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结合的生态学实验教学体系构建

来源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668275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学实验是生态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纽带,但易受到时间、空间、设备等限制,生态学实体实验的开设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创新和科研实践能力,以氮素循环实验为例,运用虚拟仿真技术,将虚拟仿真实验与实体实验相结合,构建基于虚实结合的生态学实验教学体系。该教学体系基于以虚补实、以虚促实、虚实结合的实验教学理念和思路,从实验方案构建、教学方式、考核指标及体系特色等方向进行阐述。实践表明,该教学体系拓展了实验的时间和空间,丰富了实验教学资源,可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解决
其他文献
工程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成员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成为评价全国高校工科专业水平的新标准。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出发,结合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无损检测方向人才培养目标,分析了无损检测工艺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明确该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和指标点,针对该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综合评价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以超声相控阵检测实验项目为拓展训练案例,进行该实验课程实践。结果表明,该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学生能够运用超声检测专业知识设计、分析和
基于混凝土材料学的基本原理,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为依托,制作一种超耐氯盐腐蚀的混凝土。根据法拉第定律设计了一套钢筋混凝土腐蚀快速测试系统。该实验设计过程不但巩固和拓展了学生的理论知识体系,训练了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科学思维,还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另外,利用OBE教育教学理念对试验设计过程进行动态管理,确保项目顺利执行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科研素质。
建立一个可执行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以生命科学类的基础实验课程生物化学实验为例,在简要梳理近10年来教研教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操作性强、注重形成性评价的生命科学类实验课程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4个核心环节,分别是:实验课程重要性的认识以及系统性的实验内容;全班共同完成根据正交设计所设定的实验条件组合,体现“兵团作战”模式,通过中期总结和详细的过程监控对学生进行考评、各实验组以PPT形式汇报;规范实验报告格式以及及时批改并反馈信息;进行实验或模拟实验以考查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连同过程考核共同构成对学
针对船舶航行性能实验教学开展与实海域船舶性能测试存在差异的问题,研制了适用于实验教学的小型断轴式自航仪,同时把实海域船舶航行性能测试这一科研案例,融入教学实验,为学生讲授在真实的海洋环境中,如何有效地利用测试仪器获得船舶的航行性能数据。该研究结合传统船舶快速性实验教学,探索出一种综合型实验教学模式,使传统的船舶性能实验教学更贴合于真实的实海域船舶性能测试。
结合交通安全心理学实验平台,采用驾驶适应性检测设备和计算机化认知心理测试,在实验教学设计中利用心理学研究范式和心理统计学方法,引导学生独立开展对驾驶人基本认知能力
智能汽车是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的新兴产业,其产业快速发展和人才匮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智能汽车新工科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亟须建立。以吉林大学首门智能汽车专业课程汽车智能化技术为载体,探索了新工科背景下智能汽车专业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出了以培养智能汽车领域创新型人才为中心,以培养德才兼备的智能汽车新工科人才应具备的硬实力和软技能为两翼,数字仿真、硬件在环及实车实践三教学平台的“一心两翼三平台”智能汽车新工科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自主建立了数字仿真、硬件在环和实车实践教学平台,探索了“2+1+1”人才培
军事职业教育互联网服务平台为军事院校教育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研究创造了条件,以“干扰原理仿真实验”为教学案例,选择随机编为两组的同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调整教师角色为个性化学习支持服务提供者和引导者,借助在线学习资源进行MOOC背景下的教学过程重构实践,引入全时学习的“反馈——纠正”机制,有针对性进行翻转课堂教学程序设计,并与传统课堂进行同条件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对照组学生成绩呈正态曲线分布,实验组学生成绩呈偏态曲线分布,新模式能够使更多的学生达到较优的教学目标。
中美关系新形势下高等教育交流面临新的挑战,激发中美大学师生双向交流活力,谋求共赢发展,促进中美关系稳定,是中美大学交流的重要内容。美国州立大学与我国省属高校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等方面有诸多相似性,中美省州大学的交流合作在我国省属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提高教育竞争力等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江苏省立足地方经济发展对高质量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以中美高校学分互认联合培养项目为契机,搭建中美省州教育交流平台,通过实施中美师生双向流动、学者科研合作、产教融合等策略,探索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路径,并推动中美人
为了提升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实验室建设管理水平,将组织冗余理论应用于实验室建设管理。提出了基于组织冗余三环理论的高校实验室建设管理新方法,对高校实验室资源进行了冗余分类。提出了基于组织冗余理论的联合型和依托型实验室建设路线,验证了该理论在实验室建设管理过程中的可行性。为高校实验室建设管理主动依据外部环境而发起战略变革提供了充足的决策空间。
大型仪器教学是研究生在进行科学研究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学习科目。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学院大型仪器平台通过将培养科研素质融入研究生大型仪器实验教学,推动传统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实践表明,研究生科研素质培养的引入,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的相对枯燥、机械与被动,有助于学生增强科研意识、重视科研方法、养成科研精神,大型仪器教学已成为研究生积极主动、严谨规范、执着博学、富有创新性的科研素质培养的环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