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强人4年买26份保险

来源 :投资与理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Pegatr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友被狠狠地“雷”了一下:买这么多保险是否纯属浪费?
  
  小华,1980年生人,帅哥一个。他本是一名很普通的期货从业者,但把自己2004年-2007年4年间投保26份保险的经历贴上论坛后,就被称为“保险强人”,并立刻引起很多人的关注。网友纷纷质疑:买这么多保险是否纯属浪费?
  小华为什么会买这么多份保险?他有哪些考虑?我们又可以从他的投保故事中学到什么呢?
  
  小华的投保故事
  
  2004年,小华开始从事期货投资交易,风险控制意识逐渐增强,也逐渐了解到保险具有分散风险、提供保障的功能。于是,2004年5月,小华投保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份商业保险——新华人寿锦绣年华养老保险,保额1万元,30年交费期,年交保费530元。
  之后,他便开始了“漫漫投保路”。在2004年到2007年这4年的时间里,他先后投保7家保险公司的13款产品,共计26份保险(见附表),周围的人都称他为“保险强人”。
  2007年,小华投保了合众人寿的幸福一生终身寿险。他发现合众人寿在合同生效日上做文章,采用英美法系国家民事合同生效日的习惯用法,对投保人发出的要约(投保书)进行生效日“往前追溯”。也就是说,保险公司无形中缩短了承担责任的时限,降低了其自身的赔付风险。
  小华就这个问题写出书面异议传真给合众人寿,但合众人寿保险公司只给了小华关于时效性问题的解释,却没有为他解决具体的问题。为了给大家提个醒,也为了分享这几年自己的投保经验,小华在论坛上公开了自己的投保经历。
  帖子一出,一片哗然。网友被小华的26份保单狠狠地“雷”了一下。“楼主是牛人!鉴定完毕!”这是比较普遍的评价。也有网友被小华的投保经历深深打动,表示很佩服他对保险的研究如此深入。
  当然,也有人提出了质疑,认为小华投保了这么多种保险,纯属浪费。而且,每份保险保额都很低,交通意外险也显得有些多余。
  对于来自网络的不同声音,小华很不以为然,他有一套自己的理论。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有哪些投保心得。
  
  防微杜渐 以小博大
  
  小华投保的26份保险中,保额都比较低,而且会重复投保一些同一家公司的同一款产品,这是为什么呢?
  “我认为,再好的东西也要一点一点的购买。例如米饭是好东西,但也只能一口一口吃,特别是中国的保险行业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有很多不诚信的、不完善的地方。”小华是通过少量投保来检测保险公司的诚信度。他与保险代理人长期合作,可以建立对对方的信任,从而保证了自身的利益。
  而且,他将每年8000多元的年交保费,分散在12个月中,每个月支出不足1000元,且每份保单在以后的续期交费时都享有60天的宽限期。小华说,这样有利于分散风险,体现“以小博大”的效果,同时也分散交费压力,分散投资的精髓便在于此。
  小华特别指出,在不断加保的过程中,还可以一边购买一边等待,等待市场上其他公司推出更具性价比的产品以及该公司推出改进版的产品。买保险本来就是一辈子长期购买的行为,需要不断进行动态调整,而不是一次冲动下的非理性购买行为。
  
