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现实意义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versky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化是一个民族历经发展沉淀下来的精华,其文化根基决定着该民族的价值导向。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就必须借助中国文化蕴含的创造力和凝聚力,充分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使其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关键词:文化力量 中华民族 文化复兴 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F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1-0095-01
  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史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不曾中断而延续至今的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对中华文化的初始印象,其本身却蕴含着更深层次的文化理念,彰显着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品格、崇高的价值追求、生生不息的创造力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时至今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依然要借助中华文化发挥的强大精神力量来实现。
  一、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内涵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因而形成了以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为主体,以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体系。华夏文化,亦称中华传统文化,是指以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为基础不断演化、发展形成的我国特有文化,在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互鉴中,逐渐形成了以儒家文化为核心,融合佛教、道教等多种思想文化在内的体系。这一文化体系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
  中华文化光辉灿烂,延绵数千年,必有其精神支柱。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沉淀下来的精华,中国2000多年前的老子、孔子、墨子等伟大思想家们,用他们不竭的智慧实现了中华文化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他们在探究天文、地理的同时,也在探索着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种基本关系的真谛,形成了一套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支柱。其中一些如“忠孝守信、礼义廉耻、与人为善、天人合一、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等文化理念,至今已深深融入到中国人的生活里,甚至浸润到中国人的血脉里。
  二、中华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中国文化是各民族在中国大地上历经非凡的奋斗共同创造的精神家园,生生不息。这个共有精神家园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共同生活、共同奋斗和共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归属感,是对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根本利益和共同责任的担当,是对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的信念。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中国文化遗传下来的优质基因,蕴含着普遍的生存智慧,显示出它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作为中国人的精神滋养和价值追求,无可替代,它早已成为几千年来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精神纽带。
  文化是一种价值导向。值得自豪的是,因为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塑造了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使中华民族在历经千难万险之后依然屹立于东方,并逐渐成为有影响力的国家,文化是推进社会不断前进的重要力量。
  从人类的发展史来看,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发展是脱离不了文化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实现,必然要依靠亿万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在为实现中国梦的奋斗进程中,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树立起价值观取向的标杆。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中国文化所塑造的文化精神,把我国各民族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形成历史前进的合力。
  三、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现实意义
  中国人独特而伟大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对于中国人来说,这是文化认同,更是我们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我们应根据时代的需要,不断丰富“中国精神”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流淌于中国人心灵的一种追求和品格,彰显中国人的涵养和气度,境界和胸怀,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底色。当今多元的世界,只有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实现孔子的“和而不同”,才能建立和谐共存的世界。
  今天,中国的发展速度让世界惊叹。在国际社会交往上,中华民族文化所蕴含的“和”的精神内涵,在解决国际争端和国际矛盾方面,越来越突显出它的现实意义,使更多人从非政治的角度全面了解中国。我们相信,中国“和”文化的精神对世界的影响必将延伸无限,中国文化一定会重新焕发出“近者悦,远者来”的魅力和吸引力。儒家文化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名言就赫然镌刻在联合国大厅里。在当今机遇与挑战共存的多元化时代,将传统的文化资源转化成中国现实的软实力,借助全球化时代的到来,逐渐扩展中国文化的对外影响,向世界传递中国的文化理念和文明形式,提升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更深远的影响力,为建设“和谐世界”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岱年,方可力.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重要读本(2016年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6.
  责任编辑:孙瑶
其他文献
细辛脑注射液为国内人工合成的唯一一种抗炎性中药单体制剂,其纯度高,毒副作用小,安全范围大,具有抗炎、解痉、平喘、祛痰等多种功效.我院儿科门诊一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静脉滴
[摘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化学实验在化学学科的素质教育中有其不可代替的独特的作用。该文从思维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以及跨学科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发散思维的培养等方面,阐述了化学实验设计对创新能力的培养的作用。   [关键词]创新能力 创新精神 化学实验 教学方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科学实验,是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的有力手
社区矫正制度在我国是一项新生制度,但目前各项法律机制不健全,作为法律监督者地位的检察机关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认为,检察机关通过合理行使检察监督权来实现检察监督权的独有
摘要:“愤怒的青年”婚姻模式多为“富家女爱穷小子”,这类婚姻往往成为阶级斗争的战场。斗争的一方是出身低微的男青年,他们希望凭借婚姻进入中上层社会,但又对妻子所代表的中上层社会满怀敌意。斗争的另一方是受虐的女青年,她们成为“愤怒的男青年”阶级提升的工具、阶级斗争的替罪羊。这些女性之所以选择这种婚姻,承受其带来的痛苦,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其阶级愧疚感。  关键词:愤怒的青年 婚姻 女性受虐 阶级愧疚感
光阴似箭,在企业新闻宣传报道工作岗位上干了20年.年老是财富,没作为就是包袱.虽然自己还有5年就要退休了,但绝不做企业的包袱,要成为一名有作为的员工.rn把自己多年的工作经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因此,我们教师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新修订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唐律》中规定的“赃罪”是牵涉所有财产侵犯和非法经济往来的一类犯罪是《律疏》中规定的最为系统的刑事制度之一。研究《唐律》中的“赃罪”首先要明确“计赃为罪”和“不
摘要:红军长征途经川西,在萝卜寨进行了土地改革,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虽然历时不到两个月,且红军走后被国民党政权反扑,但给萝卜寨留下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红军 长征 萝卜寨 土地改革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1-0090-02  1935年,红军长征经过汶川,到达了雁门乡的羌寨——萝卜寨,曾在该寨进行了土地革命,建立过一个多月苏维埃政权。虽然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教师的情感问题还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探讨了教师情感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形成。  [关键词]数学教学 教师情感 作用 形成    一、教师情感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教师的情感影响着课堂气氛。课堂气氛是通过师生间相互作用和同学间的相互影响而表现出来的一种群体心理状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优化课堂气氛的重要条件之
刑法规范中的模糊性和明确性历来是法律界的重要研究课题,两者的平衡、和谐也是立法人员一直的追求。本文主要从发展历程、概念以及各自存在理由方面出发,对刑法规范中的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