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制约新时代党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研究

来源 :老区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en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发表重要论断、进行科学阐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坚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论述,对于基层党校提升办学水平,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时代;党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简介]彭杏龙(1985—),男,中共抚州市委党校讲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付建龙(1962-),男,中共抚州市委党校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江西 抚州 344000)
   近年来,抚州市各级黨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党校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统领党校发展,以“创特色、争一流”奋斗目标谋划党校发展,干好了一些过去想干而没有干好的大事,办成了一些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实事,昂首阔步迈进了新时代。但由于历史原因和现行体制,仍然存在诸多制约党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矛盾和问题。课题组深入抚州各县(区)委党校及市委党校各科室进行调查研究,针对存在的问题,认真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推动新时代党校事业迈上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一、制约党校事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根据调研反映,当前基层党校主要存在以下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困难。
   (一)在思想认识上,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地方党委政府对新形势下开展干部教育培训极端重要性的认识依然存在差距,具体表现在:
   一是对于党校工作的支持缺乏制度性保障。有的县(区)党委政府对于党校在财力保障、办学办班、学员调训以及常委班子成员定期到党校授课等方面,并未形成制度规定,缺乏规范化的操作机制,加之缺乏定期的督导检查和硬性考核,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
   二是对于党校性质和职能的认识存在误区。在调研中,一些县(区)党校反映:“全校一共只有十来个人,其中具备教学科研能力的没有几个教研人员,不是忙于承担县里安排的中心工作,就是被抽调借用到其他职能部门去了,学校已经没有力量搞好自己的主责主业”。由此可见,一些地方党委政府对于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主渠道的职能和性质的认识还存在误区,对于党校的重要性,在思想观念上还没有真正转变。
   三是对于干部到党校参加教育培训的重视不够。一些县(区)和部门出于不影响当地和本部门工作的考虑,已经多年没有选派工作任务重的部门或者处于重要岗位的干部到党校接受教育培训,安排一些闲职或者退居二线的干部来党校学习,导致干部漏训、重复受训问题依然存在。
   (二)在机制体制上,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明确指出,党校是在党委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是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由此可见,虽然党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但是主责主业是干部教育培训和理论研究,所以党校归根结底还是一所学校。既然党校是学校,就必须遵循教育的一般规律和党校教育的特殊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指出:“党校有其特殊性,不能搞一刀切”。[1]然而从目前情况来看,绝大部分地方简单地按照参公管理单位进行管理,没有兼顾到党校管理实行“双轨制”的特殊性。受此约束,党校无论是在人事上还是在财政上,都缺少自主性和自主权,难以调动党校教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难以增强教研人员岗位的吸引力。一方面,党校教研人员不能享受到公务员的政治待遇,得不到交流和提拔,党校在留住人才上缺乏一种行之有效的政治激励手段,“有想法没办法”;另一方面,参公管理后,受到现行财经政策的严格约束,无法参照同高校和基础教育学校一样,发放教研人员完成基本工作量外的超额部分的科研奖励和课时费,“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问题的客观存在,严重挫伤了党校教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在队伍建设上,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师资队伍状况既是衡量一所党校办学水平的最重要标准,也是党校抓好干部教育培训和理论研究工作的前提基础。