于有些消费者所反映的头晕等现象,该负责人表示“从来没有听说”,“即使有,也是因为对烟弹的浓度选择不当,不符合自己的身体需求。”
周彩存则指出,使用尼古丁替代疗法必须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应与其他戒烟方法联合使用、二是警惕长期使用尼古丁制剂亦有可能导致尼古丁成瘾。三是尼古丁可能对身体造成的严重不良反应。
“尼古丁是成瘾性物质,与吗啡、可卡因有相似的功效。吸烟成瘾者对烟草有强烈的渴求,其本质即药物依赖性。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胆碱能神经元上存在尼古丁受体,吸烟时烟草中的尼古丁与尼古丁受体相结合,改变人体正常的生理状态,久而久之则受体水平发生变化,形成尼古丁依赖,一旦停止吸烟即发生渴望吸烟、焦虑不安、头晕、头痛、注意力不集中,食欲旺盛和心率下降、皮质醇和肾上腺素分泌变化等一系列精神、心理和生理改变,此即戒断症状。尼古丁成瘾性的另一方面表现是吸烟者戒烟后易于复吸,这与戒酒、戒毒后的情况类似。”
“在控烟产品中,常用的尼古丁制剂有尼古丁经皮贴片和尼古丁口胶二种,尼古丁喷剂尚处于试验阶段。另外,尼古丁是强成瘾药物,目前还没有发现尼古丁的良好替代品。”周彩存说。
扭曲的“科学”
然而,社会各界之所以对如烟产生广泛的质疑,除了对尼古丁不了解以外,还有更多的原因。
一个普遍的疑问是,“如烟”为 什么卖这么贵?一盒“普通装”的如烟,售价就将近千元;而那些以和田玉。紫檀木等高档材料制成的如烟,其价格更可攀升至近两万元,远远超出一般工薪阶层的消费能力。对此,如烟公司负责人的解释是,这是高科技的东西,成本很高。
“一盒990块的如烟,可以用两到三个月,如果烟瘾不大,一盒用下来就可以戒掉了。这样算下来每天的价格是六块七毛二,而一盒烟现在也要八块十块,相比起来,如烟的价格并不高。在价格相似的同时,吸如烟的人没有吸入有害物质,反而获得了健康,这健康应该值多少钱呢?随着市场的发展,如烟的价格将很快降下来,现在已经有599元的如烟产品上市了。”
至于如烟家族中的高档品,该负责人认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如烟的内涵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健康,二是时尚,三是安全,四是高档。高档不是指价格高,而是生活品位的高尚,能够使人彰显自己的性格和身份。”他强调,如烟这种产品,被赋予了很高的“人文价值”。
这位善于使用比喻修辞的负责人还进一步向记者解释了如烟售价高昂的原因:“这就像戴首饰一样,有人戴几十块的,也有人戴几万块的。一个街边摆摊的人会吸一万块的如烟吗?不可能吧。同样,让一个大公司的总裁去用几百块的如烟,这也不合适吧?”
因此,如烟的广告也常常以“商务送礼新选择”、“为高端群体打造”、“彰显品位尊贵”等词句来吸引顾客。正如“收礼只收某某某”一样,这样的广告一方面招致不少人的反感,另一方面也确实有效地促进了销售。据销售人员反映,不少人前来购买如烟。并不仔细询问该产品的原理、功效及安全保障,只关心它的材质、包装和“档次”。另外,也有人指出,如烟有效地打破了以往男性消费者礼品品种匮乏的“尴尬”,并特意在重大节日前的几个月进行广告“轰炸”,因此毫不费力便能“一炮打响”。由此看来,如烟不仅仅是科技的产物,更是某种社会文化的结晶。它不但迎合了一些众所周知的社会风气,还努力将自己打造成格调的象征,甚至社会阶层的标志。
“我们的产品也已经成功地进入了欧洲、北美等地的市场。这些国家对于尼古丁替代疗法的宣传已经比较到位,因此大家都能够很顺利地接受。而在我国,在如烟之前,所有的戒烟产品都没有形成规模,没有精力,财力和人力来进行控烟的宣传。这些宣传主要由一些社会机构来承担,影响力比较有限。我们现在有了这个能力,也有这个社会责任和义务进行科学的宣传。”如烟公司的负责人向《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说。
另外,该负责人表示,如烟对于推动我国的烟草行业有巨大作用。“因为烟草是一个有害的物质,大家对它的危害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认识,因此烟草业必定会逐渐消亡。现在,国外的巨头为了保持收入,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比如把焦油量降低等等。国外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比国内大得多。将来,等这些烟草巨头进入中国市场,我们中国的烟草行业如何与它抗衡?现在,如烟的出现已经为我国的烟草业提供了一些启示和启发。”
如果如烟真的像该负责人所表示的那样,有良好的戒烟效果,且健康、环保,那么对于中国的3.5亿烟民和他们的家人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既然有过硬的科技含量和健康保证,为什么如烟非得依靠含糊其辞、“人文色彩浓厚”的广告宣传来获得消费者的认可,为什么不能明确公布戒烟的效果和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比如.该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使用如烟的人有80%在现场实现了控烟——“所谓现场,是指他们在拿起如烟的那一瞬间,就放下了香烟。”这般解释显然不能使人信服,而对于长期的戒烟效果,他并没能提供有效的信息。他表示,公司的跟踪回访一般持续两三个月或更长时间。至于两三个月之后消费者戒烟的效果究竟如何,是否会有不良反应,一切都还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