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携手,共筑成长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zhoude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家庭、学校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摇篮”,以家长学校为抓手,形成以学校为主导、教师和家长为主体、社会参与,学校、家庭和社会携手共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达到共赢。建立家长学校,转变家长的育人观念,融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家校密切联系,搭建家校互动的平台;以学生为主体,促进亲子关系;家长走进课堂,融合课程体系。
  【关键词】家校共育;健康成长
  学生从懵懂走向成熟,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家庭教育对孩子人格、品行的培养至关重要,家长也要善于学习,接受帮助,和孩子一起成长”,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学生家长的自身素养和教育水平,促使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教育形成合力,提高家校共育效能。以家长学校为抓手,推动形成学校主导、教师和家长为主体、社会参与的家校共育工作格局,促学生健康成长,达到共赢。
  一、让家长育人观念,融入学生的内心世界
  家庭、学校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建立家长学校,父母学堂,在授课和讲座中注重植入与孩子融洽相处的观念,开展“案例教学”“家教沙龙”和“引导家长自主阅读家庭教育期刊杂志”等方式,对家长进行系统的家庭教育知识的普及,如,“人生最有价值的投资是提升父母亲子沟通能力”“真爱完善人格,沟通滋润心灵”“父母的爱是孩子温暖的港湾”……让这一系列家庭教育的知识普及父母,融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改变自己的同时潜移默化学生,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发生变化。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学会如何去鼓励孩子、如何去发现孩子的优点、如何去用孩子的角度看世界,为孩子着想,换位思考,不要让孩子觉得父母是居高临下的,一定要听从父母的话去做,不听就一面训斥,要坐下慢慢与孩子沟通,在和谐的气氛下谈心,避免孩子产生叛逆心理。
  二、家校密切联系,搭建互动平台
  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成功与否,对学校与家庭教育的整合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畅通家校沟通渠道,构建务实的家校互动平台,学校通过家校通平台、家长微信群、QQ群、召开家长会、家访、电话联系等多种形式密切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营造大德育环境。为了增进家校联动,我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家校特色活动,搭建沟通桥梁,开展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家校形成共识。一方面交流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一方面对家长加强家庭教育内容、方式、方法的指导,向家长宣传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教学举措,让家长及时了解学校各方面的情况,让家校形成教育合力。
  让家长走进校园,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增强了学校、教师、家长之间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学校的管理、办学特色、办学水平和未来发展;让家长走进课堂,了解我校的课堂教学、孩子在校学习、孩子的在校表现和教师的教学方法;让家长走进课堂,了解学校的卓越课堂文化、倾听孩子的心声。从而更好地配合学校、教师,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幸福成长。
  三、以学生为主体,促进亲子关系
  学生、家长,小手牵大手。学校搭建平台,开展一系列感恩教育活动、亲子活动,下发倡议书,要求学生每天为家长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学生家长互相监督,要求家长做子女的榜样,填写家校联系册,内化学生品德。学校每学期开展亲子教育 ,邀请家长学生一同参加,促进亲子关系,例如,开展体验式亲子沟通体验活动。围绕主题“沟通、信任、感恩”,让学生从活动中体验人与人之间的良好沟通、团队的协助、彼此的信任和对社会、父母、老师的感恩,通过体验式练习与分享,孩子与家长面对面地表达情感,孩子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家长情感式的回应呈现出一幅感动而温馨画幅拉近了教师、家长与学生的距离,填平了他(她)们心中的沟壑。
  四、让家长走进课堂,优化课程体系
  家长资源是学校最丰富最宝贵的校外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家长的不同职业资源优势,丰富学校的教育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融合优化课程体系,“家长进课堂”活动能够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在家长学校的主导和技术支持下,家长志愿者结合自己的专长和工作特点,以“家长进课堂”的形式走进学校,学生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他们每个人都有着丰富的社会阅历、个性爱好和一技之长。譬如,当警察的,掌握丰富的法律法规知识,担负保卫国家和人民的本领;当司机的,有丰富的驾驶经验及交通安全常识;当医生的,掌握许多生活卫生、健康常识和救死护伤的技能;当厨师的,认识许多日常生活常识,懂得健康美味地发挥食物的作用;当律师的,懂得渊博的法律知识……让从事各行各业的家长走进学生之间、走入课堂当中,为学生们进行别开生面的“家长进课堂”活动,家长们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带领学生们领略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历史的悠长久远……让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打开一扇了解社会和生活的窗口,享受到更丰富的课程资源,也为家长提供一个了解学生们的校园生活的机会。
