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旧区改造与城市历史风貌保护的思考

来源 :现代营销·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grmlsh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城市更新是对城市中某一衰落的地区进行拆迁和改建,替代不适应社会发展的物质空间,建设新的城市功能使之繁荣发展。城市更新通过再开发、再整治和再保护的方式。本文通过回顾上海旧区改造的历程,分析上海城市历史风貌保护与发展的现状,对平衡上海旧区改造和城市历史风貌作出思考。
  关键词:旧区改造;历史风貌;保护
  城市历史风貌会聚了历史印记、建筑经典和人文情怀。城市旧区改造牵涉百姓福祉和民生改善,提升了城市品质。城市更新是城市永恒的主题。如何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做好风貌历史街区和建筑的保护和利用工作,一直是城市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在城市空间规划过程中,要善用每一块有限的土地资源,兼顾开发城市功能和保护历史风貌。通过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更新手段,充分利用城市现有资源,传承城市精神,增添城市活力,创造更高区域价值,提升上海的全球竞争力。
  一、上海旧区改造的历史进程
  解放初期,上海全市共有简屋、棚户322.8万平方米,以普陀、闸北、南市、杨浦、虹口等区为主,主要分布在市区边缘及车站、工厂、码头附近,居民居住环境很差。老式里弄1242.5万平方米,占住宅总面积52.6%,其中有不少因年久失修,已成危房。[1]旧区改造是上海城市发展和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20世纪90年代之前
  90年代之前,旧改主要以旧住宅改造、旧小区综合改造、平改坡等方式为主。拆除重建棚户、危房、简屋,以及改建旧式里弄住宅,其中包括增加建筑面积、改善基础设施和提高住宅成套率等。80年代后期,随着土地制度试点的推进,将中心城区市政设施落后、人口密集、居住条件差的旧里、简屋、危房等街坊或小区整体以批租形式出让,建设符合城市规划标准的办公楼、商贸楼和高层住宅;政府通过收回土地出让金,投入市政设施建设和旧区改造中。
  (二)20世纪90年代:改造简屋危棚
  1991年召开住宅建设工作会议,上海市政府决定根据疏解原则将居民动迁。1992年上海第六次党代会提出把旧区改造和改善居住的起点落在危棚简屋上,完成365万平方米的旧区改造。1998年上海市政府发布《关于加快中心城区危棚简屋改造的试行办法》。1998年发布《关于加快本市中心城区危棚简屋改造实施办法的通知》。199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打好旧区改造攻坚战,切实改善市民居住条件”。
  (三)“十五”期间:新一轮旧区改造启动
  2000年,上海市政府提出加快旧区改造的要求。2001年开始实行土地有偿使用招标拍卖,颁布《关于修改〈上海市土地使用权出让办法〉的决定》。2002年,上海市政府提出“拆、改、留”并举的旧区改造模式。“拆”,即拆除重建环境较差、结构简陋的房屋。“改”,即改造功能不全但结构尚好的房屋。“留”,即保留具有文化历史价值的建筑、街区和里弄等。2003年施行《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2004年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的通知》。
  (四)“十一五”至十三五”期间
  “十一五”期间[2],重点拆迁市政基础设施和改造二级旧里以下房屋,建立以土地储备为主的改造机制,试点事前征询机制,推行阳光动迁政策。十二五”期间,上海旧区改造以二级旧里以下的房屋改造为重点,同时,城市历史风貌保护也成为旧区改造项目的重要项目。以成套改造、综合整治、平改坡以及拆除重建的方式综合改造一些结构较好但建筑设施和环境水平低下的旧房。“十三五”期间,按照“留、改、拆并举,以保留保护为主”的原则,统筹规划,有序推进旧区改造和旧住房修缮改造。
  二、上海城市历史风貌保护与发展的现状
