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喜报挣大钱

来源 :名人传记·财富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stjmal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州有一位年轻人,只花1.8万元就红红火火地办起了一家“报社”!不过这家“报社”出版的“报纸”都是“发行量”很小的“喜报”,读者只限于要求“上报”的新郎、新娘及其亲戚朋友,最大“发行量”也没超过500份!但这家“报社”的“社长”却拿着月收入2万元的“高薪”!
  他是怎样将这个时尚的新鲜职业,做得有声有色而又利润丰厚的呢?
  
  新婚打工汉决定大赚“结婚喜钱”
  
  1993年,贵州青年李志旺来到广东,先是在神山镇宇焕鞋厂打工,后来又跳槽到广州市区永汉电影城做了一名宣传员。
  新婚不久的李志旺应聘到东山区一家婚庆策划公司做了一名宣传员。一次,他无意中看到《广州日报》副刊上有一个名叫“婚庆公告栏”的免费刊登栏目,上面可以刊登彩色婚照、夫妻小资料及一些简短的婚恋趣闻和朋友祝福语等。出于好奇,他也将自己和妻子的结婚资料寄了过去,没想到两个月后竟真的登出来了。高兴之余,他突发奇想:我们婚庆公司是不是可以增加这样一个业务项目呢?虽说城市人很喜欢搞隆重的婚礼活动,可那毕竟是热闹一两天就完了的事情;如果我们给客户以报纸的形式印刷一些“婚庆公告”,作为对新人美好爱情的见证,在婚礼活动中发放给他们的亲朋好友,肯定会备受欢迎!
  李志旺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婚庆公司的老板后,精明的老板拍手叫好,马上给李志旺加了300元工资,让他负责抓好“喜报”制作这项业务,并且还配了一个叫玲子的中专毕业生做他的助手。
  
  好事多磨:办结婚喜报终于赚钱了
  
  李志旺开始行动了。鉴于首先得有份“样报”,才好去向顾客介绍这个新业务,他决定先从自己身上“开刀”。
  他把自己的爱情故事、恋爱日记及婚姻资料等写出来,然后排版,再配上他和妻子的一些结婚照片,像电影海报那样整整弄了一大版。“样报”做出来,不少顾客看后,也表示了很大兴趣。
  当时,公司老板给李志旺的底薪是1800元,每做一笔“喜报”业务给他10%提成。2002年“五一”黄金周期间,李志旺竟然一下子就接到了20多笔业务!看到这一大堆订单,老板笑开了眼,高兴之下又招了两个大学毕业生和李志旺一起负责“喜报”业务。
  尽管婚庆公司每月能接近百个“喜报”业务单,但由于老板一心想把业务做大,投入的人力和宣传成本过高,最后竟然不赚钱。老板决定不再聘用李志旺,但可以将公司的“喜报”业务外包给他,条件是:公司每接一笔“喜报”业务,就以388元的总费用交给李志旺做;也就是说,除去所有成本,李志旺最多只能赚100元左右。但公司都是以588元的价格接单,每单却毫不费力地赚了200元!
  起初,李志旺很丧气,没想到自己辛辛苦苦为老板开创了一片“新天地”,最终却落了个这样的下场!在妻子耐心的劝说下,李志旺接下了“喜报”业务,然后找到了正四处找工作的玲子一起干。李志旺换租了一套两室一厅的出租屋作为办公地点,配了3台二手电脑,他负责业务,玲子专门负责文字工作,另外还招了一名专门搞排版设计的男孩,3个人分工明确。就这样,差点“跌倒”的他又把“喜报”业务做起来了!
  
