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文化品格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体现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slymx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21世纪课程改革和跨文化交际的不断深入,英语学科核心培养成为了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英语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方面,其中文化品格素养的构建对于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核心素养 文化品格 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4-152-01
  引言
  2014年教育部研制引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英语课程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本文以人教版英语教材Go for it!九年级Unit 5 Section A 2d 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落实文化品格。
  一、文化背景知识分析
  本篇阅读是关于中国茶文化知识,中国饮茶文化起源于上古时期。悠悠五千年前,“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自神农尝百草得茶后,商末周初,巴蜀人就开始饮茶。茶叶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和其它地区经济往来的重要商品,茶文化也一直是中华文明传播与世界的重要象征。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茶文化和茶产业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文章中涉及到的“杭州和福建安溪”两个区域是全球最重要的茶叶生产和消费基地,其中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本篇课文以China is famous for tea(中国茶名天下)开头,呈现的是中国茶的现状、著名的产茶地、茶叶的生产过程以及中国茶遍世界,虽然教材中呈现的是一篇对话,但如果教师能深入其中进行探索,它既可以为学生文化品格的提升打开一扇窗,也可以增强教师个人的人文素养,从而在课堂上更好地诠释教材。
  笔者根据课文的背景知识让学生在课前通过搜索或者查阅有关书籍了解并学习茶文化,一是在课堂上能激活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二是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二、通过设置情境学习中国茶
  通过问题链设置课堂“脚手架”,Q1:“Where is it?Who are they? What are they doing? ”;Q2:What do you know about tea? How many kinds of tea do you know?;Q3:What kind of tea is it in my cup? Do your parents often drink tea and can you make a cup of tea for your parents?
  问题链描述:通过简单对话自然地引出主题,激活学生对于茶的背景知识。然后设置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的需求。在提问的同时,学生正好注意到讲台桌上放着教师的喝水杯,杯子里放着茶叶。教师就此进行进一步的发问,“What kind of tea is it in my cup?”学生一看颜色就答到,“red tea(红茶)”“Really”教师反问道,还没等说出答案时,就有学生立刻纠正,“No, no, no, it should be Black tea”。这样瞬间思维的设计,使得学习情境非常自然贴切。同时要求学生回家后做一个关于父母喝茶的调查,建议父母亲在下班回家后喝杯热茶,也要常常给父母沏杯茶。授课的同时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培养。
  三、通过语言学习任务感受中国茶
  1.任务一是通过表格让学生填茶叶是如何生产,引导学生关注被动语态,教师板书重点动词,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寻读带有被动语态的句子。二是基于学生理解茶的生长过程后,从整体把握段落,让学生想到用顺序词把上文的句子连成篇给朋友介绍。同时让学生回忆八年级上册八单元How to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中表示顺序的词first, second, next, finally。这样的设计既学习了语言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2.任务二是采访,通过小组合作来采访,“假如你的外国朋友即将到中国访问,如何给他介绍中国茶的生产呢?”通过小组合作,巩固语言知识,加深理解茶文化。
  在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下,语言能力可谓是核心素养的基础,是学生发展文化品格的依托。因此,对于文化品格的培养需要贯穿于語言学习的始终。这就要求教师需要将文化能力的培养于语言知识的学习相融合。任务二体现了整合资源,树立课程整体理念,增加学习资源。将八年级语言知识与本篇整合在一起,让学生自然衔接已学知识,既没有孤立地讲first, second, next等相关词汇的使用,也设置了外国朋友即将来访的情境,这样就将语言知识与文化传承有机地结合起来了。
  四、通过辩证思维推广中国茶
  在文章的最后教师给学生提问:Why do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drink Chinese tea?通过这一发问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中国茶,并提升学生思维。学生回答丰富多彩:有人说喝茶使人沁人心脾;有人说因为茶清静平和;有人说中国人自古以茶会友、客来敬茶;有人说到“茶艺、茶道”;更有的学生表达出:中国茶文化讲究和诚处世,以和为贵的精神内涵,与丝路精神一脉相承。
  学生的回答真的超乎教师的想象,所以只要我们教师善于利用课本素材,让学生通过文本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本节课教师最终的落脚点是帮助学生关注中国茶名天下的意义,引导学生关注本族文化的传播,从而探究文化内涵,汲取文化精华。
  学生要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活动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吸收文化精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操,从而树立自信、自尊、自强的品质,并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沟通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能力(梅德明、王蔷,2018)
  总之,文化品格素养的提升不仅需要文化知识的积累,还需要深入理解其内涵。愿我们充分利用教材这个载体,和学生一道共同提高我们的核心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梅德明、王蔷.《改什么?如何教?怎样考?》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8年.