  上海城市发展模式以“增量型”为特征,中心城区实施大规模、高速度、低水准的更新和旧改,城市边缘则实施向外扩张。这种发展模式将“旧”置于“新”的价值序列之后,不断“去旧求新”,将“大拆大建”作为“旧区改造”的主要途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这种旧区改造模式对不可再生的城市歷史风貌造成重大冲击,形成大面积的破坏。与之相对的理念——“保守”,即“历史保护”的观念得到了重视。[3]旧区改造通过改造不利于城市发展的环境结构和意识形态到空间格局的重塑,全面恢复旧区在城市发展中的固有活力,实现历史保护与旧区改造的和谐统一。[4]
  三、平衡旧区改造和保护历史风貌的建议
  (一)完善相关法规和制度,加大保护力度
  1998年发布《关于本市历史建筑与街区保护改造的实施意见》。2000年,建立分级保护制度。2001年明确“新一轮旧区改造要坚持拆、改、留并举的方法。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和建筑特色的风貌街区,按照上海市中心区历史风貌保护规划要求,进行有计划的保护性改造。”2002年颁布《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2003年,发布《关于本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内街区和建筑保护整治试行意见》,明确整治与历史保护相结合、整治与环境改善相结合、整治与设施完善相结合的原则。2016年,在《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以存量用地更新满足城市发展的空间需求,在做好历史文化保护基础上探索渐进式、可持续的有机更新模式,促进空间利用集约紧凑、功能复合、低碳高效转变”的指导思想,加强保护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
  应按照城市历史风貌的特点建立特定的制度框架和保护理念,将保护对象和范围从单体建筑扩展到街道开放空间,再到历史风貌区,形成了“点—线—面”的整体性、立体化、全覆盖的城市历史风貌保护体系。[5]应重视发展历史文化风貌,加大保护力度,从旧区改造中的“拆改留”转变为“留改拆”。
  (二)坚持历史风貌保护与旧区改造的有机融合[6]
  结合历史风貌布局合理规划公共活动空间,根据地区功能对历史风貌区实施合理的调整和优化,以利于地区的整体保护更新与发展。坚持“优先历史保护、确保公共要素”的原则,在旧区改造与城市历史风貌的保护中间寻求一种平衡。历史风貌不应该作为遗产古迹加以封存,应当在使用和改造中保护,否则就失去了生命力,成为了活化石。同时,更应根据实际,以尊重历史风貌为原则,研究不同的改造和保护方案,改造和保留历史风貌的方式可分为“保持、延续或重塑”。
  (三)以民为本,推进旧改和历史风貌保护[7]
  目前,因历史建筑的影响,仍有许多百姓居住在条件落后但被保护的旧式里弄中。所以,在保护历史风貌的同时,必须以民为本,改善居住环境。而且,原住居民自身也是历史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下来的日常生活习性与优秀历史风貌是有机的融合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更高站位思考谋划,创新思路和方法,着力破解“留、改、拆”难题,闯出一条加快推进旧区改造与保护历史风貌的新路,切实改善市民群众居住条件,持续提升城市品质,更好推进上海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崔广录、陈协堂、刘椿.上海住宅建设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9.
  [2]万勇.上海旧区改造的历史演进、主要探索和发展导向[J].城市发展研究,2009,16(11):97-101,52.
  [3]伍江.从历史风貌保护到城市有机更新[J].上海城市规划,2018,(6):10-11.
  [4]王少琨.历史风貌保护区实施旧城改造存在问题的思考[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8,(3):138-139.
  [5]徐明前.上海市中心城区新一轮旧区改造模式研究[J].城市规划汇刊,2001,(5):45-50.
  [6]莫霞,王剑.城市核心地段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保护与发展 ——以上海市张家花园地区规划实践为例[J].城乡规划,2018,(4):41-48.
  [7]许璇.从“拆、改、留”到“留、改、拆”——新世纪以来的上海旧区改造与城市历史风貌保护[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9,(2):34-38.
