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课改的探索与实践已迈向深水区。作为一线教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有过躁动与不安、惆怅与无奈,但教师的责任与使命使笔者自己不能就此沉落,而是要走出迷茫,拨开乌云,为教改寻找一片湛蓝的天空。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自己二十年来的教学实践,就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浅谈几点感受与体会。
关键词:课堂教学;效益;感受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1-0038
一、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将士想要指挥军队打胜仗,必须知彼知己,方可百战不殆。同理,一个教师想要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也要知彼知己,方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知己,就是要了解自己的知识、能力、品行方面所达到的程度高低,给自己的专业素养能力准确定位,寻找差距。切不可夜郎自大,自以为学生面前教师第一,需知个人崇拜已成为历史的过眼云烟,一个追求个性解放与创新的社会是不可能固步自封的。
教师应与时俱进,把握时代的脉搏,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打铁先要自身硬”。
还要学会扬长避短,不断反思教学实践,及时总结经验,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内外,潇洒自如地走进学生的心灵,因材施教地与学生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知彼,就是要了解校情与学情。一个优秀的教师,要有大局意识,充分认识学校教育的宗旨,学校是贯彻实施教育方针的基地,但不同地域、不同层次的学校,校情不同。以我校为例:在当今生源大战愈演愈烈的情况下,我校是一个农村县城中学,优等生源大量外流,现状是“草盛豆苗稀”(教师调侃语)。这就要求我们将大量精力投放到学困生身上,不断调试我们的教学设计,寻找岳中特色的教学之路。
二、反思实践,勇于探索
教师的职业特点就是不断地向学生的心灵播种,而且播种的基地是课堂。可见,能否打造高效课堂是教改能否成功的关键。
那么,何为高效课堂呢?这是一个教育工作者要不断研讨的问题。有人说:“高效课堂就是教师在相对短的时间里,让学生得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与能力,获得更丰富的经验的课堂”;也有人说:“高效课堂就是有效的时空里,采用恰当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获取有效的知识与能力的课堂”;还有人说:“高效课堂就是在坚守人类基本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本节课的资源,让学生明白美与丑,善与恶的课堂”。由此可见高效课堂应该是:教师在单位时间里,实现教学目标最大化最优化,学生在单位时间里,获取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最大化最优化的课堂。怎样打造高效课堂呢?
其一,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笔者所在的华阴市岳庙中学,是中国西部农村的一个薄弱学校,当地民风粗野,素有“土匪出在二华县”之称。再加之这里交通便利,西安、渭南的优质教育资源对家长、学生的诱惑很大,择校热风靡一时。因此,学生基础差,底子薄,学习习惯不好,懒散成性。新课改要求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要动口、动手、动脑。但在我们这块并不肥沃的土壤里,名师课堂实录中的的画面似乎是海市蜃楼,我们一味的模仿也不过是照猫画虎,得不偿失。新课标我们无法改变,新教材我们无法改变,生源质量我们也无力改变,我们只能改革我们的课堂教学,只能在校本研修方面下功夫。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其二,身体力行,率先垂范。
众所周知,学困生的行为习惯不好。迟到、旷课、上网,课堂睡觉、说话,不认真听讲是家常便饭,甚至吸烟、打架、翻墙、偷盗。这些不良习惯,如同毒疮一样,难以根治。三番五次的教育,多半为对牛弹琴,收效不大。我们通过多年实践,发现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作用很大。
其三,严以律己,宽以待生。
新课改要求我们建立新型的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就是教师要真诚、公平地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鼓励、帮助学生。并向学生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
记得有一次,在讲授李商隐《锦瑟》一诗时,笔者将“蓝田玉暖日生烟”一句的典故讲错了,一个学生提出疑问,笔者当时一惊,但很快巧妙解答,转危为安。课后,笔者一直惴惴不安,为此第二节课向学生道歉,承认了自己的知识漏洞。一天,几个学生到办公室对笔者说:“老师,你太了不起了!敢在学生面前批评自己,佩服!”他们竟对笔者竖起了大拇指。由此,笔者懂得了:让学生明白教师不是万能的,不是百科全书,是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的一种有效方法。
三、扬长避短,打造特色
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贫瘠的土壤里也会盛开耀眼的花朵。只要仔细管理,及时施肥,枯树也会发绿芽,衰草也会重返绿。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扬长避短,打造特色课堂。
1. 讲得多不如落实多
讲得好,讲的详,是岳中教师的特长。因为我们学生知识欠账多,上课讲,自习讲,教师们不怕口干舌燥,只怕机会溜掉。这样敬业吃苦的教师,的确令人可敬,但学生成绩却不尽人意,教师讲得太多,表演太多,学生反而睡得多。教师陶醉,学生大睡。只有抓落实,才会出成绩。
2. 刚柔并济,方为上策
薄弱学校的课堂管理是头等难事。在应试教育重压之下,从上小学起,有些学生就不爱学习,常常受到教师的批评,同学的冷眼,可他们在学校一待就是十多年,想想这需要多大的毅力。他们的抗挫折、抗打击能力极强,心理素质好。不管学校和老师如何对他实施高压政策,他们也敢反叛,敢尝试。高压之下,还有敢以身试法的“勇夫”。因此,教师的课堂管理方法必须灵活,刚柔并济,方为上策。
3. 重过程并不等于轻结果
