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890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 -0153-02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知识创新的基础是教育。教育要创新,就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其着力点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理念之一,是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多年教育经验,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谈一些具体的做法。
  一、巧设数学情景,激发创新欲望
  好的教师。兴趣可以引导和推动一个人去钻研,去探索,将注意力放在人所感兴趣的问题,从而获得创造的成功。数学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就容易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反过来,一旦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它就会成为一种强大的动力,推动学生努力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在教学”元、角、分”时,设计教学情境:我问可爱的小同学们,我们上商店买东西,要带什么去呀?同学们大声说:”钱”。还没有等我再往下问,很多同学就从口袋中拿出钱来。有10元、5元的,有5角、2角、1角的,也有拿出少见的分币和100元大钞。这一下同学们兴趣都起来了。我说,光有钱,认识钱还不行。还要清楚这元、角、分的不同,这样买东西时才会不出错钱。同学们就是在这种兴趣中,了解到元、角、分的不同,以及他们之间的换算。只要一个个新的数学知识融入到有趣的生活情境之中去,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感兴趣,就会积极去探索,去创新。否则,则会对数学学科产生厌烦情绪,这就容易导致学习效率低,数学成绩差。另外,教师应对学生取得的哪怕是一点点微小的进步和成功,进行鼓励与表扬,让学生他们体会到成功的滋味,认为学好数学并不困难,产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这样就使学生的”苦学”变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创设和谐课堂,是学生敢于创新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就是为每一个学生创设形形色色的舞台,营造一种师生之间和谐、平等、民主交往的良好数学课堂氛围,促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数学,对学生的创新想法要启发引导,不轻易否定,切实保护学生“想”的积极性和自信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去,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肯想、敢想的情感。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时,我提出在长6米、宽4米的房间里铺地毯,商店有宽1米、2米、4米三种型号让学生自由选择。有的说“买1米拿起来方便”;有的说“买4米的铺起来美观大方没有接口”;还有的说“选择2米,这样又方便又省钱,床底下可以不用铺”。
  在教学过程中,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学生质疑问难,无拘无束的思考,创新意识的苞芽得到了保护,将逐步形成敢于创新的意识。
  三、注重在实践中模仿创新
  模仿虽然不是创新,但在模仿中含有创新的因素。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具有特别强的模仿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灵活的、思考性较强的模仿,避免机械呆板的模仿,让学生在模仿中创新。例如,在教学”有关减法”时,我是这样引入新课的:先创设猴子卖桃的童话情境:一只猴子有4只桃子,卖了1只,还有几只?让学生列式,然后让学生模仿着说一说,并列一个算式。有的学生说:”一只猴子有4只桃子,卖了2只,还有几只?” 有的学生说:”一只猴子有4只桃子,卖了4只,还有几只?” 还有的学生说:”一只猴子有4只桃子,卖了0只,还有几只?”……学生的这些模仿,不都经过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吗?不都富有新意吗?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这小小的新意,不就是创新的表现吗?这样的模仿练习,既巩固了旧知,又学习了新知,同时点燃了学生创新的火花。
  四、体验成功快乐,让学生爱创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是继续学习的推动力。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盛。当他们正确回答一个比较难的问题或解决了一道难题后,都会从心底升起一股兴奋感。因此,我们要保护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给他们满足的机会,进而产生学习成功感,引发积极探索的兴趣和动机。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力求营造氛围,激励成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展示自己的闪光点。在这样的环境中听不到呵斥和叹息的声音,看不到苦恼、僵持的状态。学生充分体验了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习效率,也增强了创新意识。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键在于教师对学生的潜心启迪和培养,充分挖掘教材中和学生身上点点“发散性思维”的火花,利用各种思维训练的有机结合,将创造性思维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一定得到充分的发展,一代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就会脱颖而出。
其他文献
【摘要】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艺术,是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和教育素养。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是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问题,并且指导学生做出正确回答的教学方式。准确而又及时的课堂提问,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注意中心的转变、兴趣的激发、知识的内化、思维的发展。教学过程中善于提问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一项基本功,也是教师个体的教学机智和教学艺术的生动体现。  【关键词】提问 课堂教学 教学手段 艺术  【中图
【摘要】学生身体素质是学生学习和今后工作的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身体素质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和完善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此本文以新课标改革实践为契机,对当前影响高职学生身体素质提升的原因做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高职院校、学生自身、锻炼环境三方面因素提出了完善对策。  【关键词】新课标 高职 身体素质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摘要】相比初中数学,高中数学知识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难度更大,也更抽象,这会使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急剧减退,数学成绩直线下降。而聋生又因先天听力障碍,对知识的掌握需要花费比常人多的时间,学习高中数学就更是难上加难。本文作者针对聋生这一特殊性群体的认知及记忆特点,围绕如何才能使聋生适应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提高数学学习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聋生 高中数学 有效性
【摘要】广西中职学校逐步开始接受外国学生(特别是东盟国家学生)就读,由此引出对东盟留学生研究的热潮。本文探讨了东盟中职生与中国学生在学习动机、学习基础、学习倾向、学习习惯、学习风格、师生交往等方面差异,并初步分析了成因。  【关键词】东盟留学生 跨文化差异 教学差异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190-02  近年来,广西与东盟国家在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2-0176-01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问题是探究之本,思维之源,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慧眼。新课标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列为总体目标,提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是实施数学新课标的重要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