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科研管理职能转变实现路径分析

来源 :老区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jl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 要]以江西省高校科研人员、科研管理工作者、科研项目主管单位作为主要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数据采集等形式,对相关数据和材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科研管理职能现状存在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运作行政化、不重视科研成果转化等问题,并寻求可能实现职能转变的路径,最终达到提高高校科研管理能力、增强服务实效的目的。
  [关键词]江西省高校;科研管理;职能;转变
  [作者简介]刘红芳(1984—),女,东华理工大学科技处人文社科管理副科长,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科研管理研究;朱 青(1974—),男,东华理工大学科技处副处长,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科研创新管理;余英(1968—),女,东华理工大学科技处办公室主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科研管理研究。(江西南昌 330013)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科技工作领域深化改革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相继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等重要文件。江西省也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协同创新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实施意见》、《关于鼓励省属独立科研院所创新创业试点办法的通知》等文件,对科技体制改革、科技创新、科研项目管理、经费管理、科技成果转化等提出了新要求。高校科研管理部门作为高校科技工作的职能管理部门、科研服务部门和桥梁纽带部门[1-3],在全面推进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新形势下,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创新迫在眉睫,而其中最关键的是如何实现科研管理工作的角色定位与职能转变。本文基于对江西省部分高校的详细调研资料,深入分析科研管理部门现行职能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原因,阐述新形势下的职能定位,并探索其可能的转变路径,从而突破现存科研管理机制障碍,实现高校科研管理科学化,更加有效地服务于高校科研工作。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为系统了解高校科研管理职能现状,以江西省部分高校科研人员以及科研管理人员、科研项目主管单位作为主要对象,通过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收集整理科研管理职能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职能转变可能的实现路径等信息。
  (一)深度访谈
  同高校科研管理工作者以邮件、电话、QQ、微信等方式进行访谈。主要问题有:学校科研管理部门主要行使哪些职能?现行科研管理职能的存在哪些弊端?科研管理职能转变的实现路径有哪些?样本涉及二本、三本、高职类院校。
  (二)问卷调查
  问卷发放对象主要是科研人员、项目主管单位,通过数据采集、汇总,归纳高校科研管理职能现状、问题、解决措施等。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190份,其中有效问卷182份(回收率95%,有效率95.8%),其中来自科研管理工作者52份,来自科研人员103份,来自项目主管单位27份。
  (三)数据分析
  通过对问卷数据的整理,对江西省高校科研管理职能现状进行了统计(表1),90%以上被访问者认为高校科研管理现状职能体现在行政管理和科研服务上,而在创新引领方面体现较少。在科研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方面,35%的科研管理者认为主要是管理体制不完善,32%的科研人员认为是管理运作行政化,30%的项目主管单位认为是忽视科研成果转化成绩(表2)。统计得出促进高校科研管理职能转变、提高管理质量的建议图(图1)。
  二、高校科研管理现行职能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讨
  高校科研管理现行职能主要集中在科研服务和行政管理上,具体体现在“保姆式”的被动服务,“单一化”的信息收集能力,“指标化”的评价方式上[4],而在创新引领方面体现较少(表2)。
  产生原因的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一)管理体制不完善
  科研管理者反映,现行管理体制下,职称评定依赖论文的数量、项目的批准经费等,存在一些急功近利的现象,如科研目的不端、研究过程随意性、研究成果表面化等,一些课题研究资料收集不全面,研究前期、中期、后期缺乏连续性和完整性,成果用于应付结项。这些现象导致了科研低水平重复,直接影响科研应有功能与作用的发挥[5]。现行高校科研管理体制从理念到运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难以适应创新驱动背景下科技工作发展的趋势。
  (二)管理运作行政化
  被调研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多半处于行政管理阶段,承担组织申报科研项目、到帐经费备案、成果鉴定结题等行政性的管理职能,而在项目申报选题、组织开题研究、成果鉴定后申报奖励等方面体现不足,往往充当上传下达的“传话筒”、“二传手”等角色[5],科研管理的服务职能大多处于被动状态,新信息的搜集、加工和发布传递不足,事关学校发展和服务地方建设的咨询、参谋、决策较弱。
  (三)忽视科研成果转化
  由于缺乏完善的政府政策保障和法律法规体系,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归属仍有欠缺,同时缺少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导致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普遍偏低。
  三、新形势下高校科研管理职能定位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高校科研处应转变思维、调整定位、深化改革、主动适应。基于江西省部分高校调研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新形势下高校科研管理职能应主要体现在注重内涵发展、激发创新活力和强化现代管理等方面。
  (一)注重内涵发展
  内涵发展、质量提升已经成为高校科技工作发展主题[6],质量优先的内涵式发展是更具特色、更高水平和更可持续的发展,这需要高校科技管理部门加快转变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做好盘活存量、优化增量,不再单纯的重视项目申报数、立項数、科研经费总量、获奖数量等量变指标,而要更注重在优化结构、提升质量、发挥优势、彰显特色上下功夫,在交叉融合、创新驱动、内生增长上下功夫,不断健全和完善推进高校科技工作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   (二)激发创新活力
