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质教育隐性课程研究

来源 :职业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dx200901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阐述了隐性课程的概念,在对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质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在高职院校开发隐性课程,培养学生信息素质的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信息素质;隐性课程;信息环境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1)12-0031-02
  
  隐性课程的概念
  隐性课程是与显性课程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对学校课程的拓展与延伸。隐性课程有时也被称为潜在课程或非正式课程,对它的研究不仅已成为课程理论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而且在教育实践中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关于隐性课程的定义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其中影响较大的观点有如下几种:(1)隐性课程被称为“‘非学术性教学成果’、教学的‘副产品’或‘剩余物’以及‘未研究过的课程’”,“隐形课程可以被认为是一组不知结果的实践活动”。(2)隐性课程是“课内外间接的、内隐的,通过受教育者无意识的、非特定心理反应发生作用的教育影响因素”。(3)隐蔽课程是“广义的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显在课程’相对”。
  隐性课程不同于一般的传统课程,它并不见于教学计划,也不与具体的学科相联系,且非直接由教师讲授,而是通过学校文化的其他部分所习得的内容。同时,我们也很清楚,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共处于课程体系之中。
  学生信息素质调查
  学生信息素质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的信息素质处于较低水平,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信息意识淡薄,对信息的关心程度不高,主动获取和利用信息的意识不强。(2)信息知识掌握不够全面、牢固,对信息的系统基本理论知识了解不够,尤其关于“文献检索”方面的知识拥有量严重不足。(3)信息的查寻获取能力和对己有信息的组织加工、分析与管理能力不强,尤其是提炼和吸取符合自身需要信息的能力非常薄弱,缺乏熟练的信息检索尤其是文献检索技能。
  主要原因分析 (1)学生在信息使用和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缺乏引导和支持。在访谈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在信息使用和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较多,尤其是在数字化学习资源利用方面需要得到有力的指导和培训。学生上网缺乏教师和图书馆信息人员的正确引导,盲目性较大,容易产生信息迷航问题。(2)信息素质培养与专业课程的整合度不够。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味地讲解专业知识,而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忽略了对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学生遇到问题只能请求教师帮助。在毕业设计的时候,不少学生还不知道如何获取需要的资料,更多的学生对搜索到的资料不做任何修改便直接使用。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关键是要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更好地达到课程学习的目标。应用日益广泛的信息化课程整合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但仔细分析可以发现,当前的课程整合仍存在整合层次低、开发效率不高、整合与应用脱节等问题。
  信息素质隐性课程的实践
  开发专业教学整合类隐性课程 我院专业教师多数均有一定的信息能力及课件开发经验,在良好的基础之上,结合Web Quest教学设计的培训,通过此类学科教学模式的开展,可使信息技术更好地融入教与学的整个过程,达到最佳的隐性教育功能。Web Quest(网络探究)课程是一种以探究为取向的学习活动,学习者使用的多数信息来源于万维网(Web),也可采用视频录像等学习资源。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相对于收集信息而言,Web Quest关注的重点是信息的使用,用来支持学生在分析、综合和评价级别上的思考。制作Web Quest时,由于专业课教师的时间和能力有限,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利用已有模板进行创作,提高开发效率,或者由专业教师提供内容,课件等资源的整体开发由信息中心完成。Web Quest各环节的教学活动均对信息技术有所涉及,不仅其本身以网页形式存在,而且绝大多数的Web Quest均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利用网络进行浏览与下载,并对收集到的信息作进一步加工处理或重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技能得到了锻炼,情感得到了熏陶,有利于学生掌握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发展学生的信息个性,提高信息素质。
  整合校园环境,开发隐性课程 校园环境最突出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数字化校园网。计算机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的产物构成了现代信息技术的主体,并迅速蔓延于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校园网也因此成为高等院校校园文化的一种独特成分。每一种文化从表现形式上都可分为显形和隐形两种类型,而被我们称之为隐形的文化就是我们所说的隐性课程。因此,由校园网信息化教学和管理环境所构成的校园网络文化,也是一种重要的信息技术隐性课程。一般的高校校园网上都可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便利的交流平台,学生可以利用其进行个性化自主学习及专题讨论。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会大量使用到信息检索、整理加工等操作,这可以熟练他们的信息技能,而良好的、相互尊重的网络交流环境则有利于培养个体的信息伦理道德与社会责任感。可以利用数字化校园网进行多种活动,使得广大师生都加入到网络文化创建中;部分网络资源的建设和维护也可以在信息中心的指导下让学生参与进来,通过这些活动综合性地应用信息技术,引导正确的网络文化,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
  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社会活动开发信息素质隐性课程 社会环境对人的教化功能不亚于学校的正规教育,学校有组织、有目的地把课堂搬入社会已经成为当今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亮点。学生在参与众多社会活动的过程中,可以体验信息情感,应用信息工具,潜移默化地接受信息素质教育。如参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参加企业或科协举办的各种夏令营,参观信息产业中影响较大的企业,邀请信息专家来校开讲座等,都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学生素质能力的提高。
  开展各种竞赛,创造更多的锻炼机会 我院与各分院每年都会开展各种比赛,如分院进行的技能素质大赛,采取教师布置知识点,学生课后查阅各种资料及集中比赛的方式,对学生信息素质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应鼓励有条件的专业课教师开展研究性学习,项目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凡参加过研究性学习的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时对信息获取与感知的能力明显强于其他学生。从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经历来看,隐性课程的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大赛不仅给了那些能力强的学生展现自己的机会,使他们在得到肯定的同时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动力,而且也为其他学生提供了鉴赏的机会和学习的榜样。
  组织跨学科信息化协同教学 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发现,专业课教师的信息能力是制约课程整合向更深层次发展的主要因素,尤其在文科类学科中更为明显,而只有开展不同学科深层次的整合,才能带给学生更多的体验与实践信息技术的机会。项目组下一个阶段的任务是,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引入信息化协同教学模式,以解决隐性课程整合效果的问题。
  本文通过调查找到了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利用隐性课程培养学生信息素质的几种实践途径。由于信息素质教育是一个博大的研究课题,我们对许多问题尚未能详细涉及和全面深入地展开研究。在以下两个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探入研究:(1)信息素质与专业学科课程整合的问题。目前信息素质与学科课程相整合的教育资源还非常匮乏,需要信息技术专家与学科教师协作开发大量的整合教育资源。(2)信息素质教育内容体系的构建。如何在准确、完整地把握信息素质内涵的基础上,严谨周密地建立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体系,尤其是制定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发展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然后在此基础上开发相应的隐性课程,还需要继续加以研究。
  参考文献:
  [1]原娟娟.高师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4.
