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计划”下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行为观察与评价课程建设探讨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xiu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阐述幼儿行为观察与评价课程建设的意义、目标和内容,提出幼儿行为观察与评价课程建设途径:做好课程定位分析,明晰学生能力组成;精心组建教学团队,打造“双师型”师资;校园合作开展课程实践,重视实训基地建设;充实课程教学资源,改革教学方式方法。
  【关键词】“双高计划” 高专学前教育专业  幼儿行为观察与评价  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0C-0063-02
  2019年4月,我国教育部与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提出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即“双高计划”。“双高计划”的总体目标是引领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而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和重要载体是课程建设。“双高计划”的实施,尤其是改革任务中提出的“四个打造”“五个提升”,从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教材与教法改革、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方面为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提供了指导思想。本文拟在此背景下,结合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实际,探讨幼儿行为观察与评价课程的建设。
  一、幼儿行为观察与评价课程建设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界越来越认识到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实现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必须重视教师的幼儿观察与评价能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等纲要文件,都对幼儿教师提出了运用多种方法观察、了解、评价幼儿的能力要求。可见,幼儿行为观察能力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入职幼儿教师的一项重要专业技能。
  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幼儿行为观察能力,开设幼儿行为观察与评价这一专业技能课程是十分必要的。钱兵对江苏省35所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高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有29所高校将该课程列为专业必修课程,另外有3所高校尽管暂未开设该课程,但在其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已明确了开课学期。幼儿行为观察与评价课程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技能课程,将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的培养结合起来,既可为学生以后的幼儿教师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思维基础和分析技能,又可为学生入职幼儿教师岗位后的专业化发展做好铺垫。因此,幼儿行为观察与评价课程建设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二、幼儿行为观察与评价课程建设的目标和内容
  (一)课程建设的目标。幼儿行为观察与评价课程通过对于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的理论知识与观察方法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幼儿在幼儿园生活活动、运动、学习活动和游戏活动中的行为及表现,为下一步的教育活动设计提供参考,使学生具备正确评价和解决幼儿教育实践問题的能力。
  (二)课程建设的内容。课程主要分为三个模块,第一模块是幼儿行为观察的概述,主要是了解幼儿行为观察的含义与意义、行为观察的一般程序,以及专业观察对观察者的要求等。第二模块是介绍幼儿行为观察的各类方法,如描述法、图表法、取样法和评价法,要求学生能够较熟练掌握行为观察常用的几种方法,懂得应用适宜的方法对幼儿行为进行观察。第三模块是幼儿行为观察的实践与运用,在这一模块中,学生主要是学习不同观察情境下幼儿行为的观察要点,能运用相关理论对幼儿行为进行评价分析,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建议,并能撰写完整规范的观察记录。
  三、幼儿行为观察与评价课程建设的途径
  (一)做好课程定位分析,明晰学生能力组成。笔者在对教师专业标准和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对幼儿园园长及一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了解其对于幼儿教师所必须掌握的行为观察能力组成的看法,以及关于幼儿行为观察与评价课程目标与内容设置的建议。从调查结果来看,幼儿行为观察与评价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两类核心能力:
  1.学会观察:熟练掌握幼儿行为观察的具体方法。幼儿行为观察与评价是一门专业技能课程,首先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幼儿行为观察的方法,能够用合适的方法客观、科学记录幼儿的行为,为后续的幼儿行为分析与评价、教育建议的提出提供事实依据。目前用于幼儿行为观察记录的主要方法有:描述观察法、图表观察法、取样观察法、评价观察法。学生在观察幼儿前应具有一定的知识技能准备,熟知科学观察幼儿的各类观察方法,具备根据不同观察目标、观察对象及观察情境选择适宜观察方法,科学实施观察活动,撰写规范观察报告的能力。
  2.能够指导:深入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相关理论。“观察”不是“看”,观察不仅仅是通过感觉器官进行感知的过程,更是通过大脑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完整的观察记录需要学生根据客观事实对观察对象进行解释、评价,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储备相应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知识。发展理论是观察者的出发点和归宿。经典的儿童发展理论对幼儿的心理与行为进行了科学的、有规律的总结,是理解幼儿行为的理论指南。学生可以借助这些理论,有目的地观察幼儿,正确理解、科学评价幼儿的行为,并合理分析其行为背后的原因,为下一步教育方案和指导建议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持。
  (二)精心组建教学团队,打造“双师型”师资。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直接实施者,因此课程的授课师资是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根本保障。“双高计划”指出,要建设高水平课程必须有高素质“双师型”教师。幼儿行为观察与评价课程对于授课教师要求较高,既要求教师熟练掌握儿童发展理论、行为观察方法理论,又要求教师具有观察幼儿的丰富经验及幼儿一日组织与教育的实践经验。
  为提高课程教学团队的师资水平,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可采取三个方面的措施。第一,在课程教学中开展业师同授,邀请幼儿园优秀、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本课程的兼职教师。校内专职教师负责课程理论部分的讲授,幼儿园教师协助课程实践部分的设计、实施、指导和考核工作。第二,多途径提升校内专职教师的“双师双能力”。校内专职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但在幼儿教育实践方面尚有不足。可通过定期入园、跟岗锻炼、与幼儿园合作开展科研项目、加强实训教学能力培训等方式提升校内专职教师的实践教学技能,使之成长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具有双重专业技术职称的“双师型”教师。第三,为课程教学团队提供行为观察相关培训。在课程培训中,由于教学团队“专兼结合”,不同教师的培训需求也不一样,应根据每位教师的工作经历、专业知识背景、教学经验和学生对于教师教学效果的反馈等,了解该教师与应具备的岗位能力之间的差距,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   (三)校园合作开展课程实践,重视实训基地建设。幼儿行为观察与评价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幼儿行为观察能力,而课程的实践实训环节对于学生行为观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十分必要,因此需要重视课程实践和实训基地的建设。一方面,幼儿园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实践幼儿行为观察技能的重要场所,因此,高专院校需要与幼儿园合作开展学生观察实践实训项目,这样既能有效利用幼儿园资源,又可以进一步加深校园合作,促进人才培养改革。幼儿园的兼职教师除了授课工作外,还可以参与课程的教学计划修订、实践项目设计与指导等工作。高专院校与幼儿园合作设计幼儿行为观察与评价课程的实践项目,并根据幼儿园实际情况安排开展课程实训。幼儿园教师不仅担任学生观察技能的实训指导工作,还参与学生观察技能的评价、考核工作。另一方面,幼儿行为观察与评价课程建设中还需要重视实训基地的建设,为学生的观察技能实训提供保障。值得注意的是,在与幼儿园合作建设实训基地时,需加强与幼儿园指导教师的交流,必要时可以对幼儿园指导教师开展相应的培训,目的是增进价值认同,弥合观念差异,确保实训指导质量。