但从调研情况看,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优和师资短缺依然是各级党校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以抚州市委党校为例,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总量偏少,全校教职工一共57人,其中专职教研人员18人,比重仅为31.6%;二是素质不齐,18个专职教研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只有4人,仅占22.2%,其中正高2人,副高2人,其余全部为讲师及以下职称;三是结构不优,80后、90后占比高达87.7%,70后、60后各只有2个,“老中青”搭配的合理教研人员梯队没有形成;四是学科不均,具有党史党建学科背景的教研人员只有3个,而且全都是年轻教研人员;五是流失严重,近年来先后已经有8人考走或离职,给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事业发展形成了巨大威胁。
   调研中发现,与市级党校相比较,县(区)委党校面临的师资短缺问题更为突出,除临川区委党校、广昌县委党校等还保留少数教研人员外,其余县(区)委党校都没有专职教研人员,全部由参公人员兼任教研人员,多为“多面手”、“万精油”,没有自己的研究领域和专业特长。师资短缺是当前制约各级党校提升办学水平的巨大瓶颈。
   (四)在培训实效上,还有待于进一步增强
   县(区)委党校在培训效果上存在一定差距,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有待于进一步增强:一是培训内容不够精准。从调研情况看,受到师资短缺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县(区)委党校在培训内容和课程设置上,普遍存在“上下一般粗、左右一样齐”的问题,不能做到以基层干部实际需要为导向,根据不同类别的学员和班次,差别化地设置教学专题和培训内容,培训的针对性不强;二是培训形式不够丰富。近年来,尽管一些县(区)委党校开始在教学中尝试现场教学、研讨式教学等一些新的教学形式,但是大多数县(区)委党校还是采取过去“大班制”教学,采取“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培训的实效性不强;三是培训学制不够规范。由于基层干部工学矛盾突出导致“调训难”的客观原因,目前所有县(区)委党校都无法做到常态化制度化地举办培训班次,班次设置具有极大随意性。    二、解决制约基层党校事业发展问题的对策建议
   2018年11月1日,中共中央印发了《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指出“干部教育培训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党校是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主渠道,帮助党校解决当前在事业发展中面临的难题,不仅有利于提升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整体水平,而且对于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推动抚州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压实责任、深化认识,营造良好氛围
   干部教育培训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同级党委政府的重视、离不开其他部门的支持、更离不开党校自身的努力。一要健全考核机制。尽快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绩效考核机制,将党委定期研究党校工作、经费投入增长、人才引进等情况和制度文件等考核指标,列入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通过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作用,促使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視、定期督导、落实责任,激发支持党校工作的责任感,为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氛围。二要改进调训机制。针对一些地方不重视干部到党校参加教育培训的现状,探索党委点名选调重要岗位干部和优秀干部到党校培训机制;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将学员学籍信息存入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党校和干部所在单位,作为干部调训和提拔重用的依据,做到应训尽训、避免漏训和重复培训。三要强化责任机制。党校应坚持有为才有位,切实履职尽责,做到既要履行好干部教育培训的主责主业,也要积极开展科研资政工作,发挥好党校智库作用,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咨询参考,只有让党委政府切实感受到党校在培训干部、理论研究、决策咨询的不可替代作用,自然会“高看一眼、厚爱一分”。
   (二)创新机制、激发活力,实行区别管理
   党校自身独特的办学规律和教育规律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在机制体制上进行创新,打破现行“一刀切”管理体制的瓶颈,在人才引进、教研人员激励和干部人事等方面赋予党校更多的自主权。
