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类培养下新生适应性浅析

来源 :经济视角·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maju08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大类培养成为高校培养人才的一种重要模式,本文通过把脉新生心理特点与需求,力图建立更有利于其发展的培养方法,使其建立学习适应、人际适应与角色转变适应。
  关键词:大类培养;新生;适应性;心理需求
  作者简介:于蕾(1983-),宁波大学阳明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新生心理适应。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大类培养,就是从传统的以单一学科背景下的“专业对口”培养为主,转变到综合学科背景下的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大类培养在增进学生自主选择能力的同时,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动力,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理念,成为新时期大学培养人才新模式。以宁波大学阳明学院为例,作为按大类培养模式的初步探索,阳明学院各项培养方案注重以人为本,而新生的心理需求也成为大类培养下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作为刚刚迈人大学的新生,大类培养对于他们同样是一个新生的事物,他们接受和适应这个培养模式同样也需要一个时期的心理过渡。因此,新生对大类培养的适应程度也决定了之后的路径选择。
  一、新生的心理需求与适应性分析
  (一)新生的角色转变和心理需求
  大学一年级是大学生活的开始,新生刚刚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需要一定时间的适应期,包括对学校环境的适应和对大学生活的适应,这个时期新生也面临一种角色的转变。大学生与中学时期担任的校内角色不同,在中学时,学习环境比较单一,不少人因为学习成绩优异担任一定职务或受到尊敬,而在人才荟萃的大学里,他们可能成为一名普通学生。大学新生要适应这种由高材生到一般学生的转变。另外,大学生与中学生所担当的社会角色也不同,中学生的心理和思想正在发展中,职业方向和社会角色不够确定:而大学生面临着确定职业发展的方向,社会和家庭对大学生的期望度也会更高。特别是大类培养的新生,他们面临的是如何转到自己喜欢的大类和专业进行学习。在这个时期,大类培养下新生的危机感和压力也会增大,新生的心理需求也会有一些特点:
  首先,对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感到好奇,急切想转换到大学生的角色。第一,很多刚入校的新生都参加了很多社团,快到大二时,基本都退掉了表现出新生对于新鲜事物缺乏认知性,对于选择缺乏持久性:第二,很多新生在入学之初和寝室同学之间建立亲密关系,待到后期,往往出现人际关系冷漠问题。艾里克森人格理论中,人格的发展应包括机体成熟、自我成长和社会关系3个不可分割的过程,他根据这3个过程把人格分成8个阶段,新生处于青春期与成年早期之间。在这一时期的新生,建立关系后却难以向别人敞开心扉。他们在完成青春期的同一性后,很容易面临心灵的空虚;第三,在对待专业选择问题的迷茫和困惑。进入大学之前,基本都是父母在规划孩子的发展路径,待到大学时期,特别是大类培养的新生,在面临专业选择时候,他们往往考虑更多的是专业的现实性和父母的认同,对于自己的兴趣考虑的很少,对于专业知识了解的更少,所以会出现不知道如何选择的矛盾心理。
  其次,面对多元、开放的高校环境,自主性增强,同时表现出低自控性。由于刚刚从中学到大学,不再有明确的升学目标,新生初尝“自由”,新生在时间管理、学习管理、消费和理财等方面开始发挥自主,而这种自主是尝试性的、学习性的和经验性的,一方面是延续一部分中学时期的行为模式,另一方面也会造成随心所欲,缺少计划性。另外,高校教师的角色和中学教师也不同,不再是监督者和检查者,而是管理者、教育者和服务者,很多事情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和自我评价。因此,新生在这个时期也会具有低自控性的特点。
  (二)新生的适应性分析
  适应一般是指外部环境变化打破原有的平衡,作为主体的人根据新环境提出的要求,通过自我调节系统做出积极的能动反应,有效的利用内外资源,使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更加符合环境变化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使主体与环境达到新的平衡过程。
  为了了解新生对于大类培养模式的适应性,我们进行了实地调查,本次调查采取问卷法和个案访谈法收集资料,调查对象是2010年9月入学宁波大学阳明学院的新生,我们共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且人数较均衡的4个大类——工程技术类、生物化学类、英语类和自然科学类,实际发放问卷400份,有效数据为386份,调查人数中,男生183人,女生203人,年龄在17~2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8.85岁;来自城镇的有188人,来自农村的有198人。调查结果表明:首先,就男女比例而言,新生中男性的适应性显著高于女性。(见表一)其次,按照心理适应能力而言,60分以下者占调查比例的34%,61~80分的占59%,81分以上的占7%,可见,新生对于入学初的适应能力分数并不高。按大类而言,工科类适应性较文科课好,热门专业较冷门专业好;另外,就新生的对于大学生活的适应性而言,有68.46%的入学新生大学生活有了一定的认识,对未来的生活环境变化有着较为充分的思想准备。其中,52.4%的新生对于大类培养表示了解,并觉得这种培养模式起到了自主选择的作用,希望在大学中得到更多的发展:2.7%的入学新生认为大学生活与社会接轨面更为宽广,可以了解更多学习以外的东西:6.84%的入学新生上大学后没有了目标,感觉很迷茫,3.12%的入学新生感觉大学人际关系复杂,缺乏安全感,另有5%的入学新生对大学生活没有感觉或者难以回答(表二)。最后,就大学新生心理适应能力的生源地差异而言,来自农村的学生和来自城镇的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几乎没有差异。