  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创新能力成为科技管理人员所必须具备的一种高层次的能力。在这个高度竞争、机遇无限、跨越发展的时代,每所大学的科技工作都有出彩的机会[6]。要通过不断改革创新,用行政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大胆实践、积极探索,释放政策活力,激发高校科技管理工作的内生动力以及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无限活力,并且对各种市场作出分析综合和判断推理,抓好改革机遇,萌发灵感,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科学评价和选择,使常规工作做出新意、日常工作做出亮点[7]。
  (三)强化科研现代管理
  市场经济、知识经济与信息时代快速发展对科学技术开发提出了迫切的要求。高校作为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和推动科学发展、推进科技创新贡献的重要力量,对此也引起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这对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科研管理部门需要从项目过程管理、经费管理、成果转化管理、系统管理等方面推进高校科技管理现代化。
  四、新形势下高校科研管理职能转变的实现路径
  (一)在统筹协调方面的转变
  高校内涵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作为科研管理部门应该以“科教融合、质量提升”为核心,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要加强规划引领。积极会同校办、教务、人事、发展规划等部门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做好学校科技发展规划,突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建设,在优势特色学科等方面依托优势、发挥特色、形成效益、树立声誉。其次是注重协同推进。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等核心工作,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合作,对重大科技项攻关、协同创新、科教融合等进行协同推进,促进重大创新突破、科技成果产出及成果推广应用的可持续发展。再次要强化合力监管。积极会同财务、审计、监察等有关职能部门对科研过程管理、项目经费管理及学风建设进行合力监管,着力推进高校科技工作健康发展。
  (二)在科研管理方面的转变
  1.转变管理思路。要加强项目管理、经费管理、成果转化的法治意识,推进各项工作的民主化、规范化、法治化。要由“重管轻理”向“重理轻管”转变,理出头绪、理出方向、理出干劲;将日常管理和策划服务并重,多在出思想、谋战略、提對策上下功夫,紧紧围绕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结合学校优势和特色,明确主攻方向,主动谋划科技工作发展新常态。
  2.完善考评制度。牢固树立“人才优先、质量第一”的评价导向,健全科学合理的分类评价标准,发挥好指挥棒的引导作用。针对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把为解决行业和地方发展重大需求的实际贡献作为核心标准,把教学与科研良性互动作为重要指标,改进绩效评估,形成有进有退的动态管理体制。
  3.提升管理效能。进一步简政放权,充分调动二级单位参与科研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简化和规范管理程序,不断完善各部门管理规范和管理流程,借助现代化的手段,积极探索开放、集成、高效的管理新模式。一是要加强依法管理,以《高等教育法》等为基本遵循,以大学章程为龙头,以科研管理制度为核心,针对新形势、新要求,积极开展调研,吸收借鉴成功经验,不断修订和完善相关科研管理制度,构建科研管理长效机制。二是要协同管理,要合理确立大学内部不同治理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健全分工与合作、协调与监督良性互动的工作机制,共同承担科研管理的事务与责任,形成民主决策、科学管理、协同推进的良好工作局面。
  (三)在科研服务方面的转变
  1.树立“服务至上”的理念。要不断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有效推进科技工作服务学校战略决策和科学发展,服务行业需求和地方发展。
  2.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以服务行业或领域为目标,资源共建共享为核心,支持学校科技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重点围绕瞄准有限目标,突出特色重点,支持现有科研机构整合资源,建设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平台、科技文献与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等,为广大科研人员提供更为便利的科研条件和交流平台,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与协同发展。
  3.加强人才服务。积极营造开放、合作的科研环境与创新氛围,实施高层次自主创新人才培养工程,依托校内各级各类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研究基地等创新平台建设,吸引和聚集高水平人才,强化基础能力建设;加强科技设施建设与重大产业化项目建设相衔接,以产业化为目标,以重大创新项目为支撑,加速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和管理人才。
  4.鼓励创新创业。引导和鼓励广大教师把服务社会作为科学研究的立足点,适应区域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需求,在决策咨询、技术服务、成果运用等方面形成特色和优势,努力做到“论文写在产品上、研究做在工程中、成果转化在企业里、价值体现在效益上”[8],实现学科与产业有效对接,提升高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开发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
  五、结论
  本文通过访谈、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方式,得出科研管理现状职能主要体现在科研管理、行政服务方面,而在创新引领上表现不足,主要是由于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运作行政化、忽视科研成果转化等因素产生的。同时,结合当前科研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从统筹协调、科研管理和科研服务上寻求科研管理职能转化可能的实现路径。但是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的职能转变是一项系统工程[5],关系到局部与整体之间的权力整合和利益分配等,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应适时更新科研管理观念,拓展科研管理职能,进行“工作转型”,在工作理念、工作方式、工作手段上主动适应新形势、立足新起点、谋求新发展,提升科研工作的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不断适应科研管理工作的新要求,使高校科研工作成为现代社会稳步、健康、持续发展的动力源。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DB/OL].http://www.gov.cn/ldhd/2013-10/0 1/content_2499370.htm.