   一要在人才引进上赋予党校充分的自主权。人才是党校最宝贵的资源。针对当前各级党校人才不足、师资短缺的现状,一方面,各级党委政府应为党校专门开辟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将人才引进权由人事部门下放至党校,在组织、人事和纪检等部门监督把关下,由党校按照教学科研事业发展需求设置性别、籍贯、专业及毕业院校等条件,自主确定招聘方式并实施招聘,从根本上改变党校过去在教研人员招聘上全程无法掌控与介入,不能招聘到真正适应党校教研工作需要而且愿意扎根党校的人才。特别是县(区)党委政府要改变通过公务员考试招录党校教研人员的做法,拓宽引才渠道,从其他学校、科研机构等单位,遴选一批能够“站讲台、上好课”的事业编制专业技术人才;另一方面,各级党委政府应将党校人才需求纳入当地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总体规划中,参照高校的有益经验,尽快为党校人才引进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比如发放安家费、住房补贴和解决住房、家属就业与子女上学等,为确保党校能够吸引高端人才和留住人才扎根党校工作提供坚实保障。
   二要在教研人员激励上赋予党校充分的自主权。既然党校实行“两条腿走路”,那么就不能简单地按照参公管理的一套体制对党校进行管理。各级党委政府要遵循规律办党校、建党校、管党校,特别是财政部门要支持配合党校建立健全一套教学科研资政激励政策,在财政管理上赋予党校自主权,既要允许党校同其他高校一样可发放教研人员完成基本工作量外的超额部分的科研奖励和课时费,也要允许党校在教研人员收入分配上把绩效考核与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绩效考核奖金等薪酬福利挂钩,从制度上解决“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充分调动和不断激发党校教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热情。
   三要在干部人事上赋予党校充分的自主权。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强调:“只要能够提高党校师资水平和教学水平,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种办法都可以用”。[2]当前,党校人才流失问题突出的根源在于教研人员的政治发展空间狭窄,事业与行政不能做到职级对等,缺乏一条从学界向政界流动的途径。因此,当务之急是根据党校人事“双轨制”的特殊性,各级党委政府要高位推动,组织、人事和编制等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加快为党校构建一种既区别于公务员又不同于普通事业单位的党校教研人员管理体制,在干部人事上赋予党校充分的自主权,使党校既可以按照组织程序将一些业务过硬、又适合担任行政工作的教研人员用起来,为其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拓宽政治发展的空间,用事业留住人才;同时,还可以让一些具备教研潜力、自己又有意愿的行政人员承担教研工作,晋升职称,畅通行政和教研两支队伍的双向交流渠道,打破党校“一岗定终身”的用人弊端,形成人尽其才的生动新局面。
   (三)活跃形式、丰富内容,增强培训实效
   一是活跃培训形式。县(区)委党校要突破大班制教学下的“满堂灌”教学方式,积极探索创新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答疑式等多样化的培训形式,聘请部门领导、社会知名人士、专家学者及经验丰富的“乡村干部”,通过简单通俗口语化的方法,为学员讲授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让他们听得懂、学得会、记得住,切实增强培训的效果。同时,针对基层干部工学矛盾突出、“调训难”的问题,县(区)委党校应创新培训思路,由过去的学员在党校“集中培训”的方式,积极向“周末课堂”、“周五夜校”、“结对帮学”、“送教下乡”和“微信课堂”等灵活的培训方式转变,力争做到教育培训本地党员干部全覆盖。
   二是丰富培训内容。县(区)委党校在培训内容的设置上要做到满足“三个需求”:一要做到“因需施教”。即在培训需求调研基础上,掌握学员思想动态,科学区分层次类别,按需求确定培训内容;二要做到“因地施教”。要结合本地实际,根据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和本地传统文化、绿色文化和红色文化等特色资源,开发特色专题,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培训课程体系。三要做到“因人施教”。即按学员知识结构、工作岗位和职级等,分类分层按需培训,做到培训内容解渴管用,如科级干部班次和村级干部班次的培训内容的设置,应不尽相同、有所区别。
   (四)上下联动、凝聚合力,推动事业发展
   市委党校是全市党校系统的龙头,应充分发挥带动引领作用,坚持统筹兼顾、上下联动,注重了解基层情况,帮助基层党校解决矛盾和困难,推动全市党校系统整体发展。一要整合资源。由市委党校牵头,整合全市党校系统资源,构建包括课件、案例、图书资源、市情资料、精品课和优质师资库等内容在内的全市党校教研资源数据库,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全市党校系统协同发展。二要带动引领。由市委组织部牵头会同市编办、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和市委党校等部门,从教学科研、人事编制、经费保障等方面,出台具有权威性的文件规定,并提出具体刚性要求,帮助市县两级党校解决实际困难。三要督促落实。由市委组织部牵头会同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和市委党校等部门,依据《中共抚州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实施意见》,围绕基层党校基础设施建设、干部培训、教学科研、队伍建设、经费保障等方面科学制定量化考核指标,定期深入各地对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督查考评,推动“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促进全市党校系统高质量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2]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求是,2016,(9).
