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音乐创作教学研究

来源 :中学生学习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2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隨着新课改的推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音乐学科也不例外,然而从实际的教学实践来看,目前的高中音乐教学中,关于学生核心艺术素养的培养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和不足,需要教师结合时代的发展需求,以及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对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进行合理的优化与创新,以此来满足学生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音乐;创作教学
  引言
  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更加侧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希望学生能够获得全面的发展,能够得到综合能力提升。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情趣,所以应该重视开展落实创作教学。那么如何在高中音乐创作教学中进一步渗透核心素养目前成为了教学的关键。
  一、高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教学方式单一
  目前,在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中存在这样一些现象:有的老师还是以传统的教授音乐知识为主,自己课上讲得多,学生被动接受,无法发挥主观能动性。有的老师备课不够充分,上课讲得过少,课堂上大都是音乐作品的堆砌,没有精心设计教法和学法,只是让学生一味的听,没有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调动学生达成自己的教学目标。那么课堂上到底应该怎么讲?讲多少合适?这些归根结底都是教学目标说了算。这些讲得过多或过少的老师都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没有努力去研究适合高中生的音乐教学模式,致使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上课没有目的、没有兴趣和动力。
  (二)学校对音乐教学重视不足
  社会对高中学校的评价还是以高考成绩为主,在高中指挥棒的指挥下,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对高考科目的非常重视,而非高考科目在学校中的地位就有些微妙。高中音乐必修学分为3学分,54个学时。一部分学校只是在高中开设一个学年的音乐课,或者存在音乐课程开设不齐,其他学科课程挤占音乐课时间问题。部分学校对音乐教育的不够重视也影响了音乐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音乐课程在高中众多学科中逐渐失去学科影响力,有潜在被边缘化的危险。这导致有些高中的音乐教学不仅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还无法实现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目标。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音乐创作教学策略
  (一)音乐课堂注重实践,达到演创结合
  音乐本身就是一种表现艺术,有组织和有规律性的构建听觉意象,然后表现人们的情感和思想还有社会生活。所以音乐这种艺术和其他借助视觉或者触觉的艺术存在着一定的差别。那么在进行核心素养渗透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音乐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获得对音乐欣赏、创造和想象等诸多方面的能力,帮助学生能够使用音乐灵活的表达自己的情感,掌握更多经典音乐的内涵,可以准确地应用到音乐实践中。所以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善于从音乐实践活动方面设计教学,注重演创之间的整合,这样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而且理解和掌握音乐的各种表现形式,从而更好地促进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比如,在学习湘教版高中音乐鉴赏音乐与诗歌交融相关的内容时,教学中教师可以进行演创结合,让学生充分体验音乐与诗歌以及其他艺术相结合的魅力。
  例如:在第二单元《中国古代音乐》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王维的诗歌《送元二使安西》,先请同学朗诵诗词,再说说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请同学思考,还可以如何表现送别?播放琴歌《阳关三叠》,在学唱体验之后,请同学根据琴歌的意境设计一段戏剧情节,并进行表演。学生只有理解了诗歌和音乐的意境才能更好的创编故事进行表演,加深对音乐和诗歌的理解。教学中的辅助手段多种多样,只要适合学情、能服务于教学目标都是可以考虑的,比如:让学生聆听音乐,设计戏剧情节或是表演、创编简单舞蹈动作、创编歌词、即兴创编节奏、改编音乐、打击乐伴奏等,这些都能让学生对音乐内涵产生更深刻的思考和理解,从而提升学生音乐实践能力素养。
  (二)通过创作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素养
  音乐的创作依赖于作者跳跃性的思维,而这种思维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任何一件艺术品的诞生都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具有其独特的原创性,鉴于此,高中音乐教师可以利用创作教学,来强化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提高学生音乐综合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素养,为学生核心艺术素养的培养与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为学生讲解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时,教师可以借机组织学生进行音乐创作,让学生在感受艺术家气息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创造素养,让学生明白无论是什么形式的音乐作品,都是人类智慧创作的成果,都一样值得学生们尊重和敬佩。与此同时,也让学生真切感受到音乐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明白音乐在文明传承中的地位。
  (三)加强音乐情感体验,培养审美能力
  高中音乐鉴赏课通过音乐作品引领学生用不同方式去理解和认知多元音乐文化,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音乐的本质,进而提升自身的音乐审美能力。
  以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为例,该作品是音乐史上首次将合唱引入交响乐的作品,也是贝多芬音乐创作生涯中的巅峰之作,教师应该从审美角度引导学生去寻找音乐中的震撼之处,要让学生了解的不仅是音乐本身,还要引导学生去了解音乐中所蕴含的崇高精神。该作品表达了贝多芬对于人类追求自由的坚定意志,对于人类团结友爱的美好向往。高中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通过了解贝多芬生平和作品创作时的社会背景、理解歌词意境内涵、演唱主题、分析作品来鉴赏音乐作品,学生可以体验丰富的情感,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同时也能做出正确的评价、判断和选择,进而形成与社会价值相符的审美态度,获得良好的音乐情感教育体验。
  (四)借鉴好音乐优化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中国教育界有句俗语:“教有法,无定法”,这句话是说教育方法的规律性和多变性。在鉴赏教学中,老师需要根据不同教学目标和具体聆听作品来设计教法和学法,这可以帮助学生顺利的领悟到音乐的韵律、美感和情感、内涵,为学生更好鉴赏这些作品奠定基础。好的音乐作品加合适的教法、学法,对于学生品质的培养,对于三观认知的修正,都具备良好的引导效果。比如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气势磅礴,意境深远,以黄河为背景,热情地表现了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反抗侵略、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和夺取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具有极强思想性、象征性和艺术性,是中华民族的史诗巨作,时代精神的象征。但是整个作品共八个乐章,不能全部在课上进行欣赏,挑哪几个代表请片段欣赏?这个庞大的作品从整体上如何把握?根据不同的作品设计什么教法合适?由什么视角切入?老师选用教学方法的时候,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现有的教学条件,都是必须考量的因素之一。科学的制定教学方法,可以很好的突出自己的教学特点,实现教学功能与作用。老师采用形式丰富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加广泛的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拥有良好的自信心和创新精神。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有效地落实素质教育,让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教师在音乐创作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音乐活动中要能够给学生提供创造美的教学气氛,教师要善于把握高中教材中的内容,有效地落实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从而实现高中音乐创作教学质量提升,也帮助学生获得音乐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董启航.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音乐编创教学的思考[J].当代音乐,2020(06):59-60.