  [2]陈淑媛.基于质量控制视角的高校科研管理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以福建省高校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6).
  [3]张俊桂.高校科研管理角色定位与工作转型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17).
  [4]曹亮.新形势下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的职能转变和角色定位[J].科技管理,2014,(3).
  [5]杨霞.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的职能转变与角色定位[J].高等农业教育,2014,(6).
  [6]赵德武.以新常态思维推进高等财经教育改革创新[J].西南财经大学校报电子版,2014,(11).
  [7]李文辉.创新体系下高校科技管理人员的角色定位及其职业素质要求[J].科技管理研究,2009.
  [8]申林.凝心聚力 转型发展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科技大学而努力奋斗[J].黑龙江科技大学报,2016,(4).
  [责任编辑:熊文瑾]
其他文献
[提 要]城市依托型乡村建设的环城市乡村旅游来源于“环城休憩带”理论,利用距离市区近的优势面向城市发展乡村旅游业,如此也正符合“乡村振兴”战略。“共享经济”的大众化是民宿产业兴起的基础,现代科技为民宿产业建立了优质的平台。民宿产业的打造有利于开展乡村旅游,使传统的农耕经济模式转变为旅游经济模式,使农民多业化,促进乡村经济、人文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关键词]城市依托型乡村建设;民宿产业;环城休憩
期刊
[提 要]以实验室管理人员以及教学科研工作者、研究生、本科生为主要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数据采集等形式,对相关数据和材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地方高校重点实验室“科教融合”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以D大学核资源与环境实验室为例,从体制机制、管理模式和资源配置等方面探讨促进地方高校重点实验室“科教融合”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重点实验室;科教融合;对策   [作者简介]刘红芳(1984—)
期刊
[提 要]入职作为职业生涯的开端,期间的适应效果直接影响着员工的工作稳定性。从组织支持理论视角出發,引入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和性别的调节作用,探讨组织支持感对“90后”员工入职适应性的作用机制。通过对303名“90后”员工的调查,构建相关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人口统计变量后,组织支持感对“90后”员工入职适应性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自我效能感在组织支持感与入职适应性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性
期刊
[提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发表重要论断、进行科学阐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坚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论述,对于基层党校提升办学水平,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时代;
期刊
[提 要]以江西省新余市X村为个案,从X村老年人概况、生活状况、养老形式三方面分析该村的养老现状及养老问题,提出完善经济欠发达山区农村养老的策略,为经济欠发达山区农村的养老提供建议。  [关键词]经济欠发达;山区;农村;养老;出路  [作者简介]张 琴(1988—),女,三亚学院助教,社会工作硕士,研究方向为老年社工、社工督导;梁淑平(1987—),男,海南热带海洋学院讲师,社会工作硕士,研究方向
期刊
[提 要]马克思的劳动思想内涵丰富。研读马克思著作,其劳动思想的“共享”意蕴可以体现為:劳动者因劳动共享,公平地享有劳动成果;生产力的充分发展是实现共享发展的物质前提,构建以公有制为特征的生产关系是实现共享发展的社会条件。  [关键词]马克思;劳动;共享  [作者简介]熊来平(1975—),男,井冈山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江西吉安 343009)  中共十九
期刊
[提 要]革命纪念馆作为传承红色基因的主流阵地之一,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一要讴歌红色人物、讲好红色故事,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二要实事求是宣传中共党史,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三要宣传中共党史的主线,把握中共党史的本质;四要发挥革命纪念馆的特点,遵义会议纪念馆要讲好遵义会议的历史启示。  [关键词]革命
期刊
[提 要]近年来,教育协同育人项目在会计专业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创建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职业发展需求、满足教师开展教学要求、满足企业择优选材需要的公共资源平台是当前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会计专业为基本元素,以校园网为平台,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支撑的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的设计思路。   [关键词]共享;会计;资源库   随着微课与慕课、翻转课堂等各种教学模式的兴起,传统教学的诸多弊端显现,
期刊
[提 要]人文活化是一种重要的古村落活化方式,作为一种人本主义实践,其带有鲜明的文化性、参与性、互动性特征,能够有效弥补当前我国古村落活化中存在的过度开发和过度商业化的弊端。以广州黄埔古村“人在凤浦”人文活化项目为例,分析该人文活化创意实践的内涵、过程与价值,总结出一条具有时代特色的实践路径,以期为当前的古村落活化事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古村;人文活化;创意实践  [作者简介]李从余(19
期刊
[提 要]方正证券并购民族证券作为行业内第一例市场化并购案例,将掀起证券行业并购重组的新浪潮,研究证券公司的并购活动,评价其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并购后发挥怎样的协同效应等,显得十分重要。评价方正证券并购民族证券的绩效,分析此次并购对方正证券的影响,为证券同行业间的并购整合提供有益的启示以及并购绩效评价的思路。  [关键词]方正证券;并购绩效;因子分析法  [作者简介]侯俊华(1967—),女,东华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