  [责任编辑:熊文瑾]
其他文献
金锁关,是关中的北大门,享有“雄关天堑,鹰鹞难飞”之誉。今年夏天,位于铜川市印台区金锁关镇何家坊村的金锁关石林景区“火”了。  每到周末,西安、延安、咸阳、渭南甚至外省的私家车及旅游大巴车蜂拥而至,将这个位于绿色群山之中的3.2平方公里的景区“挤爆”。据统计,双休日来景区的游客上万人次,平日里游客量每天也有三四千人次。  对于一个由村子办起的、去年5月才建成开园的3A级景区来说,如此火爆的景象在铜
期刊
[提 要]随着社会变迁、二胎政策的到来以及人口结构的变化,学龄前儿童看护问题成为本市青年群体所关注的一个热门问题。本市学龄前儿童的看护方式主要有三种:长辈隔代看护、家政服务人员看护和早期育儿服务机构托管。为此,提出相应对策,希望能够引起社会的共鸣,推进学龄前儿童看护解决方案的优化。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看护;双职工;隔代看护;家政服务   [作者简介]赵昕乐(1990—),女,江西应用技术职业
期刊
贫困人口漏评率是贫困县退出评估检查“三率一度”四大考核指标之一,而非贫困户独居老人能否达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直接影响到全县漏评率,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广昌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做好非贫困户独居老人脱贫和“防疑似漏评”工作,今年以来,以脱贫攻坚“春季攻势”行动为载体,以镇村为主战场,把非贫困户独居老人疑似“漏评”问题作为八大攻坚战之一,重点采取“1234”工作法,攻坚战取得了显著成效
期刊
[提 要]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是新的历史时代背景下结合我国特色的一项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如何让分级诊疗的理论与现实医疗环境相适应,针对此问题,在分析探讨分级医疗体系下县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构建。在赣州市各县区的范围内,使分级医诊体系下县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更加优化。  [关键词]分级诊疗;卫生服务体系;基层卫生  [作者简介]梁建明(1981—),男,赣南医
期刊
资溪县高阜镇溪南村为省级“十三五”贫困村。该村地处资溪县西北面,距镇政府9.5公里,距县城16公里,辖区面积16平方公里,辖7个自然村、11个村小组,户籍人口282户1024人,常年外出务工人数高于1/3,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1户26人,其中一般贫困户1户4人,低保贫困户8户20人,五保贫困户2户2人。全村共有林地面积18000亩,其中,毛竹林近16000亩,农田不足1000亩。  在开展定点帮扶以
期刊
[提 要]微信的普遍推广,为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通过详细介绍南昌大学图书馆微信平台的主要功能模块、服务内容,讨论微信开展学科服务的可能与途径,以顺应时代要求,将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提升到新的高度。  [关键词]微信;高校图书馆;微信服务  [作者简介]吴青松(1967—),女,南昌大学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为信息管理。(江西南昌 330031)  一、引言  2018年1月31号,CNNI
期刊
[提 要]王阳明龙场悟道后任庐陵知县,首次把其心学思想付诸政治。秉承心外无理、知行合一的信念,王阳明亲民爱民,不计个人得失,勇于担当,赢得广泛尊敬和爱戴,进而把各种制度和规范真正植入人心,取得了不俗的治绩。王阳明治理庐陵的成功实践具有巨大的现代价值。   [关键词]王阳明;庐陵;心外无理;亲民爱民;现代价值   [作者简介]杨彩霞(1973—),女,吉安市青原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李伏明(1967—
期刊
[提 要]城市依托型乡村建设的环城市乡村旅游来源于“环城休憩带”理论,利用距离市区近的优势面向城市发展乡村旅游业,如此也正符合“乡村振兴”战略。“共享经济”的大众化是民宿产业兴起的基础,现代科技为民宿产业建立了优质的平台。民宿产业的打造有利于开展乡村旅游,使传统的农耕经济模式转变为旅游经济模式,使农民多业化,促进乡村经济、人文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关键词]城市依托型乡村建设;民宿产业;环城休憩
期刊
[提 要]以实验室管理人员以及教学科研工作者、研究生、本科生为主要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数据采集等形式,对相关数据和材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地方高校重点实验室“科教融合”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以D大学核资源与环境实验室为例,从体制机制、管理模式和资源配置等方面探讨促进地方高校重点实验室“科教融合”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重点实验室;科教融合;对策   [作者简介]刘红芳(1984—)
期刊
[提 要]入职作为职业生涯的开端,期间的适应效果直接影响着员工的工作稳定性。从组织支持理论视角出發,引入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和性别的调节作用,探讨组织支持感对“90后”员工入职适应性的作用机制。通过对303名“90后”员工的调查,构建相关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人口统计变量后,组织支持感对“90后”员工入职适应性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自我效能感在组织支持感与入职适应性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