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丘背后的扎格斯台

来源 :中国国家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zhongshan_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藏在沙地深处的扎格斯台,用种种迷途和歧路,带给我们一次别样的旅程。
  
  永远在30里外
  扎格斯台就在那里,就在北京以北、内蒙古正蓝旗境内。它只是浑善达克沙地中的一个普通湖泊,小到地图上都没有标出,但它却像一个梦幻之地,用种种歧途和错路,带给我们一段难忘的美好回忆。
   “扎格斯台?”身穿蓝色长袍、腰系红色腰带、头缠花格围巾、面色健康红润的蒙族大妈疑惑地望着我们。她的汉语不太流畅,好在“扎格斯台”是一个蒙语音译的地名,我与同伴连说带比画,她才终于明白了我们这两个外乡人在问路,是要去那个叫“扎格斯台”的湖。
  “哦,那边,那边!”大妈随手指了一个方向,我们顺着她的手指望去,夕阳正在缓缓地坠下,不论是高处的沙丘,还是低处小路边的一丛丛柽柳,都被染上了一层暖色。
  “不远,不远!还有30里!”大妈笑着说,她的眼睛是典型的蒙族人样式,细而长,与城里人相比,她的眼球更加黑白分明。
  “30里?”我与同伴对视苦笑,这个答案,今天已经听过四五遍了。我们开着吉普车,在沙地里转悠了足足五六个小时,每次问路,人们都是笃定地指着某一个方向说,不远,往那边,还有30里。
  我们加大油门,冲上一个沙丘的坡顶,前方是漫漫无尽的沙丘,圆润的黄色曲线一直画到天边。在曲线的凹处,露出一点绿叶或一丛灰黄的枝条,说明那里可能藏着水源。放眼望去,却始终没有扎格斯台的线索,虽然它一定就隐在某个沙丘的后面。
  
  传说中的天鹅湖
  寻找扎格斯台完全是在计划外。我与同伴本打算开车到内蒙古草原观鸟,时值“十一”,正是候鸟迁徙的季节。春、秋两季,鸟儿们南北迁徙,它们每年都走固定的路线,犹如飞机的航线。内蒙古大草原是亚洲候鸟迁徙通道上的一个重要中转站,迁徙季时,南来或北往的鸟群,会在草原的湖泊中短暂停留、修整一段时间,补充体力后再继续旅程。
  我们路过正蓝旗的桑根达莱镇时,一位餐馆老板说,在镇外30里的扎格斯台湖,水鸟众多,而且有一对大天鹅常年驻守,与当地人结下深厚感情。听到有鸟,我们立刻来了兴趣,而且天鹅本是迁徙的鸟,我与同伴傻乎乎地憧憬,能留住天鹅的湖一定有什么非凡之处,于是调转车头,离开国道,一头扎进浑善达克沙地里。
  浑善达克沙地就在候鸟迁徙通道的边缘,沙地人迹不多,却有无数泉眼形成的湖泊,是候鸟们理想的行宫。这里的沙子格外细腻,远不像西部地区的沙漠那样粗砺;沙丘也不高,迎风的坡面,有些地方光洁得像少女的脸庞,有些地方却有风吹出来的精美波纹。
  道路在沙丘间蜿蜒,“沙地”与“沙漠”毕竟不同,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样貌却差别巨大。路两边一丛丛的杂草和低矮的灌木还残存着绿叶;柽柳的枝条是红色的,配上绿叶,显得格外鲜亮。
  有时候,路一转,前方赫然出现一眼泉水,湛蓝湛蓝地映着天,湖边还有一圈嫩绿的草;又或者,一只狍子慌张地从沙丘顶跑掉,屁股上的白毛一跳一跳的,三两下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最从容的还是带着幼雏的毛腿沙鸡,见到汽车也不怎么躲,大鸟叽叽咕咕地招呼着,一群半大的可爱毛球乱哄哄地跟在后面。
  汽车后面扬起一阵烟尘,出镇子没多远就没有柏油路了。在这里,我们深刻体会到什么叫“走得多了也就有了路”。地上所谓的路,只是沙丘间的车辙印而已,更不要提任何路标了。遇到岔路,我们总要像猎人般仔细研究一番,看看哪边是“大路”,但每每会发现,路的尽头竟是一户蒙古牧民的家。