  二、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对策分析
  大类培养作为一个创新培养模式,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不断发展。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接受事物、适应事物及取其利为所用的能力还需要不断提高。因此探寻新生的心理,了解其所需,才能建立并完善教学工作和学工活动。根据调查结果和工作总结,对策如下:
  (一)朋辈辅导与专业辅导相结合。相对专业心理咨询而言,朋辈辅导被称为“准心理咨询”或“非专业心理咨询”。朋辈心理辅导起源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20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在美国精神卫生领域掀起热潮,一些学者讨论培训一些学生,以帮助需要帮助的学生,多年来这种心理咨询组织很受同学们的喜欢。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的朋辈帮助中心这样认为:对于某些当事人以及他们所关心的问题的某些方面而言,由受过训练、掌握了积极倾听技巧的同伴志愿者所提供的帮助是最为有效的。近年来,我国在这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国内有关研究发现,多数学生遇到心理困扰,最先向朋友倾诉和寻找帮助,极少数人寻求专业的帮助。所以,朋辈辅导逐渐受到重视和运用,应成为高校心理辅导重要的形式之一。
  而对于阳明学院而言,我们会在班级设立辅导员助理,形成班导师、带班辅导员、辅导员助理三级队伍共同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辅导员助理来自于曾经在阳明学院学习过的已经升人高年级的优秀的学长队伍,另外,宁波大学在 心理层面会设立心理健康中心、负责心理的辅导员老师和心理委员队伍,每年会开设心理委员的培训课程。负责心理的辅导员,一个人面对千人也难以了解更多情况,所以辅导员助理队伍则充当了更多的朋辈辅导的任务。所以,辅导员助理的素质和培训就至关重要,只有这样朋辈的辅导才能发挥亲情性、友情性、自发性和义务性、进行简便有效和直接干预,朋辈辅导与专业辅导相结合,对新生的心理问题做到更好的预防,并更有效的使之适应大学的学习与生活。
  (二)素质拓展训练与自主学习干预相结合。拓展训练是近年社会上比较流行的一种自我发展方式,主要目的是把人的身心能力中最卓越的、最出色的部分升华到可能达到的顶点,而把素质拓展训练与学校大类培养教育结合,能够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坚强意志和健康心理素质。阳明学院当前在开展的一些素质拓展活动体现了这个精神。阳明学院自2010年开始,以学院为平台,开展了艺术、素质、体育训练营,以学工3个部为基地,开展了适应各个大类发展的素质拓展活动,学院的训练营为了选拔新生中的精英,为他们搭建更好的发展平台,学工部里的素质拓展活动突出参与性和大众性,让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获得更大的成就感和归属感。
  拓展训练体现的是集体的平台、个性的平台,而自主学习干预指的是小团体的辅导训练与共同影响,比如20人的小团体通过讲座写自我的评价报告,合理定位,测验自我的动机程度与兴趣,互相之间进行如何让控制时间的交流谈论。有实验表明:无论男生女生,在经过了干预训练之后,学习自主性的均分都得到了提高,增强了自我效能感。半年后,再测这种效能感还是存在。所以对于我们新生也是一个可以尝试的手段。两者相结合体现的是阶梯式的平台,能够满足不同类型的新生需要。
  (三)建立有效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活动。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一年级的新生,要帮助他们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参加职业生涯的教育和活动,更好地学会自我选择,学会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课外学习,锻炼自己的沟通和动手能力,加强情商的修炼,学会如何做人做事做学问。特别是,对于大类选择和专业分流时期的帮助,根据多年工作调查调发现,大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选择,一方面难以兼顾专业现实就业率和自我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对专业了解甚少,有40%的学生认为自己选择专业的主要依据是兴趣,家长意见占主导的高达35%,能够考虑运用职业测评工具进行自我认知的学生仅占10%:绝大部分(86%)学生对本次分流后自己选到的专业满意度不愿或无法给出明确评价。学生在访谈时指出,介绍专业的教师总是从本学科的立场为出发点,难以提供学生真正需要的信息,从而,在分流过程中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势在必行。
其他文献
摘要:经济体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其中一个比较流行的模型是1957年美国经济学家So]ow提出的So]ow模型,由于该模型中全要素生产率不易确切测度,导致不同学者采用不同方法对同一经济体的Solow模型拟合结果有较大差异,  关键词:Solow模型;Halmgulst指数;理论分析  中图分类号:FO14.4 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背景  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探
期刊
摘要:低碳逐渐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湖北省因地制宜的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既可以有效化解资源需求、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又能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经济法视野下,讨论湖北省经济社会低碳发展,可以用政府与民众的契约(法律、政策等)和民商事主体间的契约(合同等)来规范和约束各方主体行为,实现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低碳;契约;低碳经济  中图分类号:F113.2 文献标识码:A  低碳经济,
