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huai8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指导学生自主预习小说,首先要“入乎其内”,钻进小说的世界,让学生带着热情,主动阅读,把握梗概,理清三个问题:一是小说写了一个什么故事?用一句话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二是故事是如何联系叙述的?理清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三是作者的情感倾向是什么?就是文章的主旨。其次要“出乎其外”,指导学生学会个性化评价,学会追问—思考—回答。
  [关键词]小说;自主预习;把握梗概;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34002102
  在讨论小说的自主预习策略问题前,先要厘清两个问题:1.为什么要指导学生预习?指导学生预习不单单是为了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提高课堂效率,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态度,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2.为什么要指导学生预习小说?是为了教给学生阅读小说的方法,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
  如何指导学生自主预习小说呢?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入乎其内”指进入而置身其中;“出乎其外”指远而观之,超然看世界。小说的预习也是这八个字:入乎其内,出乎其外。通俗地说就是要“钻进去,跳出来”。
  “入乎其内”就是钻进作者的时代和生活,置身于作者所创造的文学天地中,与小说中的人物一同感受,在小说的情境中感受作者的情感,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出乎其外”就是跳出小说的世界,反观全文的谋篇布局、表现手法,领会它们是如何为主旨服务的;思考表达自己对小说的独特解读和思考。
  那么,我们该如何具体指导学生自主预习小说呢?
  一、入乎其内——钻进小说的世界
  “入乎其内”就是钻进小说的世界,读懂作者,感受小说世界的美丽。首先要提醒学生阅读要热情主动,把小说当作仰慕已久的朋友。因为“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这个读者比那个读者更主动一些,他在阅读的世界里的探索能力就更强一些,收获更多一些,因而也更高明一些。”
  在指導学生预习前,应该提供足够的背景资料,如历史背景、作者简介、小说相关情节,并且以设置悬念、创设情境等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在《智取生辰纲》的预习资料中,有宋末的历史背景、《水浒传》相关的故事情节,并且特别介绍了押运生辰纲的杨志是个精明干练、武艺高强的人,押送任务对他而言是改变命运的关键。设置了一个问题:劫取生辰纲的吴用等人面对的挑战不小,这注定是一场刀光剑影、惊险异常的斗争。他们能够成功劫取生辰纲吗?要付出怎样的代价呢?学生带着这样的悬念阅读小说,应该是积极主动,充满热情的。
  当打开课本,投入小说的意境时,就像电影院里电灯关闭,大片开启 ,学生全身心地进入作者虚构的世界,跟着人物一起经历,一起跋涉,一起紧张,一起欢笑。一个个问题自然在学生的脑海里渐渐明晰:主要人物是谁?他经历了什么事?事情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是什么?他在怎样的环境和矛盾冲突中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这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的人?作者对这样的人是批判嘲笑,还是赞美崇敬?其实就是厘清三个问题:1.小说写了一个什么故事?用一句话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2.故事是如何联系叙述的?理清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3.作者的情感倾向是什么?就是文章的主旨。当把这些问题梳理清楚时,学生就完成了预习的第一步。
  预习小说的第一步,带着热情,投入其中,整体把握小说的内容与梗概,对小说就有了一个整体的初步的认识。但这当然不够,还要有自己深入的思考与独特的体会。
  二、出乎其外——个性化的评价
  当努力投入,主动阅读了一篇小说,并且理解了作者所架构的世界之后,就可以跳出来,出乎其外,评价小说了。
  文学的鉴赏和评价似乎很难,但此处所说的评价是一种个性化的评价。“你的第一个评价自然是你的品位。但是除了说明喜欢和不喜欢之外,还要能说出为什么。”而学生阅读小说时常常乐在其中,但不知道乐在哪里,或者哪里使他们感到快乐,更说不出为什么。
  个性化阅读就是自己对小说的独特感受和理解。如何评价?就是学会至少5次追问—思考—回答。比如预习鲁迅的小说《故乡》,在了解小说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作者的情感之后,引导学生问自己第一个问题:喜欢这篇小说吗?答:不喜欢。问自己第二个问题:为什么不喜欢?思考后答:因为故乡应该是充满温情的,但鲁迅笔下的故乡和我想的不一样。第三次问:鲁迅笔下的故乡是怎样的?答:因为《故乡》写得太单调乏味无趣。第四次问:具体来说,哪里单调乏味?答:写见到的人很无趣,小时候的玩伴闰土,木讷呆滞,和“我”有很深的隔阂;邻居杨二嫂爱贪小便宜,自私自利,刻薄自私;“我”的母亲也是唉声叹气,凄凉悲哀。第五次问:为什么故乡的人都是这样?答:因为他们生活都很艰难,感觉人也愚昧落后。
  追问—思考—回答是一个深入理解、思考的过程。学生学会了如何追问,就是学会了学习,学会了思考。这种个性化的评价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自己通过思考的回答就是最好的答案。当然这个评价的依据不能是个人喜好,而是客观而具体地说出好在哪里,不好又在哪里。
  个性化的评价作用有:一是引导学生再读小说,熟悉课文,深入理解;二是让学生学会思考,培养自学能力;三是教师收集学生的个性化评价,可以了解学生的疑惑、兴趣,真正地了解学情,让教学更有针对性。
  “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这是指导学生预习的两个方法,“入乎其内”是预习的第一步,也是基础,“出乎其外”是第一步的加强与升华。不管是哪一步,都需要充满热情地、主动地投入,当学生感受到阅读和思考的快乐时,我们的语文课才有了价值。好文共赏,让教师和学生的生命与心智共同成长。
  [ 参 考 文 献 ]
  [1]王国维.人间词话[M].上海:中华书局,2012.