  牧民们总是很热情地邀请我们进屋喝茶,而他们的狗则愤怒地追着我们的车,试图咬穿轮胎。在天黑之前、跑了200多公里路之后,我们放弃寻找永远在30里外的“扎格斯台”,回到镇里。
  
  枯枝与土堆的风景
  桑根达莱小镇毫无特色,207国道从中穿过,从房屋间的缝隙望过去,就能看到后面荒凉的山坡。自驾车去内蒙古大草原游玩已经有很多次了,每次经过这个小镇,我们几乎都不停留,这次还是开车饿了,才临时停车吃饭,进而知道扎格斯台的。谁能想到,在荒凉山坡的后面,竟藏着许多美景。
  现在回想,寻找扎格斯台就像唐僧取经,西天固然好,但真正有趣的,却是取经路上与妖魔鬼怪斗智斗勇的故事。扎格斯台,无论那里是否真有天鹅长驻,甚至是否能找到它都不太重要了。迷路有迷路的风景,歧途有歧途的情趣,我们在寻找过程中领略的东西,竟然比任何一次计划周详的旅程都丰富。
  虽然走了一天的“错路”,但是我和同伴丝毫没有气馁的感觉,而是忙着查看照片,回味这一天的见闻。我拍得最多的是榆树,沙丘之间,也有几片土地,地上薄薄一层小草,榆树稀稀疏疏地长在地上。
  榆树叶子已经落没了,光顺的枝条向空中延展,画出变换无穷的线条。这些线条有着惊人的生命力和美感,每一株榆树仿佛都在讲述着一个故事。我能读出榆树的表情,比如有一片树林,根本就是某次欧洲宫廷的晚宴:一株榆树的枝条只是略略舒展,它是一位青涩的少女,初入社交,含着羞色;一株榆树年轻茁壮,枝条优雅地从主干展开,张弛有节,是一位貌美的贵妇;也有一些放荡不羁的,树干倾斜,枝条横逸,就是不循章法和礼仪的浪荡子;旁边则是被吓坏的老妇人,树干胖墩墩的,几乎歪倒在地,可能是要晕厥了吧!
  同伴嘲笑我的联想力过于丰富,我则指出他也未见得高明,30多岁的大男人,横竖拍了很多鼹鼠窝。鼹鼠的洞在地面上连成长长的一串,每隔1米左右,地面就冒出一个小小的土堆,小土堆一直延伸到百米远。他说这种场景跟儿时看过的动画片《鼹鼠的故事》里一模一样。
  当地人管鼹鼠叫“地猪猪”。据说,地猪猪总是在夜里活动,它们在地下挖草根、昆虫吃,每隔1米就挖开地面透透气,然后再埋头打地道,一夜之间,就能挖出几百米,留下一长串小土堆。这些照片,在外人看来实在不算得“风景”,只是枯树枝和小土堆而已,却让我们两个人开心了一个晚上。我们对当天的“迷路”深存感激。
  
  沙丘间的鸟镇
  当我们真正站到扎格斯台湖水边时,心中反而没有太多感想,也谈不上有多失望,它只是一个普通的小湖而已。扎格斯台湖面积不大,绕湖一周有十几公里,站在一侧,遥遥地能看到对岸。水是偏深的灰蓝色,与远处的黄沙和近岸的黑泥颇为相宜,除了湖边几百米外守湖人家的小屋,没有其他人工痕迹,而就在湖边,有不少水鸟起起落落。
  我们是次日在向导的带领下找到这里的。即便是向导,中途也迷过几次路,因为阴天看不到太阳,不过他总是能从沙丘形状的细小差别或者榆树枝条的弯曲角度确定出方位,顺利地把我们带到湖边。
  正在迁徙季节,湖中有好几对洁白的大天鹅,它们优美地漂浮在水面上,弯曲着脖子,偶尔扭头梳理一下翅膀上的羽毛。根本没有可能把“本地天鹅”和“外来天鹅”区分开,谁知道哪一对是一直驻守在这里的?我们和同伴互嘲了一会儿,还是决定去周围的沙地里转转:这次没有特别的目的,只是想看看那些沙丘背后有什么。
  大部分沙丘后面,只是另一个沙丘,但是有时到达高坡顶端后,呈现在眼前的却是一片美丽的树林或者一个蓝色的水塘。
  有一个小水塘格外热闹,叽叽喳喳地生活着一大群鸟。水塘中间长了一片芦苇,深秋季节,芦苇已经变得金黄。我拿着望远镜,在半个小时里,至少数出30多种不同的鸟儿。暗自猜想这片池塘,也如桑根达莱一样,是鸟国的一个镇子吧!