新课改要求学校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曾经一度,我们取消了月考,期中考试,学生负担轻了,可期末成绩却一落千丈,针对我校实际,我们认为重过程并不等于要轻结果。在狠抓课堂教学过程管理的同时,结果检测必须及时。特别是当堂检测,这比考试检测更为重要。
关键词:课堂教学;效益;感受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1-0038
一、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将士想要指挥军队打胜仗,必须知彼知己,方可百战不殆。同理,一个教师想要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也要知彼知己,方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知己,就是要了解自己的知识、能力、品行方面所达到的程度高低,给自己的专业素养能力准确定位,寻找差距。切不可夜郎自大,自以为学生面前教师第一,需知个人崇拜已成为历史的过眼云烟,一个追求个性解放与创新的社会是不可能固步自封的。
教师应与时俱进,把握时代的脉搏,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打铁先要自身硬”。
还要学会扬长避短,不断反思教学实践,及时总结经验,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内外,潇洒自如地走进学生的心灵,因材施教地与学生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知彼,就是要了解校情与学情。一个优秀的教师,要有大局意识,充分认识学校教育的宗旨,学校是贯彻实施教育方针的基地,但不同地域、不同层次的学校,校情不同。以我校为例:在当今生源大战愈演愈烈的情况下,我校是一个农村县城中学,优等生源大量外流,现状是“草盛豆苗稀”(教师调侃语)。这就要求我们将大量精力投放到学困生身上,不断调试我们的教学设计,寻找岳中特色的教学之路。
二、反思实践,勇于探索
教师的职业特点就是不断地向学生的心灵播种,而且播种的基地是课堂。可见,能否打造高效课堂是教改能否成功的关键。
那么,何为高效课堂呢?这是一个教育工作者要不断研讨的问题。有人说:“高效课堂就是教师在相对短的时间里,让学生得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与能力,获得更丰富的经验的课堂”;也有人说:“高效课堂就是有效的时空里,采用恰当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获取有效的知识与能力的课堂”;还有人说:“高效课堂就是在坚守人类基本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本节课的资源,让学生明白美与丑,善与恶的课堂”。由此可见高效课堂应该是:教师在单位时间里,实现教学目标最大化最优化,学生在单位时间里,获取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最大化最优化的课堂。怎样打造高效课堂呢?
其一,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笔者所在的华阴市岳庙中学,是中国西部农村的一个薄弱学校,当地民风粗野,素有“土匪出在二华县”之称。再加之这里交通便利,西安、渭南的优质教育资源对家长、学生的诱惑很大,择校热风靡一时。因此,学生基础差,底子薄,学习习惯不好,懒散成性。新课改要求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要动口、动手、动脑。但在我们这块并不肥沃的土壤里,名师课堂实录中的的画面似乎是海市蜃楼,我们一味的模仿也不过是照猫画虎,得不偿失。新课标我们无法改变,新教材我们无法改变,生源质量我们也无力改变,我们只能改革我们的课堂教学,只能在校本研修方面下功夫。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其二,身体力行,率先垂范。
众所周知,学困生的行为习惯不好。迟到、旷课、上网,课堂睡觉、说话,不认真听讲是家常便饭,甚至吸烟、打架、翻墙、偷盗。这些不良习惯,如同毒疮一样,难以根治。三番五次的教育,多半为对牛弹琴,收效不大。我们通过多年实践,发现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作用很大。
其三,严以律己,宽以待生。
新课改要求我们建立新型的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就是教师要真诚、公平地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鼓励、帮助学生。并向学生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
记得有一次,在讲授李商隐《锦瑟》一诗时,笔者将“蓝田玉暖日生烟”一句的典故讲错了,一个学生提出疑问,笔者当时一惊,但很快巧妙解答,转危为安。课后,笔者一直惴惴不安,为此第二节课向学生道歉,承认了自己的知识漏洞。一天,几个学生到办公室对笔者说:“老师,你太了不起了!敢在学生面前批评自己,佩服!”他们竟对笔者竖起了大拇指。由此,笔者懂得了:让学生明白教师不是万能的,不是百科全书,是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的一种有效方法。
三、扬长避短,打造特色
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贫瘠的土壤里也会盛开耀眼的花朵。只要仔细管理,及时施肥,枯树也会发绿芽,衰草也会重返绿。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扬长避短,打造特色课堂。
1. 讲得多不如落实多
讲得好,讲的详,是岳中教师的特长。因为我们学生知识欠账多,上课讲,自习讲,教师们不怕口干舌燥,只怕机会溜掉。这样敬业吃苦的教师,的确令人可敬,但学生成绩却不尽人意,教师讲得太多,表演太多,学生反而睡得多。教师陶醉,学生大睡。只有抓落实,才会出成绩。
2. 刚柔并济,方为上策
薄弱学校的课堂管理是头等难事。在应试教育重压之下,从上小学起,有些学生就不爱学习,常常受到教师的批评,同学的冷眼,可他们在学校一待就是十多年,想想这需要多大的毅力。他们的抗挫折、抗打击能力极强,心理素质好。不管学校和老师如何对他实施高压政策,他们也敢反叛,敢尝试。高压之下,还有敢以身试法的“勇夫”。因此,教师的课堂管理方法必须灵活,刚柔并济,方为上策。
3. 重过程并不等于轻结果
新课改要求学校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曾经一度,我们取消了月考,期中考试,学生负担轻了,可期末成绩却一落千丈,针对我校实际,我们认为重过程并不等于要轻结果。在狠抓课堂教学过程管理的同时,结果检测必须及时。特别是当堂检测,这比考试检测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