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贯课堂,巧学古文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内容简约、富有情趣的小古文越来越受小学生的喜爱。通过趣味引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趣味品读感悟小古文之韵味、语言之妙处,将趣味贯穿于小古文教学中,可让学生在小古文的世界里汲取精华,弘扬我国传统文化。
  关键词:小古文 趣味教学 语文能力 策略
  激起小学生对小古文阅读的兴趣,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显得非常重要。“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中,从三年级开始融入了小古文阅读教学,如《司马光》《守株待兔》,这些小古文内容简约、情节充满趣味,深受小学生的喜爱。下面根据小古文教学情况,谈几点体会。
  一、趣引—开启小古文之旅
  对于刚接触文言文的小学生来说,首先要点燃学生学习小古文的兴趣之火,巧妙的引导就像一座桥梁,一条渡船,可以将学生引过去,将文言文渡过来。
  1.妙用古今义差别,营造轻松氛围
  例如,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一课,其中“兔走触株,折颈而死。”中的“走”与现在意思截然不同。课前教师依据本课特点给学生带来一则笑话:有一个现代人穿越到了古代,因为他不懂古人语言文化,所以经常闹笑话。有一次,他晚上要睡觉了,弟弟跑过来告诉他:“哥哥,汤准备好了。”他听了说:“好的,端上来喝一口!”把弟弟逗得哈哈大笑。原来,古代“汤”是热水的意思,弟弟准备了热水想让他洗澡,结果因为他不明白古今文化的差异,闹了个大笑话。这样在笑声中学生顿感小古文妙趣。
  2.文言和白话对照比较,感受语言的精妙
  小古文语言凝练,往往一个字就是一幅画,一句话就蕴含一个故事。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这个神话故事,以前在课外书里读的是白话文,现在读古文,对比中就会发现很多有趣的语言现象,轻轻松松地获得文言启蒙。例如文中“常衔西山之木石”一句,与白话文细致的画面比较,一个“常”字包含了文中人物怎样的精神力量?精卫的勇敢、坚定、持之以恒就在作者的遣词中充分展现出来。
  3.渗透学习小古文秘诀
  读、看、查、联、注五字法。其中读就是读通字音、多读疏通文义,有节奏读、配乐朗读加深理解;看,看注释帮助初步理解字义;查,借助查字典了解字义、查资料知晓写作背景;联,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注,对重难点、疑点做批注,读出自己的感悟。这样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其中一至两种方法,就能读出一些收获。有方法可循,学生就消除了心中的畏难情绪,小古文的学习就简单可行了。
  二、趣读—身临其境读懂故事
  1.按节奏朗读
  对于小古文的一些重点句子,能准确地断句,把握节奏地朗读,对文章的理解至关重要。一般情况以“学生试读—教师引读—学生仿读”的方法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读出节奏。例如,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一文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这篇小古文节奏特点鲜明,初读之后,教师带领学生有节奏地朗读,学生兴趣浓厚,反复读上两遍,也领会了大意。
  2.依据音韵吟诵
  按小古文的节奏和音韵,除读出节奏感外,学生可以根据感觉模仿古人读书的样子,有韵律地打节奏读。学生不用一眼一板地朗读,而是摇头晃脑、手舞足蹈地全班诵读。小组之间可以设计不同的节拍,学生兴趣盎然,将小古文的意境演绎出不同的格调。懂得声律的老师还可以教学生按照句意调节字音的高低长短,依字行腔式地唱读,这种方式看似久远,却最能读出古文的风味。如果在了解情感的基础之上吟诵,学生则如身临其境。
  3.展开画面想象读
  小古文当中不乏寓言故事。了解故事,明白其中道理,对学生有一定难度,需要在读中想象当时的情境,形成对语言的回忆与组织。
  再如《守株待兔》,了解故事的起因—“兔走触株,折颈而死”为铺垫下文寓意的理解,此处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象兔子为什么要跑?学生猜想兔子可能遇到了野兽的袭击,也有可能遇到了猎人的追捕急于逃命,学生在想象中明白兔死只是一个意外或巧合。进而再揣摩故事的经过—“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时,再次拓展想象:当别人 时,他在等;当别人 时,他仍在等……
  这样,学生不仅了解耕者守株待兔的原因就是想不劳而获,而且耕者的结果就是“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学生在想象中拓展了阅读的深度,讲述故事顺理成章,感悟寓意也水到渠成。
  4.群文推荐阅读