  以偷窥狂的姿态观察鸟类私生活,其实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在这片芦苇中,住着一对捕食小型雀鸟的猛禽,它们夫妻两个轮流捕猎,看样子是有需要抚养的幼雏。而就在它们不远的地方,就在同一个水塘里,住着一些小巧的涉禽,它们勤劳地在水边来回啄地,寻找泥里的草籽或者贝壳。
  捕食者和被捕食者,可以生活得这么近,让我颇感意外。不知道是猛禽“兔子不吃窝边草”,还是小鸟实在无奈。沙地里的水源毕竟有限,找一个有芦苇栖身的水塘并不容易。
  意外的句号
  我们的扎格斯台之旅有个意外的句号。在“鸟镇”没停留多久,冷风就越吹越猛,浓云像浸满水的厚棉被一样盖下来,野鸭从远处飞回,它们扑拉扑拉地扇动翅膀,吃饱了的身体显得更加肥胖,飞行也有些吃力。还不到下午5点,天就黑了,空中酝酿着一次大爆发。
  我们以最快的速度跑回守湖人的家,门还没关紧,雨点就迫不及待地洒落下来,继而飘起雪花。我呆望着窗外,这是方圆几里中唯一的建筑,外面除了黑还是黑,只有窗前的雪片是白的。扎格斯台这么果断地向我们关闭大门,是责怪我们窥到它的秘密吗?风雪太大,当晚我们不得不借宿在守湖人的柴房里。
  “胡地八月即飞月”,果然不假。第二天,四周的沙丘已经变成银白的世界。因为准备不足,我们的柴油吉普车油箱冻结,好容易解冻之后,又去帮忙救援一辆陷入湿地的当地车辆。忙忙碌碌中,居然没有再得机会看一眼扎格斯台。
  回京以后,我在地图上找了许久,也没有找到这个地名,再查看卫星照片,浑善达克沙地里有很多小湖,也不知扎格斯台是其中哪个。后来同伴开车带人去了几次,他说湖边要修一些旅游设施,路标也立起来了。我只是暗笑,路标其实是扎格斯台的最大掩护,没有迷路,也就没有开上沙丘顶端,那一瞬间的期待心情了。
其他文献
库车独特的景色里,时间在一处地标与另一处地标之间延伸开来;石窟、古迹迅速把空间切换到数千年前,时间线和空间线在这里构成了惬意无比的穿行体验。在这里,我享受到一种别样的愉悦,这种感觉一路随行,直抵终点。  库车,古称龟兹,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位于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沿、古丝绸路上繁华的交通要道,曾经的声名赫赫,如今隐没于一段段残垣断壁。在前往的途中,我脑海里曾无数次勾勒着这里的风景和民俗,但在临近时,
牛肉羹  推荐庄府巷的东兴牛肉店,此店的牛排尤佳;和咸饭一起吃,味道更佳。  猪血汤  推荐美食街国仔美食店。把干涩、无味的猪血做得光滑、富有弹性,还十分可口,绝对是一绝。  炒田螺  西街的炒田螺名声在外,推荐西街西侧一带的店面。  小笼包  侨光电影院门口的阿芳小笼包,是本地人愿意穿越整个城市前来品尝的美食。  洪濑鸡爪  全城随处可见,但数美食街的贻庆鸡爪名头最响;这条街上的洪濑酸菜面也被众
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热闹非凡的Piazza街角,安静地伫立着一栋简洁雅致的三层建筑,沉重的木质旋转门关住了历史和繁丽,在外面绝对看不出来,可一旦你费力推开那扇门,许多的惊喜和故事便会噼里啪啦地掉出来。Taitu,在埃塞俄比亚语里的意思是美丽、自由和色彩,这也正是我推开酒店大门时的感受。  当年,随着埃塞俄比亚与吉布提之间铁路的开通,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亚的斯亚贝巴。颇有见识的泰图皇后,有感
摘要:通过重温科学家发现苯的结构的过程,设置认知冲突并在冲突解决的过程中学习苯的化学知识。充分发掘学生的已有学习经验,基于证据推理形成模型、运用模型。  关键词:建构主义;认知冲突;苯;证据推理  文章编号:1008-0546(2021)02-0039-04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21.02.010  学生具有水
