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儿童文学及其教育价值

来源 :文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试论中国儿童文学及其教育价值



内容摘要:儿童文学起源于儿童教育的需要。教育性是儿童文学的基本属性之一。儿童文学在儿童教育中的价值主要在于构建儿童的精神世界,满足儿童精神生命发展的的需求。文学的本质是审美。只有以审美为中介,儿童文学的教育作用才有可能实现。曹文轩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以其意境之美、人物形象之美、语言之美和风格情操之美感染了大量中外儿童读者,让他们在艺术的熏陶中感受真、善、美,在他们的心灵深处种下了美好的种子,丰富其精神世界,引导其精神生命的健康发展。

其他文献
传统美学在文学经典中的回归路径 内容摘要:义务教育阶段正是青少年阶段打下对传统美学初印象的最好时期,认识并认同传统美学不光能促进传统文化的继承,还能增加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归属感。本研究在强调传统美学地位及其面临危机的同时建设性地提出改进
期刊
《布伢的春天》:壮族花婆文化的诗意叙述 内容摘要:《布伢的春天》是黄少崇散文集《在母语中死去》中的优秀篇什。该文围绕壮民族的生命信仰和生殖崇拜展开诗意的叙述。作者沉入民间生活,对壮族的花婆文化作了一次挖掘和梳理。在写作特色上,该文语言朴实自然,
期刊
古代神话题材动画片的精神蕴含探析 内容摘要:中国古代神话题材动画片是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神话题材动画片中的精神蕴含,有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有助于我国古代神话题材动画片的发展。本文以国内流行的神话题材动画
期刊
大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策略 内容摘要:要加强传统文化有效融入高职大学语文教学,就必须对大学语文教学做必要的改革,这就需要领导的高度重视,重新定位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标准,并积极推进高职大学语文的师资建设。作为传承传统文化主角之一的语文教师,必
期刊
当代美国华裔文学的文化内涵研究 内容摘要:文学作为文化沟通的重要桥梁,以文学为雏形的文化体系,可以通过不同内容阐述文化特性,建设出不同文化的融通路径。美国华裔文学则是以文学为载体,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美国文化的融合,令不同文化所具备的根植属性,
期刊
《孔乙己》中叙述者双重身份的意义探析 内容摘要:《孔乙己》是第一人称叙述小说,第一人称小说的特点是“叙述者与故事中的一个人物同为一人”[1]。所谓的叙述者与人物同为一人,也就是指叙述者“我”是一个身兼两种身份的人。首先,他是一个讲故事的叙述者,他
期刊
《我城》的人物群像及其审美特性 内容摘要:西西《我城》以“我”阿果以及阿发、麦快乐等几位年轻人为主要的叙述者,间或呈现了几位中老年人的故事,且辅以一些身份不甚清楚的人物作为补充,透过他们的视角去讲述“我城”的故事以及他们对我城的感受。这些人物群
期刊
《小王子》两个汉译本的对比分析 内容摘要:《小王子》是著名儿童文学短篇小说,不管是孩童还是成人,都能从中有所感悟。本文对《小王子》两个中文译本进行了比较和分析,从原文理解、翻译策略和语言风格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译者主体性在翻译中发挥的作用,希
期刊
宋初古文运动背景下柳开的文道观念 内容摘要:文与道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重要概念,唐宋时期对于“文与道”的辩论尤为突出,这同唐宋提倡文学复古的古文运动有莫大的联系。综合唐宋两代来看,“文与道的进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文以明道、文道合一、文必害道”
期刊
鲁敏《奔月》中对自我的追寻 内容摘要:鲁敏的长篇小说《奔月》敏感地捕捉到了现代人自我体认的困境和迷茫,以都市女青年小六从南京到乌鹊再到南京的逃离之旅为主线,展开了一场追问和寻找“我是谁”的旅程。在“薄被子理论”的操纵下,小说里的众人均迷失了自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