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六》(三上)教学设计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mp_d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借助课文段落,在交流讨论中进一步明确一段话中关键语句的位置及其作用。
  2.认识“蝌、蚪”等6个字,知道“蝌、鲤”等字形旁表义的特点,并能用以自主识字学词。
  3.根据“懒洋洋、慢腾腾”等词语想象画面,并能选择一两个词语写句子。
  4.正确朗读并背诵《早发白帝城》。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其他文献
潘新和教授认为,习作难教,其根本之难不在“教”,而在“不教”,难在“发现、顺应、养护他们(学生)的言语天性与个性、潜能与才情,让他们的言语生命得到最大发展”。在我看来,潘教授的这段话至少表达了两层意思:第一,习作教学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可教的,如文辞规范、谋篇布局等。一部分是“不教”的,即涵养、发展儿童言语生命的根基。“可教”的加上“不教”的才是完整的习作教学。第二,“可教”的部分不难,目前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酬、誓”等24个字,会写“酬、珍”等25个字,积累“猎物、酬谢”等32个词语;体会意思相同的俗语和成语表达效果的不同。  2.能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把握三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3.明确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激发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进入第三单元的学习。经过预习,相信你们已经初步认识了本课的生字词,接下来,老师检验一
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聊一个小小的话题。你觉得上语文课该干些什么?  生:动脑思考。  师:动脑思考,每堂课不管是什么课都要动脑思考。  生:要好好读书。  师:要好好读书,语文课就应该书声琅琅。还有吗?  生:进入意境。  师:进入意境,什么叫意境?  (全体学生发笑)  生:(继续解释)比如我们念一首古诗要进入古诗所描绘的画面,否则你念出来的古诗就不生动。  师:你说得真好!进入这种画面,找到
【片段一】  教师在黑板上范写“义”。老师的笔顺是这样写的:点、撇、捺……  突然,一个声音响起来:“老师,你写错了。应该是撇、捺、点。”平静的课堂上顿时骚动起来,学生都在等着老师的答复。  老师轻轻“哦”了声,在黑板上却继续写着。  “对,撇、捺、点……”台下窃窃私语声渐渐响起来。  “请同学们拿出课本,端端正正地写两个。注意字的结构。”老师继续指令着。  【片段二】  《少年闰土》课上,教师引
童话有别于诗歌、散文,有着鲜明的情节性、叙事性和形象性。《风娃娃》是一篇童话故事,编排在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故事通过描写风娃娃热切地帮助人们做好事,结果好心办了坏事,受到人们的责怪而感到伤心,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介绍了风为人们带来的好处与坏处,让学生懂得“光有好的愿望还不行,还要看是否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风娃娃的形象,从某种程度上看,就是儿童经验、儿童文化的承载。以老子的“复归于婴儿”思想解
中国的汉字是表意文字,表意的汉字是有理据的。几千年过去了,尽管汉字历经了演化和简化,但绝大部分的汉字仍然顽强地维护着自身的表意特点。毋庸置疑,大部分汉字依然是可以进行字理析解的。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识字教学中忽略字理,机械教学,死记硬背的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简单的“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变成了识字教学的主流教法,正如瑞典汉学家林西莉所说:“我惊奇地发现,即使一些受过很高教育的中国人对自己语言的
校长是学校的领导者、决策者和高級管理者,是学校领导集体的带头人,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现代教育的学习观、人才观、成才观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作为一名校长,尤其是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基础教育学校的校长,如何面对日新月异的教育改革,是摆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兴实验学校校长崔建梅面前的首要问题。  找准定位,确立思想  一所学校的办学思想必须建立在对学校清晰定位的基础上。原瀛海镇第一中心
“这节课我准备得挺充分的,可为什么就是达不到预期效果呢?”“我怎么总是达不成目标呢?”这些问题经常困扰着新任教师。我们的课堂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教师往往不敢忽略任何一个知识点,过于重视面面俱到而导致教学重点不突出,抓不住核心问题,难点得不到有效突破,大费周章备课、授课,却达不到预期效果,往往下课后自己累得一身汗,学生却仍是一脸茫然。这种教学困境的形成主要在于教师备课时搜集的资料太广太杂,不能从学生
教学内容  一组人物小故事(摘自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中华人物故事全书》之《科学大家》);人物通讯《永远的怀念》(作者郭曰方,原载于《科技日报》2013.04.27第04版);张爱萍将军悼念邓稼先诗作;《邓稼先》纪录片视频片段;人物评价(1986年6月24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日报》和杨振宁撰文《邓稼先》)。  适用年级:六年级  设计意图  精选文本,引导学生走近人物、体悟人物精神品质。抓住重点事
如题,“低年级的课文陡然加长!怎么教啊?”这就是我在参加教材培训时,二年级老师遇到的最困惑的问题,也是他们最为迫切需要得到的辅导。  问题必须解决。因为问题确实存在。  从一年级升入二年级,课文一下子变化了。除古诗和识字单元之外,统编本二年级上册共编撰了22篇阅读课文,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课文篇幅较长,字数较多。光这个特点便足以让教师感觉茫然,喜欢这些有意思的课文,但是又觉得教起来比较费劲。有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