期刊
摘要:私人银行业务凭借其低风险、高利润率、高贡献率等特点而在发达国家得到快速发展。但我国私人银行起步较晚,仍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本文对我国私人银行发展的瓶颈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现状;战略模式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私人银行业务在国外虽然已有上百年历史,但对于中国来说却是刚刚起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私人财富急
期刊
摘要:欧元是在欧洲一体化背景下经历种种磨难,最终诞生的。欧元给欧洲人和欧洲国家带来了种种好处,促进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但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不少掣肘和压力。本文阐述了欧元诞生的背景及过程,剖析了欧元及欧元区建设对欧洲一体化的作用和意义,试图为欧元区的进一步建设和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分析材料。  关键词:欧洲;欧元;欧元区  中图分类号:F832.6 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欧洲国家先后
期刊
摘要:环境成本与一般的成本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但其特殊性决定了需要对其做进一步的研究,包括环境成本的确认、计量、披露以及目前我国企业在环境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国际上对环境成本的披露有一定的标准和方式,文章将简单介绍。  关键词:环境成本:环境成本管理:国际环境成本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一、环境成本的分类与确认  (一)环境成本的分类  环境成本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分类:  1
期刊
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与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都与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息息相关。虽然已有学者研究过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但大多数只是单纯地就城市化与经济增长这两个方面做出研究,而没有突出影响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其它因素。本文选取1978~2008年间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构建联立方程模型,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估计的方法,并综合影响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诸因素来考察两者之间的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湖北省农产品加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绩效评估现状分析,归纳了几种常见的绩效评估方法和可能的创新因素,对湖北省农产品加工企业员工绩效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和选择。  关键词:绩效考评方法;农产品加工企业:湖北省  中图分类号:F326.5 文献标识码:A  一、农产品加工企业员工绩效考评方法选择的迫切要求  (一)农产品加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及企业绩效考核的现状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
期刊
摘要:提高农村低收入家庭收入水平,改善其生活状况,是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要任务。统计部门通过对江苏省盱眙县农村低收入家庭的调查,用具体数字反映其生活状况的同时,剖析其产生贫困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和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农村;低收入;生活状况  作者简介:顾明志(1979-),汉族,江苏省盱眙县人,统计师、经济师,研究方向:农村统计的方法制度改革和农业经济研究。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本文首先对医药行业在我国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发现制药企业对于高素质营销人才的需求将会大量增长。在这种状况下,我校针对企业的用人需求,多方面改革教学体制,优化医药营销人才的培养方案,意在培养出高素质的医药营销人才。  关键词:医药营销: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医改的实施把本来正在扩张的中国市场这块“蛋糕”进一步做大,国际权威机构和媒体纷纷调低对欧美等国医
期刊
摘要:本文以宁波大学阳明学院为例,通过目前高校个体危机事件发生的现状,从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个人等4方面分析高校个体危机的成因,探索如何在高校有效开展个体危机事件的预警与预防。  关键词:预警;预防;个体危机  作者简介:钱小青(1978-),宁波大学阳明学院辅导员,致力于特殊学生、校园危机研究。  中图分类号:G478.2 文献标识码:A  校园个体危机是指由于不可预知或不可控制的偶发性因素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