  [2]李琦.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高中音乐教学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19(30):109.
  [3]罗云.高中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研究[J].文理导航(下旬),2018(07):52-53.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逐渐成为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的基础之一,在一些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中,如目标识别、监测和跟踪,位置信息成为了这些应用得以实现的必要前提。此外,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对于路由机制、负载均衡、网络拓扑控制等均有帮助。因而,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本文在充分分析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技术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根据无线传感器网络现实应用场景的特点和实际需求,利用具备良好可行性的RSSI距离估计方法进行实用测距方法的研究,
摘要:早期阅读是学前阶段的阅读行为,对于幼儿能力的提升、品格的养成等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幼儿早期阅读受到了普遍的重视,但是仍存在缺乏方法指导、阅读氛围不佳等问题,在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的培养中要发挥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的合力,遵循幼儿发展规律,采取有效的分级阅读,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营造自由的阅读氛围,制定明确的阅读计划,促进幼儿成长。  关键词:幼儿;早期阅读;培养  早期阅读指的是学前幼儿的阅
期刊
摘要:学前教育作为重要的启蒙教育,教育的重心在于通过有效的教育模式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有良好的规则意识,合作意识,合作能力,锻炼其独立自主的能力,帮助幼儿们健康成长,是每一个幼教工作者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行为习惯的培养对幼儿日后的生活与学习至关重要。如何采取有效的方法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社会进步和师生发展的共同需要。  关键词:幼儿学
期刊
摘要:幼儿园数学教育综合法旨在从多学科的角度审视幼儿数学教育,以确保不同思维方式在教学活动中得以体现,以创造整体的数学观,重视幼儿数学。幼儿园数学综合方法应努力将数学与主题活动、幼儿生活等学科相结合。  关键词:整合教育;幼儿园教育;幼儿数学教育  引言  幼儿园数学教育整合课程以综合教学法为基础,强调整体性,在幼儿教育目标的确定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采取开放、相互关联的方式,数学教学的内容往往是分离
期刊
摘要:幼儿园教师教学需要重视对幼儿健康的培育,除了基础知识的掌握,幼儿道德品质的培养也必须受到高度重视,这样教师就必须围绕幼儿园环保意识教学的全过程加以优化。环境教学是培养幼儿良好道德品质重要的一环,其重心围绕着幼儿园环境教学的开展,先确定环境教学目的与价值,然后研究实现途径。  关键词:幼儿园;环境教育;实施路径  引言  在现阶段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发展中,想要更进一步地提高教学价值,往往必须把
期刊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思想的积极转变,许多教育工作者都意识到,教育的方式不在于主动灌输,而在于主动探索和灵活思考,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同样如此。在幼儿美术教育中运用生活化的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生活化的美术教育更容易让幼儿接受,它能够提高幼儿对于美术课的兴趣,还可以激发他们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帮助他们完成美术的学习。  关键词:幼儿园;生活教育;美术教育  引言:  教师在开展
期刊
摘要:调研发现,近几年出现心理问题的青少年越来越多,尤其是有些高中生的成长环境复杂,很容易因为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而出现不同层次的问题,不利于高中生的学习和成长。德育不仅是一种无形的纪律,还是引导青少年形成优秀品德的重要途径。做好高中生的心理疏导工作,是高中班主任的重要任务,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起来,能帮助高中生认识自我和肯定自我,并及时疏导自己,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初中地理学科部分知识内容较为枯燥、抽象,不易引起学生兴趣。有时即便学生认真听,也很难理解其中的繁杂概念。长此以往,部分学生就会慢慢地失去学习积极性。为此,教师就需要尝试利用微课,基于其“短而精”的特点,对特定内容展开分析,帮助学生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完成难点突破,进而提升学习效率。  关键词:微课;初中地理;策略  一、微课的基本概念与优势  微课一词源自于英文单词Micro Lecture,
期刊
摘要:我们可爱的家乡米脂,以其地有米脂水,沃壤宜粟,米汁淅之如脂而得名,它有着非常丰厚的文化底蕴,将本土文化渗透到幼儿的教育活动中,根据米脂特有的地方性文化资源来选择和调整活动内容、开展主题探索活动,有助于增强本土文化的吸引力,不仅能充分调动起幼儿的探索兴趣,激发孩子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还能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关键词:本土资源;开发;丰富;特色  幼儿教育不等于幼儿园教育,必须树立大教育
期刊
摘要:初中阶段正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期,健康积极的思想品德教育不可或缺。数字信息时代农村初中生接触到的更多的是纷繁复杂的互联网信息,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一些不良信息很可能会导致一部分学生思想出现偏差,行为偏激。因此探索农村思想政治课实施家校共育的体验式学习,探究切实可行的家校共育方式来对这部分农村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至关重要。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思想政治;家校共育  随着社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