  产品本身比保险公司更重要
  
  小华的这些保险产品,分属几家不同的保险公司,这是因为小华不是很重视保险公司,而是更注重保险产品本身。
  “在市场竞争环境下,相信唯有产品本身的条款、文字具有法律约束力,哪怕保险公司股东换了、撤销了,等等,保险都会有保障。”小华是这样考虑的。
  在他看来,了解产品本身的特点更重要。例如在选择两全保险和终身寿险时要加以区分。两全险与终身寿险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没有本质区别,对精算技术而言,终身寿险就是长一点的两全险而已。不过,对于投保人而言则有所区别,那就是,两全险还是比较注重生存金领取或称之为注重“投资收益”的。因此他建议,如果为了获得更好的养老保障,就选择终身寿险,彻底断了自己“投资收益”的想法。
  选择新华人寿和中德安联的分红险,是因为小华更喜欢这两家分红险保额分红的方式。保额分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通货膨胀而引起的理赔金“缩水”问题。
  另外,在小华所投保的保险公司当中,他认为中德安联的流程、保单最规范,到目前为止没有找到任何毛病。相反,在新华人寿、太平人寿、华泰人寿、合众人寿、人保寿险的投保流程、保单中都或多或少有些问题。比如,合众人寿、人保寿险都采用英美法系国家民事合同生效日的习惯,而非按国内保险公司承诺并收取首期保费日的当晚零时生效的做法。
其他文献
理财案例    最近一段时间,田女士非常苦闷。刚刚买房的她,不仅基本花光了多年的积蓄,还欠下银行80多万元债务。几十年的房贷,意味着这几十年期间工作不能中断,一旦由于意外、疾病,中断工作,中断了收入,对于自己的家庭来说,后果将是灾难性的。可是,谁又能保证几十年期间一切都稳定,不出任何意外呢?  田女士是一位中学英语教师,平均月收入4500元。平时田女士还利用假期为学生补习英语,每年补课费在1200
期刊
2010年上半年的股市,有点闷,但却不缺看点。  半年过去,市场千呼万唤的“风格转换”始终没有降临。银行、地产等大盘蓝筹股跌跌撞撞,步履蹒跚,偶尔的绽放,也大都是刹那式的脉冲表现。  但与此同时,一些你未曾预料的故事却正在徐徐上演:  ——承接去年余波,新能源股表现活跃,屡屡在关键时刻引领市场。沾上新能源汽车概念的安凯客车两个月内实现股价翻番,参与汽车充电站业务的奥特迅股价从开年的22.12元一直
期刊
挂钩气候变化基金、气候指数的理财产品虽然吸引人眼球,但收益却不怎么样。    近年来,“低碳”、“环保”已经成为流行词,进而产生了“低碳金融”和“低碳理财”的概念。在我国环保概念银行理财产品领域,中外资多家银行均有所涉及。这些产品的收益如何?  银行初涉“环保风”是在2007年。刚刚开始涉足环保概念的中资银行,显然对挂钩“碳交易”更感兴趣。中国银行个人金融部负责人表示,这类产品是与欧洲气候交易所二
期刊
网上基金超市折扣不同,最低可至4折,投资者“货比三家”可省不少钱。    随便通过一家银行网站,都可以在几百只基金中任意选择申购。为了抢夺客户资源,多家银行在“兵家必争之地”——网上基金超市掀起申购费率打折潮。  建行近日开展“建行网银巧理财,基金申购享7折”的大型营销活动。期间通过建行网上银行申购指定开放式基金产品,申购费率在原费率基础上享有7折优惠。参加此次营销的有建信、南方、广发、泰达荷银等
期刊
倘若有人攻克癌症、艾滋病、遗传病难题,那么生产这种产品的公司可以卖多少钱?  创下A股之最的海普瑞,只是众多生物制药新贵中的普通一员,也许,今后还会涌现出许许多多的“海普瑞”。  比尔盖茨预言:下一个首富可能是从事生物技术的投资者。  盯紧“技术壁垒”、“疫苗龙头”和“潜在黑马”,三大投资主线帮你寻找最牛公司。    2010年5月6日,对中国的生物制药行业来说,是历史性的一天。  这一天,生物制
期刊
新材料几乎渗透到了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被称为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奠基石。国家“十二五”规划为新材料行业发展确定了5大方向,而新材料的细分应用行业达到12个以上,涉及上市公司近百家。  高性能结构材料应用最广泛、新型环保材料备受关注、稀有金属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循着这3大主线,你也许能在庞大的新材料领域,找到最有现实性的投资机会。    新兴产业的奠基石    从我们穿的衣服、用的餐具、乘坐的交
期刊
购物刷手机正在成为一种时尚,“移动交行”的手机取款业务也在通过大规模广告宣传推广市场,这都是信息网络技术在生活中具体应用的典型。  信息化渗透到国民经济的每一个角落,信息网络成为新兴产业中的佼佼者。目前尽管对信息网络产业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但其内涵子行业丰富,产业链延伸较长,正在形成一个名副其实的 “大信息产业”。    大信息产业崛起    信息网络产业在逐步企稳的市场中熠熠生辉,三网合并、物联
期刊
去年“五一”节后,一位朋友在北京西四环外一处号称别墅的社区里买了一套平层公寓,200多平米,带公共花园,算花园洋房吧。当时总价470万元,挺贵的了。可现在,房产中介天天追着他问1000万元卖不卖。他打电话问我,我一算吓一跳,把首付按揭等全算进去,一年时间不到,投资回报率竟然超过300%!我说,这已经超出我的常识了,要是我,立即卖!  当然,我也告诉他,在房产投资上,我的常识屡屡出错。2005年初,
期刊
在最近一年多的中国股市,“消费”是最有号召力的概念。因为谁都明白,中国经济高速增长30年后,在投资、出口与消费这“三驾马车”中,过度依赖投资的粗放型经济增长已经难以为继,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拉动也已接近饱和,内需消费则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意义。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关键任务就是“从消费结构入手,强劲拉动内需”。  同时,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达到3200美元是消费升级的临界点,我国人均GDP在
期刊
上世纪末,互联网是全球最激动人心的商业亮点,但转眼间成为虚幻的泡沫;房地产紧随其后崛起,却又步其后尘,“10年黄金”后步入冬天。如今,新能源临危受命,担负起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未来希望”。  我国紧跟世界步伐,密集推出鼓励政策,大力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其中,新能源汽车战略正在紧锣密鼓的实施,电动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产业链会出现爆发式的增长。而在清洁能源领域,核电、风电及光伏电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将逐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