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新中国最早的儿童文学大学教材

来源 :文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ZHAOHUA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试析新中国最早的儿童文学大学教材



内容摘要:新中国成立后,儿童文学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东北师范大学率先开设了儿童文学这门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早开设此课的高校之一。同时,东北师范大学于1955年出版了新中国最早的儿童文学大学教材《儿童文学参考资料》及《儿童文学作品选》。这两部教材有着鲜明和显著的特点,并且反映出当时的一些教育现象。

其他文献
古代神话题材动画片的精神蕴含探析 内容摘要:中国古代神话题材动画片是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神话题材动画片中的精神蕴含,有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有助于我国古代神话题材动画片的发展。本文以国内流行的神话题材动画
期刊
大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策略 内容摘要:要加强传统文化有效融入高职大学语文教学,就必须对大学语文教学做必要的改革,这就需要领导的高度重视,重新定位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标准,并积极推进高职大学语文的师资建设。作为传承传统文化主角之一的语文教师,必
期刊
当代美国华裔文学的文化内涵研究 内容摘要:文学作为文化沟通的重要桥梁,以文学为雏形的文化体系,可以通过不同内容阐述文化特性,建设出不同文化的融通路径。美国华裔文学则是以文学为载体,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美国文化的融合,令不同文化所具备的根植属性,
期刊
《孔乙己》中叙述者双重身份的意义探析 内容摘要:《孔乙己》是第一人称叙述小说,第一人称小说的特点是“叙述者与故事中的一个人物同为一人”[1]。所谓的叙述者与人物同为一人,也就是指叙述者“我”是一个身兼两种身份的人。首先,他是一个讲故事的叙述者,他
期刊
《我城》的人物群像及其审美特性 内容摘要:西西《我城》以“我”阿果以及阿发、麦快乐等几位年轻人为主要的叙述者,间或呈现了几位中老年人的故事,且辅以一些身份不甚清楚的人物作为补充,透过他们的视角去讲述“我城”的故事以及他们对我城的感受。这些人物群
期刊
《小王子》两个汉译本的对比分析 内容摘要:《小王子》是著名儿童文学短篇小说,不管是孩童还是成人,都能从中有所感悟。本文对《小王子》两个中文译本进行了比较和分析,从原文理解、翻译策略和语言风格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译者主体性在翻译中发挥的作用,希
期刊
宋初古文运动背景下柳开的文道观念 内容摘要:文与道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重要概念,唐宋时期对于“文与道”的辩论尤为突出,这同唐宋提倡文学复古的古文运动有莫大的联系。综合唐宋两代来看,“文与道的进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文以明道、文道合一、文必害道”
期刊
鲁敏《奔月》中对自我的追寻 内容摘要:鲁敏的长篇小说《奔月》敏感地捕捉到了现代人自我体认的困境和迷茫,以都市女青年小六从南京到乌鹊再到南京的逃离之旅为主线,展开了一场追问和寻找“我是谁”的旅程。在“薄被子理论”的操纵下,小说里的众人均迷失了自我
期刊
试论中国儿童文学及其教育价值 内容摘要:儿童文学起源于儿童教育的需要。教育性是儿童文学的基本属性之一。儿童文学在儿童教育中的价值主要在于构建儿童的精神世界,满足儿童精神生命发展的的需求。文学的本质是审美。只有以审美为中介,儿童文学的教育作用才有
期刊
比较文学视域下的人与自然 内容摘要:自然生活是文学作品中常表现的题材,《千曲川风情》与《瓦尔登湖》同为表现自然生活题材的经典之作,两者均传递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观念,但又因作者经历、时代、文化背景不同,而表现出独特的个性。因此,将两者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