  作者简介:
  周佳琳(1994—),女,上海人,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2019级MPA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上海交通大学 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周佳琳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及电控系统运用的普及,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舒适性以及减少排放污染都有较大提高,这离不开各种传感器的运用,在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中,传感器将电控发动机运转过程中各种工作状况信息转化成电信号,并将检测到的模拟信号输入到电控单元(ECM)中,使发动机处于最佳工作状态,使排放污染物为最小,提高发动机性能,其技术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工作状况。当汽车发
期刊
摘 要:要建设上海成为国际化的城市,需要在经济发展,创新研发,城市宜居,交通出行,环境保护等方面挖掘潜力,提升综合竞争力。本文针对上海在多个全球城市排名报告中的现状,梳理了上海需要重点聚焦的板块和发展方向,并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上海;国际化城市;创新发展  一、引言  党中央领导人在2020年初对上海考察时提出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在2020年10月,党的十
期刊
摘 要:环境标准是结合国家的环境法律法规以及政策,在充分考虑科技水平以及环境特征的同时,明确环境污染物的允许含量以及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时间和数量,还有监测方式及其他相关技术标准。环境检测与环境标准之间有密切的关联,环境监测的整个过程都必须要运用环境标准分析方法,比如:布点以及采样等等,必须要应用环境标准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价,在监测中应该应用环境标准开展质量控制工作。然而因为没有充分理解环境标准,在
期刊
摘 要:2016年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以来,人口出生率增长不明显,我国并未迎来生育高峰,“单独二孩”、“全面二孩”政策效果不及预期。根据我国卫计委调查显示,无力照看新生儿已经成为影响二孩意愿的主要因素之一。公共托育服务作为政府提供的重要公共物品有极强的正外部性与社会公益性,笔者通过分析上海公共托育服务现状,在借鉴国外经验,提出一系列公共托育服务建设对策建议。  关键词:全面二孩;公共托育服务  
期刊
摘 要:开发建设工程造价清单编制系统的目标是要解决建设工程造价管理领域中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进行工程造价控制的问题,使建筑工程建设过程既可以有效避免材料成本浪费,又可以让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使清单编制的发布更加准确,最后促使投标的顺利完成,在此基础上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它能够在建筑工程造价项目的整个过程中起到高效性保证项目资金估算的实现,从而实现人力、物力、财力,获得最大的投资效益。  关键词:工
期刊
摘 要:堆垛机是自动化立体仓库中的关键设备,其路径优化效果直接影响到出入库作业效率与立体库运行成本。当前,多载货台堆垛机和出入库复合作业模式受到广泛应用,这给堆垛机路径规划带来巨大优化空间。为实现堆垛机的总运行路径最短,通过建模并引入最近邻点法和遗传算法进行研究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最近邻点法适用于小规模仓储作业任务下的路径规划,当任务较多时,遗传算法能取得更优的效果。  关键词:堆垛机;自动化;
期刊
摘 要:培养具有专业技能、具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作为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的《网络营销》本身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特点,但是通过教学和对已有文献的梳理发现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因此,结合《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財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根据该课程的性质探索《网络营销》课程实践教学的方法,以提升《网络营销》课程的实践
期刊
摘 要: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外国文学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外国文学不容被忽视。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给大学生教授外国文学的知识,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文学鉴赏水平,培养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养成批判性思维。本文论述了外国文学教学的重要性及教学现状,讨论提升大学生外国文学阅读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英语;外国文学;对策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外国文学
期刊
摘 要:推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于社会的发展和满足居民的需求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在这其中又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以待解决。在本文中从制度存在的问题入手,探究如何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完善建设。  关键词:城乡居民;养老;制度建设  一.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1.宣传力度和重视程度不够  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方面,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对于该制度的建设和开展的重视程度和宣传程度
期刊
摘 要:从古至今,人类总是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传递信息。在我们熟知的历史中,有烽火狼烟、飞鸽传书。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电讯行业快速发展,电报和电话的发明使得通信领域的变化日新月异。直到近现代,计算机、互联网的出现让人们的生活连成了一个整体,移动通信网络已成为现代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5G时代的来临,移动基站邻避冲突也显著增加,成为基站建设的巨大阻碍。  关键词:移动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