  群文阅读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在小古文教学中适时融入群文阅读,对学生的能力、兴趣都是一种拓展和提升。在三年级接触小古文开始,一些成语故事的小古文和阅读书籍都可推荐给学生。如《小学生小古文100篇》,书中精选了100篇符合小学生特点的小古文。无论是较难字词的浅显解释,还是精心创设的学习小妙招和拓展小故事,都可见编者的用心。《世说新语》可以看作是小古文学习的深入探索。这些丰富的资源都有助于将学生的古文学习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和领域。
  引导学生通过“趣引”“趣读”等方法,来学习领会小古文之妙。课堂上充满学生的欢笑声、朗朗的读书声,在吟诵间,仿佛穿越到古代学堂,和白发的老先生一起,摇头晃脑地读文章,兴高采烈地去
  讨论。
  参考文献:
  [1] 李玠《以〈世说新语〉三则探文言文阅读教学中的“文”“理”“情”》,《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年第10期。
  [2] 孙雨亭《以“标”导之 以“趣”贯之—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板块教学设计》,《小学教学参考》2019年第28期。
  [3] 柯向妹《“趣”貫全文 巧落目标—浅谈小古文目标落实之“趣”》,《语文教学通讯·D刊》2012年第5期。
其他文献
几乎每个孩子都喜欢玩水。在这烈日炎炎的夏天,孩子们出了很多汗,看到水就更加开心。每天洗澡的时候,他们往往呆在浴盆里不肯出来,任凭大人怎么叫唤。  在浴盆里,孩子们喜欢用手拍水面,用脚重重地踩水,水花四溅,孩子的心也像开了花一样,直到水盆里的水一滴不剩,他们才恋恋不舍地出浴。  家长可以设计一些浴盆里的游戏,一方面可以让孩子尽情地玩水,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孩子探索水的特性。    沉沉浮浮    随意
摘 要:教师在语文课堂中不仅要给学生讲授基础知识,还应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并将传统文化渗透在语文教学中。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 传统文化 渗透教学 措施探讨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特点,教师的一个教学目标,就是将传统文化渗透在教学中,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将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教
精微创作室 画
一只孤独的大狼想和小姑娘做朋友,这件事在成人看来是多么不可思议!但是孩子可以理解童话《“苹果树”大狼》里面大狼的这种心情。因为孩子和大狼一样,有时候也很孤独。不信吗?请您在讲完故事以后和孩子讨论一下:  你什么时候会感到孤独?  孤独的感觉像什么?  你会发现,孩子有很多时候感到孤独:爸爸出差的时候;晚上一个人睡在小房间里,每一盏灯都关了的时候;去小朋友家,可是小朋友不在的时候……而且孩子孤独的感
1 小猪牙痛,妈妈带小猪去看牙医。
葡萄狂欢节  俞 愉 李全华
摘 要:在课程改革中,历史学科凝练出五大核心素养,其中“家国情怀是诸素养中价值追求的目标”可以说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灵魂。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历史生活化教学凸显出其优势,那么,如何运用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呢?本文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高中历史 生活化教学 家国情怀  一、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方面的优势  新《课标》在历
摘 要:在新时期的教育教学中,德育教育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方面。所以,对于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而言,教师需要提起足够的重视,并进行充分的德育内容宣传。宣传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因此,教師需要研究多种德育宣传方式,并将之落实在德育教育中,促使学生在多样化的宣传中获得品德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阶段 德育教育 宣传方式 优化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
1、有一天,小熊的理发店里冲进来一头狮子。狮子拿出一张照片,说:“我不喜欢鬈发,把我的头发烫直吧,就像这照片上那样。
1、小田鼠哇克第一次看到彩虹。“多么美丽的七彩桥啊!”哇克想,“可惜城堡里的小老鼠都没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