  [2]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如何阅读一本书[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4.
  (责任编辑 陈剑平)
其他文献
[摘要]文化生活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新增设的必修模块,承担着重要的文化教育职能。高中政治教师在文化生活教学中,巧用乡土文化资源导入新课、破解重难点、设置探究活动,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乡土文化资源;文化生活;课堂实效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7006502  文化生活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新增设的必修模块,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
[摘 要]研学旅行能够积极促进学生深入研究地理学相关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合作精神与团队意识,充分释放学生的潜能,挖掘他们的探究潜能。研学旅行活动可按如下步骤开展:分组制定研学计划—家校共商助力研学旅行—实地考察—总结评价。  [关键词]区域认知;研学旅行;地理;南充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为提升课堂教学效益,教师应当丰富教学方式,更新教育理念。影视资源的引入是历史教学中一种重要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对不同题材、不同类型的历史影视资源进行欣赏、表演和鉴别,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还能帮助学生提升素养,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影视资源;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
[摘 要]在《做好量变的准备 促进事物的质变》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将优秀的本土文化资源与政治课堂教学有机融合,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如在课中运用富有闽南风味的歌曲、童谣、风俗、传说、谚语等作为例子,一以贯之,有利于学生了解并热爱闽南文化。  [关键词]闽南文化;融入课堂;爱国爱乡;量变;质变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
“盒”玩具一:神奇小屋(中班)何雯隽设计  设计意图  每次去玩大型滑梯,孩子们特别喜欢在放器械的小屋里钻进钻出,于是我用纸盒制作了神奇小屋。在小屋里面贴上近似于镜面的银色即时贴,孩子们钻进小屋,能找一找小屋的奥秘;钻出小屋,能在小屋的侧面玩不同的游戏。  制作材料  纸板箱,KT板,固体胶瓶盖30个,卷筒纸芯2个,对半剖开(做弹珠轨道用)。  外形尺寸:52cm×52cm×48cm。  制作要点
[摘要]“综合思维”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在高中课程设置中,“哲学与生活”是高中政治的必修内容,学生通过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哲学基础。把哲学的一些基本原理运用到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将哲学理论“为我所用”,有利于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成长。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培养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具体可从如下方面着手:把自然地理环境当作“系统”来研究,用
[摘 要]品格教育的内容包括智慧的启发、良好习惯的养成等。在我国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思想品德课作为一门以引导、培养、促进学生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在品格教育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如今,随着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推进,核心素养教学体系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在践行品格教育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品格教育;核心素养;初中思想品德课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摘要]初中历史主要由史实和史识构成。当下有些学生仍然将史识性知识视为史实知识进行机械记忆,此举虽可扩充信息储量,却不利于智慧的增进。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从史识能力、史识能力培养重要性、史识能力培养策略三个层面进行探究,使学生懂得用证据说话,培养学生认识史识、诠释史识、生成史识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历史;史识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
[摘要]开展历史生活化教学可以加强教材与生活的衔接,促进学生联系生活感知教材,有效开拓历史教学空间。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贯彻生活化原则,可通过选择类似参照、引导今昔比较、查找历史痕迹、用心聆听经历、展开实践调查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实现。  [关键词]新课示;高中历史;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25007901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采用生活
[摘要]生本教育坚持“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办学理念,以“促进师生共同成长”为目标,遵循“一切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整体素质提高”的办学宗旨,始终还课堂以真实,还学生以自然,还师生以平等。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对于英语词汇的教学,教师可通过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自我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生本教育;词汇教学;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