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花场湾红树林生态修复路径与技术要点

来源 :福建林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gb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提升红树林生态修复成效,结合工作实例与跟踪监测,以海南花场湾红树林生态修复项目的 成功经验为例,全面梳理了海南花场湾红树林生态修复工作路径与各阶段的工作要点.研究表明,严格按着“详实的背景调查→系统的评估认定→因地制宜制定修复方案→精细的施工与管理”这一工作路径,是科学保障红树林生态修复成效的重要手段.
其他文献
2019年5G在中国正式商用,5G网络的到来带来了许多新标准、新技术。为了满足海量连接、超高速率需求,未来5G网络规划除了会使用6G以下频段,还会使用26GHz/28GHz/39GHz等高频段,这使得原有统计性无线信道模型很难达到现有需求。通过研究无线信道中确定性传播模型,特别是射线追踪技术,能够有效适应于当代通信技术的发展。此外5G中高频段电磁波覆盖特性研究还不完善,针对5G网络规划的仿真平台还
2017-2018年,对广西不同区域、不同林龄的马尾松采脂林土壤的主要肥力指标进行测定,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其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表明:6个马尾松采脂林样地的根际土和非根际土均呈酸性至强酸性,有机质、全N、碱解N含量处于中等水平,土壤全P、有效P、全K和速效K含量均处于极贫乏水平;土壤中量元素:交换性Ca、交换性Mg含量大部分处于极低水平;土壤微量元素:有效Cu和有效Zn含量处于中等水平,有效Fe含量处于极丰富水平,有效B和有效Mn含量大部分处于极贫乏水平.各马尾松采脂林根际土和非限际土的土壤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智能终端的不断普及,新业务、新场景以及流量爆炸给移动通信网络的覆盖容量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网络无线环境图构建和性能自优化方法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传统构建方法依赖大量的终端测量数据,开销大且时效性差,而传统优化方法存在收敛慢、复杂度高、需要获取全局信息等问题,此外,现有研究大多仅基于仿真数据进行性能评估。为支撑未来网络的高性能需求,本文对无线环境图构建与覆
阐述了中职校园绿地景观设计的原则,并以福建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校入口绿地为例,探讨了中职校园绿地景观改造设计的策略及实践方法.
随着科技的进步,在5G、云计算等前沿技术不断发展背景下,不断增长的互联网流量一直推动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同时人们对通信容量的需求日益增加。作为用于通信领域实现功率高效和频谱高效的一种技术,相干检测与数字信号处理相结合已遍及各种先进的光学传输系统,同时先进的调制格式如QAM调制等已被广泛应用以提高频谱效率。但是在高速光通信系统中,采用传统均匀信号传输的QAM调制的系统容量与香农容量极限之间依然存在差距
以杨溪源湿地公园为例,按照生态优先、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以饮用水源地湿地保护为出发点,规划建设生态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管理服务区4大功能区,目标建成集保护管理、资源利用、科普宣教、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湿地公园.