  (四)充实课程教学资源,改革教学方式方法。课程教学资源是课程顺利实施的有力保障。幼儿行为观察与评价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为学生提供更多课程教学资源,尤其是幼儿的活动视频,能够让学生在课后的学习、练习中加深理论的理解和巩固技能的学习。但是,幼儿行为观察与评价课程在国内院校开设时间不长,可以为课程教学利用的资源少。在钱兵对江苏省的调查中,有21名教师(占比60%)在教學困难方面选择“缺乏课程相关资源”,认为课程缺乏教学资源,尤其是相关网络资源、视频资源以及实践资源缺乏,并认为课程资源的短缺已经成为制约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幼儿行为观察与评价课程教学资源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基本资源,包括课程标准、教学进度表、教学设计、习题等。二是拓展资源,包括幼儿活动视频、幼儿观察评价的案例、学生课程实践项目、课外学习交流平台、实践教学基地等。要充实课程教学资源,一方面,要继续加强与幼儿园的交流,资源中的幼儿视频、案例、实践项目等都离不开幼儿园的支持与合作。另一方面,要着力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在课程的实施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利用慕课、爱课程、公共课程网络平台等网络学习空间开展混合式教学,支持学生的多途径多平台学习,更好达成课程目标。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各平台大数据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更客观、全面的过程性评价。
  【参考文献】
  [1]钱兵.《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课程开设现状的调查研究[J].教育导刊,2018(11)
  [2]王烨芳.高职“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课程建设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24)
  [3]王烨芳.儿童发展理论是行为观察与分析的依据和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11)
  [4]张力文,刘强.关于新时期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8(9)
  [5]向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观察技能养成分析[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4)
  【基金项目】2017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幼儿行为观察与评价》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研究”(GXHZJG2017B03)
  【作者简介】经承凤,女,广西桂林人,硕士,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婴幼儿心理发展与教育。
  (责编 苏 洋)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溴己新联合头孢呋辛钠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于我院治疗的84例小儿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课标》)指出,英语课程承担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更是将思维品质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维度。非虚构类(
运用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解读赫哲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生、发展和变迁。赫哲族传统体育图式遵循着“同化”和“顺应”的认识发生过程,并进行着体育图式的内化、外化双重建构,以
【摘 要】本文分析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发展的必要性,提出明确合理的人才培养定位、明确聚焦解决物流技术能力培养的基本指向、强化学生跨专业学习的融合性、加强校企合作提升专业服务经济能力等措施,构建新工科背景下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论述新工科背景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实施途径:夯实学生专业能力,跨届融合工科知识;凝练专业特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产教深度融合,多维度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高物流教师教
【摘 要】本文基于中职领口制图与缝制工艺教学的存在问题,提出在教学实践中通过采取树立一体化教学理念、加强一体化教材建设、实行上下节课逐步对应机制、理论科目教师与实践课程教师之间加强沟通、学校和企业深度合作等策略,以有效推进一体化教学,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职 领口制图与缝制工艺 一体化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9B-
目的探讨应用盐酸氨溴索治疗老年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200例老年性肺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
受应试教育影响,我市小学英语教学多年来主要沿用以词汇、语法为线索,以句型操练为中心的传统英语教学法,教学中重知识点分析而轻语篇整体理解,重语法和词汇讲解而轻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因此,课堂教学成为“知识点”的堆砌。这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教学方式缺乏整体性、连贯性、相关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英语思维,难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2014年,笔者带领柳州市小学英语学科中心组开始推进语篇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蔷指出,核心素养下的英语学科教学要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改变课堂教学脱离语境的知识学习,将知识学习与技能发展融入主题、语境、语篇和语用当中,促进
【摘 要】本文论述基于心理过程的“政治认同”素养的培养,提出在政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准确传授教材知识,使学生获得正确政治认知;理性辨析政治问题,培养学生正确政治情感;重视政治目标引领,培养学生坚强政治意志;积极开展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付诸政治实践活动等,有效促进“四个政治”全面协调发展,从而实现真实的持久的“政治认同”素养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心理过程 “政治认同” 核心素养 培养策略  【中图分
【摘 要】本文分析培养学生“国际理解”素养的意义,针对高中政治教师对“国际理解”素养认知不够深入、“国际理解”素养知识整合不充分、“国际理解”素养培养方法较单一、学生对“国际理解”素养不够重视等问题,提出提高“国际理解”素养认知、做好教材相关内容整合、积极创新相关培养方法、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工作等对策,培养高中学生“国际理解”素养。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 国际理解 核心素养 培养途径  【中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