  [2]张意柳.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缺失与对策[J].现代情报,2006,(5).
  [3]陈维维,李艺.信息素养的内涵、层次及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2002,(11).
  [4]孙杰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1-12.
  [5]黄甫全.试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2,(7):24.
  作者简介:
  丁秀峰,男,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工程师,研究方向为IP技术与承载网。
  汤昕怡,女,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数据网与IP技术。
  胡峰,男,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数据网与IP技术。
  王文轩,女,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数据网与IP技术。
  才岩峰,男,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工程师,研究方向为IP技术与承载网。
其他文献
制定好《教学标准》,使教师教有目标,学生学有方向,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制定《教学标准》有利于促进教学过程各环节配套改革,消除任课教师考前出复习提纲或指定复习重点等弊端;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克服学习的片面性;有利于使教学工作趋向标准化和科学化,能客观的检查和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正> 近几十年来,生物钟方面的理论与应用已深入运动训练领域。当前,人体多日性生物节律的研究存在着两种相互对立的理论——“固定周期论”和“非固定周期论”。“固定周期论”把人的体力、情绪和智力三种循环的固定周期的始点定为出生日。因此,又把它称做“出生日生物节奏”理论。这种理论在世界风行了几十年而不衰。十年前传入我国。在工业生产、交通运输部门占领了一定的市场。特别是在体育运动队影响更大,用来指导运动训练和安排比赛。许多科技杂志,一方面刊登支持和介绍这种理论的文章,同时也不断有否定这一理论的文章出
大规模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转发中主要存在节点负载不均衡,容易导致"热区"中节点过早死亡,从而大大降低传感器网络生存时间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新的路由协议ECFP,
本文追踪分析了我国四名优秀链球运动员的技术特点,认为我国链球运动员要提高成绩,应做到:①合理分配每圈双、单支撑阶段链球运行角度,逐圈在双支撑阶段递减,单支撑阶段递增;②在每圈的旋转中尽力加大双支撑阶段,使球获得较大的加速过程,提高整个转速;③加大后阶段用力幅度。
<正> 当前,世界正处在由新技术革命引起的科学技术、经济建设、文化思想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一个以信息为主导的新技术浪潮,正猛烈地冲击着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对我们社会和生产方式的方方面面,产生深远的影响。信息资源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一种财富,一种商品,是举界公认的“直接影响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与物质、能源并列的三大支柱”之一。作为科技情报信息资料的高校学报,是接受信息资料和传递信息资料的有效载体,其编辑的使命就是在瞬息万变的信息资料中,以其独特敏锐的洞察力,收集、筛选、变换、贮存信息资料,并从
摘要: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置和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实施是“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的集中体现。本文对“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在《工业生产自动化技术应用》课程学习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其应用特色及实施效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教学做一体化;工作过程;行动导向;工业生产自动化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1)08-0077-02    “教学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每个传感器节点能量存储、计算能力和带宽资源通常是有限的。直接将各个节点的采样信号模拟值(或较多的量化比特)传输到融合中心进行集中处理,将消耗较大
无线通信中的非视距误差是影响传统定位算法精度的主要因素。因此本文针对存在锚节点与移动节点的无线传感网络,提出了一种利用拉格朗日乘子法改进的约束最小二乘定位算法。
高山缺氧不仅不能使人体有氧工作能力提高,反而在引起Hb大量上升的同时,引起最大吸氧量的明显下降。自1978年人类不携带氧登上8848M的珠穆朗玛峰之后,近几年对高山生理又进行了较广泛的研究,发现高山缺氧可导致线粒体遭到破坏,使有关酶的活性下降。从而揭开了高山缺氧引起最大吸氧量下降之谜。本文主要综述了上述两方面的有关研究内容。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传感器节点间不平衡的能耗会产生能量空洞问题,而汇聚节点的重定位可以有效地平衡能耗,提高网络寿命。与单汇聚节点相比多汇聚节点具有减小多跳传输能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