  建立家长学校,通过家长培训讲座、搭建家校互动平台、开展亲子活动、让家長走进课堂、优化课程体系等一系列的措施,推进家校共育,家校合作,形成共赢,让学生在一个健康和谐、充满阳光的环境下成长,让学生沐浴在阳光下展示自信、放飞潜能,锻炼能力,积聚快乐,创造健康成长的氛围,成就学生优秀的品德、人格。
其他文献
摘 要:“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我们每一次尝试解决问题,都是在定调、试音,在为学生量身定做,谱写独一无二的小曲儿。“宫商角徵羽”是我国古乐的五个音阶,受到字音的启发,我不禁联想到班主任工作的五音——“公商角指语”。受古音阶的启发,本文谈谈班主任工作的五点思考。  关键词:五音;班主任工作;思考  若用一句诗来形容班主任工作,想必“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最恰当不过了。班主任工
【摘要】语文综合实践学习是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出现的一种崭新的课型,实施过程性评价是语文综合学习的必然趋势。在实施过程中,评价贯穿综合学习活动过程,评价面向综合学习过程,让学习者参与综合学习评价。教师不需要局限于评价工具的选择,而应该贯彻过程性评价理念,在实施过程性评价中尽量精简评价工具和评价手段,为综合学习活动服务。  【关键词】过程性评价;理念;语文综合学习  语文综合实践学习是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出
为了解决水稻育秧后大棚利用简单或大部分闲置问题,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把水稻育秧大棚第二次利用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项目摆在主要领导案头,并把高效瓜菜生产作为水稻大棚第二次利用的重要栽培内容,并成为市长、区长抓菜篮子的重要栽培形式。绥化市北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作为农业技术的实施单位,在不破坏水稻苗床的前提下,早在2007年就着手水稻大棚育苗后再利用的起步研究工作,经过几年的尝试,逐步定位于高效瓜菜生产作
【摘要】在小学思政课《道德与法治》中融入红色文化资源,利用这资源,提高孩子们从小对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认识,知道今天的生活是经过无数的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的。让孩子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增强强烈的民族感,进而弘扬中华民族的革命传统。本文以红棉小学为例,从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的现状;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课堂时出现的问题;红色文化资源,在小学思政课《道德与法治》的融入这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
孔子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在作业和测试中出错的现象司空见惯。尽管教师对于学生的错误给予分析、讲解、练习再练习,但依旧有些学生会继续犯同样的错误。学生缺乏主动地反思“错因”,积极寻求解决“错误”的方法,而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纠错”。建构主义学习观指出:“学习并非学生对于教师所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以其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由此可见,学生
连续12年聚焦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此次将“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放在了五大部分的第一部分,其中不断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则是转方式的重中之重。专家表示,2014年,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粮食生产“十一连增”和农民收入“十一连快”的成绩,不可不说形势喜人,但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走了相当长时间的农业发展“高消耗”“高污染”之路已经行不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势在必行。  “农业‘高消耗’”和‘高污
湖南省双牌县的一些返乡农民一改过去传统创业路,在县城城郊周边租地建起了一个个钢架大棚,利用交通便利优势,发展规模农业种植。现如今,大棚的草莓已经进入采摘旺季,吸引了不少人前来采摘,麒麟瓜、时令蔬菜在大棚内盖膜育种种植,不久将进入收获期,这些大棚俨然成了他们致富“淘金”的梦“工厂”。
【摘要】习作教学历来都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目前的小学语文教材基本上均为单元主题式的教学内容编排方式。因此,在习作教学之时也应当从单元整合视角着眼,将其融入到整个单元教学的过程中,这样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本文对此进行探索,希望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单元整合;小学语文;习作教学  新课改背景下,单元整体教学开始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这种教学方式更加符合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尽量先将学生学习的情绪调动起来,无论是课前备课、课件、实验的准备都应当先从学生角度考虑,让学生变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主导。教师应用的方法得当,相应会引起学生学习、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教学无定法,但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主体地位要突出,只有学生亲自探究过,才能够记忆深刻,理解能力才能变强,教师在整个授课过程中,要起到引导作用,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探究、怎样去探究、如
在宁夏灵武市的乡村田间,随处可见农民搭建的移动温棚。2014年,随着自治区设施农业效益倍增推广计划项目的实施,共新增移动温棚500 亩(33.3 公顷)。  温棚如何移动?灵武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蔬菜站站长杨学斌说,所谓的移动温棚其实是为了适应当地稻旱轮作的农业结构,今年种水稻,明年则搭起温棚种蔬菜,有效填补了露地和温室之间的茬口淡季,改变以往“一年庄稼半年闲”的局面。大棚为全钢架结构,每个大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