  多元经营:这个“报社社长”月赚2万
  
  刚开始独立做“喜报”时,李志旺还不会使用电脑。于是,他白天出去拉业务,晚上回来后就抓紧时间学习。由于有了两个帮手,他的工作效率提高不少,不仅能够按时保质地完成婚庆公司那边移交过来的业务,而且还以同样的方式和其他的婚庆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
  在不断摸索的过程中,李志旺发现,其实跟那些婚纱影楼合作更加有赚头。因为婚庆公司策划一场婚礼要几天甚至更久,而婚纱影楼每天都会有不少顾客来照相;如果能为50%的婚纱影楼顾客制作“喜报”,那就是一块巨大的“蛋糕”了!况且让那些愿意拿几万元来举行隆重婚礼、花几千元拍婚纱照的新婚夫妻再花几百元出一份“喜报”,并非难事。于是,他很快又和十几家有名的婚纱影楼达成了协议,后来甚至还联系了一些婚姻介绍所、俱乐部和酒楼等单位。由于这是有利可图的生意,许多单位都愿意合作,使得他的业务越来越多。
  没多久,李志旺的生意就红火了起来。有了业务,他就要求自己在服务质量上精益求精。“喜报”最重要的是有趣、好玩、生活气息浓厚,所以他吩咐手下员工,在文字上,不要写得太高雅,更不能虚构,要平实记录主人公的恋爱过程,且文笔要流畅、有新意,轻松浪漫,同时配一些主人公的求爱技巧、恋爱日记和结婚誓言以及朋友祝福语等等;在图片设计上,则要清新自然、美观大方,体现出欢快、喜庆的场面和气氛来……
  2003年以前,李志旺一直是与婚纱影楼和婚庆公司合作,在小区的出租屋里“加工生产”。但是,经过一年的发展后,2004年1月,他正式注册了“广州志旺喜报策划工作室”,并将办公地点搬到了广州先烈中路的一座写字楼中。有了营业执照,他开始直接面向顾客承接业务了。他先在网上发布消息,并在一些报纸上打广告,还印了大量宣传单向外派发。然后,他在价格上与婚纱影楼及婚庆公司拉开距离,以低于婚纱影楼及婚庆公司68元甚至更低的价格接业务,由于少了中介层,利润反而比以前增加了。
  生意步入正轨后,李志旺开始向多元化发展,除了“结婚喜报”外,还增加了制作“结婚周年纪念报”、“生日纪念报”和“老人寿报”等。
  “喜事要让天下人知晓,好人更要有好报!”这是李志旺对外宣传时的一句广告词。他说:“‘喜报’虽然还是一个新兴的行业,但我相信很快就會流行起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生活质量的高要求和对喜事的偏好,‘喜报’的市场会越来越大,而且是可持续性的。比如,一对新人结婚的时候可做‘喜报’,结婚后又可做周年、纸婚、银婚和金婚‘纪念报’,生孩子时可做‘婴儿诞生报’,孩子长大后还可做‘童年生活报’;每个家庭成立多年后,肯定有不少难忘的乐事、旅游过很多地方,这样又可以做一张‘家庭旅游画报’……可以说,只要这个世界还有家庭,我就不愁没收入!”
  现在,创业两年多的李志旺已经赚了近50万元,手下的员工也增加到9人,每月的纯收入不低于2万元。李志旺创业的故事深刻地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谁都可以白手起家!
其他文献
他是大三学生,连续3年被微软评为“全球最有价值专家”,并被邀请出席微软总部全球最有价值专家峰会。  他在学校拥有自己的实验室,自任CEO,并组建了一个开发软件的团队。  他曾是高考落榜生,以预科生的身份,进入四川西华大学。    高考落榜,都是电脑惹的祸    前不久,梁振应邀从成都“驾临”武汉,参加在武大举办的“微软创新之旅”活动,与该校学子分享他的成长、成才与成功经验。  拿到关于他的这份介绍
期刊
2007/07/18星期三晴(宿于Ai-Ais camp)  清晨6:30分,我们从南非开普敦向北出发,公路沿着山间谷地蜿蜒,两旁草地上,露珠被蒸上了天空,随风轻舞,如仙人般姿态婀娜曼妙。路的前方有过不完的山峦,雾霭山岚间仿佛远方国度是伊甸园式的天堂。  一路向北,虽然更接近赤道,但在山的包围间,天气开始染上了冷的气息,植被也逐渐变得稀疏,灌木丛匍匐在地上,野花渐渐多了起来,色彩明丽地把灌丛缀成了
期刊