  [2]陈红.“以教材为载体,培养学生师生文化品格”,《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8年第8期.
其他文献
【摘要】 自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伴随着国家新课程改革诞生起,我就一直承担着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这个角色。在这近二十年的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开发和活动指导的过程中,笔者慢慢地成长。从刚开始的懵懵懂懂,云里雾里,到后来的摸到门道,大胆实践,到现在的驾轻就熟,渐入佳境。在一线多年的摸爬,使笔者获得了一点点小心得,在此与大家分享,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点点小启发。   【关键词】 小学综合实践 主题活动   【中
期刊
【摘要】 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就像一块趣味性的“磁铁”,学生深深地被它吸引住了。有了它学生就有了自信,学生就会对知识提出问题,并试着寻找更多的资料去解决问题,这就是兴趣给学生的动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这种“动力”?就是说语文教学应如何“激趣”呢?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激趣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
期刊
【摘要】 素质教育改革下,要求初中历史教学要加强核心素养的培养,其中家国情怀作为历史学科素养中的重要部分,以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为中心,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基于此,本文就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 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家国情怀 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期刊
【摘要】 简便计算是运用各种运算定律和性质使计算更为简洁的一种特殊计算,它的本质也是以四则运算为基础的计算过程。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一知半解,从而导致简便计算缺少数理支撑,所以简便运算就成了四年级教学的一大难点,也是学生出错的“重灾区”。要攻克简便计算这个“堡垒”,可以尝试从以下方面入手:借助生活情境图,强化运算定律内涵的理解;借助生活情境图,降低学习运算定律的难度;借助生活情境图,体现解题策
期刊
【摘要】 美育是以培养学生感受、表现、鉴赏、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根据健美操教学的特点,在健美操教学过程中进行美育渗透,对激发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初中 教学特征 美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 学案教学已被老师广泛认同与使用,但在使用过程中,有些师生会被学案的固定流程与环节所固化,又因為学生的差异性,导致有些环节的参与度不高,思维度不够,笔者在实践中,采用留白学案,学案中的探究环节或者是练习题是不完整的,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就能牢牢抓住全体学生的思维与关注,实现教学的同步与高思维高效率。   【关键词】 留白学案 开放性思维 二次备课   【中图分类号】 G633.6
期刊
【摘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非常重要一项,加强基础教育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综合素质和能力,健全人格和情感,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科技史 开发 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4-108-02 
期刊
【摘要】 更有效的语文课堂,是很多语文老师的追求目标,这也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新目标。而诗歌教学又是教学中的难点。细读,是解决诗歌教学的方法之一。   【关键词】 高中语文 诗歌教学 诗歌阅读 新课程标准 语言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4-149-01  课程标准提出“
期刊
【摘要】 英语作业是课堂教学极为有用的辅助措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帮助教师检测学生学习情况。故此,笔者认为小学英语教师在布置英语作业时, 把作业设计成多元化的自主参与型作业,让学生快乐完成,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关键词】 课型 常规作业 探究性自主参与型作业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
期刊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在积极努力的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更新陈旧的教学观念。积极投入到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由于受到新高考制度的影响,高中语文的难度、深度、广度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这对高中语文的教学有了更高、更多的要求。在高中阶段,高中语文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得语文者得天下”这充分说明了高中语文在高中学习阶段举足轻重的地位。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