由古寺旧址改建的特色酒店,500多年的历史外壳无疑是最大的吸引力。更何况还有堪比五星级的品质和服务,你是不是也想在这里休憩入定呢?  才从喧闹的后海酒吧街逃离,我就迫不及待地钻进新街口这片儿的胡同里。随着胡同口小孩的笑闹声进入正觉胡同,很快就看到红底黑字的“觉品酒店”牌匾。轻轻叩开莲花门,正觉寺的大雄宝殿就跃然眼前。一进院落,古朴宁静的氛围便使人安静下来。  由拥有500多年历史的正觉寺改建而成的
马尔代夫:中国人很行    前段时间到马尔代夫公干,小小的机场入境厅黑压压的一片,一眼看去,似乎80%是东亚人,其中80%应该都是中国人。毕竟,这里是全球极个别的持我国护照不要签证也不要落地签就可以入境的地界。  在首府马累上街溜达一圈,一对或一队的中国同胞很显眼。中国人的影响在酒店中也处处可见:自助早餐中有粥,各种食品都有中英双语标示,各酒店工作人员中都有中国人,而且还提供打印的“今日中国”中文
摘要:作者从初三化学老师的角度探讨了课堂中运用“有效共识”的5点看法,并以《过氧化氢制氧气》一课为例剖析了运用“有效共识”的具体做法和体会。  关键词:初三化学;有效共识;教学设计;课堂实践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4-0058-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自2007年开始,在毛东海副校长的带领下,我校开展了课堂“有效教学”的校本研修活动。通过5年努力,化
旅行美国,似乎总是绕不开国家公园。以“保护自然风光、野生动植物和历史遗迹,为人们提供休闲享受,同时不能破坏这些场所,将之流传给后代”为宗旨建立起的58个国家公园几乎成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的必访之地,峡谷、大川、高山、深海、丛林以及文化保留地都名列其中。大名鼎鼎的黄石公园、大峡谷国家公园、优胜美地国家公园是每位热爱自然的人所向往的美国旅游目的地。国家公园以完善的保护机制和丰富绝美的自然、人文风光而
摘要:以“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教学设计为例,探讨立足课堂,整体建构,问题驱动,潜移默化,辩证地认识物质的溶解。在概念教学中结合实验,在概念辨析中加深理解,有理有序展开教学,培养化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整体建构;问题驱动:核心素养  文章编号:1008-0546(2019)07-0078-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 .issn.1008
摘要:CLT理论(认知负荷理论)是在信息加工理论、认知资源有限理论与图式理论基础上形成的学习理论,认知负荷是指人在信息加工过程中所需的认知资源总量,包括外部认知负荷、内部认知负荷与相关认知负荷三种类型,外部认知负荷与内部认知负荷越低,相关认知负荷越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越高。概念教学既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将CLT理论应用于概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概念学习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具有重要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