原来巴菲特    股市依然如果如茶地狂热着,而真正的股神已经远去。一年之前,巴菲特宣布将大部分财产留给盖茨慈善基金,退隐江湖。“言必称巴菲特”,他留下经典,却如两千年前,骑着青牛的老子缓缓消失于函谷关。如果生在中国,巴菲特大概会成为老子的信徒,或是太极的高手,随风而来,随缘而去。  巴菲特一生的数百亿美元都是依靠投资得来。  35岁那年,也就是1965钎他收购了一家名为伯克希尔·哈撒韦的纺织企业。
期刊
[人物档案]  蒋晓松,博鳌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1951年生于上海,是我国著名电影导演蒋君超与著名电影演员白杨之子。博鳌亚洲论坛主要推动者,中日电视节主要推动者。  1969年~1977年,在安徽省莱安县农村插队。1978年~1980年在上海交通大学任职。1980年前往日本考察研修影视。3年后回国。由其制作的反映女科学家徐凤翔事迹的电视报告片《小木屋》在第28届纽约国际电影节上获得电视导演奖,
期刊
王树彤曾在微软工作6年,从普通职员一直做到事业发展部经理,之后到全球市值最高的思科公司任市场部经理,一年后加盟卓越网,并出任首席执行官,负责整个公司的管理、业务运作、市场及与合作伙伴的关系等。她有长达10年的IT业工作经历,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对中国的IT市场有独到的见解。  业界盛传王树彤是一位不可多见的美女CEO,而见过王树彤的朋友都说,她本人看上去比照片还漂亮,一头飘逸别致的短发,越发衬托
期刊
成功之前,她也渴望拥有财富  成功后,她将金钱看得很淡  如今,她平衡着人生的得与失  快乐体验着丰富多彩的人生    1992年,大学毕业不久,王秋杨和丈夫张宝全为了筹集50万元拍自己想拍的片子,选择了下海。他们完全没想到,十几年后竟然拥有了一家以房地产开发为主,集建筑施工、装饰装修、物业管理、海洋运输、酒店管理、影视文化、网络通讯、国际投资等于一体的今典集团。旗下不仅有10多家成员公司,而且建
期刊
蔣晓松说自己不是一个出色的企业家;蒋晓松也不愿意人家说他是个企业家;蒋晓松没有走出他的导演情结——蒋出身电影世家,早年负笈东瀛学习影视导演,捧回过中国第一个电视导演大奖。  早在多年前,蒋晓松就不再玩“电视”,因为在海南博鳌他发现了人间仙境,他要把导演的激情铺排在那片山、河、湖、海之中,创作人生最佳作品。  在集蒋晓松10年之精血创意的博鳌水城,世界瞩目、亚洲关切的大事——博鳌亚洲论坛首届年会举行
期刊
时下,正当不少大学生感叹就业难、赚钱难时,一个仅读过两年技校的西北女孩,却从“e时尚”中发现商机,在短短4年内赚了170万!她设计的个性鼠标垫不仅卖遍北京、上海等地,而且飘洋过海卖到了国外,连世界上最大的零售采购商沃尔玛都打电话向她订货……     小小鼠标垫里找商机    2000年4月的一天,26岁的刘玉芬陪一位朋友买电脑,回来时发现对方少给了一个鼠标垫。待到返回索要时,却听到几位顾客正在抱怨
期刊
□口述/刘 静文/张振中    在欧洲,巧克力被称作“甜蜜梦幻”。在情人节,女孩子收到的往往不是玫瑰,而是个性十足的香醇巧克力。洛阳女孩儿刘静从中受到启示,她独创北京首家“爱情巧克力DIY吧”,引得情侣们怦然心动……    未出校门先挣得第一桶金    我1979年出生在洛阳郊区一个农民家庭,因为经济条件差,进入大学的第一天,我就下决心自己赚生活费。  第一年寒假我没有回家过年,而是应聘到一家乳业
期刊
“正宗卤鸡蛋,一块钱一个,吃了还想吃……”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皮衣挥泪大甩卖,卖机会,卖优惠,实惠啊……”   类似以上的吆喝声,可以说在中国各地比比皆是,令人烦不胜烦。可今年32岁的打工汉曹明仁却在这些通过便携扩音机里传出的刺耳的广告声中,发现了商机!他通过替人录制便携扩音机里的广告,一年居然赚了近10万元!     帮人录“吆喝”能赚钱    2002年6月,曹明仁失业了。失业后,他跟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